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679节

  “刘使相对我们有恩,我们不能不义,先等刘使相过来,然后再从长计议。”

  “好!”李克用点头应下。

  在沙陀人眼里,忠心还可讨论,但道义却不能讨论,而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不多时,宣武军将那数万乱兵尽数捕杀,而刘瞻也带着掉队的四千多残兵赶了过来。

  当他看到被烧成废墟的营盘,以及淯水便被扑杀的乱兵时,他脸上骤然浮现笑容。

  “好好好!此役当为李军使首功,老夫必然会向朝廷为李军使请功!”

  他被王仙芝和黄巢祸害了近一年,如今终于击败了这群乱兵,心里自然高兴。

  李国昌和李克用听后,当即也受用作揖:“使相放心,这些贼寇不过是乌合之众,根本不是我们对手。”

  “只要钱粮充足,我们现在立马就可以南下,将南边几支贼寇尽数收拾了!”

  “好!”刘瞻闻言道:“此役缴获,半数归尔等,半数归宣武军,待到朝廷犒赏下来,七成归尔等,三成归宣武军如何?”

  刘瞻的话让父子二人眼冒金光,连忙作揖:“全凭使相调遣!”

  有了父子二人的承诺,刘瞻当即便寻了一处干净的地方,写下奏表后,当即送往了长安。

  快马疾驰长安时,比起中原的混乱,西境则是显得尤为平静。

  时入冬季,北方飘雪,陇道断绝,李承勋被调离,郑畋接管了泾原及陇州、关中等处兵马。

  操训不到半年的两万神策军被调至骆谷关,鄜坊及左右神武军等五千官兵被调往凤州黄花县,郑畋又以凤翔兵五千驻守散关。

  关中南边有三万官兵驻守,而陇山一线又有泾原、邠宁及关东、河东诸镇官兵及神策军杨公庆等诸部六万兵马驻守。

  大唐的底蕴确实丰富,不到三个月时间,便又拉起了九万军队来拱卫关中。

  待到积雪融化,却也是来年二月了,这些兵马还有足够的时间操训。

  相较于北方,西境南部的三川战场局势就显得有些复杂了。

  刘继隆率军二万夺取江油关和绵州六县后,当即便驻扎绵州不动,而高骈则是集结马步兵与步卒在雒水南部,双方派精骑在汉州境内不断交锋。

  李福退守梓州后,重新募兵五千操训,而高骈则是朝廷准许他节制三川后,派遣王重任前往山南西道,分别在巴州、渝州募兵。

  二十二日,没卢丹增率五千番骑,七千番兵抵达绵州,刘继隆兵力从战后一万八千余人,增至三万。

  在兵力上,刘继隆以三万对整个三川约七万兵马,而对于高骈来说,他需要用两万人来应对南边南蛮的十万大军,用四万老卒和三万新卒来应对刘继隆的三万人。

  三川的局势在这种对峙的局面下,安稳了大半个月。

  高骈在等刘继隆主动出击,刘继隆则是在等待番汉军队磨合,并安抚麾下新纳入的地盘。

  在时间推移下,秦州、朔方两处的登籍造册和土地丈量已经结束。

  二州中的豪强军将都被刘继隆处理了个干净,两镇四州二十二万人口均分上百万亩耕地,并继续开垦耕地。

  只是兴凤洋绵四州和兴元府,刘继隆却并未用强硬手段收拾当地的世家和豪强。

  他本打算战事结束后再收拾这群人,却不想这群人却蹬鼻子上脸,主动来寻他了。

  “噼啪……”

  巴西县衙内,茶炉的火焰噼啪声不断传出,刘继隆坐在主位,面前则是坐着三名绵州世家的家主。

  巴蜀之地,自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以来,多有太平,鲜有兵祸。

  虽说两晋南北朝时期,不少世家倒在了隋唐以前,但活下来的世家并不少。

  这其中,以李、尹、王三家为最大,下面又有景、冯、文三家为小。

  站在刘继隆眼前的三人,分别是李氏家主李肇,尹氏家主尹杰,文氏家主文潼三人。

  另外三家,要么跟随李福逃亡梓州了,要么就是在李福控制下的涪城、盐泉二县。

  对于这些世家,刘继隆没有什么好脸色。

  他没有杀这群人,只是因为他还没有得到三川全境,贸然动手,只会让三川大大小小的世家豪强清楚自己对他们的态度,继而支持高骈对付自己。

  “节帅自收复绵州以来,我三人本该立即拜见节帅,只是族中事情繁忙,故此耽误。”

  “此为我三族向节帅投献,以助节帅治理绵州,请节帅过目……”

  李肇三人各自呈出一份类似拜帖的东西,而堂内候着的两名别将见状,其中一份接过并转交给刘继隆。

  刘继隆打开看了看,只能说世家底蕴丰厚,所谓投献贴内的东西,不仅有粮食和金银铜钱,还有许多古籍古画,以及五千多亩田地。

  粗略计算,这些东西的价值不少于十万贯,而这还只是大半个州的世家手笔。

  整个大唐如绵州这样的州,少说也有三十个。

  这点东西虽然也算得上割肉,却算不上伤筋动骨。

  刘继隆这段时间看过绵州留下的那些文册,单以土地来说,绵州近百万亩土地,有六成都在六大世家,十余家豪强庶族手中。

  百姓仅有四成土地不说,还要接受这些世家庶族出身的官员、胥吏盘剥。

  在如今这个时代,地方治理多是世家庶族出身的子弟,他们自然不可能盘剥压榨自己家族的产业,所以盘剥百姓就成为了他们敛财的手段。

  如果只是苛捐杂税,百姓还不至于活不下去,但这些官员胥吏,通常把家族的田地按照下田收税,将百姓的田地视作上田收税。

  这么做,等于转嫁家族该缴纳的赋税给百姓,让百姓交“富人税”,世家庶族交“穷人税”。

  他们来找自己,恐怕就是为了官员胥吏的名额而来。

  刘继隆合上礼单,面色平静道:“东西不错,某收下了,诸位还有何事?”

  眼见刘继隆收下东西,几人如释重负,纷纷陪笑道:“听闻节帅要调官吏南下,我等以为不必如此。”

  “只要节帅开口,我等家族数百子弟,立马以节帅马首是瞻!”

  三人的话,如果是被毫无底蕴的统治者,亦或者有眼光的枭雄听到,这群人自然高兴。

  不论是两汉还是李唐,亦或者是后来的两宋和元明清三代,统治者都需要依靠地方势力来收税和治理地方。

  李肇三人口中的数百子弟,代表的就是数百能够文章的官吏,足够治理两三个州,十几个县。

  得到他们的投靠,便代表统治者多出了数百官吏,而他们也将扩大家族势力,从一个绵州影响到两三个州,十几个县。

  这是双方共赢的局面,所以统治者往往都会接受他们的投靠。

  朱元璋和李自成的最大不同,就是前者知道该在什么阶段利用什么人;后者不知道,亦或者没有足够时间来利用这群人。

  按理来说,刘继隆也应该利用起这群人,因为他现在的文治实力,似乎还不足以治理整个天下。

  不过他有自己的心思,而且现在的他,还有足够数量的陇右学子还未释放出来,不必委曲求全。

  “尔等态度,某已然知晓,若有力所不逮的事情,某会交给尔等操办的。”

  刘继隆平静说着,三人闻言浮现笑意,连忙作揖道:“是……”

  眼见三人陪笑,刘继隆当即吩咐别将准备饭食,随后与三人共饮酒宴一场,直到夜半送走三人后,刘继隆才回到了中堂。

  他并未直接休息,而是走到书房坐下,面前摆上了一本本空白的书册。

  与此同时,擢升为校尉的李阳春带着两名兵卒走了进来,为刘继隆摆上了安神茶和一些糕点。

  刘继隆朝他看去,但见李阳春的右臂依旧缠着绷带,不免询问道:“伤势如何?”

  “劳节帅挂念,再有半个月就能拆开了。”

  李阳春恭敬回答,而那两名兵卒则是放下东西后走出了中堂。

  他们离开后,刘继隆缓缓开口道:“今日之事,都听说了?”

  “听说了些。”李阳春点点头,姿态一如昔日在临州课堂上那般,好似被教育的学生。

  刘继隆颔首道:“天下太大,以陇右的底蕴,囊括三川后,治理起来便有不少麻烦了。”

  “这些世家豪强和都护府的关系得把握好,若是太早表现我们的态度,恐怕会引起天下世家豪强的抵抗。”

  “只要隐忍一阶段,等到天下安定,到时候就可以做我们想做的事情了。”

  “是!”李阳春没有反问什么问题,而是点头应了下来。

  他有自己的主见,但更多时候,他都相信刘继隆的想法和主见。

  “这些世家暂时不能除去,但他们占据大量土地也是事实,若是不除去他们,百姓就无法得到土地,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做?”

  刘继隆考校着李阳春,李阳春听后说道:“只要官吏都是我们的人,按照真实的情况收税,那就可以用收来的赋税来鼓励百姓开垦荒地。”

  “绵州的情况,节帅您也看到了,许多土地都能开垦成为上等的水田,只是因为官府苛捐杂税,官员胥吏盘剥压榨,百姓没有钱粮开垦罢了。”

  “只要您表态并下发农具,再蠲免新垦土地三年赋税,百姓定能开垦无数土地。”

  “不过百姓没有粮食开垦,而绵州又有许多土地在世家手中,所以不能推行陇右的公田制度。”

  “不如借粮给百姓,不收取任何利息,同时严禁世家浑水摸鱼,如此既能维系府库钱粮周转,又能鼓励百姓开垦荒田。”

  “待到三川拿下,再施展些手段,抓些世家豪强树立典型,但又不把他们全部得罪死。”

  “如此隐忍几年,待天下大定,再动手也不迟……”

  李阳春这话说的符合刘继隆心意,但时局在此,他要做的不仅仅是抓些典型,而是可以利用李肇等投降他的世家,打击那些支持朝廷的世家,并收归他们的土地来均分百姓。

  这些世家豪强,刘继隆也不准备尽数杀死,而是另有用处。

  他提笔在书册上书写,嘴里说道:“自夏商至如今,历朝历代都善于迁徙贵族、世家、豪强至边疆之地,为朝廷开疆拓土。”

  “周天子分封,秦汉强迁豪强至岭南、河西、汉四郡亦是此理。”

  “以豪强迁徙,虽然能迅速为朝廷在边疆站稳脚跟,但这些豪强也通常会隐匿人口。”

  “朝廷后续迁徙而去的人口,大多都被这群人渐渐隐匿起来。”

  “因此要迁徙这些豪强,不仅要讲方法,还需要手段。”

  迁徙世家豪强,可以帮助朝廷稳定地方,但也容易在后续人口迁徙中,促成大家统治一地,甚至百姓只知家主而不知皇帝的局面。

  为了防止世家豪强割据,所以迁徙的地方必须要容易讨平,不至于尾大不掉。

  隋唐两代迁徙黔中的世家豪强并不少,但由于缺乏汉人,他们都被同化为夷了。

  饶是如此,他们却依旧能占据地方,割据自治。

  元明两朝的黔中四大土司中,播州杨氏和思州田氏就是隋唐两代扎根黔中,却被夷化的土司。

  他们给黔中道的蛮人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却最后被同化,自己还割据地方。

  这种错误,刘继隆可不会犯。

  世家豪强最好投向西北、东北地区,而西南则是应该以军队、百姓和良家子为主。

首节 上一节 679/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