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377节

  正因如此,乱兵并未攻入衙门,而索忠顗也走上了衙门的围墙,居高临下质问道:

  “王守文,你为何不守信用?!”

  “不守信用的是朝廷!”

  王守文的声音从远处传来,火光照亮众人,一道身影身穿细鳞甲隐匿于乱兵之后。

  风雪太大,索忠顗根本看不清那人是不是王守文,只能凭甲胄判断。

  此刻衙门外,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数千甲兵,而衙门内仅有不到六百会宁军,其余会宁军不是在军营,就是在城防,大概率都被控制住了。

  “索忠顗,某看你对我等还算尊敬,当下便不与你弯弯绕绕了!”

  “现在立刻打开衙门粮仓,我们只图回乡,无意占据凉州。”

  “你把粮仓打开,我们只取一半的粮食。”

  “如若不然,我们四千多人现在就动手,看看谁先死!”

  王守文威胁的话不断传来,索忠顗听后眼神闪烁。

  此时,索勋也穿戴甲胄来到了围墙上。

  他眼见府外竟然有这么多甲兵,他当即问道:“王守文,你把嘉麟和番和怎么了?!”

  “我们只取粮食,城池依旧在你麾下部将手中!”

  王守文的声音传来,不等索勋消化,他继续道:

  “索勋,我再给你一盏茶的时间,如果你不开仓放粮,我们一盏茶后就进攻!”

  王守文的话让索勋又怒又恼,他回头看向自家阿耶:“当初我就说该直接动手宰了他!”

  “现在不是争论这个的事情。”索忠顗不耐烦回应,随后道:

  “衙门粮仓内还有一万七千余石,分七千石给他们如何?”

  “不行!”索勋不愿意退让,索忠顗见状却质问道:

  “那你用什么办法把这三四千乱兵安抚下来?”

  “我……”索勋没有办法,索忠顗见状直接对外道:

  “王守文,府内仅有一万四千石粮食,我愿意派人抛下七千石粮食给你。”

  “城内挽马骡车你愿意带走也可以,希望你我不复相见!”

  军营内有军仓,军仓的粮食足够乱兵吃大半个月,因此索忠顗不认为王守文他们会在他们交粮后占据凉州。

  如果他们想要凉州,也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闹事。

  由此可见,他们恐怕是真的想要回乡,索取粮食也不过是想要回家罢了。

  “好!”

  风雪中,王守文的声音传来,乱兵们也渐渐安定下来。

  见状,索忠顗转头吩咐道:“把府库中粮食取出一半,从墙头抛下!”

  他说的很大声,是故意说给王守文等人听见的。

  在他说完后,他立马小声补充道:“只取七千石!”

  “是……”几名索氏将领见状,无奈作揖退下,随后派人将一袋袋粮食从粮仓中运出,从围墙马道上抛下。

  下面的乱兵退让,在粮食被抛的差不多时将挽马车运来,把粮食搬上车去。

  从子时闹到天明,整个姑臧城内百姓不敢出门。

  直到天明,七千石粮食才被装车结束,而王守文也在风雪后叫嚷道:

  “我们现在出城,倘若你们敢向朝廷派出快马,别怪我们翻脸无情。”

  “此外告诉王天使,我等只想回乡,倘若朝廷阻拦,便不要怪我们不讲情面了!”

  王守文话音落下,挽马车被驱赶离去,随后风雪中的甲兵也渐渐消失。

  “狗杂种!!”

  眼看王守文退走,索勋这才破口大骂,随后看向索忠顗:

  “阿耶,集结诸城兵马,我要宰了王守文和吴煨!”

  “冷静点!”索忠顗咬牙提醒,随后指着姑臧城质问道:

  “你是要争一口气,还是要做凉州的主人?”

  “我们只有两千八百甲兵,你能带多少人去追击他们?”

  “倘若胡虏得知消息南下,你能守住凉州吗?”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先等王守文他们远离凉州,然后迅速去会州把那一千二百死囚接过来。”

  “只有把他们训练好,我们才能守住凉州!”

  索忠顗对索勋一顿痛骂,索勋这才渐渐从愤怒中走出来。

  望着白茫茫的白毛风,索勋忍不住怒吼:“额啊!!!”

  吼声被白毛风遮掩,索忠顗则是看向脸色苍白的王端章。

  王端章怎么也没想到,原本已经结束的事情,竟然会闹成兵变。

  “王天使,劳请您为我父子写下奏表,就说叛将王守文、吴煨率赤水军作乱被我父子驱逐。”

  “叛军已向会州而去,请朝廷派兵围剿叛军,另派钱粮兵马驰援凉州,以免胡虏南下,凉州丢失!”

  索忠顗话音落下,王端章连忙称是,随后前往衙门正堂写下了奏表。

  冷静下来的索勋也开始按照索忠顗的布置,派人尾随叛军,看他们到底撤往何处。

  一日后,王守文等人前往昌松,将城内一千郓州老兵将昌松军仓及挽马车、乘马掠走,三千天平军与两千关内道的赤水军就这样踏上回乡之路。

  索勋派轻骑尾随他们,他们却不以为意。

  他们按照王守文的建议往朔方军与会宁军之间穿过,而索勋得知消息,当即派轻骑将赤水军叛乱的消息传往了会州,向长安传去……

第251章 四方动乱

  “窸窸窣窣……”

  寒冬北风中,身处灵盐二州的朔方镇可谓寒冷。

  在这种时节里,来自陇右的麻布与绢帛成为了穷人与富人御寒的必备之物。

  哪怕是朔方节度使唐持的身上,穿着的绢帛也是陇右所贩。

  元和十五年进士出身的唐持,眼下刚过六旬,发须依旧乌黑,素有美髯公的美名。

  自他到任朔方以来,朔方镇的口马贸易被他快刀斩乱麻的终止。

  没了口马贸易,朔方镇便只能用牧群和牛马来与陇右做生意。

  在这方面,陇右的条件并不比朔方差,因此朔方的财政度支明显下降。

  为了筹措将士们御寒的衣物,唐持几乎把府库都搬空了。

  眼下好不容易解决一切,唐持难得清闲,因此便在正堂理政间隙,作画陶怡起了情操。

  他在绘画寒梅,每一笔都下得极为慎重。

  只是这种节骨眼上,急促的脚步声从正堂外传来,好在唐持笔力非凡,连忙停顿并放下画笔,这才避免的一幅画被毁。

  “使君!”

  “何事?”

  面对前来禀告的牙将,唐持不喜不悲,没有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

  牙将并不知道唐持刚才作画的事情,只是着急禀告道:

  “鸣沙县有急报,凉州有官兵出现并强占渡口,眼下正在渡河,数量数千,皆披甲乘马。”

  “你说什么?!”

  唐持不复平静,而是皱眉询问:“既然说是官兵,难道没有看到他们的旌旗?”

  “看到了,不过……”牙将迟疑,顿了顿后才道:

  “有赤水军的旌旗,也有天平军的旌旗!”

  “天平军怎么会在这里?”

  唐持错愕,但片刻后他又反应过来:“定是凉州出了事情!”

  “此事需要奏表朝廷,另外再派轻骑往凉州探查。”

  “此外,勒令灵盐各城紧闭城门,不得与这支兵马有任何联系!”

  “是!”牙将听后退下,唐持则是立马手书奏表,派人往长安送去。

  朔方镇虽然是天宝十镇之一,但其经历令人唏嘘。

  对于朔方军而言,他们曾是朝廷的肱骨,他们也认为自己必然是朝廷永远的肱骨,然而他们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地位,因为朝廷从未将他们视为肱骨。

  早在安史之乱初期,朔方军就受到了朝廷的猜忌。

  唐廷一方面设立宦官监军,另一方面又频繁调换主帅,无论是郭子仪、李光弼还是仆固怀恩都未能逃过唐廷的猜忌,而这种猜忌心理在叛乱结束之后也并未缓解。

  仆固怀恩、李怀光等将领,大多都倒在了这种猜忌下。

  正因如此,唐廷在拆解朔方军这件事情上,向来十分卖力。

  京西北八镇中大部分就是拆解朔方军后的结果,而朔方军即便被拆解,也依旧被唐廷猜忌,兵额长期受到限制,仅能保持五千常备军。

  因此面对数千甲兵突然出现在朔方境内的情况后,唐持能做的只有闭门不出,打探消息。

  他的这番做法,也是王守文和吴煨等人早就预判到的结果。

  “快渡河!”

  “筏子再弄结实些,把马匹和粮食都运过去!”

  “都小心些……”

  当喧闹声在黄河两岸的鸣沙渡口作响,黄河东岸的鸣沙县已经紧闭城门,城头守军严阵以待。

首节 上一节 377/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