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168节

  闻声,尚铎罗与悉颉对视一眼,随后深吸一口气道:

  “我知道大家刚刚从廓州回来,心里还想着好好休息,但现在却没有那么多时间给我们休息了。”

  “明天辰时,刺史就要带着大军东征凉州,收复失地了。”

  “在此之前,刺史让我和你们交代一件事情……”

  尚铎罗将所有人的胃口吊了起来,此时的鄯州兵卒心中忐忑,不是因为战争和其它,而是担心刘继隆会赶他们走。

  “刺史说了,大家带着家眷来山丹是信任他,所以他会为我们和我们的家人落好户籍,但在此之前,刺史要和我们交代一件事。”

  “刺史东征凉州,收复失地后便不会回山丹了!”

  尚铎罗话音落下,如一石掀起千层浪,引得兵卒们议论纷纷。

  “什么?!”

  “怎么会这样?”

  “那我们呢!”

  面对众人的质问,悉颉厉声呵斥:“先听完再问问题!”

  在他呵斥后,兵卒们这才消停下来,而尚铎罗也继续发挥起来。

  “刺史说了,往后几年他会收复陇西失地,因此我们跟着他注定要奔波,过几年的苦日子。”

  “刺史不想欺骗我们,所以他让我们自己选择。”

  “不愿意走的,可以留在山丹安居乐业的,不用担心和家人落户山丹的问题,刺史也会为你们安排二十亩的府田。”

  “愿意走的,你们可以带着家眷随军出发,等我们打下河州就能安定下来,不过很有可能要过几年喝粥吃野菜的艰难日子。”

  “现在刺史给我们的话说完了,具体该怎么选,你们自己看着办。”

  “愿意留下来的站左边,不愿意的站右边,现在开始!”

  尚铎罗说完,便主动带头走到了左边,而悉颉紧随其后。

  在二人选完后,军中的小节儿、五百户长、百户长等等中低下层军官纷纷站到了左边,哪怕他们知道接下来会很艰苦,可他们还是选择跟随刘继隆。

  在他们选完之后,大批鄯州兵卒也跟着站到了左边。

  他们虽然豪横,可却知道谁对他们好。

  刘刺史让他们读书,给他们饭菜和肉食,还会关心他们是否消瘦,为他们家眷安排,光这些就足够他们对其死心塌地,更别提他从不亏待阵没将士的烈属了。

  此前鄯州军的兵卒也曾阵没沙场,可刘继隆带给这些兵卒身后烈属的东西却多的让人难以承受。

  在这个时代的河陇地区,参军当兵就是为了吃口饱饭,而刘继隆不仅让他们吃饱了,还给了他们很多其它节度使、乞利本不能给的东西,这就足够了!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一千精骑除了新编入的那一百多人外,其它人都站到了左边。

  那一百多名兵卒面面相觑,最后又走过去几十人,剩下不到一百人选择留在山丹。

  对此,尚铎罗和悉颉也没有生气,而是让留营的直白把他们的名字记下,连同他们的家眷一起登籍造册。

  如果他们继续当兵,那自然在山丹当兵,如果不愿意,则是把甲胄上交就足够,衙门会分给他们田地和屋舍。

  不到一个时辰,尚铎罗和悉颉就做完了一切,而营盘内所发生的事情和新造的户籍册也被直白汇报给了刘继隆。

  “九百二十四人,他们的家人怎么办?”

  山丹衙门内,烛火飘零,马成翻阅文册后递给耿明,同时抬头看向刘继隆。

  面对这个问题,刘继隆沉吟片刻后才道:“选出中男作为民夫随军,其余家眷留在山丹。”

  “另外让悉颉带着一百二十四人留下,等待我们拿下嘉麟、姑臧、昌松后,护送其余家眷前往昌松。”

  “至于尚铎罗,让他带着八百精骑跟随我们东征。”

  话音落下,刘继隆扫视正堂内的所有人,目光停在崔恕身上:“你暂时留在山丹,等我拿下昌松再视情况而定。”

  “是!”崔恕作揖应下。

  对此,刘继隆并不担心没有懂文识字的直白可用,毕竟扫盲班弄了一年半,最早的那批兵卒已经可以书写书信,只是说话比较直白罢了。

  对于刘继隆而言,只要他们能登籍造册就足够,等自己安定下来,再开展扫盲也不迟。

  不过在此之前,有一件事情十分重要,所以刘继隆对崔恕交代道:

  “山丹最开始那批工匠得带走,不管是哪个方面的,都让悉颉护送他们和家眷们一起去昌松。”

  “是!”崔恕明白这些工匠的重要性,连忙应下。

  虽说没有他们,刘继隆也能根据所收复城池的工匠来重新培训。

  但如果有了他们,就不用刘继隆亲力亲为,而是由他们传播知识就行。

  这批工匠数量不算多,各行各业加起来也不过一百二十余人,算上家属也不过七八百人罢了。

  带走他们并不会影响山丹现有的冶金、手工业体系,所以刘继隆也不担心张淮深会阻拦,而且这也是张议潮承诺过自己可以带走的人之一。

  这般想着,刘继隆扫视众人道:“都回去休息吧,明日辰时东门集合!”

  “我等告退!!”

  众人作揖行礼,先后退出了衙门正堂,而刘继隆也返回内堂简单休息了一夜。

  这一夜并不太平,城内每户百姓都在为自家即将上战场的男人而担忧。

  哪怕他们的差事只是做民夫,可家中的亲人仍旧担心着他们。

  除此之外,百姓们便没有任何担心的事情了。

  对于百姓们来说,他们只知道自家男人即将上战场当兵卒或做民夫,他们并不清楚战后的山丹将会失去一批对他们极为重要的人。

  翌日清晨,天色还未亮,城内便已经灯火通明,许多人纷纷往东门赶去。

  刘继隆赶在辰时前抵达东门,而此时的东门外,开拔的队伍已经延绵官道数里。

  近八千人的队伍准备就绪,而策马走出山丹城门的刘继隆却调转马头,愣愣的看着山丹城门。

  “刺史,您怎么了?”

  随军的曹茂询问刘继隆,刘继隆轻摇了头道:“没什么……”

  话虽如此,但他心里却十分压抑、沉重。

  山丹,这座陪伴他两年的城池,保留了他太多的经历。

  当初这里不过两千余口人,而今却接近两万口。

  城外的耕地,当初不过两三万亩,如今却已经突破了十万亩。

  这些种种,都是自己在过去这段时间里做出的成绩。

  如今自己要走了,这辈子很难说会再回来,而山丹的百姓也将成为他的记忆。

  不知自己走后,崔恕和后来的官员是否能如自己这般对待山丹百姓。

  若是日后日子难过,不知百姓又是否会想起自己……

  种种思绪缠绕心头,最终化作一声叹息,打马而去。

  “刺史……”

  “刺史!”

  “刺史……”

  “衣服穿厚些,进了山里冷!”

  路过队伍,兵卒纷纷起身与刘继隆打招呼,刘继隆勉强挤出笑容面对他们,宽慰几句。

  他的几句话,立马让兵卒们脸上笑容洋溢。

  不多时,随着他来到中军,李仪中、张昶等人纷纷起身作揖。

  “刺史,可以开拔了!”

  李仪中这个从不上前线的人,此次却要跟着东进,这着实让人惊讶。

  不过在刘继隆看来,李仪中东进的意图不是谋求凉州官职,就是想着占据其它州县。

  毕竟李渭想要出走沙州李氏的心思路人皆知,除了这两个办法帮李渭在外站稳脚跟,刘继隆想不出别的原因。

  只是以现在的凉州和陇西情况,刘继隆只觉得李渭和李仪中此举有些白费苦工。

  等到自己带军进入陇西,长安那边恐怕就会知道河西收复凉州了。

  得知这条消息,李忱虽说比他儿子度量大些,但也忍受不了陇山以西出现一个藩镇威胁关中。

  哪怕李忱不会像他儿子那般把归义军搞得分崩离析,可凉州的局势必然会因为他的插手而混乱。

  好在自己已经将番和的番人迁走了,凉州再怎么乱,起码番和是乱不起来的。

  只要番和还在张淮深手上,日后他想再度收复凉州就容易许多了。

  这般想着,刘继隆也收敛了心神,对众人吩咐道:“传令大军,开拔!”

  随着他一声令下,近八千余人马的队伍开始向焉支山开拔而去。

  趁着行军,尚铎罗也策马来到刘继隆左右,将尚婢婢在鄯州、廓州所做的那些事情,更为详细的告诉了刘继隆。

  得知尚婢婢竟然把鄯州留给拓跋怀光,而自己带兵驻守廓州,并将龙支交给尚摩鄢驻守,刘继隆立马明白了他的用意。

  “他毕竟抛弃过鄯州,而鄯州内的百姓也多以拓跋怀光为主,因此他强行留在鄯州,只会引起内部动荡。”

  “正因如此,他才会选择留在廓州,毕竟廓州的豪强都被他杀了个干净,等于白纸一张。”

  “加上龙支被尚摩鄢控制,一旦我们拿下河州,他就能迅速和我们联系上。”

  刘继隆与尚铎罗等人解释着尚婢婢的想法,心里也不免感叹尚婢婢这厮眼光。

  这厮虽说军略不行,但手段和心眼倒是一样不少。

  自己才露出点苗头,他就嗅到味道去廓州等着自己了。

  不过这样也好,有了尚婢婢这厮冒头,自己以后也能玩养寇自重这一手段来威胁唐廷了。

  想到这里,刘继隆收敛了心神,而尚铎罗也说起了一件事。

  “对了刺史,尚节度使说等廓州安定下来,准备用百姓和您抵账,继续换粮食。”

  “这倒是不错。”刘继隆脸上难得动容,这算是这段时间他听到比较不错的好消息了。

  廓州的汉人少说也有一万口,依靠这一万口汉人,完全可以掣肘两三万番人。

首节 上一节 168/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