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486节
轻骑们只是斜眼瞥了他们一眼,随后便匆匆朝着衙门赶去。
不多时,一座宫城便摆在了他们眼前。
这是西州衙门,也是昔年的高昌国王宫。
王宫周长里许,外墙高二丈,厚丈许……
宫门高大宽阔,两侧矗立着雕刻精美的西域石狮,象征着王权的威严与神圣。
进入宫门,迎面是一片宽阔的广场,地面被人夯实,中间还留有一条干渠,渠内水流不停,显然是活水。
王宫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座高大殿宇,进深六椽,柱头枋子上斗拱形制简洁,中心斗拱于大斗口出龙头,两侧出象鼻,两稍间斗拱于斗口出龙头,硬山式屋顶,与大唐风格差别不大。
“刘继隆要卖凉州的陈粮?”
“是,听闻准备卖十七万石陈粮,一石粮卖五石上等硝。”
进深三丈的殿宇内,高坐昔日高昌王位的张淮深声音略带诧异。
站在他面前的,是如今担任安西都护府长史官职的李恩。
尽管两人早年有些不愉快,但这些都随着李恩帮助张淮深解决索氏问题后消除。
此刻二人在讨论着陇右卖粮的事情,而经过李恩的解释,张淮深这才颔首道:
“我们确实比较缺粮食,只是拿不出那么多硝石。”
尽管手中的西州、伊州、瓜沙等州都盛产硝石,但以人力开采运送硝石还是比较困难的。
正因如此,河西的硝石虽然储量很大,可产量却不大。
“刘继隆说了,若是没有足够的硝石,也能用香料作为交换。”
李恩解释着,同时劝说道:“虽然不知道刘继隆要这么多硝石干嘛,但各州府内还有十万余石的硝石,趁机处理也好。”
“此外,府库中还有钱财,加上陇右已经将商货交给我河西牙商,不日便要运抵沙州和西州。”
“大不了此次不获利,将所有商货都买为香料后交给他们。”
“若是能得到这十七万石粮食,西州最少三年内不会缺粮。”
“嗯”李恩的话引起了张淮深的认可,尽管河西发展多年,但由于人口不多,发展速度始终不行。
这些年从陇右手上先后获得了近两万汉口,但这对于广袤的河西来说,还是太少了。
别的不提,单说西州内的情况就不容乐观。
西州仅有一万四千余口百姓,其中二千余口,还是半个月前从陇右迁徙到高昌的百姓。
尽管刘继隆说过这群人都犯过事,但张淮深并不在意。
大唐是个什么情况,他也能从自家叔父和阿耶的信中了解。
哪怕就是作奸犯科之徒,甚至是残疾之辈,只要他还能生育,在张淮深眼里就是宝。
高昌一万二千余口原住民里,有七千多是高昌人,其中有男有女,剩下五千多都是俘虏的回鹘女人。
经历了那么多战争,河西基本上也是女多男少,尤其是寡妇很多。
因此张淮深也不可能让将士们在当地开枝散叶,毕竟他们还有原来的家庭,不可能在这里扎根。
相比较河西的将士,陇右迁徙而来的这些剑南道百姓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
在西州,汉人始终是小族,若是安西都护府败走,那他们这群得利之人必然要遭到清算。
正因如此,他们将会成为安西都护府扎根西州的支持者。
“那两千多剑南道移民的婚事,都安排好了吗?”
张淮深询问起李恩,李恩闻言笑着回礼作揖:“都安排好了,可以娶妻甚至纳妾。”
“每户发田十五亩,每三户共用一头牛,另外每月发米一石。”
“好!”张淮深满意点头,接着说道:“我们缺粮食,但更缺人。”
“刘继隆忌讳这些作奸犯科之徒,但我却不忌讳。”
“若是可以,我倒是想让他多迁徙些作奸犯科之辈前来。”
“这群人自持三分悍勇,虽然昔日行为令人鄙夷,但若是用得好了,却也能为我汉家守住西州土地。”
面对张淮深的话,李恩也点头表示赞同,同时说道:
“要不要联系刘继隆试试,不然以西州这点人口,最多维持三千屯军。”
“届时我军撤回沙州,西州必然会遭到仆固俊、庞特勒等人入寇。”
张淮深颔首,但却头疼道:
“我与他说过好几次,但他治下百姓也多不足,恐怕不会有太多百姓迁徙给我们。”
“那不如从关内道迁徙人口?”李恩突然道:
“眼下朔方镇以张直方为主,此人唯利是图,想来您也清楚。”
“昔年河西钱财不足,故此才没有钱财贿赂官员,迁徙人口。”
“而今丝路重开,陇右出以商货,而我们出人力,每年积攒钱财二十余万贯。”
“虽说要付之半数为军饷,可剩余几万贯,想来也能贿赂那张直方,迁徙些汉口给我们。”
“这……”张淮深皱眉犹豫,他可是没有忘记那张直方当初如何盛气凌人的。
“我再手书一封送往临州吧,想来刘继隆会想想办法的。”
他不太想与大唐的官员沾边,因此重新手书一份让李恩派人送往临州而去。
第310章 刘郎文采
“阿耶!阿耶!!”
在张淮深书信送往临州的同时,长安咸宁宫内也传来了同昌公主李梅灵的声音。
她走入咸宁宫内,却见宫内竟然难得没有乐工、伶人唱曲,不由好奇。
“公主您怎么来了?”
站在偏殿门口的宦官田允连忙走了过来,对李梅灵作揖道:
“陛下正在与几位相公商议朝政,您要不要等等?”
“等等吧。”李梅灵倒也不是不知世事的人,自然知道朝政更重要。
与此同时,偏殿内的李漼却面色难看道:
“这刘继隆是如何积存那么多粮食的,不是说陇右残破吗?”
站在殿内的裴休、蒋伸、毕諴三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裴休主动开口道:
“陇西自西汉时便是粮仓,到太宗时更是如此。”
“昔年论恐热霍乱河陇,这陇西粮仓便名不副实了。”
“不过刘继隆素有治才之名,昔年便将山丹经营为河西粮仓,如今占据陇右多年,恐怕早已恢复陇右民生。”
“加之逃民涌入陇右,眼下陇右之民恐不下五十万,自然有余粮往外贩卖。”
裴休先解释了陇右为何有这么多粮食,接着又继续说道:
“陛下,此事也未必是坏事。”
“关中疲敝多年,如今只能靠山南东道、江南转运粮食来维持京畿数百万百姓口粮。”
“如今陇右若是成了粮仓,朝廷兴许能以钱财买入更便宜的粮食,维护关中数百万口生计。”
裴休倒是乐观,但李漼却乐观不起来。
他本就想要收复陇右,结果朝臣不让收复也就算了,偏偏还得知刘继隆将陇右经营富庶,转手便是几十万石粮食贩往凤翔三镇。
要知道漕运每年也不过能运一百二十万石进入关中,而刘继隆转手便是几十万石。
若是再加上其贩往关内道和剑南道的粮食,李漼都不敢想刘继隆把陇右经营成了何种模样。
这般想着,李漼冷声开口道:“陇右富庶如此,又占据地利。”
“若是继续放纵下去,真不知道朝廷需要讨平陇右时,需要动用多少兵马,多少钱粮!”
李漼的话令裴休等人十分无奈,毕竟只要明眼人都能看出大唐社稷已经摇摇欲坠了。
如果没人站出来改革,那大唐恐怕也就几十年寿数了。
这种局面下,需要的是偃兵息鼓,解决冗兵问题,使吏治澄清,方才能够延续国祚。
裴休几人有心无力,只能勉强维持如今局面。
偏偏这种情况下,却又遇到了李漼这种盛气凌人的皇帝。
不怕皇帝贪玩享乐,就怕皇帝想要证明自己。
如今的大唐,哪里还有余力去讨平陇右这种级别的藩镇。
这样僵持下去,将国祚维持几十年才是正道。
当然,这种话他们只能在心里说,自然是不敢说出来的。
在李漼眼里,朝廷的威名已经因为王守文、裘甫等人作乱而衰落。
如今之计,必须杀鸡儆猴,重振朝廷威名,接着解决冗兵问题,才能实现度支平衡,延续国祚。
他想的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他不了解唐军的实力。
明面上关中三十余万大军,对付几万兵马的陇右手到擒来。
现实是三十余万大军空额半数,剩余又有不少酒囊饭袋,能打的兵马就那几万。
但凡了解神策军和京西北八镇情况的官员,都不会同意皇帝对陇右开战。
想到这里,毕諴忍不住站出来对李漼道:“陛下若是要讨平陇右,不妨先召集在京数万兵马于骊山看看虚实。”
毕諴说出了裴休和蒋伸不敢说的话,李漼听后却皱眉道:
“何必多此一举,昔日神策军及神武军情况,我也曾在手刃佞臣时见过,为何……”
李漼说到一半也觉得不对劲,于是停了下来。
他确实见过神策军和神武军,那便是当初他被拥立为帝的那日。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