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 第164节
兰剑道:“姥姥说那宫原来并不叫灵鹫宫,是祖师改的名字,那宫古时就有一个武学门派,称为逍遥派,祖师便直接承继了下来,自家名号也是这么起的。”
赵倜点了点头,飘渺峰灵鹫宫存在久远,并非逍遥子或者童姥修建,这点他原本就知道,去了之后,观看石壁上字样更是肯定,这处是逍遥子后来寻到并占据的地方。
“那原本灵鹫宫叫什么名字?”赵倜道。
“姥姥说该是叫神鹫宫的,那石壁深处有写着,她不识得那些字,祖师学究天人,却都认得,以前讲给她听过。”兰剑思索道。
“神鹫宫,那便对了……”赵倜道:“灵鹫宫与逍遥派这两个名字本来就不合规矩,佛在灵鹫山讲经说法,灵鹫二字已被普代为佛场,逍遥却有南华真人的逍遥游,泛指道门,怎会合用一起?”
“这个……”兰剑眨眨好看眼眸,摇头道:“奴婢不知晓,姥姥没说祖师因何改名灵鹫宫。”
赵倜想了想,逍遥子这个人稚龄之时遭遇巨变,九死一生,虽然天赋惊才绝艳,但性子却是有些乖僻邪谬,做事往往出人预料,不按常理行之,奇诞不经。
他听王语嫣来信日里描述逍遥子所行所为,随心所欲,愤世嫉俗,藐于一切,结合当日在曼陀山庄观察,已经是判断了个大概。
他不由微微一笑,叹气道:“你们这位祖师啊,其实是佛道全未瞧得起,才改了这么个名称,将两者放于一处,引人促狭,叫为矛盾,自家冷笑心中调侃,至于续逍遥派之名,不过就信手为之,游戏罢了……”
兰剑呆了一呆:“公子……这般了解祖师?”
赵倜道:“我也是猜测,但估计八九不离十。”
阿朱道:“王姑娘和逍遥子前辈学武,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赵倜道:“怕不是要将一身所学都传了去,才放心叫语嫣离开。”
他说到这里不由微微有些疑惑,逍遥子当年将掌门位置给了无崖子后,便不知所踪,此时突然出现便开始寻找衣钵传人,似乎有些不太正常。
看逍遥子精气神十足,武功臻至化境,再活个几十年应该都没问题,为何突然就起了传武之念呢?
赵倜琢磨了片刻,未思索出答案,这时亭外的雨小了些,变得如轻丝一般,虽然并非春日,却亦是秋雨如酒柳如烟。
他站起身,向亭外走去,阿朱在后面打起油纸伞,刚出了九曲回廊,来至岸上,就见那边童贯从白石子甬道跑了过来。
“殿下,端王派人送来一封请柬。”
“请柬?”赵倜瞅了瞅童贯放在怀中的手腕,一个四方形似乎折子样的东西支楞着:“他又要行何事情做敛财之道?”
童贯闻言不敢做出表情,这话殿下说说也就罢了,他可不敢往下接:“卑奴也不晓得,李彦送过来的,没说内里详细。”
赵倜脚步不停:“去书房看吧。”
童贯应是,急忙后面跟上。
到了书房之后,赵倜坐下接过请柬,见竟极为别致,淡蓝色的封面,绘了芝兰花卉,还有些隐隐约约的不知名符文,泛着道家岸然气息。
他打开瞧了一遍,字数不少,洋洋洒洒,书法飘逸,竟然是赵佶出钱在城中建设了一座神霄观,举行启真开光庆典,邀请他前往捧场。
这座神霄观的观主自然是林灵素,里面的大小道人来历却是不知,赵佶言语间以道门神霄派教主自居,颇有些得意。
赵倜放下请柬,看向案前的阿朱与兰剑:“过几天城内有座新观举行启道仪式,想去瞧瞧热闹吗?”
阿朱道:“殿下,是新道观开张吗?奴婢想去见识,就不知是哪家道派?”
兰剑不好意思张嘴,却也露出跃跃表情,似是极想前往。
赵倜道:“那便去看看热闹,那家道派……是个新道派,叫做神霄道呢。”
皇城之内,福宁宫后方的一座秘殿之中,赵煦正在端坐练功。
他这时练的是易筋经,易筋经乃为少林寺镇寺武学宝典,名气响彻天下,但自此功诞世以来,练成者却寥寥无几。
除了功法晦涩艰难之外,想修炼此功还须堪破我相、人相。
就是说要不存修习武功之心,又不能存练成后的种种所执念想。
如练成以后成佛作祖,称霸武林,天下无敌,一呼百应,佛门成圣,独霸江湖之类的想法。
但明明练功,要假装并非如此。明明练后必有所图,不然何必去练,却反要摒弃心中所求。两者不要说全部做到,就是做到一点都千难万难。
这种功法,除非真正的无欲无求高僧大德,隐居的隐士高人,心中修得菩提树,心境好如明镜台,不然不会练成。
赵煦推演三十三势太祖长拳,气血亏衡,经脉错乱,神离恍惚,想以易筋经调整,看能不能弥补身体亏朽,但也只是做到了第二点,而没做到第一点。
他自小学过梵文,又破书万卷,这易筋经下方再有二祖慧可对经法的注释,自然理解无碍,但我相、人相他却也只做到了堪破人相,没有堪破我相。
他能做到练功时无欲无求,本来就是九五至尊,对功法除了调和身体所需,再无所图。
而易筋经调和亏朽的身体,他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并未将希望过于付诸其上,毕竟大宋之前的皇帝也未尝没试过此条道路,但却没有留下任何成功的记录,那么成则成,不成则也就罢了。
他却百般尝试做不到堪破本我,一个人明明在练习武功,怎么能当成没在练呢?
一个人吃饭怎么能当成没在吃呢?写字怎么能当成没在写呢?读书怎么能当成没在读呢?练武怎么能当成没在练呢?
他实在做不到,哪怕练时努力将此刻的行为忘掉,但同时也是停下了正在进行的动作和呼吸吐纳,修习同样停止掉了,前功尽弃。
但只堪破其中一条人相,也叫他勉强把易筋经硬练下去些,威力不知,效果不知,却有了些微内力产生。
甚至他调动这少得可怜的内力,尝试沿着奇经八脉运行,使内力能够在体内自由流转后,觉得十分舒坦,似乎经脉都被滋润了一番。
所以他每日都在坚持练习,这总比历来少林那些两相都未堪破的僧人,穷年累月用功,最后一无所获要强之百倍。
赵煦这时行功了一个周天,发现又增加了微乎其微的一丝内力,不觉心中大喜,开始以此舒缓筋脉筋骨,果然身上痛苦有些减轻,却不由也是怅然若失。
他此刻脸庞几种迥然不同的气质交替变幻,只想着即便此功会起些效用,但若不能真正练成,只怕还是无法阻住推演第三十三势太祖长拳带来的反噬。
即便有一天全部练成,能否彻底改变身体,也是一个未可知数。
他缓缓起身离开了秘殿,走出了福宁宫,站在宫门之前,看着前方细雨如丝,飘荡而下,心中不由感到无以伦比的悲寥与惆怅……
第229章 启道
三日之后,赵倜换了身素雅袍服,让童贯备好车驾,带着阿朱兰剑,又叫上白战苏大二人,直奔神霄观而去。
赵佶出钱建设的这座神霄观位于东京内城,在内城西南的浚仪桥街上,距离玉清观很近,一路之隔。
玉清观是曾经的玉清昭应宫所属别观下院,玉清昭应宫真宗大中祥符二年破土,耗时八载完成,当时不但是东京最大观,也是那时的天下第一大观,比龙虎山的道观规模还要大。
但在仁宗天圣七年一把火烧毁,再没有再重新修建,只余下了一座比玉清昭应宫小上数倍的玉清观。
神霄观设在玉清观邻旁,未尝没有借势吸其香火之意,虽然玉清昭应宫不在了,但名头一直留存东京百姓茶余饭后的闲聊之中,玉清观的香火自然鼎盛,香客极多。
马车进入浚仪桥街,一路向西南行去,这时已经可以看到路两旁有道士行走,皆着光鲜衣裳,崭新鞋履。
也有些违制的车驾,里方传出一串串银铃般的悦耳笑声,给此刻略显肃重的街面凭添了一丝活泼气氛。
兰剑纳闷道:“阿朱姐姐,外面那些车中什么人笑得这般大声?”
阿朱眸子闪闪:“自是女真人了,都妖魅得很呢,殿下打过交道,兰儿可以问问殿下。”
兰剑立刻望向赵倜,赵倜瞅了瞅阿朱,淡然道:“都是京城里称得上门户的一些人家庶女之类,学了些诗书,好佛好道,放浪形骸,勿须言之。”
兰剑立刻低头道:“原来如此。”
这时前方已经远远可以看到一座观院,入目崭新,青砖琉璃,飞檐翘起,三扇大门洞开。
观院对面停了不少车辆,多为驴骡,少数为马,正有些穿着道服,勾了黛眉,涂抹了胭脂,打扮得曼妙的女子从车上走下。
兰剑顺着车窗观看,却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女真人,不由惊讶得伸手捂住小嘴。
此刻童贯驾车,瞧着前方喧闹,那些女道人在路中叽叽喳喳,磨磨蹭蹭,互相拉拉扯扯,还有的从身上摸出小铜镜,不知在照些什么。
他不由将马鞭用力抖动,发出“啪啪”爆豆般的声音,大声喊道:“全都闪开,莫阻路中,某的长鞭可不长眼。”
女真人们闻言纷纷望来,有的刚开口叫道:“有本事你便抽……”下一刻却瞧见马车形制,脸色大变,快速往路旁躲去,然后将头埋起不敢抬望。
她们出身未必很高,但却绝对不低,读书知晓许多,又常在外方厮混,眼界全是有的。
大宋马车规制极严格,天子驾六,亲王驾五,一二品官员驾四,普通官员最多只能用两匹马,百姓无特殊情况不可使用马车,可用驴骡牛车。
她们这时看清楚前方来的竟然是四马驾车,立刻都吓得心中砰砰乱跳起来,不停往人身后躲藏。
其实这还是赵倜不想太张扬,没用五马驾车,他平日最多就是使四马,有时不过只用两马。
童贯坐在车辕上不由得意地道:“实在是太没规矩了,算你们见机得早,不然必叫你们受一受某的长鞭伐挞。”
这时观门前的知客道人小跑过来,陪一脸笑,压低声音道:“端公,可是燕王殿下到了?”
童贯看他一眼:“不怪能做知客,却是有点眼力。”
知客道人笑容更加堆紧,急忙冲后面打手势,立刻有小道士往观院内禀报。
此刻后面的白战苏大跳下车来,往前方撩车帘,赵倜下了车,抬眼向那观门上方瞧去,正是赵佶自提的神霄观三个大字。
他道:“端王却还没少下功夫。”
知客道人急忙躬身,在侧旁朝前移走:“殿下请,殿下请,已经叫人去报,端王和林观主马上就出来迎接王驾。”
赵倜点了点头往前行去,这时那路旁人群中一名神色有些慵懒的女真人讶异道:“咦,我见过这位年轻官人。”
旁边另一个女真人道:“妙玉,你是在梦里见到的吧?那可是四马驾车,平时路上都瞅不见的,你能哪里见到。”
叫妙玉的女真人道:“我确实见过,去年在端王殿下的府内,我还拉过这位年轻官人的衣袖呢……”
另一个女真人嘻嘻笑道:“真的假的,我才不信呢,这等身份的官人能叫你碰袖子?未等及近,早拿那鞭子将你鞭挞得动都难动分毫……呀,快看端王和林观主都迎出来了。”
赵倜此刻来到观门处,就看里面赵佶和林灵素快步走出。
“八哥,你过来可真是太好了。”赵佶穿了身半道半俗的袍子,手上拿着一柄白玉杆莲花拂尘,上前道:“许多时日没见八哥,小弟心中甚为思念。”
赵倜道:“来可是来了,就是最近没钱,烧不得香火。”
“无妨,无妨,八哥的香火我垫上就是。”赵佶讪笑道。
赵倜想了想,这不是左手倒右手吗,这观是你的,收来的香火钱也都装进了你的口袋,你替我垫上了,垫上后还是进你自己的腰包。
林灵素这时稽首道:“小道灵素,参见燕王殿下。”
赵倜看着林灵素,头戴五岳天师冠,身穿隐蓝缎子道袍,气色红润脸含笑容,点头道:“林道长精气神不错吗。”
林灵素急忙道:“托燕王殿下的福,还好还好。”
赵倜道:“这却不对,该是托三清道君的福的才是。”
赵佶道:“八哥,我带你进去观看一番,我这观内可供奉了许多仙君神长呢。”
他随后向前引路,进入了第一重大殿之中,只看这里供奉的乃是神霄九宸大帝之首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
赵佶道:“我神霄派信奉九宸大帝,乃为我派主君,首殿奉的便即是神霄长生大帝君。”
赵倜点头,九宸确实为神霄派的主神,另外八帝还有东极青华大帝、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九天雷祖大帝、上清紫微碧玉宫太乙大天帝等等。
这大殿之内此刻倒是极热闹,不少道人还有杂役在忙活着,因为还没有开始启光仪式,所以一切比较随意。
接着到了第二重殿,这殿里供奉却是三清了,元始天尊位于中间,灵宝天尊在元始天尊左侧,道德天尊在元始天尊右侧。
每个天尊像都有丈高,只见元始天尊云冠高髻,眉眼庄重威严,衣袍刻云霞垂落,周身雕先天灵光,一副神圣模样。
上一篇:我,大秦异姓王,开局结拜始皇帝
下一篇:大明:我给朱棣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