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342节

  想到这里,他不由长吁道:“朝廷已经错过了围剿刘继隆的最好时机,现在的刘继隆,于朝廷而言,已经尾大不掉了。”

  烛火飘零,坐在堂内的王重任、张璘、蔺茹真将及鲁褥月、梁缵等人闻言,纷纷沉默。

  论恐热都被刘继隆传首长安了,可以说刘继隆已经把周边能威胁到他的势力都收拾了一顿。

  现在再对刘继隆动手,反倒显得不明智了。

  “这厮不老实,不然他是怎么平衡境内番口的?”

  张璘忍不住开口,王重任也颔首道:

  “秦州治内番口不过四五万,我们光是平衡他们,便费了大量心力,真不知刘继隆是怎么治理境内如此多番口的。”

  “不一样。”高骈摇头道:

  “当初三州七关投降,本就是汉番豪强牵头的结果,朝廷自然不可能强征他们的土地,故此秦州境内的汉番百姓虽然回到了朝廷的怀抱,但终究没能得到确实的利益。”

  “那刘继隆在陇右横冲直撞,但凡有人不服管教,不是被打杀,就是被整治。”

  “他将土地让给了境内百姓,百姓自然拥护他。”

  “把土地给百姓?”张璘心疼道。

  不止是他,在座所有人都露出了肉疼的表情,哪怕那些土地与他们之中大部分人无关。

  “使君,若是朝廷不对刘继隆动兵,那我们……”

  梁缵小心翼翼的询问,高骈也沉声道:“放心,我已经安排人去长安运作了。”

  “接下来我们不用着急,安心等待便可。”

  高骈终究要寻求出路,他不可能一辈子都坐在秦陇二州,就这样盯着刘继隆。

  他想登上的舞台,必须要有足够的军功加持,而这点是秦陇二州给不了他的。

  “会州情况如何了?”

  高骈询问张璘,张璘闻言作揖道:“会宁的番口被屠了大半,听闻朝廷迁入三万余口党项、杂胡和汉口进入会州,但张直方那厮看着不像能好好治理会州的人。”

  高骈闻言皱眉,随后想道:“若是番口和党项联合作乱,张直方必不能制,而我们倒是可以派兵助其镇压。”

  “若是镇压有功,倒也能更为名正言顺的调离此处。”

  想到这里,高骈看向王重任:“密切关注会州的情况。”

  “是!”王重任作揖应下,而高骈的心思也渐渐活络了起来。

  在此期间,时间流逝,很快便来到了大中十年的最后一个月。

  期间张议潮再度请表入长安为京官,但依旧被令狐綯留中,李忱对此也不管不顾。

  倒是对于时常罢工的卢钧,李忱虽然没有擢授他想要的官职,却给他加太子少师衔,希望以此来让他振奋起来。

  不过卢钧并未理会李忱,而是依旧称病不理政事,将事情都丢给了崔慎由、令狐綯去做。

  一次两次也就罢了,可他大半年了依旧如此,这就让令狐綯有些恼怒了。

  冬至大朝会后,眼见卢钧依旧称病,令狐綯与崔慎由主动前往了紫宸殿,找上了皇帝上疏。

  “陛下,卢相多病老迈,请罢其尚书左仆射职!”

  “陛下,臣附议!”

  二人被卢钧折腾的不轻,在请罢卢钧这件事情上,达成了相同的意见。

  对此,李忱也表示理解,同时不免埋怨卢均。

  只是没授予他想要的官职,结果就这样视朝政为儿戏,这样的人,不用也罢。

  “既然如此,那便罢卢均尚书左仆射职,检校其为司空、守太子太师吧。”

  “陛下圣明!!”

  面对李忱的处理,令狐綯二人高声唱礼,而李忱也抬手道:

  “此事暂且不提,山南西道节度使封敖调入京中一事,何时提上日程?”

  随着刘继隆传首论恐热,李忱对他是越来越看不惯了。

  如今河西已乱,是时候对刘继隆下手了。

  “回陛下,臣以为,此事暂不可急,不如缓明岁如何?”

  令狐綯作揖行礼,将自己的想法说出,可李忱却皱眉道:“还要拖?”

  他已经不想再拖了,只想快速剪除刘继隆羽翼,然后逼着他对朝廷动手。

  令狐綯见他着急,当下也不敢拖了,只是开口道:

  “若是如此,那即日便可起草圣旨,以其在任功绩,暂且调入京中,担任尚书左仆射,以此安抚刘继隆如何?”

  罢卢均尚书左仆射,擢升封敖顶替其官职,不仅恶心了卢钧,还让刘继隆挑不出理来,这便是令狐綯的处理方式。

  李忱虽然不满擢升封敖,但考虑到如此才能让刘继隆挑不出理,故此也就颔首认可了。

  令狐綯见状松了一口气,而崔慎由则是开口道:“陛下,户部侍郎萧邺在翰林久而无功,臣请罢萧邺翰林学士。”

  崔慎由忽然请罢他人官职,这让李忱皱眉,反倒是令狐綯瞥了崔慎由一眼,似乎知道什么。

  见状,李忱颔首道:“此事由崔相做主,崔相可前去操办。”

  “谢陛下,臣告退!”

  崔慎由见状高兴,当即作揖退出了紫宸殿,而令狐綯却留了下来。

  李忱目光看向令狐綯:“萧邺此人如何?”

  “回陛下,萧邺此人出身兰陵萧氏,为“九相世系”,不过为官多年,并无称道处。”

  令狐綯如实回答,李忱闻言皱眉道:“崔相与此人有何过节?”

  “据闻,崔相与此人在翰林时互相积怨,不过崔相应该不至于因此小节而记仇才是。”

  令狐綯缓缓交代,李忱眉头紧皱,沉吟许久后才道:

  “罢停卢均后,可有人选举荐?”

  “这……”令狐綯一时间想不出人选,李忱见状便开口道:

  “萧邺此人也算不错。”

  “臣知晓了。”令狐綯熟悉皇帝,知道皇帝是想拔擢萧邺来制衡崔慎由,不免在心底叹了口气。

  不管是崔慎由还是萧邺,他们论能力都远不如白敏中和裴休。

  与其任用这些人,倒不如重新启用白敏中和裴休。

  当然,这些话令狐綯只敢在心里想想,说出来恐怕会触怒皇帝。

  想到这里,他毕恭毕敬的躬身作揖,而后退出了紫宸殿。

  待他离去,李忱也深吸了一口气,随后看向角落宦官。

  “传太医李元伯携长年药入殿……”

第231章 棒打鸳鸯

  “唱……”

  “上千万岁寿!”

  十年岁末,当唱礼声在大明宫紫宸殿上作响。

  作为除夕前的最后一场常朝,百官们各有心思,但大多都是得过且过,想着除夕与元日休假放松之事。

  不过对于少量试图向上攀爬的官员而言,卢钧被罢的消息传开后,许多人都产生了别的心思。

  正因如此,李忱才会特意在紫宸殿召开常朝。

  高坐金台上,李忱身穿皇帝常服,面朝百官开口道:

  “常朝开始前,朕有旨意要宣读。”

  群臣闻言,纷纷作揖受听,而李忱也继续道:

  “山南西道节度使封敖,在任累功,年事已高,朕欲以山南西道节度使、银青光禄大夫、左散骑常侍、上柱国、渤海郡开国伯、食邑七百户封敖为尚书左仆射,检校兵部尚书、权知吏部铨事。”

  封敖受封得到了卢钧的左仆射,这让殿上许多臣工隐晦对视,各有揣摩。

  封敖出身名门,素有文采,然深受武宗与李德裕重用,故此为皇帝所不喜。

  换做平常,即便调入京中,也不会授尚书左仆射之职,想来此次得以建功,主要是托了刘继隆收复陇右全境的功劳。

  “陛下,调封尚书入京任左仆射后,不知何人可出任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

  一名紫袍官员站出作揖,他年纪虽大,却面容魁伟,语气从容。

  在他站出来后,许多臣工都在观望,而李忱眼见有人质问自己,心底露出不喜,直到看清此人身份,这才强压心中不悦。

  此人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户部尚书魏谟,是开国名相魏征的五世孙。

  早在开成、会昌年间,魏谟与崔龟从便以“嘉言启奏,无忝正人”出名。

  对于处处效仿太宗的李忱而言,重用魏谟,无疑是宣扬他气量恢宏似太宗的最佳人选。

  因此即便魏谟在朝期间处处直言,李忱也都忍下性子,脸上和悦。

  李忱的做法,使得许多官员对魏谟都小心起来,生怕被魏谟盯上。

  如今魏谟站了出来,又是带着质问的口气,李忱心里已然有了准备。

  “山南西道节度使与兴元尹的职位,朕倒是暂时没有想过,还得诸卿多多上心才是……”

  李忱话音才刚刚落下,魏谟便不给面子的继续道:

  “既然没有人选,那理应让封尚书继续在山南西道任职,直到选出可以替换之臣工,方能调入京中。”

  魏谟这话让李忱心里很不舒服,但在魏谟看来,这却很有必要。

  他很清楚如今朝廷的办事效率,如果调入封敖而不委任新的山南西道节度使、兴元尹去接替封敖,那这个位置很有可能会空悬数月之久。

  这样的官位空悬数月,这对朝廷和山南西道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损失。

  “呵呵……”

  李忱轻笑,笑容和悦道:“魏相所言极是,不知心中可有人选?”

首节 上一节 342/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