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422节

  如果没有他们在后面推波助澜,索勋也就不可能入主凉州,而张淮鼎他们也就不必入京。

  京畿长安虽然富贵繁华,但张淮鼎在这里不过是个微末小官。

  可若是在河西,他张淮鼎却只在张议潮、张淮深及张淮铨之下,是名副其实的“小张河西”。

  此等落差,若是想要张淮鼎毫无怨言,那反倒难成现实。

  “呵呵,张押衙请坐。”

  王宗会笑着起身,亲自示意张淮鼎坐下。

  对于王宗会的示好,张淮鼎也十分警惕,并未坐下。

  “王监军若是无事,那末将先行告退了!”

  他作势要走,王宗会无奈挨骂其心急,接着开口道:

  “近来京畿情况,想必不用我多说了。”

  “如今有一份从龙之功摆在张押衙面前,不知道张押衙想不想抓住这个一飞冲天的机会!”

  王宗会的话,让张淮鼎离开的脚步停下,轻嘲道:

  “末将不仅知道,还知道王中尉被罢黜外放了!”

  张淮鼎将嘲讽的表情拉满,但王宗会却笑道:

  “若是您眼界如此,那恐怕要错过这机会了。”

  “嗯?”张淮鼎皱眉,他想不通王宗会为什么还敢如此跋扈。

  他最大的靠山王宗实已经倒下了,接下来他们将被马公儒等人清算。

  如此局面,王宗会却稳坐钓鱼台,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这让他理解不了。

  对此,王宗会轻笑道:“今夜,右神武军将巡守十六王宅。”

  “若是您能接下这件差事,那天大的功劳便会轮到您的头上。”

  “您若是有后顾之忧,只需观望便可,不会牵连到您,但功劳也就没有了。”

  面对王宗会的自信满满,张淮鼎反倒不自信了起来。

  他想一走了之,但他却放不下一飞冲天的机会。

  “我若去了,又能如何?”

  张淮鼎缓缓坐下开口,王宗会见状便知事情成了大半。

  “您若去了,事后最少拔擢两个品秩。”

  “您若是去了后并出手,留京则与你父平起平坐,外放则担任岭南、福建等地观察、经略。”

  王宗会的话,瞬间把张淮鼎的胃口吊了起来。

  这些日子不是没有人找过他,但都是想通过他来游说他阿耶张议潮。

  如王宗会这种寻找他,以他为主的人还是第一个。

  正因如此,张淮鼎心动了。

  他不为别的,就是想让自家阿耶看看,他口中才干不足的自己,也能做出冲天之事!

  为此,他能与仇人合作。

  “今夜我会去十六王宅,但愿王监军说到做到。”

  张淮鼎起身走出牙帐,而王宗会见状也轻笑举杯抿了一口。

  尽管他面色从容,但握杯而颤的手还是出卖了他。

  与此同时,身为宣徽北院使的齐元简也在得知王宗实外放消息后,急忙带着一群北司官员及礼物来到了马公儒府上。

  由于今日事关重要,马公儒等人一直在宫中等待皇帝背疽切除的消息,所以齐元简的事情,还是宫外派人前来,他们才因此得知。

  “哼,这几年他跟着王宗实没少对付我们,如今眼见王宗实倒了,便想投靠我们了?”

  “晚了……”

  得知作为王宗实派系第二人的齐元简投靠自己,马公儒毫不犹豫的嘲讽了起来。

  王归长也笑着说道:“丧家之犬,等殿下即位后,一并收拾就足够了。”

  “只是在此之前,还需要王中尉接手左军兵权才是。”

  他看向王茂玄,王茂玄则是颔首道:

  “昨夜亓元实找过我,并且已经投入我门下。”

  “左军兵权一事,诸位无须担心。”

  “甚好甚好!”听到左军也被拿下,马公儒及王归长、王居方三人顿时高兴起来。

  如今兵权在他们手中,王宗实即便想要翻天都不可能了。

  夔王继承大位,已经是板上定钉的事情了。

  联想此处,众人脸色皆是一喜,从而减轻了防备。

  宫内的李忱得知消息后,也不再等到夜半,而是在申时(15点)便召来了李元伯、虞紫芝、王乐等太医。

  三名太医忐忑不安的站在一旁,李滋等人则是站在另一边。

  “四郎……”

  心许是压力太大,亦或者是背疽折磨,李忱示意李滋上前。

  马公儒见状,当即示意起居郎记录当下。

  起居郎提笔记录,而李忱也握住了李滋的手。

  “朕御极一十三载,收复河陇,殚精竭虑,但仍有不甘。”

  “其一,浙东叛乱未平。”

  “其二,凉州丢失,未能趁势将河西收入朝廷手中。”

  “其三,刘继隆兵众数十万,虎踞陇右,时刻威胁关中,而朕未能剪除。”

  “你日后若是即位,当励精图治,将此三害除去,方能保住我李氏江山……”

  “阿耶……”李滋连连点头,眼睛红肿。

  “记住了吗?”

  “儿臣记住了,阿耶您会没事的。”

  李忱询问,李滋回应。

  父子交谈过后,李忱叹气道:“都退下吧……”

  “儿臣告退……”

  “臣等告退……”

  群臣退下,仅有李元伯、虞紫芝、王乐三名御医留下。

  “开始吧。”

  待众人走后,李忱声音幽幽传来,李元伯三人面面相觑,最终由李元伯咬牙上前,将绫罗掀开。

  展现三人眼前的,是李忱背部那如婴儿拳头大小的背疽。

  背疽红肿,顶部大半化脓,只要轻微触碰,便会溃烂流出。

  “陛下,请用麻沸汤……”

  李元伯端来汤药,李忱也费力接过一饮而尽。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李忱便昏昏欲睡,渐渐响起鼾声。

  饶是如此,李元伯三人也没敢轻易动刀,因为他们都没有祛除背疽的把握。

  如此僵持片刻,最终还是李元伯持小刀上前,用力咽下口水后,这才将刀伸向了李忱背部,轻轻划开了那丑恶的背疽……

第275章 大中落幕

  “陛下?”

  “陛下!”

  大中十三年八月初七夜半,长安城大明宫。

  当宫中紫宸殿内传出惊恐的叫嚷声后,李滋及马公儒等人纷纷冲入偏殿之中。

  在所有人目之所及的地方,三个装满温水的铜盆内,其温水已经化作黄红色。

  李元伯几人已经将一个婴儿拳头大小的背疽切除,李忱背部的伤口也被上药缝合完毕。

  明明一切都已经做完,可此刻李忱却昏迷不醒,体温升高发热。

  “陛下这怎么了?!”

  马公儒质问李元伯几人,李元伯支支吾吾道:“脓中外邪入体,染了热病,陛下恐怕……”

  “混账!!”

  马公儒推倒了李元伯,随后上前跪在龙榻外,紧紧握住李忱手掌:

  “陛下!陛下!”

  忽的,马公儒感受到了李忱的手在动弹,他连忙叫唤:“陛下,臣在!夔王也在!”

  话音落下,他回头看向李滋:“夔王!”

  “阿耶,儿臣在这。”

  李滋连忙跪在龙榻旁,紧握李忱手掌。

  感受着手心传来的温度,气若游丝的李忱,用尽全力睁开了眼睛,已然虚弱得说不出半句话来。

  环跪在龙榻周遭的北司官员们眼见龙体渐渐不支,全都不由泪眼涔涔起来。

  不论他们是真心还是假意,总之这让李忱心里舒服了不少。

  “遗诏……”

首节 上一节 422/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