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275节
左右是六司,正面是正门和正堂。
刘继隆、高进达、张昶、崔恕等人坐在正堂,其余人坐在正堂前面的院中。
六司的官员和直白被刘继隆打发去州衙和县衙干活去了,因此他们在这里也不会吵到旁人。
不多时,酒菜上桌。
猪牛羊肉,飞鸟家禽,山珍鱼虾……应有尽有。
看着桌上摆满的二十余道菜肴,高进达不免说道:“这……太铺张了。”
“哈哈,若非你们来,节帅不知多少年没这么铺张过了!”
张昶笑呵呵的回应,高进达这才看向刘继隆,果然发现了他常服之下穿着麻衣。
眼见他穿着麻衣,高进达慢慢放下心来。
他最担心刘继隆在陇西崛起后,逐渐变得铺张浪费,迷失本心。
如今看来,刘继隆还是那个刘继隆。
“此次我来投奔节帅,事前与节度使说过,小张使君也同意了,故此我们才能来到河西。”
“随行队伍有六百二十七人,其中二十四人是我的族兄弟及其家眷,另外三十五人是崔郎君的族人及家眷。”
“剩下的五百六十八人,主要是甘州、凉州的一百三十二个弟兄及其家眷。”
高进达说罢,刘继隆也询问道:“河西眼下情况如何了?”
“这……”高进达迟疑,片刻后才叹气道:“难啊。”
“安西与甘州的回鹘,以及凉州北边的嗢末都归顺了朝廷,因此这几年来他们实力逐渐壮大。”
“我去年九月出发前,西域还有回鹘人试图入侵沙州,幸得节度使率军击退。”
“饶是如此,沙州兵马也伤亡不少,而甘凉的称勒、杜噶支二人也几次寻衅,虽然都被击退,但可见他们实力日渐壮大。”
“节度使几次请表,希望朝廷发配囚犯至河西,然朝廷几次都不予回应。”
“长此以往……唉!”
高进达三言两语间将河西的情况说完,原本热闹的气氛立马冷了下来。
“娘贼的朝廷,就是记打不记吃!”
“幸亏我们出来了,不然得被朝廷欺负成什么样子!”
“哈哈,朝廷可不敢欺负我们,我们不欺负朝廷就不错了!”
“哈哈哈……”
陇西将士叫骂间,高进达等人脸色惨白,毕竟这些话放在河西都是不能说的。
不曾想在这陇西,这些昔日的兵卒竟然不将朝廷放在眼里。
陇西对朝廷的态度,哪怕是河西最为激进的张淮溶等人听后,也不免会打个寒颤。
对此,刘继隆并未阻止,而是看向崔恕:“崔恕,你呢?”
崔恕和高进达不同,高进达是从沙州起义就参军的人,资历很老,而崔恕资历并不老,此前没走,主要是因为崔氏主要扎根甘州。
眼下他来了,还带来了崔氏这么多人,岂不是说甘州情况有变?
“这……”
崔恕迟疑片刻,随后叹气道:“李渭接任刺史后,虽然治理民生不错,但其军略还是太差。”
“龙首山的石堡几次被攻破,山丹的牧群被劫走了许多,百姓都怀念您在的时候。”
“再这么下去,我想回鹘用不了多久就要在龙首山以南放牧了。”
虽然早就猜到了,可真的听到后,刘继隆却还是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张淮深呢?他没有领兵讨伐回鹘与嗢末?”
刘继隆忍不住询问,毕竟现在张淮深的实力可比历史上强太多了。
闻言,高进达抢先解释道:“小张使君三次北征回鹘与嗢末,虽然都凯旋而归,但阵没的将士却不少。”
“去年秋收后,回鹘南下劫掠,小张使君率军驰往龙首山击退称勒,斩首三千余级,俘甲八百,结果嗢末的杜噶支趁机南下进攻凉州。”
“赤水城的张直方紧闭城门,拒绝酒刺史的求援,昌松、姑臧两城损失惨重,十余万亩粮食被嗢末掠走。”
“小张使君回援后,与张直方撕破脸皮,二人在赤水城外列阵,好在最后没有打起来……”
高进达说罢,张昶闻言不忿道:“怎么不打起来,打起来把他宰了,朝廷就服软了。”
“没那么容易……”高进达摇头苦笑,张昶则是轻嗤一声。
高进达看向刘继隆,却见刘继隆也在看他。
面对高进达的目光,刘继隆端起酒杯,语气平静:“是你们把事情想的太复杂了……”
“区区一个张直方,宰了便是!”
第192章 为君选妾
“……”
狄道衙门内,随着刘继隆也开口说要宰掉张直方,高进达、崔恕等人便闭上了嘴巴。
面对他们的沉静,刘继隆继续说道:
“我们在甘凉还有那么多人,他们为何没有跟过来?”
虽说刘继隆从甘凉带走了一千多人,但他在山丹编练的兵马是这一千多人的数倍。
河西的局势如此,这群人继续待在河西,只会在后续的胡汉争斗中平白牺牲。
回鹘和嗢末的人口比河西全境的人口还要多,更别提河西二十余万人口中,有近三成还是番人了。
“大多都不愿折腾……”
崔恕小心翼翼的开口,刘继隆闻言摇头:“又在求安逸。”
“我知道没有人想要折腾,但河陇的局面,还远远没有到能享受太平的时候。”
“一味的安逸,只会把我们好不容易打下的局面给破坏殆尽。”
他好似在说留在甘凉的弟兄,又好像在说其它。
正如眼下的大唐,人人都在求平稳,人人都在求安逸,可平稳安逸的背后是什么,这群人根本不在乎。
兴许他们都知道,继续这样下去,大唐终将灭亡,但他们又都在赌,赌大唐不会亡在自己手上。
击鼓传花这套手段,早就不知道玩了多少年月了。
“好了多吃点多吃点,这菜都快凉了。”
张昶笑呵呵的为高进达和崔恕夹菜,刘继隆也没有继续提河西的事情。
在他看来,张议潮与张淮深继续这样求稳,最后只能如历史那般退回瓜沙。
哪怕因为自己的到来,改变了河西的许多事情,但他们注定守不住凉州和伊州。
十万凉州百姓的结局,只能是被回鹘或嗢末奴役,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关键时刻收复凉州,保境安民。
收复陇西加凉州,他麾下便有不低于三十万人口。
届时韬光养晦,这天下未必不可争!
思绪间,酒席渐渐热闹起来,而刘继隆一想到河西日后会失陷,便没了任何兴趣。
他招呼张昶招待高进达等人,随后便返回了内堂。
“节帅,您不在正堂好好叙旧,怎么回来的这么快?”
天色还未黑,刚从学堂回来的曹茂见到刘继隆,错愕片刻后,便立即为他倒茶。
刘继隆坐在主位,看着为自己斟茶的曹茂,忍不住上下打量。
自己初次见他时,自己十八岁,他十二岁。
如今自己二十有二,而他也十六岁了。
眼下曹茂身长五尺六寸,兴许还会长两三年身高,但大抵不会超过六尺。
他长得清秀,皮肤呈古铜色,这是常年在外练习马术晒出的肤色。
刘继隆回来这几日,曹茂都在学堂读书,今日才得以沐休。
见他这般模样,刘继隆生起了考校的想法。
“来,看看你这些日子可曾落下武艺。”
刘继隆走到院子中间,从武器架上取出一把木剑。
曹茂闻言欣喜,连忙取了一杆七尺长枪。
刘继隆佁然不动,曹茂试探几步后,便朝他面部扎来。
但见刘继隆挥剑挡开枪头,顺势两步上前,一剑抵在曹茂脖颈处。
“节帅,我又输了……”
曹茂语气带着丝懊恼,刘继隆却轻笑道:
“比此前好了不少,你现在就是力气太小了,等成丁便好了。”
说罢,刘继隆带着他走入主屋,又询问了他课本上的其他知识。
曹茂就学已经四年,但他已经吃透刘继隆所写的那几本教材了。
不仅如此,狄道的许多经史典籍他都翻阅过,在刘继隆的考校下,也能说的头头是道。
“好了,你这情况不必再去学堂了,明日开始去和高先生学习理政。”
刘继隆高兴开口,曹茂却连忙解释道:“节帅,我是要从军的!”
“理政就是从军前的准备!”刘继隆打断道:
“你先与高先生理政两年,两年后我就准许你从军。”
“是!”听到还有两年就能从军,曹茂高兴的上前为刘继隆斟茶。
接着,刘继隆如往常一样为曹茂开小班,教导他那些课本上学不到的其它知识。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