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齐怪谈

北齐怪谈 第710节

  进来之后,看到一动不动,脸上还有血迹的皇帝,也是被吓了一跳,险些摔在地上。

  “陛”

  他正要高呼,又很快反应过来,低着头,开始默默的流泪。

  宇文孝伯擦了擦自己的眼泪,看向了杨素,“杨君,陛下在时,常常跟我夸赞你的才干,称你有非凡之能,我如今方寸大乱,实在不知该如何作为,请你告知。”

  杨素脸上的悲伤之情来的快,消失的也快。

  他赶忙起身,开始为宇文孝伯出谋划策。

  “国公,陛下病重之前,曾将国事托付给了齐王,而陛下诸多子嗣,皆被贼人俘获,当下应当派遣快骑,将事情告知齐王,让齐王迅速前来,领着陛下到达汉中,而后再告知此事.”

  杨素什么都没说,但是意思很明确。

  尽快跟齐王汇合,让齐王继承大统。

  宇文孝伯瞥了眼杨素,杨素却认真的说道:“国公,当下贼人正在猛攻关中,韦孝宽领兵劝说,关中各州郡不断沦陷,望风而降,以他们的速度,只怕不出三个月,关中之地便皆归刘桃子所有了。”

  “齐王此刻正在与贼人的军队周旋,拖延他们的时日。”

  “在这种时候,我们不能再考虑其余太多的东西了,社稷即将灭亡,能拯救天下的人除了齐王还能有谁呢?!”

  宇文孝伯点了点头,“你去操办这件事吧。”

  “唯!!”

  杨素迅速离去。

  宇文孝伯却呆滞的坐在了宇文邕的身边,这位雄才伟略,志向远大的皇帝,还没能来得及完成自己的诸多想法,就倒下了。

  宇文孝伯跟宇文邕是同日出生,宇文泰将他抚养在宫中,让他跟着宇文邕一同长大,两人就如孪生兄弟那般,形影不离,从小玩到大,再长大了一些,就开始一同读书,一同学习。

  宇文邕性格热情,宇文孝伯为人冷静,正好互补。

  在宇文护执政的那会,宇文孝伯也是借着跟宇文邕一同读书治经的名义私会,而后商谈除国贼的大事。

  宇文邕在皇宫里便能与宫外的那些大臣们取得联系,约定好一同除贼,宇文孝伯是起到了极大的功劳。

  宇文邕都不愿意让他去太远的地方当官,一直都让他待在自己的身边,总是以刘邦和卢绾来比两人的关系。

  比起宇文直宇文宪这些弟弟们,可能宇文孝伯更像是宇文邕的亲兄弟。

  宇文孝伯擦掉了宇文邕脸上的血污,眼里闪烁着泪光。

  回忆起那位热情,胆大,曾给自己讲述非凡志向,要完成大一统,安定天下的英雄模样,怎么也无法跟眼下这个骨瘦如柴的相貌联系在一起。

  他帮着皇帝合上了双眼。

  重重的叹息了一声。

  “唉”

  长安。

  长安至今没能走出当初的阴影,直到现在,这里还是残破不堪。

  军士们频繁的调动,城外的官道上只能看到军队,却看不到正常的行人。

  宇文宪就在自家的官署之内,身边围绕着诸多的年轻才俊,大家一同商谈着对策。

  高颎站在他的身边,为他出谋划策。

  “大王,岐山,陇东也被韦孝宽所拿下,当下西边能仰仗的城池已经不多了,倒是在东边,义川,河北,宜阳等城尚在我们手里,也取得了联系,发誓不与贼人同污!”

  “可这对我们反而是不利的,长安守不住,东边的城池便断了后路,早晚要被攻破,韦孝宽之所以对东边放任不管,却要猛攻西边诸多州郡,也是出于这个道理。”

  “我们不能再待在长安了,应当往西边靠拢,诸城之中,我觉得天水是可以暂时进驻的。”

  “当下许多地区的官员们都在撤离,可以使一员猛将坐镇长安,大王亲往天水,遏制敌人往西的推进,确保长安以东,以南的州郡能完成撤离”

  对高颎的发言,有人认可,有人反对。

  宇文宪则是坐在上位,短短时日之内,他似乎都成长了许多,脸上的胡须增加了不少,让他看起来比以往更加威严。

  正在众人争执不下,开始有些生气的时候,宇文宪开口叫停了众人。

  “勿要争吵.商谈便可,何必辱骂?”

  众人这才不敢继续吵。

  宇文宪面对众人的提议,一时间也是有些迟疑,因为他本人也有不同的想法,可麾下这几个人,说的好像也都有些道理。

  就在他准备公布自己最后判断的时候,武士走了进来,在宇文宪耳边说了几句。

  宇文宪瞬间起身,他看向了众人,“你们且先待在这里.”

  宇文宪以极快的步伐离开了此处,屋内顿时寂静,大家彼此对视,却不太敢开口询问。

  唯独高颎,此刻显得格外担忧。

  宇文宪走出了大堂,来到了一旁的侧屋,一个精疲力竭的骑士看到他,强忍着站起身来,将密信传达。

  其余甲士搀扶着那骑士离开了此处,宇文宪匆忙打开了文书,只是看了几眼,脸色大变,呆若木鸡。

  隔壁大堂之内,气氛还是格外的寂静。

  众人都不言语,就在此时,武士走进来,却是叫走了高颎,让其余人继续等候。

  这么一来,众人却都忍不住了,纷纷开始议论起来。

  当高颎走进了一旁的屋内时,却看到宇文宪正跪坐在上位,他从不曾见过宇文宪如此慌乱失神的模样。

  宇文宪此刻模样呆滞,便是高颎走进来了,都没有什么反应。

  高颎暗道不好。

  “大王!!”

  高颎开口惊醒了宇文宪,宇文宪看向了高颎,还不曾开口,却是眼泪先掉落。

  “高君。”

  “兄长驾崩了。”

  高颎猛地回头看了下身后,而后快步走到了宇文宪的身边,“大王,此事尚且不能泄露出去!”

  “也不能使人看出端倪!”

  “刘贼攻势极猛,诸将惶恐,兵卒士气不振,若是得知陛下驾崩,关中即刻大乱,只怕连东边那些刚刚发誓要抵抗韦孝宽的官员们,都会迅速投降刘贼!”

  宇文宪点点头。

  “杨素也是这么说的,这是杨素所写的文书,他希望我迅速回去,跟兄长会合.”

  “应当如此,应当如此!”

  宇文宪再次问道:“可我若是走了,岂不是就将关中拱手让给刘桃子了嘛?谁人还能继续抵抗呢?”

  “大王岂能说这样的话!天下与关中,孰轻孰重?岂能为了一个关中而抛弃整个天下呢?!”

  宇文宪艰难的平复自己的情绪,宇文宪跟宇文邕说不上关系有多亲近,但是这些时日里,宇文邕对他算是相当不错,给与他大权,还将最厉害的大将谋臣都派到了他的身边,如今听闻兄长驾崩,宇文宪心里甚是悲伤。

  可在悲伤之后,却是如浪潮般的恐惧。

  宇文宪从未如此惧怕过,哪怕是长安沦陷的时候,他都没有害怕。

  “好,我们撤,高君,你留守在”

  “不,我跟大王一同回去,可以让贺若弼前往天水,在那里阻击韦孝宽,拖延敌人的速度。”

  高颎的态度很坚决,都近乎失礼了。

  不过,他也有自己的考虑,大王贤明,在一些事情上非常的老练,但是对另外一些事情就不是那么的擅长了。

  简单点来说,就是跟当初齐国的高浟一个毛病,心太好,当不了权臣,也搞不来政斗这种时候,高颎觉得自己应当陪在大王身边,帮着他渡过这段时日。

第464章 浩浩荡荡

  汉天王四年,七月。

  过去的三国虽多有交手,可天下的局势已经很久不曾混乱到如今的地步了。

  汉国入主关中之地,周国退守巴蜀,陈国与汉国的关系又出现裂缝,再次与周国密谋。

  天空阴沉沉的,水流湍急,不断的击打着战船。

  水手们卖力的干活,不敢怠慢。

  陈国使者站在船头,脸色凝重。

  几个副使站在稍远些的地方,也不怎么说话。

  当今的局势,就如这天气,阴沉且压抑,令人不安。

  尤其是对这些逃到江东,只想着自保的陈国大臣们来说,这一年更算不上是什么好年,他们很期待太平,期待无事发生,希望一切都不要脱离他们能应对的程度。

  主使站在船头,副使们却不太愿意搭理他。

  毕竟,主使是个草莽武夫,一般来说,使者都是由国内名士来担任,但是这次的情况不太一样,他们的目的是要人,断盟,骂人

  很明显,名士搞不来这些事。

  能完成这种事的名士,陈顼也舍不得派出来,胡人多凶残,杀人时哪里管你是不是什么名士出身,他们可不讲什么隐形规则。

  这艘船如今是朝着海安的方向前进。

  毕竟从陈国到汉国的土地,还是坐船去比较快。

  这中间的陆路遭受过战乱,实在不好走。

  主使姓许,乃是地地道道的南人,过去立下过军功,后来被文皇帝提拔,当上了官,而后被派到了崖州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当了几年的官,等到陈顼上来,这才因功被提拔到了京城当官,这好日子刚刚才开始,都没来得及享受,如今却要作为使者前往北边。

  理由竟是他身材高大,嗓门也很洪亮不会丢了陈国的颜面。

  许使只能在心里默默念叨着自己倒霉。

  早知道,自己还他妈的不如哑了呢!

  不过,好歹也是武人出身的,许使虽不情愿,心里却也没有太惧怕。

  当初拿着刀从家里走出去的时候,他就已经不怎么怕死了,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现在就更不怕了,自己就是被胡人杀死,那也没什么,至少自己的家里人肯定能得到极好的照顾,皇帝别的不说,对战死的功臣还是很重视的,从不亏欠。

  许使心里开始缓缓组织言语,想着自己稍后见到胡人之后该怎么与他们说。

  副使们就很是不堪了,他们没有主使这样的胆魄,此刻只想着该如何保全自己的性命。

首节 上一节 710/7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单机南北朝

下一篇:淞沪:永不言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