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457节
“倒也是。”马懿苦笑,紧接着反应过来,忍不住嘲笑起自己。
“我二十三岁及冠之人,竟然还要你这十五岁的束发少年来开导。”
李阳春白了他一眼,随后继续低头苦干。
马懿见他不说话,当下也不生气,嬉笑着与他并排开荒。
似他们二人的经历及感触,并非是所有临州大学学子都能感受到的。
余下的五十名学子,更多还是觉得煎熬,哪怕是布衣出身的学子,也多是这么认为。
他们的心态还没有转变过来,等到他们适应了这新的环境,便会自然而然的将昔日所学运用在生活中。
对于他们,作为凉州刺史的李商隐也格外关注,时不时向刘继隆发去消息,告诉他这群学子的情况。
刘继隆虽然也在意,但他事情着实太多了。
“二月涌入的五千四百余口百姓如何安置,请节帅示下……”
都护府内,高进达向刘继隆作揖询问。
对此,主位的刘继隆只能在翻看李商隐写来奏文的同时分心,继而回答道:
“继续安置在凉州,若是可以的话,分出两千人去北边的休屠泽、白亭海筑城。”
“昔年的休屠城、白亭守捉、武安戍、明威戍、黑堡沙等处都要在其遗址上筑城种树,迁徙人口。”
“每处城池最少驻扎一团兵马,只能多,不能少。”
“除此之外,各州昔日的城、戍、堡也许修葺,能扩建为城池的,就扩建为城池。”
“州与州、县与县间,乡村数量要足够多。”
“此外,剑南道逃入陇右的船工,一部分在河州造船,一部分在武州造船。”
“我们不止要造船,还要造大船。”
“过几个月我会画两张船只的外形图纸,你让船场的那些工匠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造出来。”
船只图纸,刘继隆并不熟悉,但对于明清时期的部分船只外形,他还是记得不少。
当然,船只内部是什么结构,他并不清楚,还需要工匠们自己研究。
反正这些东西以后也要研究,不如趁现在有时间,提前研究起来。
海船用不上,但河船他们还是比较缺的。
这般想着,刘继隆也收敛了思绪,而高进达也在作揖应下后禀告起来:
“今年开年以来,涌入陇右的人口开始变少了,这估计是东川高骈的缘故。”
“嗯”刘继隆颔首认可,毕竟去年由于崔慎由和夏侯孜的节节败退,整个蜀中的百姓都在惶恐南蛮攻入成都。
如今见到高骈、夏侯孜稳住战线,能不逃的人,自然也就不逃了。
目前还在逃亡的百姓,大多都是被衙门催缴赋税,背负了沉重赋税的贫农。
比贫农稍好些的富农和小庶族,自然还能撑下去,不过他们也就只能撑一时罢了。
一个王朝进入倒计时后,最先遭殃的,首先是其内部的“中产”。
随着大量中产被盘剥跌落为底层,不甘心的他们就会怂恿其他底层,一同讨伐处于金字塔顶端的那群人。
不过封建时代的背景下,治理天下还需要这群掌握知识的人,所以到了斗争的中期,他们还是得拉拢这群人。
许多农民起义不能成事,不仅仅在于他们做不到自己“口号”的内容,还在于他们不善拉拢掌握知识和生产资料的那群人。
如今的历史因为自己的出现,已经出现了许多不对劲的地方。
因此刘继隆也不清楚,大唐的丧钟将会在何种情况下被敲响。
他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枪打出头鸟。
只要他能保持眼下的战略定力,不去做那个出头鸟,那陇右夺得天下的几率便是最大的。
“节帅,高骈派人去盘堤询问,是否能从我们手中买些骡马和挽马,您看……”
高进达的声音将刘继隆拉回现实,而他反应过来后则是问道:“马场内有多少骡马?”
“三千多匹。”高进达不假思索的回应。
“三千多……”刘继隆呢喃着这串数额,接着继续询问:“他们开价多少?”
“没有开价,看样子是让我们开价。”高进达解释道:
“如今蜀中动乱,普通的骡马都高达十贯每匹,挽马更是高达二十贯。”
“倒是个赚他钱的好时机。”刘继隆得知骡马价格后笑着说道:
“这骡马我们也用不上,看看他能吃下多少,按蜀中市价卖给他。”
“是!”高进达颔首应下,而这时崔恕也急匆匆走入了堂内。
“节帅,长安有消息送来。”
崔恕递出书信,刘继隆接过后拆开,不多时便皱紧了眉头。
书信是杨信写来的,其中内容是李漼曾在长安试探着要讨伐陇右,但被白敏中制止的事情。
“白敏中这厮还没死?”
刘继隆眉头不曾舒展,他记得白敏中应该在咸通年间没干多久就因为摔跤而病死了。
以杨信送来书信内容来看,这厮身体似乎还有些健朗,这对自己来说可不是好消息。
好在白敏中有些眼光,倒是可以制止李漼的某些自大行为。
他刘继隆可以忍住不做出头鸟,但却管不了李漼想用他杀鸡儆猴。
李漼若是老老实实在长安做他的皇帝也就还罢,反正自己还年轻,等得起。
但若是他真的以为自己是杀鸡儆猴的那只鸡,自己就得让他见识见识什么叫做河陇男儿!
“高进达……”
刘继隆目光瞥向高进达,随后在高进达的目光中平淡道:
“派人告诉杨信,给我盯紧南衙。”
“是……”
第294章 战火纷飞
“呜呜呜——”
咸通二年三月下旬,春寒渐退,川南的山川河谷间,战鼓再度擂响。
大礼皇帝祐世隆在黎州邛部城外集结七万大军,以范脆些、赵诺眉为将,直扑西川唐军夏侯孜驻守的清溪关。
大礼的兵锋如烈火般席卷而来,蜀中的局势骤然紧张。
原本因为冬雪而平息的战火再度高涨,蜀中大地仿佛被一层阴云笼罩。
“杀!!”
“呜呜……”
清溪关外,大礼大军如潮水般涌向清溪关。
清平官范脆些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手握长刀,冷声下令:“攻城!”
大礼兵卒推动着云车,冒着城关上唐军的箭雨,越过被沙土填满的护城河,将云车撞在了清溪关墙上。
伴随着云车的云梯放下并勾住女墙,大礼的将士们,士气瞬间高涨,奋力攀爬城墙。
“不要慌乱,我们有大军万五,民夫八万,何惧南蛮!”
清溪关头,杨复恭身披重甲,手持鄣刀,亲自指挥守城。
作为节度使的夏侯孜并不在城头马道上,而是躲到了清溪关内的临时衙门中。
“放箭!滚石准备!”杨复恭的声音如雷霆般在城头回荡。
唐军步卒切换弓弩,箭矢齐射,如雨般倾泻而下,将大礼兵卒压制得寸步难行。
滚石与檑木从城头砸下,惨叫声此起彼伏。
然而,大礼的攻势并未因此减弱,作为前军将领的范脆些更是冷笑着下令:“继续进攻!今日必破清溪关!”
距离前军数里之外,坐在牙帐之中的祐世隆更是展露着不符合他这个年纪的冷静。
哪怕数里外的喊杀声震彻寰宇,他却依旧冷静打量地图,用手指点道:
“清溪关固然重要,但高骈手下的戎州十五城更为重要。”
“告诉段大军将,我希望在僰道城庆祝小年!”
大礼小年为六月,而今已经三月下旬,距离小年不过两个半月,可见祐世隆给出的压力有多大。
对此,湖津城外的段宗榜却无法反驳,只能在轻骑将军令送抵后接下,随后率领六万如狼似虎的蛮兵,直扑王重任驻守的城池。
总州城不过是尚在高骈手中戎州十五城的其中一座,城小而高,并不好攻打。
尤其是经过王重任在冬季的加固,这座小城更是显得固若金汤。
四月初五,当大礼的蛮军兵临城下,王重任却站在城头,目光如炬,冷脸下令:“投石准备!”
在他的军令声中,城头马道上的三十二台小型配重投石机被甲兵操作,不多时发起进攻。
“放!”
“砰砰砰——”
三十二台小型配重投石机将三十斤重的投石抛出百余步后沉重落下,惊吓到无数蛮兵。
若是大城打出如此远且沉重的投石机,蛮兵们并不会被吓到。
毕竟大城的马道够宽,可以修建较大的投石机。
但问题在于,总州不过是个小城,城头的马道连两丈都凑不足。
这样狭长的马道,怎么可能搭建大型投石机?
“看样子唐军的投石机比我们的更好……”
总州城外,坐镇中军的段宗榜用脚踢了踢被蛮兵带来的那颗巨大投石。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