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747节

  倘若他们真的有才能,怎么可能被朝廷所抛弃?

  能被抛弃,这说明他们虚有其表,没有任何利用价值。

  正因如此,罗隐这首诗结束之后,不仅是嘲讽他的那些庶族豪强出身之人,便是沉默的权贵世家出身之人,也被嘲讽了个遍。

  众人看他目光不善,却又不敢做些什么。

  他们虽然看不上出身低微的刘继隆和那些汉王府官员将领,但他们也看得出汉王府到来后,整个关中焕然一新。

  哪怕他们不愿意承认,这群泥腿子出身的汉王府官员在治理天下上,比他们更有才能和手段,但他们仍旧需要面对现实。

  现实就是,汉王府从刘继隆到普通兵卒,都在传递着一个道理。

  单寒之家,乃至更为卑微的奴婢,并不输于他们这群世家豪强,甚至远远超过……

  正是因为汉王府表现得完全不需要他们,他们才会打心底的感觉到憋屈。

  只是让他们对汉王府的官员冷嘲热讽,他们可不敢这么做,因此才会嘲讽罗隐等单寒之人。

  借罗隐等人身份低微而讽刺汉王府官员,这也算他们寻找心理平衡的手段了。

  只是如今罗隐这一首诗将他们讽刺的体无完肤,饶是性子再好的人,也受不了罗隐这般嘲讽。

  这些世家豪强的子弟聚集起来,将罗隐包围。

  眼见罗隐受挫,虽说单寒平民出身的科考官员在平日里也不待见罗隐,但眼下牵扯的并非是罗隐和出言嘲讽这几人,而是世家豪强和白衣平民。

  霎时间,数十名官员争锋相对,而此时负责户部的高进达也从外走来,身后跟着数十名汉王府的官员。

  眼见这群人针尖对麦芒,高进达不免皱眉:“汝等手中政务解决了吗?!”

  “高相……”

  见到高进达,众人纷纷朝他作揖。

  高进达虽说在汉王府内是长史、都督的官职,但私下已经有不少人将他这位汉王府的‘大管家’视作未来的宰相了。

  高进达也乐见其成,但并非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日后方便劝进自家汉王。

  “发生何事了?”

  他质问众人,众人尽皆沉默,他们之中许多人,毕竟都是唐廷转投而来的,若是有人主动提及此事,触怒了高进达,那就不好了。

  高进达也知道这样是问不出什么,故此冷哼道:“好好理政,关内道与京畿道的图籍不可出现任何问题……”

  “是……”众人纷纷躬身作揖,高进达也走入了户部衙门之中。

  众人见状,虽说仍旧气愤,却不得不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埋头处理起了政务。

  待日落西斜时,高进达便通过自己留在这群人中的耳目,得知了罗隐等人爆发冲突的原因。

  他眉头微皱,想了想后便令人准备了马车,前往了距离诸司衙门最近的永兴坊。

  自刘继隆落脚长安后,虽说他自己可以住在宣阳坊衙门对付日子,但他若是长期如此,那他麾下的那群人,又有什么脸面去住他赏赐的宅邸呢。

  正因如此,刘继隆还是令人在永兴坊挑选了一处宅院,挂上了汉王府的牌匾后,成为了他的居所。

  高进达乘车进入了永兴坊后,但见永兴坊的街道上,随处可见的巡防兵卒。

  一条街上,少说四五十名全副武装的披甲兵卒,而这还只是明面上的。

  永兴坊街道上有不少百姓在出行,他们尽皆穿着绢帛锦衣,可见其家底殷实富庶。

  虽说对比那些权贵来说,这些百姓的财富不算什么,但比起长安城外的百姓,这群人却是妥妥的富户了。

  贫富差距,自古皆存,这是难以改变的局面。

  高进达有小半个月没有走出诸司衙门了,故此也想看看街道上的变化。

  此时的街道上,除了汉军与左右金吾卫的巡逻兵卒,还有就是百姓,以及胳膊上系着红布,年龄五六十岁,手持簸箕与扫帚,不断清理街道垃圾的清洁工。

  街道上干净整洁,高进达看后满意颔首。

  不多时,马车来到了汉王府前停下,而来到汉王府后,四周巡逻的汉军也肉眼可见的变多了。

  “都督!”

  听到熟悉的声音,高进达错愕看向汉王府门口,但见他次子高淮身穿别将甲胄,笑呵呵的伸出手要搀扶他。

  “混厮,来了长安却不与阿耶相见!”

  见到高淮,高进达先是高兴,接着便开始数落起了他。

  高淮闻言,顿时露出无奈的表情道:“阿耶,某在府中待了好几日,却是您不回府上,都快住在诸司衙门了。”

  “殿下有军令,军将不得因私前往南衙,某亦是无奈啊……”

  高进达倒是忘记这件事了,不过他也不可能承认自己错,而是吹胡子瞪眼道:“少说这些,回去再收拾你。”

  “嘿嘿……”高淮也不以为意,扶着高进达走下马车后,便将他送到了汉王府门口,目送他走入了府内。

  高进达走入汉王府不久后,刘继隆便得知了他到来的事情,当即将其召入中堂。

  “殿下……”

  “有急事?”

  高进达走入中堂,这才发现自家殿下已经脱下了袍子,估计准备用膳过后便休息。

  刘继隆则是清楚高进达肯定有事前来,但他也好奇发生了什么事,毕竟二人前面几个时辰聊了不少,几乎把能聊的都聊了。

  他坐在中堂主位,高进达坐在左首位,随即将户部衙门今日发生的事情给说了出来。

  解释清楚前因后果后,高进达接着又补充道:

  “这些官员不同于我军出身的官员,这些日子也闹出了不少事情。”

  “某以为,这些苗头若是不能遏制,日后必然会影响我军出身的官员。”

  高进达虽然推着刘继隆做皇帝,可他从未忘记昔年他在山丹时,刘继隆与他所说的那些事情。

  他们是为了想让百姓吃饱饭,孩童读得起书,还天下百姓太平才起兵的。

  这些苗头不遏制,那与曾经的大唐又有什么区别?

  高进达虽然不如昔年健壮,可提起这些事情时,他的目光总会让人觉得他不过二三十岁。

  哪怕刘继隆他自己也清楚高进达忠心耿耿,但他却没想到高进达还记得这些事情。

  他表情不免露出几分惆怅及遗憾,叹气道:“你还记得这些?”

  “自不敢忘!”高进达郑重作揖,他现在都还能记得,刘继隆向他述说这番景象时,他心中是何等震撼。

  “你还记得,可不少人已经忘记了……”

  刘继隆不可避免的想起了许多人,但他很快又回过神来,对高进达说道:

  “这些世家豪强出身的子弟,自小娇生惯养,并不懂得百姓疾苦,自然不会共情百姓的苦难。”

  刘继隆站起身来,在高进达面前来回踱步,好似在思考。

  高进达见状,忍不住说道:“不如将他们下派乡村如何?”

  刘继隆闻言停下脚步,片刻后却又叹气道:“没用的……”

  “为何?”高进达不解。

  在他看来,陇右十余所大学组织的学子下乡,无疑让这些学子很好体验到了百姓的不容易,所以他觉得世家豪强的子弟也会如此。

  刘继隆自然无法告诉他,已经有前辈为他们实验过了,并且也得出了结果。

  事实证明,这些人即便接受了教育,面上表现得平易近人,但骨子里仍旧是用上位者的视角来俯瞰众人。

  下乡只是治标,而非治本……

  唯有平民官员越来越多,将这群人孤立为少数派,以时间来磨灭他们,才有可能暂缓这些问题。

  之所以是暂缓,那是因为他们不管怎么做,这群人始终会换着名称的出现。

  他们可以是贵族,也可以是世家,更可以是门阀,乃至于士大夫……

  “斗争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刘继隆忧心忡忡的说出这番话,高进达似乎听懂了,却又没有听懂。

  看着他似懂非懂的样子,刘继隆张了张嘴,欲言又止到最后,却还是没有说出来。

  他其实想说,哪怕他们这代人努力了,甚至管好了下一代人,但阶级这种东西是消灭不了的。

  只要有人,它们便会从血肉滋生出来,哪怕人都死光了,也会有动物继承这种传统。

  只是话到嘴边,刘继隆却说不出来。

  其实这些道理,那些人都明白,可结果他们还是前仆后继的冲了上去。

  他们都没有认输,自己又怎么可以认输呢?

  “暂且观察他们,这次我们扩张太快,需要好好消化消化。”

  “再过两个月,应该又有新的官吏进入庙堂,始终能将他们彻底稀释的。”

  刘继隆给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回答,高进达听后轻笑颔首:“确实,陇右出身的孩子,倒是没有这些邋遢东西。”

  “既然如此,那某便先回衙门了。”

  高进达作势就要起身,刘继隆闻言却拦住道:“先等等。”

  他走向书房,不多时拿出一卷图纸走了出来。

  他将图纸铺在桌上,同时说道:“本欲明日再与你一同看看,如今你既然来了,稍后便回府好好休息,今日将此事敲定。”

  图纸展开,高进达一眼便认出了这是长安城的图纸。

  他带着疑惑的目光看向刘继隆,刘继隆则是说道:“这是某与工部许多官员和工匠商讨过后,从而定下的长安地下管道,以便排除污水,不再使百姓饮卤水而疾病。”

  长安地下水卤化,这是从汉代就开始的问题。

  汉代长安城位于渭河阶地,地下水位随渭河的下蚀而上升,导致盐分不断渗透,污染了地下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隋唐两代决定迁都至龙首原南麓,但随着长安人口聚集,加上地下排污管道不足,故此龙首原的浅层地下水也开始渐渐卤化。

  从盛唐开始,长安百姓为了喝上淡水,便开始了各显神通的时代。

  皇室及世家豪强选择开凿深井,避开浅层的卤水。

  富户承担不起那么高成本,故此选择使用陶管井来过滤卤水之中盐分。

  最惨的平民,则是只能依赖运水车从城外取水,出钱采买,平白支出费用。

首节 上一节 747/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