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585节
得了黄巢的承诺,黄父这才渐渐松开了手,垂耷在了榻上。
“阿耶——”
几名黄氏子弟的哭声传出中堂,府中家仆也纷纷低头叹起了气。
黄父虽然是家主,但极少责骂他们这些家仆,这在“奴婢贱人,律比畜产”的时代下,无疑是极好的家主。
如今这样的家主走了,尽管家仆们对接任的黄巢十分敬佩,但还是不免忐忑起来。
冤句县的阴云似乎更为浓厚了,而距离冤句县数百里外的大别山却也不算太平。
“呸!又他娘的是老鼠肉,这山里难道就没别的东西吃了吗?!”
寒冬腊月,在黄巢失去亲人的同时,大别山深处的王仙芝却烦躁的将那烤好的老鼠肉丢回碗里,语气埋怨,心情复杂。
他这位‘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浩豪都统’的神话仿佛就在昨日,那时的他不缺酒肉,更不缺美人。
可如今的他却在大别山中苟全,吃着山鼠肉与见底的粟米粥,以单薄的衣物抵御寒冬。
当初逃入大别山时还是盛夏,而今春去秋来,却已经进入了第二年的冬季。
“节帅,这半年来逃入大别山里的盗寇没有三万也有两万,东西都被他们打的差不多了。”
“现在山里的盗寇都在发疯,就连冬眠的熊和老虎都被他们杀了不少。”
“我们还能有粥喝,有肉吃都算不错了……”
尚君长与王仙芝解释着,王仙芝听后却焦虑道:“娘贼的,得想个办法出去,不然我们就没有活路了!”
“还能有什么办法?”柴存几人有些抱怨。
此刻他们蜗居一处山洞之中,三百多甲兵逃得只剩二百多了,已然认命。
“节帅,我或许有办法……”
饿得骨瘦如柴的尚让忍不住开口,王仙芝闻言眼前一亮:“你说!”
“我觉得,我们可以向官军投降,然后联系大别山内的所有盗寇,届时趁官军松懈,我等便从薄弱处突围!”
“好!”尚让将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而王仙芝的眼睛也越来越亮,甚至忍不住叫好,但他最后却眼神黯淡道:
“娘贼的,就算能逃出去又如何,我们就这二百多人,逃出去也只是被官军围剿的下场。”
王仙芝叹着气,柴存等人也纷纷如此,浑然没有了当初的意气风发。
面对他们如此消极的态度,尚让却继续道:“朝廷今年加了税,外面必定不太平。”
“只要我等能出去,难道还怕没有东西抢,没有盗寇响应吗?”
尚让这般说着,王仙芝也被他说的有几分意动,但他仍旧在权衡。
见他这般,尚让只能无奈起身,对众人喊道:“留在这里就是饿死,动起来最少还能活。”
“若是愿意支持节帅与我想法的,那便起来与我去拉拢那些盗寇!”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不少人纷纷站了起来。
王仙芝眼见还有这么多人支持,当即也不再犹豫,而是看向尚让:“此事便交给你做,若是能出山,我定不会忘记此番恩情!”
“谢节帅抬爱!”尚让没有多余的力气废话,作揖表示感谢后,当即便带着几十个人,开始游走于这数万里的大别山中。
不过大别山盗寇数十上百伙,并非那么好劝说,尚让也只能尽全力,听天命。
倒是在他努力的同时,刘继隆所施展的手段,也在关中、东川和山南西道中掀起了波澜。
许许多多流言开始传出,直到有人将流言内容告诉了王重任,王重任才紧急将此事告诉了高骈。
“节帅,这必定是刘继隆使的手段,他想玩离间计!”
成都城外、虽是寒冬腊月,可城外的工地却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高骈站在一处草棚内,身后是向他禀告流言内容的王重任,面前则是数万人同时动工的工地。
他没有回应王重任的话,而是指着面前的工地道:
“世人皆称扬一益二,昔年陈子昂曾言‘蜀为西南一都会,国家之宝库,天下珍货聚出其中。又人富粟多,顺江而下,可以兼济中国。”
“不过这成都虽坐拥繁华,却城防不修,如稚子抱金砖,招摇过市。”
“某今日改二江并流,以两江抱城之水势守城,再筑罗城囊括子城,可否称为固若金汤?”
他询问王重任,王重任目光看向那挖掘出来的河道,以及堆积成山的青砖。
难以想象,若是将如此多的青砖垒砌为城墙,成都将会变得何等坚固。
“自然固若金汤!”王重任颔首认可。
闻言,高骈微微抬头,好似俯视着整个成都城:“刘继隆想要用离间计,那我们为何不能用呢?”
“节帅,您的意思是散播流言,刺激陇右和朝廷的关系?”
王重任立马想到了关键点,可高骈却摇摇头道:“离间计不是对他用,而是对我们用?”
“对我们用?”王重任错愕,但高骈却开口道:
“调拨八百两黄金给俞公楚,让他在关中推波助澜,把流言传的越夸张越好!”
“明白了!”王重任眼底闪过精光,他知道自家节帅的想法了。
传播流言来离间君臣关系,这种手段并不少见,但需要张弛有度。
流言不痛不痒,则无法离间君臣关系。
流言太过浮夸,也不过是博君一笑,不会有人当真。
如今刘继隆传播谣言张弛有度,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相信,觉得高骈有不臣之心。
可若是谣言传播得再厉害些,那顶多只是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真正了解实情的人,顶多笑笑,根本不会当真。
八百两黄金,折钱近万贯,足够俞公楚在关中好好运作了。
想到这里,王重任作揖退下,走出草棚后,策马返回了成都城内。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高骈也渐渐想明白了许多事情,不由眯了眯眼睛:
“刘牧之……”
第369章 备战讨陇
“娘贼的,这神策军最近都不怎么在天街和东西市露面了,看来朝廷是真的在练兵,准备出兵讨平陇右了。”
“陇右兵强马壮,朝廷若是贸然出兵,岂不是自找麻烦?”
“更何况西川节度使高骈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他要是待价而沽,朝廷岂不是腹背受敌?”
“依我看,朝廷这次练兵,未必是针对陇右,说不定是为了防备高骈……”
除夕前夜,长安东市的某处酒肆内,数十名食客各自交谈,但话题却最终汇到了一处。
随着朝廷动作越来越大,长安城内的百姓所热议的焦点,也渐渐倒向了陇右。
不过不知从何时开始,高骈谋夺三川的论点也渐渐出现,进而演变为了朝廷所有的举动,都是在防备高骈作乱的论点。
“防备高骈?这是愚夫的见解!”
某张桌上的食客忍不住开口,众人看去,却见他年纪四旬左右,长得一脸络腮胡,为人高大,气度豪迈。
不等众人询问,这男人便主动开口道:
“高骈是禁军出身,若是要作乱,早就在西川被南蛮、吐蕃入寇的时候就应该作乱了,哪里需要等到现在?”
“倒是陇右,先侵占了隶属河西的凉州,现在又占据了剑南道的西北门户。”
“朝廷若是再不管不顾,日后必然后患无穷。”
男人的话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但面对他的这番说辞,不少人都担心道:
“陇右也不是好惹的,如果真的打了起来,关中的百姓可不好过……”
“是啊,陇右兵强马壮,又有地利之便,昔年薛举占据陇西,朝廷寸土不得进,便是太宗都因此卧病而败。”
“若非薛举病逝,太宗兴许还要花费不少时日,才能彻底平定陇西。”
“昔年太宗年少而薛举年迈,如今刘继隆正值青壮,可朝中不论是高骈还是王式等将领,大多都四五十岁了。”
“刘继隆远胜薛举,朝廷又去哪里寻个太宗般的人物呢?”
“陇右地势险要,兵强马壮,朝廷若是没有十足的把握,恐怕不会轻易动手。”
“十足的把握?”络腮胡男子冷笑一声,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后放下:“朝廷每次都准备十足,可结果却差强人意。”
“尽管叛乱每次都能平定,但过程却不知让多少百姓受灾受难。”
“我自淮南来往长安,沿途多流民,许多流民甚至变卖衣物,编草为衣来取暖,所贩卖衣物的钱粮,也不过仅够吃三五日饱饭。”
“朝廷若是真的要讨平陇右,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战事结束,随后蠲免河淮两道赋税,再裁撤素质不行的禁军,方才能够集中钱粮,赈济河淮饥民,将河淮动乱安抚下去。”
“若是不能,那朝廷就得想想应该怎么面对河淮饥民的怒火了……”
他端起酒杯,大口咽下其中酒水,而酒肆内的众人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男人酒后谈天说地十分正常,可若是谈及的事情关乎自己,那他们就得谨慎些了。
眼见无人说话,络腮胡的男人丢下一串钱,而后起身向外走去。
他身材魁梧高大,七八步便走出酒肆,渐渐消失在了东市的人流中。
待他走后,才有人忍不住询问道:“这人这么调侃禁军,也不怕禁军报复?”
“禁军报复他?他可不怕。”有知晓他身份的人忍不住说道:
“此人是故太尉辛云京之孙,寿州刺史辛晦之子辛谠,昔年若非辛太尉相助,北司可无法讨平仆固怀恩之乱。”
“这个人情在这,北司即便想要对付他,也得掂量掂量……”
随着这些人开口,众人这才知晓了辛谠此人。
不少人生出结交的心思,不过在他们还在迟疑的时候,却已经有人找到了辛谠。
“辛郎君请留步!”
窦郓在长安东市拦住辛谠,辛谠则是皱眉看向身后的窦郓:“郎君何意?”
窦郓没有立即回话,而是目光满意的打量辛谠,随后毛遂自荐:“某为陇右长安进奏院押衙窦郓,今日听闻郎君高论,故此想要挽留郎君。”
“郎君有匡难之志,言语中也多怜惜百姓,不如入我陇右,某必为郎君谋个能施展抱负的官职!”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