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怪谈 第765节
如此过了两天,他们终于接到了准确的消息,两支人马集中起来,出城前往迎接骠骑将军。
他们走出了二十多里地,而后见到了高长恭所率领的大军。
高长恭此番是从江陵一路往东,从距离来看,高长恭才是速度最快的那个人,不过,他的行军速度向来都这么夸张,麾下兵士也是最精锐的,能经得起长时间的急行军,故而姚,高二人都不觉得惊讶。
高长恭走的就不是那么的懒散了,将军们前后开道,军方第一人的架势那也是做足了。
当大军到达的时候,高延宗迫不及待的冲了上去。
“属下拜见骠骑将军!!”
高延宗毕恭毕敬的给战马上的高长恭行了个礼。
高长恭瞥了眼这家伙,“起身。”
“多谢骠骑将军!”
高长恭的眼角跳了跳,“好好说话,勿要作怪。”
高延宗这才露出了那熟悉的傻笑,“兄长。”
高长恭左右的诸多将军们都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位从长相到气质完全看不出是高长恭亲兄弟的高延宗。
这两人不只是不像,简直就是.怎么说呢,兄弟俩长的有点太相反了,高长恭是浅眉毛,高延宗是粗眉毛,高长恭是长脸,高延宗是圆脸,一个眼睛大,一个眼睛小,一个白,一个黑处处与兄反。
高延宗同样也看向了高长恭带来的将军们,除了史万岁,便是贺若弼,韩擒虎,高颎等人。
高延宗看向这些人,愣了一下,“兄长麾下这可是人才济济。”
他差点就说‘西贼聚集’了。
高长恭没有理会他,又接见了姚雄,任忠,萧摩诃等人。
因为王琳没有出战,这次战役的统帅便只有高长恭。
众人簇拥在他的身后,浩浩荡荡的进了城。
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当真算得上是猛人天团了。
以高长恭为首,猛将如云,三国的精锐都被汇聚到了一处来。
大堂之内,高长恭坐在上位,一边乃是高延宗,姚雄,史万岁,一边乃是贺若弼,韩擒虎,高颎,再往后是则是任忠,萧摩诃
高长恭打量着众人,而后下达了几个重要的命令。
他给众人安排了驻守的范围。
随着战线的推进,当下双方的对峙已经发生了巧妙的变化,高长恭本人是不会待在这里的。
灭陈之战时,高长恭必定是从江陵乃至巴蜀等方向走荆襄而攻江东,渡江猛攻那是王琳的工作。
但是这一片的战线部署,在王琳正式上手之前,还是需要高长恭来进行安排的。
听到高长恭让他们部署在前线,操练兵马,等待粮草到达,高延宗显得格外兴奋,他意识到姚雄所说的是真的,这么多将军们被同时部署在前线,这绝对是要对陈国动手了!!
光州,造船厂。
河水边的一处巨大造船厂里,一艘崭新的战船正在逐渐成型。
匠人们热火朝天的工作,格外的忙碌。
王琳此刻正领着诸多的官员们,眺望着远处那头庞然大物,脸上挂满了笑容。
按着外界的传闻,王琳重病缠身,无法出去作战,可能今年就要死了。
就是这么一位可能熬不过今年的老将军,此刻看着远处的战船,脸色红润,笑得前仰后翻,看起来相当的硬朗。
“不错,不错。”
“封赏那些匠人,造成之后,记得第一时间来告知我,我要先上去耍一耍.”
“咳咳。”
身后的官员清了清嗓子,这位老将军说话总是不太合礼,需要有人盯着。
王琳参观好了自家的造船厂,而后又火急火燎的前往水军的操练基地。
对发生在两淮的战事,王琳不是那么的重视,黄法氍被搞死的情况下,就是让姚雄一个人去,都能拿下来,没什么好担心的。
大概是因为造船厂的技术有了突破,王琳的心情不错,坐在车上,他还在吩咐左右,绝对不能克扣对这些改进技术的匠人们的赏赐,要重赏,勿要吝啬。
当下光州各地有大量的南国造船匠,一批是曹庆带过来的,还有一批是汉周之战后的俘虏们。
造船厂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在光州当下就有四座超大型的造船厂,所制造的战船并不逊色陈国多少,毕竟这些匠人们跟陈国的匠人本来就是同一批人。
除了材料上的问题之外,技术层面并不落后。
王琳的长史看着兴高采烈的老王,忍不住说道:“将军,淳于将军那边,是不是也该稍微立些功劳,已经败了好几次了,便是朝廷知道其中的事情,可还是对您的名望有所影响,将士们的士气也是受到了打击”
“还有淳于将军,他刚刚归降.我最近听到许多流言”
王琳摇着头,“勿要在意这些流言,给淳于量写封书信,让他也不要担心,灭陈之后,有的是功劳,有的是名望!”
长史抿了抿嘴,低声说道:“贼将鲁广达派人向水军将士们射去书信,里头都是些劝降的话,劝说南国的将领们及时醒悟,回去投降”
“啊?”
“哈哈哈~~~”
王琳先是一愣,而后大笑。
“这厮是疯了吗?回去?回去当黄法氍吗?”
长史严肃的说道:“他们在书信里说:汉实胡也,夏子不可屈从。”
王琳嗤笑。
“我们朝议用的是雅言,朝廷文书用的是汉字,军令和军书亦是如此怎么就成了胡人了?倒是陈国,若是我没有记错,他们在最南边的军令似乎用的是蛮夷之言?”
王琳的眼里满是不屑,可忽又搓起手来,像是记起了什么。
他激动的问道:“你说,如果我以书信联络陈国的贵人们,便说同为夏子,不忍看胡人猖獗,跟他们约定好私下往来,进行贸易,必要时阻止胡人南下,他们是不是能卖给我许多好东西?”
长史一个哆嗦,“将军!不可啊!”
“我知将军建功立业之志,想用计策换的战船,可这样的事情,定会惹得非议祖相为人”
“呵,陛下和祖相才不会觉得这有什么非议,我要是能以此买来五十艘战船,就是给陈人写信将祖相的祖宗拿出来骂,他都不会生气!”
第500章 刘桃核?
邺城。
天色微微亮,狭小的悲院门口,便已经排成了长队。
在这里排队的人,大多都是些老弱病残,有孩童,有年长者,有缺少肢体的残障人士,当下已经有了百余人,正在门口等待着。
悲院,也就是后来唐朝的‘悲田院’,当初魏孝文皇帝的时候,下令将首都的贫病老者安置,备有药物,给以衣食。而后南朝的皇帝萧衍下令,设立‘孤独园’,用以收容没有子嗣的老人以及没有父母的孩童,还有那些残障人士,给与其福利待遇。
到北齐时期,南北的不同政策彼此结合,理论上有了这套安置老弱病残,免费用药的体系,嗯,具体执行还是得看人。
到了汉国,则是在继承了多方的救济政策之后,设立了以收容,安置,用药,补贴为一体的悲院。
主要职能包括抚养孤儿,老弱,同时为最贫苦的百姓们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历朝历代都有类似的机构,汉国算是继承并发扬,这套体系看起来极大,极有感染力,可实际上,能起到的作用不会如想象之中的那么大。
首先,战乱之后没有那么多的老弱没有人照顾的老弱大概率活不到现在。
另外,地方上还有个宗族体系,除非是亲戚宗族都死完了,不然孤寡的老幼不可能沦落到要庙堂来安置的地步。
越是战乱,民间的凝聚力就越是强悍,不强悍的大概早就被吃掉了,当然,情况达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那就得另算,当下的民间情况是虽然贫苦,但是还达不到摧毁一切道德伦理的地步,朝廷需要承担的其实不算多。
邺城在一年的时日里,只安置了不到四千人的老弱病残,承担不算太大,主要还是在治疗方面的支出会大一些。
但是,想要得到悲院的药,也没那么容易,至少需要官府证实家境情况确实无力维持,而后才能进行。
尽管朝中的重臣们都想尽可能的增设福利,但是国家新立,外敌当前,财政条件并不允许。
今日的悲院,诸吏们如临大敌,笔直的站在了两侧。
在正门的位置上,坐着一个年迈的老人。
老人穿着朴素的衣裳,脸上满是慈祥与和气。
一个瘦弱的男人走进了正门,低声说出了自己的目的,是想要拿些药,他拿出了里中的凭证。
坐在这里的老人点点头,让他坐在自己身边,而后为他把脉诊断。
老人把脉了许久,这才又打量着男人许久。
“你这病,不需药材。”
“你回去之后,以冰一块置于膻中.你先等等。”
老人想起了什么,看向了一旁的奴仆,“去府内拿块窖冰,送给此人。”
小吏称是。
男人再三拜谢,而后前往外头等待。
有百姓陆陆续续的进来,只有少数是希望能得到安置的,大多都是来求药看病的。
这老头就坐在大堂内,足足忙碌了一整天,也破例的多送了些药材出去。
可周围的众人,却没有一个敢多说的。
如此忙到了下午,老人终于缓缓站起身来,活动了下身体。
众人赶忙低头后退,此处悲院的医者小心翼翼的走上前,“崔公,看您诊断医治,实在是受益极多”
“勿要吹捧了。”
崔季舒笑着挥手。
“国内名医许多,我这算是什么呢?”
“我今日前来,不是为了炫耀这不值一提的医术,我是听说了些事情。”
崔季舒眯起了双眼,问道:“城内有人说:悲田院,怜富犬,医官坊,弃民场.”
站在崔季舒面前的这些小吏们吓得直哆嗦,那医者更是慌乱的解释道:“崔公,吾等绝不敢有欺辱百姓的行为,我们向来是秉公做事,我们”
“不必解释了。”
“当下只是有些传闻,没找出什么实证,别等到查出了什么才知道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