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682节
所以刘继隆遭遇的这些许许多多河道,在后世早就变成了平原和沟渠。
好在辎重车里有足够多的壕桥,这才让大军在天黑前抵达了新繁县外。
在他们抵达新繁县的同时,新繁县的夯土城墙已经被炸开了一道两丈宽的豁口,城头的旌旗也换成了陇右的旌旗。
眼见大军到来,驻扎此处的陇右二百陇右马步兵也出城迎接起了大军。
“节帅,新繁县于正午拿下,新都县也在两个时辰前被张都尉率军拿下。”
“我军塘骑向南探哨十里后,与西川军的塘骑遭遇,西川军应该驻扎在郫县或犀浦县。”
校尉毕恭毕敬汇报着刚刚获取的军情,刘继隆见状看向耿明与韦工啰碌:“耿明,韦工啰碌,你二人率军前往城南扎营,一个时辰后县衙议事。”
“末将领命!”二人作揖应下,随后便率军往城南而去。
在他们走后,刘继隆又对张武麾下的校尉道:“传令给张武,率军来此议事。”
“是!”
校尉应下,刘继隆则是带着百余名精骑走入新繁县。
新繁县属于成都府,所以县内情况相比较北部的绵州要好上太多。
城中百姓虽说也穿着破烂,但起码都能打上补丁,面颊虽然凹陷,却也称不上面黄肌瘦,可见成都府的百姓,比成都府外的百姓,还是稍能过活些的。
除此之外,他们的胆子也稍大,敢走出街坊,来到主路两旁围观入城的陇右军,可见张武拿下新繁县后,陇右军的军纪保持很好,没让他们感到惧怕。
刘继隆没有太多时间观察百姓,他驰马来到了新繁县衙,命人将县衙内的图籍都搬了出来。
和绵州一样,新繁县也是有两套图籍,应对用前者,办事用后者。
在后者的图籍中,新繁县有民九千余户,四万七千余口,四十四万五千余亩耕地。
这些耕地,有接近五成左右都掌握在军将富商和世家庶族手中。
稍微看了看,刘继隆便知道整个三川的情况了。
军将富商和世家庶族基本掌握了半数乃至六成的土地,这些人也是自己必须对付的人,不然自己即便击败高骈,也只能掌握半个三川。
合上图籍,他令人把图籍收好后,便令庖厨准备饭食,同时等待耿明和张武等人到来。
新都县和新繁县距离不过二十里,快马传递消息的情况下,一个时辰左右也能到达了。
这般想着,刘继隆安静等待,直到天色彻底变黑,耿明与韦工啰碌率先走入衙门内。
三人又等了半个多时辰,随后便见张武风尘仆仆赶来,走入衙门的第一件事便是对刘继隆作揖:“节帅,末将来迟了!”
“兵马都安排好了吗?”刘继隆没有怪罪他。
“都安排好了。”张武颔首回应,见状刘继隆便开始令庖厨上菜。
饭菜上桌后,刘继隆边吃边谈道:“高骈应该率兵驻扎在犀浦,如此既能策应郫县,也能策应成都。”
“据塘骑来禀,成都有不少兵卒驻守,应该不少于五千。”
“若是如此,那刨除东川李福的二万兵马,以及山南西道的残兵游勇,西川驻扎南境的兵马,高骈所能动用兵马,应不超过四万。”
“高骈派精骑躲藏龙门山中,估计是想打我们个措手不及,截断我们退路。”
“这支精骑不用管,只要击败高骈主力,他们自然会撤退。”
“我已经派斛斯光绕过郫县南下,相信高骈已经得到了后方的军情,他现在估计在怀疑我会以骑兵侧击、背击于他。”
“我们在这里有六千精骑,三千马步兵和一万二千步卒,合兵两万一千人。”
“高骈虽然分出骑兵,但军中兵马应该不少于三万人,亦或者在三万左右。”
“西川军中,不少都是被高骈从东川带来的老兵,不可与普通藩镇官兵相提并论。”
“明日我军南下,若是高骈不退,那两军应该在犀浦北部交战。”
“张武你明日点塘骑探查,看看这里是什么地形。”
刘继隆话音落下,张武连忙应下,而刘继隆也凝重道:“此战不定,三军人不卸甲,马不卸鞍。”
“是!”三人颔首应下,刘继隆见状不再言语,只是在吃饱喝足后,将韦工啰碌留了下来。
“节帅……”
韦工啰碌还是第一次和刘继隆单独对话,自然有些紧张。
对此刘继隆安抚他道:“我留你下来,是想知道,多康的将领,对我和陇右到底是何看法。”
面对这个问题,韦工啰碌有些哑然,但整理思绪后还是回答道:
“节帅也知道,我们不少人都是生活在吐蕃治下,而大唐式微多年,所以不少人自然怀揣着恢复吐蕃的想法,对陇右和节帅……额,还是有些非议的。”
“不过节帅放心,如今实际掌权的是没卢丹增,他更倾向获得节帅您的支持。”
韦工啰碌能说这话,也就代表尚摩鄢多半是被多康内部的保守派架空了。
大战在即,刘继隆不得不防备多康吐蕃的番兵,也应该施展手段笼络他们。
所以面对韦工啰碌的这番话,刘继隆主动开口道:“吐蕃长期由一个家族统治,这对中原并不利。”
“据我所知,卫藏六茹的许多奴隶和小贵族都早已忍受不住逻些城的盘剥了。”
“我可以断言,他们在三年内必定会起兵,而你们如果能支持他们推翻逻些城,再由你们推举没卢丹增攻入逻些城,击败这些叛军,那没卢丹增或许能成为卫藏和多康的王。”
“如果你们需要粮食和兵器,我可以在拿下西川后,自陇右和西川分别运送武器和粮食给你们。”
“你们也应该可以感觉到,多康和卫藏的土地逐渐贫瘠,无法产出更多粮食了吧?”
刘继隆最后这句话,让韦工啰碌不免咽了咽口水。
这些年,多康土地能产出的粮食确实越来越少了。
韦工啰碌年轻时,多康的河谷还能每亩产出七斗粮食,如今却只有六斗了。
正因如此,尚摩鄢虽然从刘继隆那里获得了不少粮食,也开垦了不少土地,但收获的粮食依旧不够麾下几十万众消耗。
如果能长期从刘继隆手中得到粮食和兵器,那确实能减轻不少负担。
“此役过后,多康的马匹分为上等马和中等马、下等马,上等军马,中等乘马,下等挽马。”
“一匹上等马换两匹中等马,或者四匹下等马,每匹下等马换十石粮食,亦或者一担茶。”
“其它诸如绸缎、布匹、瓷器、漆器等商货,我会重新让官员们裁定,比之前的价格便宜。”
刘继隆话音落下,韦工啰碌便眼前一亮。
十石粮食加上奶制品,差不多够三个人一年的口粮,这可比开荒种地来的快多了。
比起之前的价格,这次的价格,刘继隆确实做出了很大的让步。
韦工啰碌见状,当下便作揖行礼道:“多康永远都是节帅麾下最忠诚的骏马。”
“嗯,此役结束后,你与没卢丹增也好好谈谈,没什么事就下去休息吧。”
刘继隆示意其退下,韦工啰碌见状便行礼退出了衙门。
在他走后,刘继隆也起身走向了县衙中堂休息。
对于他给多康开出的价格,他并不觉得很高,只是多赚和少赚罢了。
十石粮食很多,以现在三川的粮价,差不多在七贯钱左右。
不过随着战乱结束,荒地复垦和各类政策出台,刘继隆有自信在两年内将三川粮价恢复到每石四五百钱的水平。
届时与多康交换,四五贯便能买一匹挽马,二十几贯就能买一匹军马。
不管怎么说,都是刘继隆在赚,而多康也不亏。
他们只要能和陇右、西川买卖粮食马匹,就可以用更高的粮食价格来和其他部落贸易。
据刘继隆了解的,诸如羌塘、苏茹、逻些城等地,一石粮食已经涨到了一贯五乃至二贯的价格。
往后近二百年都是气温下降期,吐蕃对粮食和茶叶的依赖也将不断走高。
正因如此,刘继隆从不忌惮扶持尚摩鄢这群人,因为随着气温下降,高原之上只有碎片化的统治,吐蕃王朝只能成为历史。
哪怕他现在扶持没卢丹增,没卢丹增也顶多控制卫藏和多康地区,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出现问题。
他们对中原的依赖性只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容易控制。
思绪间,刘继隆回到中堂洗了把脸,随后便躺下休息了。
只是在他休息的同时,距离他不过二十余里外的高骈却根本睡不着。
“窸窸窣窣……”
甲片声响起,站在沙盘前的高骈抬头看向牙帐门口。
索勋和梁缵走了进来,二人先后作揖。
“节帅,陇右的那支骑兵在两个时辰前经过唐昌,眼下估计往青城方向去了。”
“节帅,不如先收拾了这支兵马,再回头与刘继隆决战?”
二人各自提出建议,高骈眉头却紧锁,蹲下将朋笮的陇右令旗插到了青城方向。
待他做完这一切,他这才缓缓道:“刘继隆距离我军不过二十余里,我军若是后撤,他必然逼近。”
“等我们拿下后方那数千精骑,刘继隆恐怕已经包围成都了。”
“成都城内二十余万百姓,城中粮食仅够三个月所用。”
“刘继隆今日攻破新繁和新都,又派骑兵拿下了朋笮和九陇,所获粮食虽然不多,但也足够他多支撑几个月。”
他说着说着沉默下来,片刻后又道:“张璘他们应该明日就会行动,届时先看看刘继隆反应,再决定如何对待我军后方的这支精骑。”
“若是不出我预料,刘继隆应该准备用这支精骑来截断我军退路。”
“慢!”高骈突然打断了自己,目光不断扫视营盘。
如果是对付普通将领,甚至是段宗榜这种大礼名将亦或者王式等人,高骈肯定会觉得这支精骑是用来策应主力,随时准备侧击或背击的骑兵。
不过对手是刘继隆,不能以平常良将视之。
刘继隆此举,肯定是用来吸引自己注意力,甚至用于截断自己后路。
这说明,他很有可能已经发现了张璘他们的踪迹,知道自己准备阶段他后路,以自己的招数来对付自己。
这么想着,高骈眉头紧锁,随即开口道:“派兵绕过新繁,连夜告诉张璘他们……绕过新繁,撤往郫县。”
高骈这番话,使得索勋与梁缵二人表情错愕,梁缵忍不住询问道:“节帅,这已经安排好了,为何还要撤回来?”
“刘继隆大概已经发现张璘他们的踪迹了,将他们留在北边已经无用。”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