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502节

  对于生活在中原的王仙芝等人来说,湿热的岭西确实令人难受,就连呼吸都困难。

  哪怕已经在当地居住了两年,他们却还是住不惯。

  只是他们毕竟是戍兵,而且还有一年戍期。

  思绪间,王仙芝抬头道:“我们当初约定的是三年戍期,便是想走也走不了。”

  “不过出巡这差事,我们是不能继续干下去了!”

  “明日我就去找经略使,让经略使招募些当地的州兵,让州兵去出巡!”

  王仙芝的话令不少人失望,但听到不用出巡后,他们却还是松了一口气。

  出巡为什么会死人,他们自己也不清楚。

  明明路上没遇到什么奇怪的东西,可回来后不久就会拉肚子,甚至昏迷、呕吐等等。

  在天平军的将士们看来,这兴许是那些蛮人的巫术。

  虽然他们没办法防御,但却可以躲在城里,把这剩下一年的戍期熬过……

  这么想的人不在少数,甚至连王仙芝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面对平息下来的众人,王仙芝脑中也谋划起了该怎么做。

  不多时,他眼神闪烁,似乎想到了好办法。

  “这事情,得把宋威那厮拉上才行……”

第319章 往日余晖

  “噼里啪啦……”

  爆竹作响间,大唐自咸通三年迈入咸通四年。

  在外界都欢迎新年的时候,身为天平军都将的王仙芝却拉上了平卢军都将宋威,找上了在邕州衙门办公的经略使李弘源。

  “使君,这不是我二人的想法,而是下面的弟兄都在鼓噪,我们实在压不住啊!”

  “没错啊使君……”

  衙门正堂内,四十多岁的岭西经略使李弘源眉头紧皱,而他面前的王仙芝、宋威却叫着苦。

  在他这里,叫苦的不止是他们二人,还有宣武、义成、忠武等六镇的都将。

  没办法,岭西的环境,确实不是中原兵将能忍受下来的。

  兴许是有太多人找过李弘源,因此面对二人的诉苦,李弘源只能开口安抚道:

  “这样吧,日后田州、邕州、笼州等三州的巡边,便不派戍兵出巡了,我会下令诸县各募州兵一百巡边的。”

  “谢使君谅解!!”

  王仙芝及宋威闻言连忙感谢,李弘源则是摆摆手道:“既然无事,那便退下吧。”

  “是……”

  二人老老实实的退下,不多时便离开了衙门。

  在他们走后,偏厢内方才走出一名身穿浅绯官袍之人。

  “这群戍兵不堪用,使君恐怕得让朝廷从其他地方另外调兵才是……”

  “确实……”李弘源叹了口气,八镇戍兵虽然保障了岭西安全,但他们事情太多了。

  相比较这中原八镇的戍兵,他更倾向于江南西道和江南东道的戍兵。

  想到这里,李弘源起身走向书房,不多时便写好了一份奏表。

  他将奏表交给官员,递出时郑重道:“派快马把奏表送往长安,如今已经过了元日,朝廷办事快不起来,得提前让朝廷调戍兵来岭西才是。”

  “使君放心,下官这就去操办。”

  绯袍官员应下,随后便派人将奏表送往了长安。

  快马的速度不慢,但由于朝廷度支不足,因此不少驿站都缺少乘马,李弘源的奏表直到二月初才送抵了长安。

  面对岭西的奏表,裴休、蒋伸及毕諴三人再度找上了李漼。

  李漼一如既往的还在听曲,因此他们三人在殿外等待许久,咸宁宫内的曲子才渐渐平息。

  “三位相公,请入内……”

  宦官田允恭敬作揖,裴休三人见状回礼后走入殿内。

  此时伶人与乐师都躲入了偏殿之中,正殿仅有李漼。

  李漼坐在金台上,眼见裴休三人到来,当即颔首询问道:“三位相公前来何事?”

  “上千万岁寿……”

  三人不急,只是先对李漼行礼,接着才由裴休站出来汇报道:

  “陛下,岭西经略使李弘源奏表八镇戍卒期即满,请朝廷调江西、江东兵卒戍边。”

  面对裴休的话,李漼眉头微皱:“今年才是第三年吧,李弘源为何这么早就奏表?”

  在李漼看来,李弘源多少有些没事找事,但毕諴却为李弘源解释道:

  “陛下,从岭西至长安,即便快马也要近月才能抵达,若是朝廷调兵遣将,恐怕又耽搁不少时日。”

  “李经略使此举,应该是为了体恤朝廷不易,故此才想着提前敲定此事。”

  毕諴话音落下,李漼脸色才稍稍转好,由此询问道:

  “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可有多余兵卒调往岭西?”

  “不曾有,若是要调遣戍卒,唯有临时募兵。”

  蒋伸毕恭毕敬回答,李漼却又追问道:“若是要临时募兵,那为何不直接在岭西募兵?”

  裴休无奈,只能上前一步说道:“陛下,田州、笼州、邕州百姓都被南蛮掠走,岭西虽有十一州,但失去三州人口后,口数不足十万,难以募兵八千……”

  裴休觉得自己说的足够清楚了,李漼也大致听明白了,但他并不想增募新卒。

  “可有不增募新卒之法?”李漼询问三人,三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裴休说道:

  “若是不增调戍卒,唯有从他处调遣。”

  “江南西道及江南东道无多余兵卒,而东西川无法调度兵卒,山南两道兵卒不堪用,唯有从中原调兵……”

  李漼只觉得有些烦躁,随后打断道:“既然要从中原调兵,那岂不是多此一举?”

  “既然如此,那不如将戍卒戍期延长为六年!”

  “这……”裴休三人面面相觑,但他们都知道这是最便宜的办法。

  毕竟放八镇戍兵回乡是一笔费用,从中原另调兵马又是一笔费用,而中原戍兵在岭西戍边期间还有军饷的费用。

  这杂七杂八算下来,不如延期戍卒戍期来的实际。

  毕竟延期之后,便只要犒赏犒赏戍卒,正常支付军饷就足够,免去了管兵回乡期间的饭食问题。

  “此事便如此敲定了,另外王式到哪了?徐州的那些骄兵悍将什么时候能讨平?!”

  李漼将岭西之事拍案定下,随后询问起了王式的事情。

  裴休闻言作揖道:“回陛下,王式已经率其部长山都抵达鄂州,不日便将进入淮南道。”

  “不过长山都仅千人,而徐州牙兵数千之众,是否要增派兵马,以免通济渠有失?”

  “嗯……”李漼略微思考,确实觉得王式仅率千余人入徐州有些危险。

  毕竟就连田弘正之子田牟去到徐州,都得被银刀军等牙兵逼迫着每日庆宴,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半道对王式下手?

  这么想着,李漼方才不紧不慢道:“忠武、淮南各出兵千人,三月十五前聚兵于光州,令王式前往光州节制,随后入徐州。”

  “不过这份旨意得写好看些,别让徐州那边知道朝廷的意图。”

  “臣领旨……”裴休不紧不慢应下,但这时李漼却突然开口道:

  “朕自咸通元年祭祀祖宗外,其余时间皆在长安,已有两年不曾祭祀祖宗陵寝。”

  “如今战事稍歇,朕想在清明祭祀祖宗,不知诸位相公以为如何?”

  曾经的李漼过于压抑,而今成了皇帝,自然无法忍受常年困守长安四周。

  不过他也知道轻重缓急,所以前两年大唐与大礼战事激烈时,他倒也能安分守己的待在宫里。

  只是随着高骈大败祐世隆于牛头峡,大唐与大礼战事告一段落,军费度支也不再紧张。

  正因如此,李漼想借着祭祀祖宗的名义,准备出巡几个月,以此来释放释放情绪。

  “这……”裴休错愕,接着作揖道:“陛下,此事不如暂缓……”

  “臣附议,此事理应暂缓……”蒋伸也上前附议,并不支持皇帝出巡。

  “陛下!”

  忽的,毕諴突然拔高声音,眉头紧锁的作揖道:

  “陛下,您自元日大朝会以来,已有月余不曾常朝,每次常议更是不足三刻钟。”

  “臣敢问陛下,如今朝廷度支情况,陛下可曾了解?!”

  若是说裴休和蒋伸还稍微顾忌点皇帝的面子,说的比较委婉,那毕諴便可以说是直点要害,不留情面。

  李漼虽然善于听取建议,可这却不代表他没有脾气。

  面对毕諴的质问,李漼也来了脾气:“毕相的意思是……朕祭祀祖宗有错吗?”

  “没错,但不合时宜!”毕諴不卑不亢道:

  “如今河南、淮南等道流民遍地,落草者数不胜数。”

  “前线虽然大捷,但朝廷度支依旧不足,甚至积欠。”

  “如此情况,陛下理应审时度势,等到朝局平稳再祭祀祖宗,而不是在朝廷度支吃紧时火上浇油!”

  一句火上浇油,李漼心里的那团怒火被彻底点燃。

  “毕相公,你莫不是将朕视作儿孙教训?!”

  李漼站起身来,双拳紧握的同时,眼底的怒火不加掩饰。

  只是面对他的怒火,毕諴却依旧不卑不亢:“陛下,臣常看史书,昔年太宗曾与魏文贞公讨论君王所为。”

首节 上一节 502/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