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齐怪谈

北齐怪谈 第633节

  四月,皇帝宇文邕忽然下令:封赏诸宗室。

  齐国公宇文宪进位齐王,赵国公宇文招进位赵王,越国公宇文盛进越王,滕国公宇文逌进滕王而鲁国公宇文赟也正式从鲁国公变成了大周太子,去掉了公爵。

  此事迅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宗室们格外的激动,从国公进王爵,让他们的地位直接超过了过去的那些国公们,双方不再是平级的关系,宗室们开始稳压这些国公们一头。

  如今国公们死的死,伤的伤,老的老,根本就没有能站起来反对宇文邕的,相反,宇文邕这些年里提拔了很多宗室进入军府和地方,这些人都成为了宇文邕的先头兵,直勾勾的盯着那些国公们,就看谁敢公开表明自己不满。

  朝臣们对此也颇有些不赞成,他们以过去那些大肆封赏宗室而引发叛乱的事情为例子,劝说宇文邕。

  宇文邕记住了这些劝说者的名字,而后将名单交给了宗室的兄弟们。

  一时间,宗室们格外的强势,对着那些朝臣以及其背后的国公们发起猛攻,越来越多的位置落在了宗室的手里。

  五月,宇文邕下达了第二篇诏令:继续封赏!

  纪国公宇文康为纪王,毕国公宇文贤为毕王,酆国公宇文贞为酆王,宋国公宇文实为宋王,汉国公宇文赞为汉王,秦国公宇文贽为秦王,曹国公宇文允为曹王。

  在大肆封王的同时,对其余的宗室也各有赏赐,有能力的宗室优先得到提拔,分别到各地来担任刺史,大将军,太守等等。

  宇文邕甚至暗示宗室长者,让其寻找有才能的宗室来继嗣那些没有后人的国公,以此来进行封赏拉拢。

  一时间,国内大多重要的位置和军队都姓了宇文。

  宗室们纷纷高呼,当真是圣王!!

  在完成了对内部官员的革新之后,宇文邕终于决定大刀阔斧的对国内进行改革了。

  而宇文邕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灭佛。

  宇文邕直接下达诏令,诏令里说到如今寺院占有大量肥沃土地和人口,又不承担徭役租税,鱼肉百姓,违抗官府,私下里勾结陈国,在各地宣扬陈国的仁政,导致有百姓们脱离周国逃亡陈国等等,在寺庙内囤积粮食,藏军械甲胄,挑选年轻人来充当武力,有谋反的嫌疑云云。

  在控诉了对方的恶行之后,宇文邕要求各地开始灭佛运动,效仿刘汉,清理寺庙,释放其佃户收回其耕地,流放高僧,烧毁经书。

  周国上下惊愕,不知有多少人哭着请求皇帝收回成命,有官员通过辞官或者抗拒执行来反抗宇文邕的诏令。

  宗室们此刻就派上了很好的用场,这些刚刚因为宇文邕而拿到了权力的年轻宗室们,亮起了獠牙,开始对这些不服从者下手。

  只是短短几个月内,周国之内,也变了天。

  小善人家,家家哭号,大善人家,纷纷上路。

  灭佛只是宇文邕诸多政策里的一个而已,他不只是要打和尚,他还要打大族,打勋贵。

  国内道士们坐不住了,纷纷上书皇帝,希望能将这些寺庙变成道观。

  却不知,这是刚好撞在了宇文邕的枪口上。

  宇文邕顺手将道士们也给禁了,下令各地在打寺庙的时候别忘了带上道观。

  而后,皇帝第五次下令,这次的矛头是直接对准了大族。

  皇帝带着破釜沉舟的胆气,丝毫不怕国内会出现什么变故或者动乱,再也没有了先前的束手束脚,抱着要么生,要么拉着你们一起死的态度,开始对一切不公事下手。

  皇帝的第五次诏令,再次重新讲述了下耕地和佃户的问题:隐地三顷以上者,至死!谎报耕地者,至死!民庶为人奴婢者,释放!

  一场巨大的变革在西边开始了。

  ps:丁酉,纪国公康、毕国公贤、酆国公贞、宋国公实、汉国公赞、秦国公贽、曹国公允并进爵为王。——《周书·武皇帝本纪》

  初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周书·武皇帝本纪》

  我习惯带着耳机码字,结果耳朵炎症了,听东西很模糊,而且还疼,先前好了点,这几天又复发了,得每天滴两次药水,更新就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些影响,我争取早些补上,同时也劝各位读者勿要长时间佩戴耳机,尤其是戴入式耳机。

第414章 迁都

  汉,夏州,统万城。

  城门外很是喧闹,在许多士卒们的注视之下,源源不断的百姓堆积在城外,一一进城。

  战事刚刚过去,而战争留下的创伤却开始发脓。

  夏州各地都开始出现缺粮的情况,粮价居高不下,一度被提升到了天价。

  地方治安也是以肉眼可见的程度飞速下滑,吃不起饭的百姓们聚集在一起,便开始用其他的办法来填饱自己的肚子了。

  道路上的贼寇随处可见,就连山中猛兽都出来凑个热闹。

  南边的几个村庄几次来禀告,称有大虫食人畜。

  城内人心惶惶。

  官署之内,汉国几个重臣聚集在此,商讨起对策来。

  因为夏州刺史还不曾上任,而灵州刺史高长恭又更擅长打仗,故而这里的情况只能是让灵州将军斛律羡暂时负责。

  此刻,这两人便一左一右的坐在了主位,面向而坐,其余诸官分别坐在他们的左右。

  坐在斛律羡身边的是文官,坐在高长恭身边的是武官。

  斛律羡看了看坐在自己身边的这些人,脸色多少有些复杂。

  “高刺史。”

  战事结束已经有一段时日了,但是高长恭这些时日里一直都在忙着运输和清扫盗贼以及溃军乱兵,一直都没能进城跟斛律羡相见。

  两人再次相见,高长恭的脸上多少有些愧疚。

  他可是将这位将军折腾的不轻。

  他开口说道:“让将军坐镇后方,本来就已经很不妥,没成想又给将军引来这么多的麻烦。”

  高长恭所说的麻烦,并非是指战乱后的影响,而是指斛律羡承担的那些事,那些事本来都不该由他来作决断,以将军和外戚的身份来参与地方政务容易被人所诟病,甚至可能引来灾祸。

  让高长恭不安的正是此事。

  斛律羡却不甚在意,他那粗犷的外表和内心之下,藏着一颗极为聪慧且谨慎的心。

  他当即开口说道:“这些都算不上什么,我已经上书告知陛下,陛下也绝对不会在意。”

  “当下要解决的还是夏州的民生情况。”

  “此番战后,各地的情况已经极为恶劣了,灵州本身就不富裕,能维持军队已经艰苦,没有什么实力再来兼顾夏州。”

  “而夏州刚得,若是不尽快处置,可能会引起更大的民变。”

  其余官员们纷纷点头,都赞同斛律羡的话。

  高长恭也便将心思都放在了斛律羡所说的事情上。

  “主要还是缺粮。”

  “夏州官府的存粮就不多,需要延州方面的运输,先前敌人又动用了多次粮库,粮库断粮之后,又从民间征收了一次,加上战事的影响,才出现了粮荒。”

  “我听闻,先前斛律将军治理各地时,攻破寺庙和豪强,得了不少粮食,这些能缓解粮荒吗?”

  夏州官府穷,百姓穷,就他妈的寺庙和豪强是一点都不穷。

  斛律羡先前的行为,可是给粮库积累了不少好东西。

  斛律羡平静的说道:“是拿了不少东西,但是吏不足。”

  “户籍混乱,无法核实,无法授发,当下负责维持地方的不是临时提拔的周人,就是军中之吏。”

  “庙堂所委派的官员小吏,至少也要一个月才能赶到。”

  “那从灵州借调呢?”

  “春种大事,灵州本身的官吏才勉强够用,如何借调?”

  “那就加派军吏。”

  有军官当即开口说道:“战事刚刚结束,军吏要负责的事情也有许多,况且,这些人更精于军中后勤事,这跟地方的事情应当是有差别吧?”

  高长恭严肃的说道:“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这种情况再继续了,先在受灾严重的地区设立临时救济吧,先保人不死,而后等官吏赴任再办其他。”

  众人便商谈起来,也不知过去了多久,有官员拿着记录下来的诸多命令,众人各自离开。

  高长恭和斛律羡却留在了这里。

  送走了众人,高长恭擦了擦额头的汗,这些政务事,处理起来不比军事简单。

  战事结束之后,如姚雄,斛律光等其余地方的将军们已经离开了,只剩下他们俩原住民还留在此处。

  高长恭起身,再次对着斛律羡轻轻一拜。

  “这些时日里,当真是难为将军了。”

  这次的战事,大家可以说都捞到了极大的战功。

  斛律光又杀了一个国公,成为了汉国内唯一一个杀死了两个国公的记录开创者。

  而高延宗在名义上也是杀了一个国公。

  高长恭更不用说,击破尉迟迥,拿下夏州。

  大家都是战功赫赫,唯独这位留守后方,负责为众人接手烂摊子的斛律羡,这是真的什么都没捞到。

  没捞到也就算了,还无端的背上了一口大锅。

  他插手了夏州事务之后,夏州所爆发的粮荒,盗贼等等问题,都可能会变成他的过错。

  斛律羡赶忙摇了摇头,示意高长恭坐下来。

  “我都说了,这些根本就不重要!”

  “你们这样的才要军功嘞,我可是外戚啊,外戚要什么军功?说不定哪天我就因为外戚的身份当了车骑将军,甚至是大将军.到时候你们还得来看我的脸色呢!”

  斛律羡脸上带着笑容,开起了玩笑。

  高长恭闻言顿时也笑了起来,“那您可得小心些,这但凡是汉,其外戚担任的将军下场都不是很好。”

  “哪个说的?”

  斛律羡反驳道:“不也有那好的吗?”

  “那卫青,也不是外戚将军?你看看他,都打到北海去了!!多厉.嗯.”

  斛律羡说着,忽停下来,有些不好气的说道:“他打的好像是我老家。”

  高长恭哈哈大笑。

  “这不说明将军比卫青厉害的多吗?卫青要去北海还要打过去,将军只需要走回老家就是!”

  两人便开始联手来操办这里的事情,高长恭将兵权交还给了斛律羡,自己则是领着官员们开始与下一个敌人,也就是粮荒作战。

  斛律羡也是全力相助。

首节 上一节 633/7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单机南北朝

下一篇:淞沪:永不言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