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100节

  二丈宽的官道旁堆满了从田间处理倾倒的野草,堆得有人腰高。

  这蹲在田间一整日的操劳,比打仗杀人可劳累太多了。

  刘继隆看着马车将野草拉往堆肥场焚烧,随后又看向远方的开荒地。

  在开荒地的方向,数千百姓只能用人力的方式将地表的野草清理干净,随后再将埋藏在大地里的树根、碎石、石块清理到牛车上。

  碎石和石块可以用来垒砌房屋,树根则是运往堆肥场焚毁。

  如此过后,便得到了一片干净的土地。

  只是在这之后,还需要深耕土地,排除虫卵。

  这积荒之地,草根深结,土性坚固,耕治甚难。

  即便开垦干净,也只能种植一些麻、豆等作物,次年方可治田种植作物,第三年方望收获。

  当然,以上这些是人力开荒的人家,而一旦有了畜力帮助开荒,那就可以缩减些时间。

  “这些荒田的土壑、水渠都得提前规划好,衙门内堂有我所绘的水利图,你且让直白们与百姓们按照图纸挖掘土壑、水渠。”

  “是”

  走在田间,刘继隆对身旁崔恕吩咐的同时,目光也从未离开这广袤的开荒地上。

  对于开荒,刘继隆实施的是集体统一开荒,然后按劳分配土地。

  虽说河西不太可能存在偷奸耍滑的人,但环境一旦安定下来,人心便会思变。

  曾经在吐蕃人鞭下任劳任怨的牧奴和百姓,很有可能因为山丹安定的环境而改变,所以按劳分配是必须的。

  “以当下的速度,每个月能清理干净多少亩荒地?”

  刘继隆背负双手,站在小道边上。

  崔恕闻言不慌不乱:“农田那边要留一千五百人播撒肥料,除草。”

  “矿上留了二百人,剩下的百姓,除十岁以下孩童外,其余人都参与到了开荒中。”

  “衙门定下的规矩是每三十人,十头牲畜为一队,每日开荒一亩。”

  “按照眼下的速度,刨除下雨、大雪等日子,一年还是能开辟个五万亩左右。”

  待他说完,刘继隆看了一眼远处农田中的作物:“月末应该就能收获第一批麻了,辛苦你了。”

  “都是分内之事,何谈辛苦之说。”

  崔恕沉静回应,但刘继隆还是安抚道:“待收复了番和,我便以功举荐你做县丞。”

  对此,崔恕自然不免感谢,而刘继隆也在寒暄几句后,返回了城内。

  在他回到衙门内堂的时候,崔恕已经派人取走了水利图,而曹茂则是坐在台阶上为自己保养兵器和甲胄。

  算起来,他跟随自己已经过去了近一年的时间。

  曾经骨瘦如柴的他,如今却被刘继隆养得英姿飒爽,身形强健。

  “果毅!”

  见刘继隆回来,曹茂立马咧嘴笑着起身,同时双手抓在刘继隆那十八斤的铁枪上,挥舞了两下枪花后才杵在地上。

  “呼……真不知道果毅您是怎么使得动这种兵器的。”

  曹茂每日清晨都会陪刘继隆练习刀枪棍棒,由于吃得好,油水足,十五岁的他力气已然不小了。

  虽算不得孔武有力,却也能和一些瘦弱的成人较量拳脚。

  军中的角抵(摔跤),他也没少参加,虽然从没赢过,但对付对付普通人却没什么问题。

  “甲胄都保养好了?”

  刘继隆轻笑走入院内,从曹茂手中接过长枪,单手轻而易举的舞起了枪花,期间双手交替,那铁枪在他手里轻若鸿毛般。

  曹茂羡慕的看着他,在他停下后才上前接过长枪,放回了原本的位置。

  “果毅,我什么时候才能跟您去东略?”

  “等你成了中男,我便带你上阵。”

  刘继隆走回堂内坐下喝水,曹茂紧随其后:“您后天就走吗?”

  “嗯,这次估计要去十天半个月,你在衙门好好待着。”

  “每天起床记得练功、练功,午后去城外练习马术。”

  他如同交代兄弟般交代着曹茂,曹茂也站在他面前,笑呵呵的听着。

  只是二人没聊多久,便听见了越来越大的脚步声。

  张昶探出一个脑袋,见刘继隆没在忙,他这才走进院子作揖:“果毅,龙首山有塘骑来禀告,说是沙州的高押牙返回,一个时辰后就会抵达山丹。”

  “高进达?”刘继隆没想到高进达竟然回来了,而且那么快。

  “果毅,要不让人杀只羊?”

  张昶试探询问着,刘继隆却摇头道:“鸡、鸭、猪、羊肉都要有,另外杀的猪必须是骟过的。”

  “另外,让人把城外的白菇、野菜、菠菜都弄些来!”

  “是!”张昶连忙回应,而后转身安排去了。

  见他离去,曹茂不免咋舌道:“果毅,真要杀鸡鸭宰猪羊啊,您自己都没那么奢侈过。”

  山丹的家禽与猪肉十分稀缺,即便收复此地快一年了,可城中的土猪也不过二百来头罢了。

  “你不懂,这高进达他们吃了太多苦了。”

  刘继隆不方便细说,毕竟现在河西没几个人知道高进达他们究竟吃了多少苦。

  见刘继隆这么说,曹茂只能下去为他泡茶去了。

  刘继隆见状笑道:“那些骟猪虽然还没长大,却也有七八十斤了,到时候他们一行人也不一定能吃完,剩下的还是我们吃。”

  “正好让你们也尝尝这骟猪的味道,免得你们说我总是吝啬。”

  说着,刘继隆又想起山丹的庖厨并不会几道菜,更别提处理猪下水这些东西了,因此他起身道:

  “你先泡茶,等会让门口的弟兄去告诉城中有品级的官员来衙门吃饭。”

  交代之后,刘继隆便走出了衙门,往南门赶去。

  南门之外便是刘继隆安排的养猪场,二百多头猪都养在这里,平日除了粪夫外,并没有人会来这里。

  这养猪场与后世一些农村的养猪场差不多,区别就是农村用水泥做墙,而这里只能用石块垒砌作墙。

  因为刘继隆要求严格,负责照顾土猪的十余名养猪人每日清理打扫猪舍,所以味道并不算重。

  二百多个猪舍,如今只住进去了四十几个,大部分都是他们来到山丹后集中繁育的小猪。

  黑色且丑陋的八眉猪,并不如后世传入国内的约克夏大白猪好看,更不如它产肉多,产肉快。

  刘继隆亲自挑选了一头十个月的小猪,自这批猪开始,都被刘继隆让骟羊的技术骟过,没了那么重的尿骚味。

  至于城内原本的那六十多头猪已经成年,即便骟了也改变不了口味,所以刘继隆便把它们当做种猪来养殖。

  “就这头吧,你按照我说的来……”

  挑选好被宰的小猪后,刘继隆开始吩咐一名养猪人处理。

  在他的监督下,这头不到七十斤的小黑猪很快被放血,烫水刮毛,经过一系列处理后,所有除脖子肉、肾上腺、甲状腺等不能吃的部位,其它部位都被处理得干干净净。

  在这其中,刘继隆尤其注意让人清洗肠胃。

  他可不想弄出一道“九转大肠”给高进达品尝,那道菜应该留给李仪中他爹李渭。

  虽然自己和李仪中关系相处的还不错,但李渭当初对他做的事情,他可是一直记在心底的。

  这么想着,养猪人也找来了马车,将被处理好的猪肉、猪下水装车时还嘀咕道:“没听说这些东西也能吃啊……”

  对此,刘继隆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解释。

  正常百姓自然没有足够的香料去处理这些味道较重的猪下水,可刘继隆不同。

  府库内的许多香料他还没有用完,如果只供几个人,足够他吃用个两三年。

  况且吐蕃已经被驱逐出西域,陆上丝绸之路也应该会慢慢畅通了,些许香料还是能吃到的。

  带着猪肉返回山丹衙门后,刘继隆便叫来了军营的庖厨,然后自己动手教起了他们如何处理这些食材。

  这个时代的贵重香料,在后世不过是调料罢了。

  刘继隆做饭还行,因此也自然认得怎么处理。

  在教导的同时,他还对庖厨们解释,可以用什么便宜的佐料来处理异味,

  简单的小炒肉、炸排骨、以及前世他在云南所学的一道杀猪菜后,刘继隆便擦了擦手。

  摆在他眼前的是三大盆特色菜,至于剩下的鸡、鸭、羊和汤菜,便交给庖厨他们来做了。

  弄出铁锅的这大半年,他没少教导军营的庖厨们做菜,该做的他们都懂。

  刘继隆算了算时间,感觉高进达他们快抵达了,所以连忙回内堂换了一身衣服。

  饶是如此,他身上却还是有股淡淡的炒菜味。

  他也懒得遮掩了,反正自己本就是牧奴出身,有点淡淡的菜味也正常。

  “果毅!”

  刘继隆才换好衣服走到衙门,便见张昶小跑而来:“高押牙他们到了东门了。”

  “李果毅见您没来,便亲自带他们过来了。”

  “行,告诉大伙都来衙门入座吃饭吧!”刘继隆颔首回应。

  见状,张昶开始派人去通知。

  一时间,城内有品级的七十多名武官便先后抵达衙门,毕竟他们住的近,加上刘继隆提前一个时辰通知,他们都回家洗漱了一番。

  刘继隆带着他们在衙门门口等待,不多时便见到李仪中带着十余名武官,拥簇着七名身着布衣的男子走来。

  “高押牙,这便是我山丹左果毅都尉。”

  李仪中翻身下马,笑着为高进达解释,高进达也在翻身下马后打量起了刘继隆。

  为了返回沙州,高进达选择了稳妥的北上丰州,再经漠南草原,历时四个多月才抵达山丹。

  这一路上,他遇到了悟真,并与悟真说了许多长安的规矩和事情,而悟真也告诉了他一些事情。

首节 上一节 100/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