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110节

  浩浩荡荡的牧群在两千余名牧奴的驱赶下,得体的朝着山丹城走去。

  今日他们的任务并不艰巨,因此在未时(15点)前就抵达了山丹城北门外。

  刘继隆提前派出了塘骑,所以李仪中、崔恕已经率领二十余名直白和识字较多的百余名兵卒在城门搭起棚子,等待他们。

  “果毅……”

  尚铎罗策马与刘继隆作揖:“节度使此前便交代过,分给鄯州的牧群还是换成粮食。”

  “好,你先带鄯州的弟兄回军营休息吧。”刘继隆颔首,同时看向身后低着头的酒居延。

  “酒居延,你带着军中识字较多的弟兄留下为百姓登籍造册。”

  “此外,被俘的番兵也要登籍造册,安排去铁矿、煤矿挖矿。”

  “末将领命!”得到了任务,酒居延稍稍振作了起来。

  很快,在刘继隆的安排下,两千余被解放的牧奴,正式成为了有户籍的山丹百姓。

  除此之外,被俘的一千八百余番兵、牧户也被登籍造册,成为山丹的矿工。

  望着二百多识字较多的兵卒帮忙登籍造册,刘继隆心里十分感慨。

  尽管他们面对许多姓名,还不能很好的写出来,可他们学习汉字也不过十个月罢了。

  对于河西的军民来说,他们学习大唐的官话、汉字,难度并不比其它外国人要低。

  说到底,河西已经数十年未曾有过汉音,一切都需要慢慢来。

  至少在刘继隆眼前,山丹军民使用汉字、汉话的频率越来越高,哪怕说写的十分蹩脚,但万事从头难。

  只要熬过了开头,往后就会越来越顺。

  这般想着,时间也渐渐从未时来到了戌时(19点)。

  夏季的河西,要到亥时(21点)才能彻底天黑,因此他们还有足够的时间。

  不过在两百多名识字将士的帮助下,户籍文册很快就被崔恕送到了刘继隆的手上。

  “被解救百姓七百七十二户,二千四百五十一口,被俘番兵一千八百四十一人。”

  “俘获完整甲胄二百五十六套,残破甲胄三百五十套,皮甲……”

  刘继隆默念着文册上的内容,末了合上文册,看向崔恕:“这批牧群,明日能清点好吗?”

  “明日恐怕不行,最快也得后日,毕竟这次的数量比上次多。”

  崔恕解释着,刘继隆也没有催工,而是颔首道:“清点好后造册,与户籍文册、捷报一同备份送往张掖。”

  “另外再清点三万羊群,连同铁料、甲胄一同送往张掖。”

  “我会手书一份,向张刺史要钱粮来抚恤战死的袍泽。”

  说着,他将自己定下的抚恤钱额告诉了崔恕,崔恕听后不免面露苦色。

  “果毅,这次连带鄯州军一起阵没了一百八十二名弟兄。”

  “按照每人五十贯的额外抚恤,这得支出九千余贯,恐怕张掖也没有那么多。”

  他这般说着,可刘继隆却深吸一口气道:

  “正常抚恤的规矩你是清楚的,自河西安定以来,阵没将士便仅有十石米与五十亩府田。”

  “这点粮食和耕地,最多能让这些烈属在最开始几年衣食无忧,但越往后就越差,最后只能变卖土地来养家中孩童。”

  “我说过我要保他们家人衣食无忧,若是连这句话都做不到,还有几个弟兄愿意东略杀敌?”

  刘继隆的质问,让崔恕沉默起来。

  末了他对刘继隆作揖行礼:“卑职受教了,明日卑职就会安排抚恤。”

  “山丹参军的弟兄不少,若是能以耕牛、羊群来更替抚恤钱,那应该能从张掖凑到足够抚恤其它州县烈属的铜钱。”

  “早些休息吧。”刘继隆安抚一句,便走向城外马厩,上马往城内走去了。

  不多时,哭嚎声在城内响起,不知又有几户人家痛失家中栋梁……

第97章 故人重逢

  “驾!驾!驾……”

  大中五年,五月十六日,细雨如丝,轻轻洒落在甘州广袤的草原上。

  雨滴渗透进土壤,滋润着万物,使得草原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嫩绿色。

  从高空俯瞰,一条官道将嫩绿的草原分割为南北,似一条蜿蜒的玉带,直贯东西。

  细雨泯灭,艳阳升空……

  十余名披甲精骑,身姿英挺,骏马嘶鸣,他们自东而来,踏着晨光,脸上洋溢着笑容。

  随着时光推移,日上三竿,他们未敢有丝毫懈怠,只在心中默默计算着抵达目的地的距离。

  终于,当远处那一片片不同于草原的农田映入眼帘,一座古老城池的轮廓在阳光下渐渐清晰。

  望着那座城池,马背上的精骑们心底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仿佛长久以来的疲惫在这一刻都化为了力量。

  他们憋住一口气,手中的缰绳紧绷,双腿一夹马腹,骏马似乎感受到了主人的决绝,四蹄扬起漫天的水花,向着城门的方向疾驰而去。

  马蹄踏在湿漉漉的道路上,发出清脆而急促的声响,回荡在空旷的原野,吸引了田间无数除草的百姓。

  随着城门越来越近,领头的精骑高举手中文册,身后的山丹旌旗更是猎猎作响。

  “山丹急报,凉州大捷!!”

  “山丹急报!凉州大捷!!”

  领头伙长的声音响彻城池四周,不管是务农的百姓,还是值守城门的兵卒,他们脑中轰的一声炸响。

  “凉州大捷!凉州大捷!!”

  “山丹左果毅刘继隆率军东略,嘉麟城东本莽罗将枭首!!”

  山丹精骑冲入张掖城内,张扬的告诉沿街所有人,他们山丹在凉州取得的大捷!

  “大捷?!”

  沿街所有军民纷纷起身看向这支精骑,可他们却不曾停留,只是带着大捷的消息冲向了甘州衙门。

  “凉州大捷?”

  “这是不是说可以收复凉州?!”

  “要收复凉州了吗!?”

  沿街军民脸上都露出喜色,所有人都舍弃了手头上的事情,争相告知城内其余军民,那精骑所传凉州大捷的事情。

  一时间,张掖城陷入了欢乐的海洋,所有人都在为山丹军取得的大捷高兴。

  张淮深坐在衙门内堂处理政务,不明外界吵闹的他不由皱眉抬头:“外面怎么回事,吵吵闹闹的?”

  “这……”几名随堂直白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年纪较轻的一位起身准备走出去询问。

  不过不等他走出内堂,便有密集脚步声从长廊外传来。

  外堂班值的曹义谦带着几名直白喜上眉梢,脚步匆匆的快走而来。

  “刺史!凉州大捷!凉州大捷啊!”

  人还未走入内堂,曹义谦声音便已经传入其中。

  “什么?”

  张淮深停顿手中毛笔,不解抬头看向几名直白。

  这时,曹义谦带着几名直白走入内堂,纷纷朝张淮深作揖,脸上喜色难掩。

  “刺史,山丹左果毅刘继隆派兵来报……”

  “五月初二,山丹左果毅刘继隆率右果毅李仪中、别将酒居延、校尉陈靖崇,旅帅郑处等人一千四百精骑出龙首山东略凉州。”

  “五月初九,刘果毅率军破番和番军,杀贼八百余人。入暮,刘果毅又率军破嘉麟番军,杀贼近千,斩嘉麟东本莽罗将!”

  “是役,我军俘明甲(扎甲)六百余六,革甲一千三,杀贼一千八百余。”

  “大捷!大捷!!”

  曹义谦说着,还忍不住激动喊起了大捷二字。

  张淮深也被震撼到了,哪怕他很快恢复如初,可心底却还是觉得不可置信。

  距离刘继隆上次东略才过去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尽管半个月前高进达便已经告诉过他们,刘继隆准备二次东略,可谁都没想到刘继隆竟然能打出如此大捷。

  杀贼数量可以骗人,但明甲可不是随便能弄出来的,更何况是六百多套明甲。

  “送信的精骑呢?”张淮深看向曹义谦,曹义谦也藏不住笑的作揖:“就在长廊外候着!”

  “传他进来!”

  张淮深说罢,主动从位置上走了出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表。

  十几个呼吸后,脚步声从外面传来,一名身披扎甲的精骑抱着一个人头大小的木盒,木盒上还放着一本文册。

  “山丹军第一团第一旅第二队三伙伙长郭顺,奉山丹左果毅都尉刘继隆之令,特来报捷!”

  郭顺此刻激动万分,双手推出手中木盒与文册。

  张淮深上前双手接过,随后将木盒放在桌案上,小心翼翼将其打开。

  莽罗将那经过石灰腌制的首级映入眼帘,张淮深迅速合上,随后拿起文册翻阅。

  自刘继隆在军中开办扫盲后,山丹军出征就有详细的军情记录,具体到大军每刻钟在干嘛。

  正因如此,当张淮深看完刘继隆此次东略作战的经过后,便是他也忍不住发出感慨:“此战……真乃虎力狼逐也!”

  虎力指山丹军作战勇猛,刘继隆兵势霸道。

  狼逐指山丹军如狼群般,盯上目标后便会追逐,直至将目标了结。

  放眼整个河西,还真没有人能打出刘继隆这种打法。

  相比较刘继隆这种雷动风举,离合背向,以轻疾制敌的打法。

  不论是张议潮还是张淮深,他们更擅长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

  “此役大捷,当剪除我河西一心腹矣!”

首节 上一节 110/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