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672节

  “阵脚不可乱,结阵不动!!”

  李珣嘴上说的轻巧,可作为前军战锋的那些东川兵卒却顶着巨大的压力。

  对于身高五尺二三寸(164cm)即可的东川军来说,平均五尺六以上的陇右军,几乎是压着他们在打。

  不仅如此,当陇右军各队的队副单独组成一队时,东川军更是感到了绝望。

  队副作为全队督战之人,必须是经由全陇选拔出来的“巨力之士”,亦或“猛毅之士”。

  所谓巨力之士,分为两等。

  力负六百三十斤,行五十步者,为一等;力负二百四十斤,行五十步者,为二等。

  另外引五石之弓矢贯重札,戈矛剑戟便於利用,陆搏犀兕,水攫鼋鼍,佻身捕虏,搴旗摭鼓者,则曰:“猛毅之士”。

  当然,这些都是过多吹嘘的描写,实际上能背负四百斤东西,行五十步者,便已经是巨力之士中的一等了。

  若是能开二石弓,亦或者以一石弓射中七十步外靶子,再精通长短兵器,便是猛毅之士的水平了。

  这些人的身体素质远超普通兵卒,故此当张武将全军队副集结起来之后,便得到了一群身长六尺,虎背熊腰的巨力之士。

  张武以身负二重甲,手持步槊的巨力之士为战锋,这对于与他们为敌的东川军来说,自然是十分绝望的事情。

  他们基本需要仰视这群巨力之士,身高手长力量都不占优。

  当厮杀起来时,他们往往还没碰到对方,便被挑翻栽倒,亦或者扫下马道去了。

  “杀!!”

  上百名身高六尺的巨力之士,如冲锋的战车般,将马道上的东川军不断击退,战损悬殊。

  “这些人都是好不容易选拔出来的,这么做会不会太浪费了?”

  擂鼓车前,张昶眼看着前军所有巨力之士被编为一旅作战,不免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时代,即便是陇右这种太平且丰衣足食的地方,全军之中的巨力之士也不过三千人。

  正因如此,巨力之士才会被用作队副,手持丈长,十五斤重的陌刀来督战。

  用巨力之士来作为战锋作战,陇右自成军以来,还是第一次。

  “他们就该用在这种时候!”

  张武平静开口,继续挥舞令旗,而此时的陇右军已经有大半杀入了关内。

  四千多人硬是顶着八千多人的直阵,强入了这城关。

  只要全军进入城关,再夺取城门楼,则大事可定!

  “杀!!”

  江油关厮杀之声不绝于耳,张武眼看涌入城关内的兵卒越来越多,当即看向张昶:“都督,可以请节帅出兵了。”

  “好!”张昶见状颔首,当即吩咐人去通知三军拔营入关。

  在他吩咐过后,他便与张武亲眼看着陇右军夺取城楼,打开了城门。

  “叵耐的杀才,怎么连城门都丢失了!!”

  眼看着远处的城门丢失,原本就焦虑不安的李福,此刻更是瞪大了眼睛。

  “阿耶!”

  狼狈的李珣出现在了李福身旁,李福见状仿佛见了鬼那般质问道:“你如何在此处,城关呢?!”

  “城关丢失了!”李珣回答着,随后连忙催促道:“阿耶,此处守不住了,撤吧!”

  “趁陇右的马军还未杀来,我们先撤吧!”

  “只要撤到龙门山以东,我们就能从容撤回巴西,届时南下梓州,让高骈和刘继隆斗去!”

  李珣的算计倒是不少,可李福却犹犹豫豫:“某毕竟答应过高千里要驻守一月,如今撤走,这……”

  “阿耶!!”李珣闻言不由加大声音:

  “我军已经坚守十日,这时间早就够高骈率兵赶来了,他不过是想看着我们和刘继隆斗个你死我活,想着割据巴蜀罢了。”

  “依我看,他和刘继隆没什么两样!”

  李珣这话有些过重了,但李福听后却不由动摇起来。

  思绪再三,他还是咬牙挥下了令旗:“三军后撤,撤回昌明!”

  “铛铛铛……”

  “撤军了!”

  “快撤!”

  “直娘贼的!结阵撤退,谁敢乱跑扰乱队阵、斩!”

  东川军虽然只是训练一载的新卒,但毕竟有数百李氏子弟督战,故此在撤军上还算阵脚稳固。

  眼见他们撤走,很快便有快马来报。

  “都督、都尉,李福率军撤走了!”

  “追不追?”张昶看向身旁的张武,张武则不假思索:“追!”

  “传令三军,追杀官军,先入昌明者记功,拔擢三级!”

  “是!”快马连忙应下,随后调转马头往江油关杀去。

  张昶听得心里一紧,毕竟从此地到昌明三十余里地,而前军已经与官军交锋近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的激战,还要追击敌军三十里,甚至还有可能还要在昌明县再战一场,这对于张昶来说,简直就是不把将士的性命当性命。

  张武并未向他解释,只因为在张武看来,他宁愿激战过后追敌三十里,甚至再激战一场,也不愿意让李福从容撤回昌明,做足准备后,再来场攻城战。

  “进!”

  令旗麾下,前军四千余人在张武、张昶的率领下发起追击,留下伤兵驻守江油关。

  与此同时,刘继隆也得知了前军攻破江油关的消息,而他也在得知张武继续追击李福后满意颔首。

  “穷寇莫追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关键时刻还是需要穷追猛打来扩大战果的。”

  “走吧,看来今夜我们可以在昌明休息了。”

  刘继隆对斛斯光交代着,随后便调集三军穿过惨烈的江油关,留兵二千与伤兵共同驻守后,直奔昌明县而去。

  一路上,刘继隆随处可见丢弃的甲胄,可见东川军已经被打得丢盔卸甲了。

  他一边命令民夫收集这些甲胄,一边不紧不慢的赶路。

  不出意外,当他率军赶在黄昏前抵达昌明县时,昌明县已经插上了‘陇右都护府’的旌旗。

  张昶留在了昌明县,对刘继隆作揖道:“节帅,张武率一千弟兄,征调城内一千挽马追击李福而去。”

  “李福率领本部及昌明县驻兵逃往巴西而去,昌明县内十数万石粮草及无数物资尽皆俘获!”

  张昶恭敬作揖,心里对刘继隆和张武都十分佩服。

  刘继隆颔首回应,目光则是打量着昌明县。

  昌明县城墙为夯土筑城,且高不过一丈,厚最多一丈五,根本看不出加筑过的痕迹。

  想来是李福觉得江油关足够坚固,所以才没有修筑昌明县。

  正因如此,当他遭遇惨败,还被张武追击时,他根本就没有想着进入昌明县躲避。

  毕竟昌明县距离江油关就三十余里,如果他躲入昌明县,刘继隆则是可以立马率大军前来,将他包围其中。

  李福倒也不愚蠢,眼下逃亡巴西,而巴西虽然不如江油关坚固,但比昌明却好上太多了。

  此外,巴西有涪江水运,不愁被切断补给。

  只可惜,巴西的城墙再厚,却也只是夯土的城墙,只要刘继隆举兵去攻,巴西与江油关的下场,不会有任何区别。

  李福如果能够想通,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逃往梓州。

  “马步兵和步卒、民夫在城外扎营,骑兵入城休整。”

  “是!”

  刘继隆抖动马缰,当即带领骑兵进城,而三军之中负责军纪的军吏也在重复“三令五申”。

  陇右军的军纪无须过多赘述,每个人虽然都好奇打量四周,却没有人敢停下来做任何事情。

  刘继隆被骑兵拱卫,走入昌明后,第一眼便是昌明那宽三丈的官道与趴在坊墙上围观他们的百姓。

  昌明的街道坑坑洼洼,坊墙也低矮破烂。

  那些趴在墙头的孩童,大多穿着破烂,面黄肌瘦。

  刘继隆哈了一口气,但见白色雾气从口中飞出,可见气温寒冷。

  “张昶,清点库中绢帛粗布。”

  “是!”

  刘继隆开口,张昶便知道自家节帅要发东西给百姓了。

  不过他并未说什么,只因为就连他也看不下去。

  三川确实富庶,但富庶的却不是百姓,而是衙门和世家豪强。

  城内的百姓都穿着单薄破烂,城外的百姓恐怕只能冻死在寒风之中。

  想到这里,张昶不免想到昔年吐蕃治下的自己。

  很快,三千骑兵兵分两路,一部分走入军营内休整,一部分则是接管了县衙的护卫。

  刘继隆走入县衙中,由于县内官军撤离匆忙,衙门中的各类文册都还在。

  他让人清点好后,摆到了主位上,他则是开始翻阅,查看昌明县的情况。

  与此同时,张昶、耿明和斛斯光则是离开衙门,严盯纪律去了。

  两刻钟后,随军庖厨做好了热腾腾的饭菜,刘继隆则是一边吃,一边翻看昌明县的文册。

  吃完饭后,他便大概了解了昌明县的情况。

  县内的图籍都是会昌年间的图籍了,大概率是李德裕治蜀时,曾经下令丈量过田地,清点过人口。

  不过县内的文册有两套,一套还是抄旧元和年间的图籍,一套则是会昌年间清点的图籍。

  前者估计是用来糊弄州、道衙门的,后者才是用来治理昌明县的。

首节 上一节 672/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