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75节
这一根金条起码五两重,一个箱子内十根,起码五十两。
“看看那个箱子有没有!”
刘继隆双目放光,李骥见了黄金也愣了下,不过很快反应过来,连忙去把另一个箱子抱来。
在将其打开后,里面果然也放着十根黄金,加起来起码一百两。
刘继隆倒是没想到,李渭这么舍得下本钱。
这黄金加上垫底的铜钱,起码值钱千贯。
“果毅,这李渭怎么给您送了那么多钱?”
李骥也没想到李渭出手那么大方,倒是刘继隆高兴的抓起金条:
“他儿子已经调任山丹,估计这一两个月就会就任。”
“人言县官不如现管,我如今成了山丹的左果毅和主薄,他若是不想儿子被我欺辱,便只能花钱买平安了。”
“只是我也不曾想到,这鸟贼竟然这么舍得。”
刘继隆脸上笑意藏不住,要知道山丹此次阵亡将士二百余人,虽说各州县会有抚恤,但刘继隆却不能吝啬。
况且死了的人得抚恤,活着的人也得犒赏。
这两箱子金钱不算多,但也绝不算少,至少加上山丹府库的那些,足够刘继隆解决这个问题了。
“李骥,把这些东西收好,弟兄们的抚恤和犒赏有着落了!”
刘继隆恋恋不舍的将黄金放回箱内,合上后还拍了拍。
李骥闻言并不觉得奇怪,毕竟自家果毅的脾气他早就知晓,因此他见到这批钱的时候,他便知道了这批钱的用处。
他利落的将两箱钱放到了刘继隆的卧房内,返回后饭菜虽然凉了,可他依旧吃的津津有味。
刘继隆也坐回了位置上,心里期待着后续还有没有别人送礼。
不过事实证明是他想多了,后续他枯坐大半个时辰都未见一人上门。
倒是那李家的老翁在这期间返回了李家,将刘继隆收礼的事情告诉了李渭。
他回来时,李渭正在与一少年人下棋。
待他将事情说罢,李渭这才缓缓开口:“布衣之辈独爱钱财,这刘继隆也不过如此。”
“伯父认为,他收了钱就不会为难大兄吗?”
坐在李渭对面的少年人开口,李渭听后举棋不定,半响过后才落子道:
“我会交代伯玉,让他事事小心,不与刘继隆外出的。”
“只要在山丹城内和我李氏军中,我就不担心他会对伯玉下手。”
话音落下,他看向了眼前少年人:“也就是明振你年纪太小,不然以你和张节度使的姻亲关系,收拾这刘继隆轻松至极。”
“伯父夸奖了。”李明振轻笑摇头,同时解释道:
“这刘继隆在张刺史那很受重用,张刺史几次都出面拔擢、庇护他,就连张节度使也几次和张刺史提过他。”
“至少在侄儿看来,张节度使不太可能因为侄儿的关系去针对他。”
“哼,看出来了!”李渭冷哼一声:“为保这刘继隆,张淮深竟拉拢了曹义谦。”
“还有那索勋,身为索氏未来族长,竟然连个刘继隆都压不下去,还被人在阵上夺走兵权,我看他也没有众人口中那般才干。”
“不……”李明振摇头打断了李渭的话,他笃定道:
“索勋还是有一番将才的,他未能压倒刘继隆,无非是才干不如刘继隆罢了。”
“若是刘继隆连索勋都对付不了,张节度使也不至于选他去辅佐张淮溶。”
“不然以张淮溶的能力,如何能轻松逼退回鹘,阻退尚延心?”
“怪就怪我们看人不准,未能先一步出手拉拢他。”
“现在要拉拢他,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我们拿不出来。”
李明振的话引起了李渭的认可,但他还是有些心痛那两箱送出去的钱。
虽说李氏是沙州豪强,又在东进路上拿到了不少好处,可千贯财富于他而言也算是割肉了。
“此役过后,除非收复凉州,不然这刘继隆也很难再建功绩了。”
李明振旁若无人的说着,李渭闻言也询问道:“张节度使从瓜州抽调了兵卒,想来应该会在开春后对伊州动兵吧?”
“不……”李明振摇摇头:“只会更早,所以几日后我便会随张淮溶、索勋他们返回沙州。”
“索勋这次白捡了一次功劳,调回沙州后,估计会在索忠顗的运作下担任西征兵马的重要职位。”
“伊州人口上万,其中大半都是汉口,收复伊州后,张节度使估计就要派出使者前往长安了。”
“不过在前往长安前,还是得和甘州回鹘议和才行。”
“唉……”听到长安,李渭叹了一口气。
“我们先后派出十余队人走漠南前往丰州,至今还未有消息传回。”
“此次收复四州之地,不知道节度使会派出谁前往长安,能否到达……”
闻言,李明振也抬头看向了屋外的黄昏。
“尽人事,听天命吧。”
第77章 返回山丹
“唏律律……”
翌日卯时,天色尚暗,刘继隆便率领一百八十余骑走出了张掖东门。
此时此刻,已经有数百民夫正在运出物资,驱赶牧群。
前日大战,二百山丹精骑仅阵亡三人,剩余十余人都是索勋的家丁。
他们留在了城内,而刘继隆也没有阻拦的资格。
对于他来说,这群索氏的家丁走了反倒是好事,反正山丹那边还有足够的男丁参军入伍,他也不着急。
卸下马鞍放在路边就坐,刘继隆就这样看着数百民夫忙碌。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粮食与豆料都被装车,牧群也数够了一千只。
待到辰时,最为重要的四百匹军马也被张掖县衙的主薄派人驱赶而来。
见到军马,刘继隆连忙起身,吩咐李骥他们将军马看管好。
眼看到了时辰,刘继隆也不打算停留,一声哨响后,便带着山丹精骑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一百八十余名精骑和六百民夫、六百辆挽马车及牧群所组成的队伍一路向东,好像又回到了几个月前的那时候。
“果毅,我怎么感觉我们好像回到几个月前的时候了。”
李骥驱马上来自我调侃,刘继隆闻言也轻笑着回应:“可不愿意回去。”
“那是自然!”李骥笑着配合,但这种话也不过是一种轻松的调侃。
过去几个月,曾经第三团的弟兄们又少了一些,熟悉的面孔也越来越少了。
乱世就是这样,半点不由人。
如果可以,刘继隆也想快快活活的与兄弟们在一个城里安度余生。
可这几个月的经历证明了一件事,你不主动去找麻烦,麻烦也会主动找上门,哪怕你足够强大,可大事小事的麻烦依旧不会少。
对于知道历史的刘继隆来说,他更清楚河西的乱世还算不上真正的乱世。
最起码他们有张议潮来主持大局,收复河山来保护一方百姓的太平。
真正的乱世,是二三十年后的王仙芝、黄巢起义,是四五十年后的五代十国。
相比较这些,现在的河西也堪称太平了。
刘继隆还未接触过那些跋扈的牙兵,唯有接触了他们,他才能知道赵匡胤和赵光义为什么会矫枉过正。
沉住心气,刘继隆率队向着山丹赶去。
由于有足够的骑兵,所以刘继隆将塘骑放出十五里外,让民夫们驱赶着马车全速前进。
从辰时到黄昏,仅仅一天他们便赶了七十里路,最多到明日正午,他们就能抵达山丹。
因此匆匆休息一夜后,翌日天未亮,刘继隆便催促众人起床赶路了。
尽管回鹘人已经退去,但在城外还是小心为主。
从天未亮到辰时,他们赶了二十里路,每个人就吃着面饼上路。
直到前方传来哨声,刘继隆才抬手示意众人停下脚步。
前方,持着旌旗的塘骑折返回来,哨声悠长,不似遇到敌军。
估算了一下距离,刘继隆心里大概有了准数。
他眼看着那塘骑从远处疾驰到自己面前,随着哨声停下,那塘骑也对刘继隆作揖道:“果毅,前面十里外发现鄯州的兵马。”
“交涉过了吗?”刘继隆询问,那塘骑点头。
“李伙长已经和他们交涉过了,他们也没有披甲,营帐距离我们还有十二里,再往东走二十里就是山丹。”
塘骑将他所获的情报告诉了刘继隆,饶是如此,刘继隆却还是令李骥召回所有塘骑,并要求所有山丹骑兵披甲。
哪怕他们已经与鄯州军共同作战过好几场,但刘继隆并不会因此就彻底信赖尚婢婢与尚铎罗。
大半个时辰后,随着众人整装待发,刘继隆这才下令继续赶路。
沿着官道走了五里后,他们果然见到了远处驻跸的大队骑兵。
他们在马背上翘首以盼,直到看见写着“刘”字的旌旗才开始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声,在看到牧群与马车后变得更为激烈。
鄯州骑兵没有贸然上前,只是待在原地欢呼。
随着刘继隆他们靠近,刘继隆也瞧见了队伍之中的尚婢婢、尚铎罗等人。
待刘继隆带队来到阵前,尚婢婢和尚铎罗的目光都看向了他的身后。
对此,刘继隆也没有卖惨说自己多么不容易,只是抬手作揖,伸出手示意道: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