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215节

  “本使说了,尔等前往戍城后,自然会派人烹羊宰牛犒劳尔等。”

  “但若是有人胆敢煽动喧嚣,本使先斩他的头!!”

  话音未落,张淮深拔刀架在了最先叫嚣的一名老卒脖颈处。

  那名赤水军老卒冷汗直冒,张淮深冷眼与他对视:“念在尔等不知河西军规,此次暂且绕过……下不为例!”

  他抽刀归鞘,调转马头便来到张直方面前:“劳请张刺史率领他们前往戍城,半个时辰后我会派人去犒军。”

  不等张直方回答,张淮深便抖动缰绳,策马朝姑臧城离去。

  张直方被张淮深这么教训,心里气得不轻,但却没有发作。

  刚才凉州军的举止还历历在目,在令行禁止上,他们甚至比卢龙军还要优秀。

  能训练出这样一支军队的将领,自然差不到哪里去。

  当下局面,不适合与张淮深翻脸。

  想到这里,张直方调转马头,面对三名牙将和三千赤水军下令:“大军开拔向北,前往戍城扎营!”

  话音落下,他抖动缰绳,带着三千赤水军北上戍城,而张淮深也带着大军返回了姑臧城内。

  一行人急色匆匆的走入衙门正堂,不等坐下,张淮涧便将手中铁胄砸在了桌上。

  “娘贼的,什么混不吝!我就没见过这么野的兵,比番贼也好不到哪去!”

  张淮涧骂骂咧咧,张淮满也是跟着附和:“我看朝廷是派了一支刑徒兵过来!”

  对于河西军而言,他们接触过的对手只有回鹘人、嗢末人和吐蕃人。

  他们从未接触过大唐的兵,但由于张议潮严格执行军法,因此河西军的军纪严格,而张议潮所执行的军法,又基本按照《唐会典》所行,所以他们觉得唐军和河西军也没有什么区别。

  只是今日接触后他们才清楚,尽管同为“唐军”,可却并非是每一支军队都在按照《会典》中军法所行。

  张淮涧他们并不了解安史之乱后,河北及河南、淮南道的牙兵风气,所以只觉得是朝廷派了一支刑徒兵来戍边。

  在他们心里,只有番兵和刑徒兵的军纪会如此败坏。

  酒居延虽然没有附和二人,但他心里也是这么认为的,因此他对坐下的张淮深作揖道:

  “使君,这群人必须加以限制才行,若是乱了我河西军纪,那才是大事!”

  “没错!”张淮涧与张淮满先后附和,张淮深也眉头紧皱的点了点头。

  “这件事,我自然会严格要求张直方,不过瞧他进入举止,显然是对我们产生轻视。”

  “这样吧,等会你率精骑与庖厨挑一百只羊,两头牛去戍城,犒军的同时,让他们准备十日后参与大操!”

  “末将领命!”酒居延作揖应下,同时道:“他们的饭食,与我们一般吗?”

  闻言,张淮深没有立即回复,而是对酒居延吩咐道:

  “你去戍城后,好生询问那张直方,看看他们是几日一操,几日一练。”

  “根据他们的操练,给他们提供一定的肉食,不能多,也别太少。”

  “是!”酒居延应下,而张淮深也起身往内堂走去了。

  也在他安置好张直方、赤水军的同时,长安派出的官员,也成功走入了会州治所的会宁衙门内。

  深绿色的六品官袍彰显着他的官职,但对于索勋这种自视甚高的人来说,六品官还没有资格让他高看一眼,但眼前之人不同。

  博陵崔氏大房,尚书省员外郎,宰相崔铉之子……

  这三重身份,不论哪一重,都足够索勋小心对待。

  正因如此,他此刻虽然坐在主位,却也不得不前倾着身子,不敢露出半点跋扈。

  “朝廷的意思,是希望索会宁(会宁军节度使)好好庇护会州,不要听从旁人煽动而做出不利于朝廷之事。”

  崔潭二十七八岁的年纪,说话却十分老成,这让直来直往的索勋觉得有些压抑。

  不过为了自家前途,索勋还是立即反应道:“员外郎所言甚是,会宁军为朝廷之兵,我亦为朝廷之臣子,自然不会受旁人煽动挑拨。”

  “只是会州乏粮,而朝廷在会州前往北武州、灵州、原州等地设卡,致使商货无法往来,城中怨言者甚众,我亦无法节制所有。”

  索勋抛出了听话的条件,而对此,崔潭只是缓缓道:

  “只要会宁军不乱,索会宁想要的一切,都会慢慢放开的。”

  “此外……”崔潭沉吟片刻,而衙门外也响起了脚步声。

  数十名兵卒以四人一组的形式,先后挑着箱子走入衙门,停在院中,把箱子摆成一排。

  十二口足够装人的箱子陆陆续续被打开,内里装着锦帛等华贵物件。

  与此同时,一名兵卒抱着长匣走到崔潭身旁,缓缓将其打开。

  匣子内,一块块黄金有序摆放,而崔潭也轻描淡写道:

  “四百两黄金,二百匹各色锦帛,前者是会宁军今年的军饷,后者是朝廷对索会宁的赏赐,还请收下……”

  黄金与锦帛绢绸,这些东西若是拿去变卖,足够两千会宁军一年的军饷了。

  饶是索勋,也不免起身朝崔潭恭敬作揖:

  “上千万岁寿,索勋定不会忘记朝廷提携,至尊隆恩!!”

  月初了,大家月票发一发,感谢

第158章 横渡黄洮

  “唳——”

  七月,随着秋季到来,许多动物都开始为过冬储存热量。

  天穹之上,苍鹰盘旋,而山岭之间,猛兽觅食……

  只是可惜,今年的陇西山岭依旧青黄不接,枯死的树木成片,黄河也较之去年水浅尺许。

  这样的情况下,各州军队都在苦熬,没有任何一家想着趁机吞并另一家。

  在他们看来,在这种大旱之下,主动出击无疑是一件十分愚蠢的事情。

  然而对于他们来说愚蠢的事情,却是刘继隆苦等近一年的机会!

  “唏律律……”

  “小心落石,都注意点!”

  “搭把手,把这些坑给填一填!”

  “前方十里休息,都加把劲……”

  河谷间,数千人的队伍正在沿着黄河向前前进,而风中招展的旌旗,正反两面分别写着“陇西”、“归义”等字眼。

  当然,相比较这种旌旗,队伍中更显眼的旌旗是“劉”字旌旗。

  从五泉前往河州凤林关,需要经过鄯州的龙支城,而龙支城是尚摩鄢的驻地。

  这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刘继隆要去打河州,必须经过尚婢婢的地盘,而这条路一走就是二百八十里。

  对此,刘继隆没有选择走官道,而是选择了危险的黄河谷道。

  从五泉出发到河南渡口,再从广武粱走入黄河谷道算起,前后一百七十里,危险的谷道仅有七十里。

  一旦通过,就可以神兵天降般的出现在凤林关后方,可以选择从背后进攻凤林关,也可以直接进攻抱罕城。

  往年黄河汹涌,谷道两侧都比较软滑,所以根本没人想过走这条路。

  只是随着旱情降临,昔年软滑的黄河谷道,如今却变得坚硬无比,即便沉重数百斤的马车行驶在上面都毫无问题,更不用说骑兵和步卒了。

  两丈宽的谷道紧邻黄河河道,只是由于大旱,黄河河水下降严重,河道凭空多出两丈有余的裸露河床,根本不用担心会跌入黄河中。

  刘继隆所率兵马,此刻正沿着河道旁的谷道前进,前方的山上插着各色旌旗,以此传达前方没有伏兵的消息。

  一千五百精骑,一千甲兵以及两千民夫所组成的队伍在河谷间拉长近十里,速度很难快起来。

  “按照这个速度,我们起码要两天才能抵达凤林关,如果被尚延心的哨骑发现,那就糟糕了。”

  马背上,尚铎罗与刘继隆并排而行,一边防备山上有可能跌落的落石,一边向刘继隆汇报着自己的担心。

  此前他们走丘陵、山岭时,每日能走六十里,而进入危险的黄河谷道后,每日便只能走三十里。

  这个速度,已经是普通行军速度中的佼佼者了。

  饶是如此,尚铎罗却还是不满意,因为黄河谷道能否行走,取决于黄河是否涨水。

  尽管当下是大旱,可万一下了一场大雨,他们这四千五百人的队伍就会在顷刻间被吞没。

  “你怎么想?”

  刘继隆沉稳询问尚铎罗,毕竟他在陇西的经验更充足。

  “精骑先一步出河谷,前往三岔口,渡过支流的洮河,布置渡索,让尚延心来不及出兵防守洮河!”

  “好!”

  刘继隆不假思索应下,取出鱼符分出一半给尚铎罗:“你率一千五百精骑出谷道,渡过洮河,在南岸接应我军!”

  “末将领命!”尚铎罗欣喜作揖,接过鱼符后,立马抖动马缰前往前军。

  不多时,前军的精骑尽数被尚铎罗带走。

  眼下还有五十余里路程,若是精骑不顾一切的疾驰,大概率可以在天黑前抵达洮河北岸,甚至渡过洮河。

  只要渡过了洮河,即便尚延心反应过来,也奈何不了陇西归义军。

  这般想着,刘继隆在平静中前进。

  这是他们从五泉出发的第二日,前面已经走了八十里,只要再走九十里,他们就能抵达凤林关。

  “耿明带着四百多人守五泉,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老耿你还不放心?”

  “刺史准备了那么多守城器械,那些器械的威力你们也瞧见了,换我去攻,没有五千甲兵拿不下来。”

  “老耿当初在山丹时,可是断断续续守了大半年的祁连城,留他看家,谁不放心?”

  队伍中,陈靖崇、张昶、马成、厝本先后打趣,而尚铎罗已经带着李骥与精骑们前往了洮河。

  斛斯光守在刘继隆身旁,郑处在后军护卫民夫,因此二人并不参与他们的话题。

  饶是如此,四人的目光也一直放在前方刘继隆的背影上。

首节 上一节 215/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