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697节

  “如此甚好,多谢几之分功。”萧邺作揖回礼,刘瞻则是同样作揖。

  “使相……”李国昌见状,当即将毕师铎的事情给说了出来,刘瞻闻言皱眉,心里自然看不上毕师铎这种背主之人。

  不过如今贼寇未平,若是能以毕师铎为榜样,策反黄巢身边的人,那倒是一件妙事。

  “此人暂且圈禁起来,待朝廷旨意下达,再处置也不迟。”

  刘瞻话音落下,随后便对萧邺道:“某现在便去写奏表,今日这黄贼出兵,虽说未救得王贼,却也足以说明黄贼所图不浅,不然不会出兵求援王贼。”

  “黄贼的军情,还得启之兄多派人打探才行。”

  “好说、好说。”萧邺作揖回礼,他还指望着自己凭借此次功绩,重回长安呢。

  虽说西线的刘继隆把事情闹得很大,但只要中原匪患平定,朝廷举全力西进,还是能收复失地的。

  在他这么想的同时,刘瞻便在衙门正堂写下了奏表,不多时便派快马送往了长安。

  消息送抵长安时,距离除夕还有三日,但李漼仍旧高兴的在宣政殿召开了一场大朝会。

  在京上千官员纷纷来到宣政殿外,依照次序上朝入班。

  待到所有人入班后,李漼才走上了宣政殿的金台,在众人唱礼下抬手,随后见群臣跪坐席上。

  “今日政务,宣武四镇节度使、同平章事刘瞻奏表,其麾下沙陀军李国昌、李克用等部在荆南军的帮助下,于汉阳大破王仙芝,杀贼万余。”

  “李国昌父子追斩仙芝至黄坡,王仙芝麾下部将毕师铎杀王仙芝,献首于李国昌父子。”

  “时黄贼率军出城,被李国昌父子击退后撤回黄坡。”

  李漼高高兴兴的将王仙芝被斩的大捷说出,群臣不免振奋起来。

  “陛下,我军既然已经讨平庞勋与王仙芝,眼下也应该讨平黄巢了!”

  “陛下,黄巢盘踞蕲州、黄州等四州近半载,若再不出兵讨平,恐势将成。”

  “陛下,黄贼理应讨平,但康使君所率兵马还未进入淮南道,且刘使相兵马疲敝,理应休整,待两师汇合再讨平也不迟。”

  “陛下……”

  一时间,宣政殿上尽是建议。

  李漼见此场景,心中也十分高兴,毕竟只要再收拾干净黄巢,那他就能集结全力去对付刘继隆了。

  过去半个月时间里,三川不断丢失土地,直至五日前,三川的败报才终于停止。

  如今刘继隆占据三川二府二十九州,若是不能尽快讨平中原匪患,集结力量对付刘继隆,那关中迟早陷入危局,李漼不得不防,不得不怕。

  现在好了,中原三大寇只剩黄巢一人,待康承训大军南下,也差不多该讨平这黄巢了。

  “诸卿所说皆有道理,朕已经决定,加授刘瞻为河南、淮南、山南东道、江南西道等诸道行营使,盐铁转运使。”

  “望刘相勿要辜负朕的用心,尽早平贼。”

  “此外,山南东道节度使萧邺有功,朕不会忘记,待讨平黄贼再擢赏也不迟。”

  “至于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忠心为国,朕欲擢授李国昌为振武军节度使,待中原战事结束,再北上接任。”

  李漼话音落下,群臣纷纷作揖,高呼圣明。

  见状,李漼也趁势说道:“高骈请表左兵马使张璘为东川节度使,梁缵为黔中道观察使,王重任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另请朝廷发钱帛二百万,走夔门入蜀,以求练兵十万,诸卿以为如何?”

  闻言,殿内群臣纷纷安静下来,似乎在沉思此举会不会导致高骈对诸道影响太深。

  只是想到高骈现在所面对前后夹击的局面后,作为宰相的徐商也走出来作揖道:“陛下,臣以为高千里奏表情有可原,理应准许。”

  “陛下。”路岩也走了出来,不甘示弱道:“如今朝野,唯有高千里能与叛军杀伤相当。”

  “若是高千里能在西南诸道练兵十万,再与叛军杀伤相当,那朝廷必然能轻易夺回朔方、秦州、兴元府等处失地。”

  面对徐商和路岩这轻飘飘的话,掌管户部和度支的于琮却头疼道:“话虽如此,但二百万钱帛,朝廷又该从何处取来?”

  “朝廷丢失三川二府二十九州,失去的赋税就足有二百万,河南道的匪患虽然讨平,可诸州县受创严重,根本无力缴纳赋税。”

  “诸镇积欠赋税不下三百万,朝廷如今唯能仰仗江南赋税,可黄贼又置舟船于池州段的长江之上,使得江南西道赋税无法走长江北运。”

  “若不能在来年入秋前讨平黄贼,朝廷来年所积欠之军饷,恐怕不下一千二百万,如何拿二百万钱帛入蜀?”

  于琮把问题摆出来,徐商听后却道:“江南西道的赋税无法走长江北运,不如直接运往三川,交由高骈。”

  “实在不行,走汉水北上,转陆路运入长安也可行。”

  “沿途虽有不少王贼残寇,但只要朝廷下令清剿山南东道境内的匪患,凭宣武军和沙陀军足够保护汉水通畅。”

  于琮闻言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李漼眼见二人商讨出了章程,当即颔首道:“既然如此,此事便交由二位操办,至于来年关中兵马与黠戛斯胡骑共击陇右的事情,还得路相多多上心才是。”

  李漼不忘提醒路岩,路岩连忙作揖:“陛下放心,臣已经与郑相,黠戛斯大使商讨出兵事宜,只是不方便于眼下透露。”

  “无妨!”李漼并不在意什么时候出兵,他只需要知道,黠戛斯不会拿了东西不做事就行。

  “陛下。”徐商眼见李漼有意散朝,当即说道:“岭西(南宁)节度使蔡京奏称边防无虞,安南戍兵虚费衣粮,馈运艰难,请罢兵各归本道。”

  “罢安南戍兵?”李漼闻言皱眉,想了想后询问道:“安南戍兵数量几何,耗费钱粮几何?”

  徐商闻言解释道:“昔年安南入寇岭西,后王仙芝作乱,朝廷无奈遣散旧诸道戍兵,不得已从荆南、江西等处征兵三万南下戍边。”

  “如今岭西与安南,分别驻兵二万与三万,其中岭西戍边兵一万,安南戍边兵二万。”

  “岭西及安南物资,皆需要从岭东广州转运而去,每岁耗费钱粮近八十万。”

  “臣以为,南蛮既然偷袭了我军黎州,那必然无力突袭安南与岭西。”

  “况且黄贼对江南虎视眈眈,适当撤回些许戍兵回防江西,也能起到防范作用。”

  李漼眼见徐商都这么说,当即便说道:“尽数裁撤未免不妥,这样吧,另岭西、安南筹算本镇江西兵,随后撤江西兵回江西防范黄贼入寇。”

  “陛下圣明。”徐商适当吹捧,李漼见状也干脆起身道:“诸卿可还有要事商议?”

  群臣面面相觑,倒不是没有事情,只是这些事情都是关于钱粮的事情,皇帝即便听了,也不会处理,不如不说。

  “既然如此,那便散朝吧。”

  李漼话音落下,转身走下金台,田允紧随其后。

  群臣见状,当即躬身行礼唱声:

  “上千万岁寿……”

第418章 劝进称王

  “噼里啪啦……”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爆竹声作响,这天下便进入了咸通八年,而陇右的高进达也动作不慢,已然从陇右各地调遣了二千二百名官员南下。

  除此之外,他又征募了三川出身,能够适应三川气候的四千四百名吏员南下。

  六千六百名官吏,这已经是现如今陇右所能动员储备官、吏的极限。

  正因如此,高进达特意书信请示了刘继隆,询问是否要将已经参军达到两年,亦或者超过两年的大学毕业学子直接选拔为官员。

  “如今我军中有一千八百五十二名已满两年戍兵期的大学学子,按照原本的要求,理应是从吏两年,然后再升阶,逐步拔擢为官。”

  “可局面如此,不管是官吏还是将领,都缺少了他们这种文人,哪怕就地招募三川百姓为兵,也需要他们担任将领,为其扫盲才行。”

  成都府衙内,凯旋而归的张武跟在刘继隆身后,二人闲庭漫步府衙之中,看着新来到的官吏们不断忙碌穿梭。

  张武眼见自家节帅不开口,他接着继续道:“节帅,陇右中男(十八岁)以上,且完成小学学制的男子,不是在读,就是在各行业做工,亦或者在下乡,已经没有更多的兵员供我们征募了。”

  他话音落下,刘继隆也带着他停在了某处长廊,随后坐下。

  “高进达那边,征募了多少兵卒?”

  刘继隆沉稳询问,张武见状回答道:“如今有三万二千州屯兵,另有新卒四万六千余,已然是征募的极限。”

  陇右的基础教育发展多年,可人口问题也只是近些年才解决的,所以陇右纸面上虽然有十六万学子,但大部分都是低于十三岁的小学学子,就读大学的不过三万多人。

  这三万多人的年龄,普遍在十三到十八之间。

  除临州大学外,其余大学按照流程,最少需要下乡、当兵各两年才行。

  也就是说,陇右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前后十四年,从七岁到二十岁结束。

  二十岁以后,若是要走上仕途,则是从最基础的吏员开始逐步做起。

  按照陇右官员升迁的考功制度来说,三十岁前能当上正九品上的官员,便已经十分不错了。

  当然,若是一路考功评为甲等,当上从七品上的官员也不是没有可能。

  对于培养学子,官员升迁,陇右有自己的一套规则,但这套规则现在显然不太符合陇右所面对的局面。

  接受过小学教育且毕业,年龄在十八以上的陇右男子,大概有八成都被招募为吏为兵了。

  算上四万多老卒,眼下陇右军队中有十六万职业军人,其中七万左右是经过扫盲才掌握基础文化的老卒和州屯兵,真正接受小学教育并毕业的军人,只有五万左右。

  除了这十二万人,剩下的近四万新卒,便是张武和耿明在三川招募的兵卒,但文化程度与文盲无二。

  指挥一群小学毕业的兵员,和指挥一群文盲,后者难度无疑更大。

  张武话里话外,都是想让刘继隆从大学那几万学子里,放出一批学子来三川,继而帮助三川的这四万新卒摆脱文盲的帽子。

  刘继隆也知道他的想法是什么,但他不可能提前放出已经花费七八年心力培养出来的那些大学学子。

  天下还很大,打天下容易,守天下才难。

  想要守好天下,还是得用陇右自己的读书人才行。

  思绪间,刘继隆开口说道:“我把大学毕业的在军学生,尽数调来三川。”

  “这一千八百多人加上即将南下的那一万六千多西川新卒,差不多有一万八千多人,而你们自己募兵的数量又不过三万六千多人。”

  “这样一带二的情况下,最快半年,最慢一年,三川本地招募的兵卒,就能摆脱文盲的帽子。”

  “至于让大学学子提前毕业,亦或者跳过下乡这条路直接参军,我是不会同意的。”

  “直接跳过下乡,这对于他们日后从军为官都不好。”

  刘继隆顿了顿,随后说道:“这段时间你也看到了,我们用那些世家子弟维持局面的时候,三川各县叛乱频发。”

  “如今我们的人到来,你且看看,这些世家豪强还能不能趁机作乱。”

  “三郎,行军打仗固然重要,但治理地方也同样重要。”

  “自古以来,往往都是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

首节 上一节 697/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