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怪谈 第739节
宇文赟走在最前头,走到了规定好的地方,而后朝着刘桃子行了跪拜大礼。
“陛下率王师以安四方,臣初不知天命,竟敢阻挠,如今自知德行不足,妄居天命,制法度而下诏令,实违上意,今愿降陛下,去帝号,称臣以拜”
宇文赟这番话是有人教过的,言语极为的卑微,一开始还好,到最后,几乎就是指着自己骂自己是贼了。
群臣们自是更加的悲切,只是,他们无力阻挡。
在宇文赟正式向刘桃子投降之后,祖珽令人上前,拿走了宇文赟的印和玺,同时又为他更换了衣裳。
刘桃子封他为轻窕侯.这不符合以地方册封的条件,不过也说明皇帝没有打算给他哪个地方作为食邑。
若是宇文赟一开始就投降,或者还能得到个还不错的侯,别管有没有食邑,至少面子上过得去。
可如今,他是被抓住后投降的,故而册封的侯,就是赤裸裸的羞辱了。
轻窕来自左传里的‘楚师轻窕,易震荡也’。
宇文赟对此倒是没什么触动,能保命就不错了,还管他是不是羞辱??
祖珽站在不远处,听到这个册封倒是轻笑了起来。
果真是汉室遗风啊。
而后就是对其余那些投降官员大臣们的处置方式。
刘桃子赦免了领着军队与汉军作战的将士们,同时封赏了一些投降之后立下了功劳的人。
最后,他宣布周国正式灭亡,往后周国的领地便是汉国的领地,令人将宇文赟带上马车,送往邺城居住。
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宇文邕虽率兵抵抗天师,有大过错,可念其治政有功,其子又投诚,故不绝其祀,改周侯,取谥号,派其子弟主祀。”
“宇文宪虽顽抗不知天命,可念其忠义,不绝其祀令其享周侯庙。”
刘桃子并没有直接禁止对宇文邕和宇文宪等人的祭祀活动,就是允许他们的后人举办祭祀活动来纪念他们,也不会以官方的形式直接将他们打成佞臣恶贼之流,进行讨伐。
人已经死了,周国也亡了,就没有这个必要。
这也算是汉国澄清了过去的一些谣言,例如宇文宪弑君这样的谣言,若是宇文宪真的弑君,刘桃子是不会允许祭祀他的,更不会让他跟宇文邕一同接受祭祀。
祖珽其实不太理解天王为什么想这么做,大概是出于对这兄弟俩的敬重?
在忙碌了许久之后,宇文赟等人匆匆离去。
当下虽已灭周,但是最后的收尾工作还在继续,因此刘桃子没有急着进行封赏。
朝议结束,众人各自离开,却有两个人跟上了刘桃子,一同走向了后院。
一人是高长恭,一人是郑道谦。
祖珽自然也是一直跟随着的。
一行人回到了后院,刘桃子让他们都坐下来。
他先是看向了郑道谦,眼里都带着些敬重。
“郑公立下大功,实令人敬佩。”
刘桃子说的颇为诚恳,郑道谦却赶忙谦让,“此战能胜,因陛下仁德,因将士用命,我所做的,乃小道耳,实在不值一提。”
祖珽哈哈大笑,“非也,非也,自郑公往周以来,我们事事都能先知,每次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就这一次,若不是郑公告知,只怕宇文赟便要跑了出去,徒增许多麻烦。”
“况且,郑公确实不易啊,这么多年了.”
连高长恭都说道:“若非郑公,我是不能生擒宇文赟的。”
郑道谦一时间都不知该说什么。
他这些年里的经历,着实算不上轻松,杨坚这个人本来就聪慧,郑道谦一直都表现出一副反刘桃子的模样来,甚至很多时候不得不做出一些出卖刘汉利益的事情,正确的上书上奏,可这些都是为了能在最关键的时候发挥作用。
到了如今,这苦日子终于是结束了。
郑道谦心里却还是有些担心。
“陛下,先前为了获得贼人信任,不得已做了些.”
“无碍,我都知道,郑公,朕许你休假三日,先回去好好休息吧,勿要担心那些事情。”
刘桃子安抚了几句,郑道谦终于松懈了下来,行了礼,而后告辞离开了。
看着远去的郑道谦,祖珽抚摸着胡须,“想来他也能好好的休息上三天了。”
高长恭看向他,“莫非祖公也想要休息几日?”
“哈哈哈,还不到时候呢。”
祖珽赶忙看向了刘桃子,“陛下,各路军队可以依次撤退了。”
“先减少粮食消耗。”
“这关中跟巴蜀,都已经被打成了废墟,我认为应当先免三年,安定人心。”
“这州郡之划分.”
祖珽很是熟练的从怀里拿出了一份舆图来,祖珽这份舆图,很久很久之前就准备好了,当初攻进长安,拿到准确的舆图之后就开始准备了。
祖珽不只是提前做好了对巴蜀等地的区域划分,他连陈国的都做好了,当初决定辅佐刘桃子起兵的时候,他就开始尝试着划分天下州郡。
这份舆图被放在三人面前,高长恭看了几眼,只觉得有些诧异。
“祖公以往都是粗分,不喜欢多分州郡,今日怎么”
祖珽这份舆图,一改过去的风格,对州郡划分的较为细,光是关中地区,他就分出了四个州,而在巴蜀这里,则又是分了六个州,加上甘,凉,那就是十二个州了。
大汉过去二十一州,加上这十二个,州数量就达到了三十三个。
祖珽眯起了双眼,“河北河南都是我们的腹地,距离邺城近,只是这关中巴蜀,脱离我们已经很久了,故而,这边应当细分。”
“况且,关中与巴蜀,道路难行,政令难通,若是不细分,会导致效率低下,对往后的治理不利。”
虽说战争打赢了,天下大一统的曙光都已经出现了。
但是他们接手的是个烂摊子。
攻占重要,但是治理更加重要,若是接下来不能稳定民生,安抚好当地,那新收复的土地就会不断的损耗汉国本身的国力,非但不能增强,可能还会带来巨大的破坏。
祖珽沉吟了许久,而后看向了刘桃子,头一次,他竟有些迟疑。
刘桃子和高长恭都能看到祖珽正在思索,两人都没有开口打扰他。
祖珽就这么沉思了许久,忽开口说道:“陛下,这刺史的人选倒是好说,可以提拔有政绩,名声出色的太守或者官员来担任,还可以提拔一些过去周国的贤人,但是,是不是还该设立两处行台?”
“行台?”
“以两地的情况,分设关中道行台,巴蜀道行台,而后派遣两位德高望重之贤,担任行台尚书令,全权负责,治下诸事,可自行决策,如此增加效率,因地制宜。”
祖珽缓缓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高长恭对这些不是很懂,故而选择沉默。
刘桃子问道:“有用吗?”
“短期内有用,但是之后必须得撤掉。”
“若是有用,就如你所说的来。”
对于如何收拾当下的烂摊子,祖珽其实也拿不出太新奇独特的办法,打仗能出奇策,但是治理就只能老老实实,一步一步的来了。
便是有些地方具有特殊性,那也是差不多的方式,编户籍,授耕地,减税赋,清理盗贼,让地方慢慢自我恢复。
这次的大战,将北方都弄得够呛,想要再以举国之力安抚这些地方,那也不太可能。
这第一年,就只能是先安排好官员,而后苟,等到北方恢复,再慢慢对这边进行扶持,而后提升整体国力。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的官员选择就成为了最重要的事情。
一次性扩张太大,储备官员都有些不够用。
按着祖珽的提议,汉国开始调整战略,从进攻转入防守,最好能和平发育,短时日内不再爆发战事。
汉周大战虽然结束了,陈国那边也退兵了,可实际上汉国仍然处于战争状态。
不只是因为各地的军队还在外头,最重要的是北边还在打。
没错,在刘桃子领着大军前往长安的时候,宇文邕的老丈人就从北边开始了骚扰和袭击,而刘桃子的老丈人则是出去抵挡。
第四次老丈人之战爆发,双方断断续续的打到了现在。
斛律光始终没让对方占到什么便宜。
虽然兵力上处于劣势,但是靠着军械和兵员素质上的优势,成功的击退了几次敌人的进攻,可因为后勤受限而不能出击,有些憋屈。
另外,宇文赟虽然投降了,但是汉国还没有彻底让所有的周人都归顺于自己。
白沙郡。
此处乃是蜀地往南的重要通道。
城池之上,仍然是悬挂着周国大旗。
城内的居民里,能见到不少的蛮夷装扮之人,城内勉强还算是有秩序,没有完全混乱。
在位于城池中心的官署之内,周国最后的几个大臣并列而坐,看着手里的诏令。
尉迟迥便在此处。
尉迟迥在战败之后,一路逃回到后方,而后奉命跟宇文孝伯汇合,假装带着天子车驾往南,吸引敌人的进攻。
当他们一路跑到了白沙,准备继续往南挺进的时候,汉军再次追来,不过,这次他们却没有袭击,只是带来了周国皇帝的诏令。
要求各地投降于汉。
这诏令上的印玺,用词,都能证明这是出自自家皇帝之手的。
周国灭亡了。
这个消息,完完全全的摧毁了周国最后的士气。
将士们已经完全崩溃,不愿意再战。
便是这几个带头的官员,都出现了不同的意见。
尉迟迥是不愿意投降的。
但是,周国已经灭亡了,皇帝都投降了,他又能做什么?
尉迟迥缓缓看向一旁的宇文孝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