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48节

  “既然如此,便由我挂帅,亲率十个团甲兵驰援祁连城!”

  他说这话的同时,目光瞥向曹义谦:“再给山丹送去消息,让山丹别将刘继隆押运三千石粮食前往祁连城!”

  “这……”曹义谦有些迟疑,不免作揖道:

  “按照山丹此前送来的政令,眼下山丹仅有二百人,哪怕算上龙首山的兵卒也不过三百人。”

  “况且,此前龙首山和祁连城抽调了七百民夫,这样情况下如何能抽出人马运送粮草……”

  曹义谦的话倒是让众人想起了山丹的处境,不过张淮深却依旧严峻着脸。

  “让他带一旅兵马押运粮草前往祁连城,另外从龙首山抽调八十人和所有民夫回山丹驻防。”

  “我不管他用什么办法,总之在我大军抵达祁连城时,我要见到最少三千石粮草!”

第61章 上架感言

  突然被通知上架,有些急促,不过还好早早准备好了,也不至于太狼狈。

  新书原本是准备以嘉靖、万历时期作为背景的,但连写两本明代小说,不免有些疲劳,恰好又想跳出明代这个舒适圈,所以选择了比较“冷门”的晚唐归义军作为小说背景。

  由于题材不算热门,所以开书前就没指望成绩有多好。

  小说不是数学题,没有固定答案。

  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根据自身的经历、知识和情感背景对同一部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也会产生高低不同的评价。

  毕竟是第一次写晚唐题材的小说,写的过程也等同于学习的过程。

  只是和前两本一样,正常的考究还是需要的,所以晚唐背景的物价、风气都会根据地方的不同而不同。

  就好像河西的物价和关中的物价,江南的物价各有高低。

  提起晚唐,河朔风气和魏博牙兵肯定是避不开的话题,因此不少读者也评论说我把归义军写得一点脾气没有。

  但至少从目前了解的文献来看,归义军的风气和河朔藩镇的风气不能说是两极分化,但也算得上差别极大。

  不提河朔的三镇风气,哪怕是两淮徐泗之间的藩镇牙兵,那种武人的跋扈也一点不少。

  从银刀军到庞勋之乱,都可以看出徐泗武人的跋扈,而归义军却没有这种风气。

  从张议潭为质长安,再到归义军光复凉州,唐廷调天平军安插凉州,以及召张议潮入长安为质,将归义军拆分“化大为小、便于控制”等手段。

  这期间,归义军都没有表现出河朔三镇牙兵,或者武宁军银刀队那种武力示威,亦或者索求官职的手段。

  因此归义军内部的风气,至少在张淮深被杀前,整体来说还是属于一种遗民心态,有自己的利益需要计较,但也渴望得到唐廷的认可和关注。

  这样的风气,加上张氏在归义军内部的威望太高,所以并不适合主角发展壮大。

  主角想要发展好,只有走出去这条路,不过说到底主角还是归义军的一员,所以和归义军的联系肯定不会轻易就切断,尤其是和张议潮与张淮深的联系。

  至于发展路线是怎么样的,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内容就留在上架章节吧。

  ————

  说说上架后的更新时间和更新计划。

  今天十二点上架,预计更新两万字,分四章发出来,大概在下午五点左右陆续发布章节。

  明天开始,每天中午十二点更新两章。

  更新强度和之前两本没法比,主要还是因为身体原因,所以请多担待。

第62章 鄯州尚婢婢

  “哞……”

  正午、山丹城外,一千多军民此刻沉默无语,所有人都在低头抢收。

  大量粟米、秸秆被收集起来运往城内,而草原上也有专门的人收割发黄的野草。

  耕牛与挽马拉拽着粟米、秸秆、野草先后进入城内,不多时又出来继续,如此反复。

  远处的树林被砍伐一片,担心不够的刘继隆还组织人去附近的煤矿挖煤,将挖到的煤炭堆放在城内西南角的仓库中,远离粮仓。

  此刻的山丹城,无论军民都不敢停歇,哪怕是七八岁的孩子都被发动到了田间干活。

  “三日时间,这城外粮食也收了个七七八八,剩下的豆、麻估计还需要三日才能收完。”

  山丹衙门内,崔恕禀告着城外的秋收情况,同时预估道:

  “按照如今的情况,今年应该能收获二万二三千石粟米。”

  “哪怕去壳后会减重三成,却依旧有一万五六千石成米。”

  “光是这批粮食,就足够山丹城内三千三百多军民吃七个月了。”

  崔恕说罢,坐在主位的刘继隆却沉默着没有回应,只是手指不断在桌面上敲打。

  “张掖和祁连城有消息了吗?”

  “并未!”

  沉吟许久后,刘继隆开口询问,下方的张淮满摇了摇头。

  见状,刘继隆深吸一口气:“龙首山的那二百男丁调回来没有?”

  “昨夜便回来了,今早还参加了收割。”张淮满交代着。

  沉默许久,刘继隆没了什么想要交代的,便只能示意众人各司其职去了。

  只是时间还未到正午,城西便出现了一伙塘骑,众人也再次聚集起来。

  “奉张刺史军令,山丹别将刘继隆接令!”

  “刘继隆接令……”

  衙门厅堂内,张掖的伙长双手呈上军令,刘继隆也走下主位,双手接过军令查看起来。

  军令下压着的信纸被拆开,其中内容被刘继隆一目十行的收入眼底。

  他眉头微皱,没有立即讨论内容,而是抬头示意耿明:“耿明,送这些弟兄下去休息。”

  “是!”耿明作揖应下,亲自带着张掖塘骑们退出了衙门。

  在他们走后,刘继隆才将信中内容交代出来。

  “张刺史命我率兵押运三千石粮草前往祁连城,务必在初五赶到。”

  “初五?!”张淮满失声道:“今日已经是初二,那岂不是说只有四天不到了?”

  崔恕也是眉头紧皱:“从山丹前往祁连城,大军起码要走两天半,现在还要押运粮草,却只给四天时间,这……”

  他没敢继续说下去,可意思十分明显。

  相比较他们的担心,刘继隆则是担心山丹城的安危:“祁连城恐怕是遇到大的战事了。”

  “只是我若带着一旅兵马押运粮草前往祁连城,哪怕按照军令上内容,调回龙首山八十名弟兄,这城内也不过一百八十名弟兄。”

  “倘若北边的回鹘趁机来袭,山丹恐怕难以保全……”

  他面色难看,却依旧在呼吸间想到了办法,目光看向了崔恕:“府库内还有多少甲胄兵器?”

  “五十四套甲胄,兵器和弓箭倒是有上百套。”崔恕解释着。

  闻言,刘继隆沉声吩咐道:“你现在立马派人去龙首山,调回八十名弟兄。”

  “另外,你亲自去谷仓,调三千石粮草去南门。”

  “是!”崔恕应下,转身向外走去。

  瞧着他离去,刘继隆立马看向张淮满:“我带一旅弟兄出发祁连城,给他们每个人都配上一匹马。”

  “只要粮草送到,我会视情况带兵返回山丹,倘若我回不来,这山丹就由你做主驻守!”

  “是……末将…领命。”张淮满艰难吞咽着口水。

  瞧他那模样,刘继隆心里升起一丝担心。

  这群豪强子弟,也不全都是人中龙凤,大部分人还是能力平平。

  “你先退下吧!”

  刘继隆吩咐着,张淮满也脚步虚浮的离开了厅堂。

  瞧着他离去,刘继隆还没开口,陈靖崇和马成便走了上来,二人面露担忧。

  “别将,我跟随您一起去!”

  “我也一样!”

  二人先后开口,刘继隆却摇头道:“你们二人留守山丹城。”

  “这……”他们试图争辩,可刘继隆抬手打断。

  “张淮满志大才疏,留他驻守,只是因为他是校尉罢了。”

  “为了防止山丹丢失,我要你们在山丹好好盯着他,如果有什么不对的,立马向祁连城派出加急!”

  经过刘继隆一番解释,二人这才冷静了下来。

  “下去准备吧!”

  刘继隆示意二人退下,而他则是返回了自己的院子,让曹茂为他准备好出行所用衣甲。

  衣物甲胄被放到了一匹驽马的马鞍上,不过一个时辰,刘继隆便骑着马前往了南城。

  与此同时,南城外也不断驶来挽马车。

  这些挽马车上放置甲胄、兵器与粮食。

  三千石粮食和一旅将士的甲胄兵器,这整整需要六百辆挽马车。

  由于挽马不足,刘继隆只能抽调耕牛来拉拽板车。

  好不容易将物资和车辆凑齐,驾驶挽马车又需要足够的民夫,而此时城内十岁以上男子连四百人都凑不齐。

  加上还需要留男丁守城,刘继隆只能征募了未满十八岁的一百余中男来充当马夫,同时令将士们将一些挽马车和牛车连接起来。

  如此一来,便是两三匹马并排拉拽两三千斤的物资,但只需要一名马夫。

  从午时开始,刘继隆他们这支粮队总算在申时之前做好了所有准备。

  临行之前,刘继隆三申五令的交代张淮满,让他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不要擅自做主,而是向祁连城派去塘骑请示。

首节 上一节 48/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