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706节
刘瞻急令李国昌父子进攻黄州,他则率宣武军渡江进攻江州。
康承训得知消息,也当即提兵南下,进攻庐州和舒州,而黄巢则是在渡江后四面出击,不断裹挟百姓,进攻诸州县。
凡州县富户,不论出身世家豪强,尽数被劫掠,工匠亦被掳走。
消息传到长安时,已经是三月末梢。
原本还在等着西境战事的满朝文武,不得不将目光投到了江南去。
“混账!混账!”
“他要犒赏,朕给了!可结果呢?!”
“一群草寇,竟然渡江攻入了江南?”
紫宸殿上,李漼质问百官,百官也是有苦说不出。
在他们看来,黄巢也属于朝廷讨击陇右而诞生的产物。
如果当初不是皇帝被冲昏头脑,执意对陇右出兵,那如今的局面也不会这么糟糕。
可是如今,皇帝不仅不反思自己,反而在埋怨臣子。
当然,这些话他们是不好说出来的,所以只能委婉道:
“陛下,江南乃朝廷赋税重地,决不可丢失。”
“陛下,眼下可令宣歙、江西、浙东等处兵马进击围剿贼军,绝不可事情变大!”
“陛下,臣以为,理应暂缓对陇右叛军战事,先对付黄巢所率叛军!”
江南这个钱袋子对于安史之乱后的大唐来说格外重要,就连陇右的战事,于整个庙堂而言,都能暂时放到一旁。
不过他们这种做法,倒是让同平章事路岩站不住了。
他主动站出来,对李漼作揖说道:“陛下,江南之事固然紧要,但绝不可能停下对陇右战事。”
“且不提郑相所率兵马已经动兵,单说黠戛斯助兵已然南下,便绝不可能停下。”
“倘若停下,不仅错过了讨击叛军的好机会,也违背了朝廷与黠戛斯的盟约。”
“届时黠戛斯若是南下入寇,朝廷不仅未能讨平陇右,还将再惹出一个敌人,得不偿失……”
路岩的话,很快说服了许多摇摆不定的人,而李漼闻言也更加坚定了想法。
面对群臣的目光,他当即起身说道:
“草寇要讨平,陇右也要讨平,此事不容商量!”
“陛下圣明……”
路岩与不少官员纷纷躬身唱礼,其它官员见状也无可奈何,只能跟随大流同意。
很快,诏令诸镇出兵的旨意便由快马送往了江南。
与此同时,朝廷的决定也在关中范围扩散。
赶在出征前,刘继隆通过自己在关中的谍子,得知了大唐的决策。
“希律律……”
狄道城外,三月末梢气温还略微有些寒意,摆阵的九千精骑从狄道城北的官道,向北延伸不知多远。
这些精骑穿着红色的战袄,骑着乘马,乘马马鞍上拴着两匹马的缰绳。
一匹是军马,另一匹是挽马。
军马除了马缰,其它什么都没有,而挽马背上则是背负了军马的马鞍,以及骑士的扎甲和军马的马甲,以及弓弩箭矢,重量并不比一个人轻多少。
官道上,刘继隆策马向前走去,手中拿着谍子飞鸽送来的军情,嘴角上扬。
“朝廷倒是有魄力,就是不知道能否成功了。”
他面色如常,但谁都能听出他话中的调侃。
斛斯光已经先一步前往了会州准备军粮,刘继隆身边没有什么亲信的人。
都尉和别将们在他面前,始终有些局促,所以他也不觉得有人会回应自己。
自言自语后,他看向身后的都尉和取出一封信递给了他。
“传令给张昶、郑处二人,令他们接到此令的第二日率马步兵北上,每日走四十里即可。”
“不需要遮遮掩掩,放开手脚去吸引黠戛斯人的注意,然后按军令列阵与他们交战。”
“是!!”都尉果断应下,随后吩咐了一名队正率兵先行。
刘继隆见状收回目光,抖动马缰向北疾驰而去。
策马扬鞭之际,从容弘雅,天姿雄杰。
眼见他渐渐靠近己方,道路两侧中的两名骑士忍不住探出脖子,哪怕看不清五官,也能感受到刘继隆意气风发的模样,不免激动。
“行哥,快看!汉王过来了!”
“收声,莫不是忘了军法?”
两名普通的骑士,正是当初的忠武军王建,与他族中兄弟王郅。
二人曾经常在家乡偷牛偷马,自然有着一身马术本领。
刘继隆令高进达从官军降兵招募勇士,类似二人这种有一技之长的人,自然被选中成了陇右的兵卒。
四个多月的扫盲和思想工作,让二人看上去少了几分痞气,多了几分沉稳。
四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在陇右听到了无数人对刘继隆的评价,自然也对其升起敬佩之情,更想看清他的容貌。
只是不等刘继隆策马靠近,便有声音在二人耳边传来。
“王大郎、王二郎,军中有令,我们这团的调往后边去。”
“是……”
伙长的声音传来,二人眼神骤然黯淡下来。
饶是他们已经成为了陇右军中一员,但当刘继隆出现的时候,他们却还是不可避免的被安排到了边缘站队。
不止是他们,还有许多投降而来的兵卒也因为军中的调令而有些失落。
校尉估计也早有预料,故此前来安慰他们。
“无碍,刚投降的时候都是这样,某这个番人当初也被人戒备,后来日子长了,大伙就融入一块了。”
“等日后你们多了解汉王,便知道军中的都尉、别将他们为何这么注重汉王的安危了。”
校尉说着,抬手为王建整理了一下他那有些歪斜的头盔,随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王建瞧着他离去,目光不由得远眺向了刘继隆的方向,但此时双方距离已经变远,他也瞧不到什么了。
其实不用刚才那校尉开口,他也明白陇右的将领为何那么尊重汉王。
这几个月的生活,他算是体验了把太平的滋味。
若是天下都能如陇右这般太平,他们两兄弟怎么可能被生活逼得无奈去偷牛偷马,最后被抓到县衙,发配西线充为民夫,卷入战争之中呢?
若非自己兄弟两人命大,兴许早就死在当初的战场之上了。
太平之人渴望乱世,觉得自己能在乱世成就一番功业。
乱世的人渴望太平,轻易清楚自己的能力如何,只想平安活下去。
王建觉得自己属于前者,但来到陇右后,他渐渐有些摇摆不定了。
只是今日瞧见汉王后,他心底泛起涟漪,只觉得若是可以,他也想做汉王这般的人。
“哔哔——”
“行哥,走了!”
刺耳的哨声与王郅的提醒让王建回过神来,心中却鼓起勇气,目光看向王郅。
“二郎,你我得活下去,不为别的,就为看看节帅能否带着我们打回家去!”
“嗯!”王郅不解自家行哥为什么突然振奋起来,但他知道自家行哥想做什么,自己就陪他做什么。
“驾!!”
抖动马缰,二人跟随队伍往北边的会州赶去,迎风飘荡的“劉”字旌旗则成了他们的追随的目标。
第421章 北击胡骑
“哞……”
四月如期而至,牛铃清脆悠扬,配合上耕牛的叫声,俨然一副田园景色。
昔年由张淮深率军修建的姑臧依旧矗立在这西北大地,而那些因为战乱而变为废墟的村庄,与那无数抛荒的土地,却已经重新有了人烟,有了作物。
数十个乡村盘踞在凉州四个县的外围,星罗密布,宛若棋盘般,带给这西北大地更多的生机。
渺渺炊烟升起,代表的不仅仅是埋锅造饭,更是家的感觉。
“窸窸窣窣……”
甲片声窸窣作响,数十名身披扎甲的将领从姑臧北门的神鸟门走出,走上护城河的白亭桥。
拱桥连接的对岸,是上万身穿红色战袄,列为方阵的凉州子弟兵。
他们大多长相稚嫩,年龄在二十上下,少数人能在三旬左右。
原本是预留来做北市场的空地,如今却成为了集合的地点,每个人都沉默地站直身体,目光望着前方,看似坚毅,但眼底却充满了忐忑。
站在他们身后,三千多名中年民夫正看管着身后的上万匹乘马和数千辆挽马车。
他们每个人的站姿都十分标准,但不是军中的军姿,而是一个个“民”的站姿。
望着眼前的场景,拱桥上的将军们还未说话,这些民夫们却已经说开了。
“狗贼娘的胡杂,耶耶们就想老老实实种地、做工,偏要来打仗……啐!”
“直娘贼的,若不是军中要有学识的人,我也跟着上了!”
“听说节帅也要来,应该没事吧?”
“节帅?”
“汉王汉王、看看我这嘴,平日里说习惯了,改不过来了。”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