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36节

  “直接动手,但别杀人,把牧群留下就行!”刘继隆给出标准。

  “得令!”陈靖崇听到标准,精神大振,连忙应下。

  刘继隆没有耽误,抖动缰绳便往城内赶去。

  不多时,他便返回了衙门,并在走入厅堂的同时,见到了坐在主位的张淮溶。

  “怎么回来那么快?”

  张淮溶没想到刘继隆才出去两刻钟就回来了,刘继隆则是作揖道:“北边有事情。”

  “什么?”张淮溶放下手中茶碗,刘继隆也将北边的事情告诉了他。

  闻言,张淮溶来回踱步,似乎有些拿不定主意。

  他也知道回纥越过龙首山会带给山丹威胁,可沙州本就和吐蕃交恶,万一再把回纥弄成敌人,那局势可以说糟糕的不能再糟糕了。

  “这件事情先按照你说的办,另外派出塘骑驻守龙首山,别让他们再南下。”

  “具体的,还得我请示一下淮深和刺史才行。”

  张淮溶只觉得山丹事情太多,往往一事未平,一事又起。

  虽说他早就有了准备,可这么多事情一起出现,还是让他有些手忙脚乱。

  这种时候,他也不得不感叹自己身边能有个刘继隆,不然这些事情就足够让他忙的焦头烂额了。

  “这甘州回纥日后必然会成为我甘州大患,我的建议是能动手就早动手。”

  面对甘州回纥,刘继隆露出了狠辣的一面。

  他自然清楚甘州回纥日后会发展成什么模样,如果能趁着他们弱小歼灭,那就等于提前消除了一大隐患。

  当然,如果能歼灭甘州回纥大部分男丁,那就能迁入数万女眷进入甘州,这也是刘继隆希望能看见的。

  女人向来依附男性,倘若甘州男丁被杀光,这群女的会很快融入到甘州。

  数万女眷,足够照顾十余万亩耕地……

  “我也知道,只是我军现在力有不及,腾不出手来收拾。”

  面对刘继隆的话,张淮溶也是十分支持,但也诚如他所说,沙州的实力还是太弱小了。

  现在的沙州,勉强能凑出两千重扎甲兵和两千锁子甲的轻兵。

  仅凭这点人就叫嚣全歼控弦十万的甘州回纥,不免有些托大了。

  对此刘继隆也清楚,他之所以说给张淮溶听,也是想看看张淮溶面对异族的态度,是否与他一致罢了。

  如果态度一致,以后办许多事情都会轻松许多。

  现在看来,张淮溶确实很适合自己,起码他在很多事情上没有主见,必须依赖自己。

  相比较控制欲较强的张淮深,张淮溶才是自己最好的遮阴伞。

  因此在张淮溶表态后,刘继隆便继续作揖道:

  “倘若尚婢婢和论恐热真的把战火燃到山丹,那我们有些计划恐怕得改变。”

  “什么?”张淮溶皱眉看向他。

  迎着张淮溶的目光,刘继隆缓缓从口中说出一句话:

  “组建一支精骑,出焉支山,往凉州去。”

  “以战养战,此消彼长……”

第46章 图谋未来

  “以战养战,此消彼长……”

  张淮溶呢喃着这八个字,眼前一亮:“继续说下去!”

  “是!”刘继隆颔首,紧接着走到厅堂东厢,取出地图。

  他将地图铺在了一张桌子上,然后将桌子搬到了张淮溶面前,指着地图上的山丹说道:

  “山丹虽地广人稀,却能团结一致,将心一处。”

  “凉州虽然兵多将广,可却群龙无首,各个节儿只知占据凉州五城享乐。”

  “凉州和甘州不同,凉州是人口大州,除了五城有人口外,城外还有许多番部游牧。”

  “倘若我们能组建一支精骑,集中马匹供其使用,不断掠夺番贼的牧群和人口,便会达到此消彼长的作用。”

  “这么做,不仅能削弱凉州兵力,还能充实山丹实力。”

  面对人口和实力都比甘州强大的凉州,刘继隆想到了这个办法来增强山丹,削弱凉州。

  这个办法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但能玩透的,无不是马军强大之政权。

  所以刘继隆的前提要求就是马匹充足,不然很容易在作战后,被四面八方涌来的吐蕃骑兵给拖住,最后葬身凉州。

  刘继隆能想到的前提,张淮溶自然也想到了,因此他沉着道:

  “马厩有马六百八十四匹,不过其中有半数都是挽马,不适合做乘马和军马。”

  “入冬后,你从中挑选一些,另外除了第一、第二团的人马你不能调动,剩下三个团的兵马供你挑选。”

  “这三个团的军马和驽马还是能凑出二百匹的,你自己看着招呼。”

  他对刘继隆的支持力度很大,就连刘继隆都没想到,自己可以随意在三个团里挑选兵马。

  没有丝毫犹豫,刘继隆直接报出自己需要的人和钱粮。

  “山丹第三团是沙州十三团改编而来,里面的人我用着最熟。”

  “要想不被凉州的番贼咬住,起码要做到一人三马,所以我需要六百匹马。”

  “眼下的马匹数量,还远远不够,但将第三团训练为马军,却也需要小半年的时间。”

  “这半年时间里,我想将第三团的吃食标准改为每人米三斤、油二钱,每五日发羊肉一斤。”

  “当然,若是有其它团的弟兄看不过眼,也可以挑战第三团中任意一人,战胜者顶替!”

  刘继隆将第三团的待遇提高了一截,而他也知道这么做肯定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所以他给予了挑战的资格。

  这份资格可不仅仅是资格,更关键的是他们都会在之后成为刘继隆的兵。

  长此以往下去,山丹城内的第三、四、五团,起码会有大半的人是刘继隆带过的兵,而他要的就是这个。

  “你确定这支马军能取得你说的战果?”

  面对这么大的投入,张淮溶忍不住质问刘继隆。

  只是对此,刘继隆很是自信的点头:“一定能,倘若不能,此半年所用耗费,便从我俸禄中逐年扣除。”

  “你那俸禄才几个钱……”张淮溶苦笑着摇了摇头,但那语气还是让刘继隆不要有负担。

  二人又闲聊了一阵,直到衙门的兵卒说酒居延找他,刘继隆才走了出去。

  他刚走出衙门,便见一身戎装的酒居延牵着马在门口等待。

  见刘继隆出来,他连忙翻身下马,走到跟前作揖:“别将,都看过了,守城物资足够。”

  “走,去匠作坊看看去。”刘继隆颔首示意他跟上。

  由于匠作坊就在衙门百来步开外的地方,所以二人也没有骑马,步行就走到了门口。

  门口的两个兵卒对他们十分熟悉,作揖后便放行了。

  二人走入坊内,敲敲打打的声音络绎不绝。

  坊内的规矩是匠作为主,不必行礼,因此坊内工匠都在忙碌自己眼前的事情。

  刘继隆走了一圈,这匠作坊不算大,四四方方的也就二亩地左右,其中有一亩地还是存放木料、铁矿石的仓库。

  坊内的王直白见刘继隆到来,连忙上前作揖迎接。

  “不知刘别将到来,请别将恕卑职失礼。”

  “无碍。”刘继隆不在意说着,目光放到了仓库中堆放的铁矿石。

  “如今这铁矿石,每日产出多少铁料,是否够用?”

  “回别将。”王直白略微思索,便回答道:“如今龙首山铁矿有矿工五十人,每日能挖出二千斤矿石,能冶铁七百斤左右。”

  王直白的话让刘继隆咋舌,因为细算下来,一个矿工一天也就能挖四十斤铁矿石,仅能炼十几斤铁。

  在没有将火药作用采矿的这个年代,挖矿确实是一件费力气还费时间的活。

  刘继隆记得唐代官营的冶铁最高产量,似乎也就才二百多万斤,官民炼铁最高产量也才一千万斤。

  到了将火药运用采矿的明代,单官营的产量就达到了一千八百多万斤。

  除了感叹一句科技就是生产力,刘继隆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说这情况。

  只可惜,黑火药需要的硫磺在河西走廊很难找到,至少在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人发现。

  刘继隆从落户山丹的第一天起就搜寻硫磺的线索,可直到今天都没有谁听说哪里有硫磺。

  没有硫磺,黑火药就只能胎死腹中了。

  在心底叹一口气,刘继隆走到了冶铁的地方。

  冶铁的地方是一个一人高的黏土熔炉,里面燃烧着木炭,时不时能见到工匠把捣碎的铁矿石倒入其中。

  匠作坊虽然不大,可只要铁矿石足够,每天还是能出两千斤铁的。

  当然,如今的它,每天只能产出一千五六百斤铁,用来制作盔甲、兵器,顶多能满足二十几个人的装备。

  不过甲胄的制作并不容易,坊内二十个专门制甲的工匠,一年下来也就顶多制甲二百套,刚刚够装备一个团。

  “匠作坊产量如何了?”

  刘继隆看了个大概,对王直白询问一声。

  “每月可产出扎甲十五套,刀枪二百,长短弓各二十把,箭矢五千,还能存入一万八千斤铁。”

  “这些铁基本都要送往张掖去,张掖那边虽然也有铁,但需求太大。”

  王直白如实回答,刘继隆也有些庆幸。

  若是日后商道畅通,山丹还能以铁为生,这也算是好消息了。

  思绪到此,刘继隆想起了自己来匠作坊的目的,因此向王直白要了纸笔,很快便绘画出了几张图纸,并注明了要点。

首节 上一节 36/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