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764节

  简简单单的二十八字谣言,不仅预言了刘氏复兴,甚至明说李漼这位天子将面临当年汉高祖在轵道受降秦王子婴的事情。

  汉高祖刘氏,加上唐太宗常被人以秦王称呼。

  这些事情加上这几年天灾不断,李漼自己也渐渐变得疑神疑鬼了起来。

  如今看见路岩面对自己愣神,李漼不免痛恶道:“路相莫不是想用目光奏表?”

  “臣惶恐……”

  经过提醒,路岩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刚才竟然发愣了,随后连忙呈出写作奏表的情报。

  “此为长安义士所写军情,请陛下过目……”

  得知路岩带来了汉军的情报,李漼顾不得厌恶,连忙眼神使唤田允。

  田允见状,连忙走下台阶,将奏表接过并转呈李漼。

  李漼连忙打开,很快就得知了汉军将多路出击,试图一举吞并河东、河淮及三川的事情。

  “难道朕的大唐、真的要亡了吗?”

  李漼精神恍惚,但很快又摇头坚定起来:“不!朕的大唐不会亡!大唐绝不会亡在朕的手上!”

  他拿起奏表放在桌上,尽量保持冷静,目光则是看向路岩。

  “路相以为,朝廷应该如何面对叛军此次寻衅?”

  李漼将如此大规模的进攻说为寻衅,这让路岩哑然,但他还是强撑冷静道:“陛下,臣以为眼下应该尽快从河淮两道抽调兵马,进入东畿拱卫洛阳。”

  “除此之外,也应传令高千里、刘几之、王觉斯三位要臣,竭力挡住叛军兵锋。”

  路岩并未提出什么有建设的意见,这让李漼眼底闪过失望之色。

  他侧目看向田允,不等路岩反应便道:“请几位相公过来吧。”

  “奴婢领命……”田允恭敬应下,路岩则是察觉到了皇帝不喜欢自己刚才的答复,变得局促了起来。

  一刻钟时间过去,于琮与亓元实、齐元简、杨玄阶及西门季玄来到了贞观殿。

  他们初到时,也惊讶于李漼的变化,但不等他们反应,李漼便让田允把汉军即将多路进攻大唐的事情说了出来。

  相比较路岩,于琮的性格更直,也更在意朝廷的利益。

  “陛下,叛军四路来攻,其中河东与东畿,无疑是其最为紧要之目标。”

  “臣以为,眼下应该征调卢龙、成德、魏博等镇驻守大同,征调忠武、宣武、天平等镇驻守河中、东畿。”

  “此外,若是高千里独木难支于三川,可令其撤往秭归驻守,协助刘相守住山南东道。”

  于琮很快给出了建议,并主动说道:“如今国库之中还有钱帛七十余万,尽可用于调遣兵马。”

  面对于琮的这番话,本就因为刘继隆而被削弱过一次的北司四贵,当即便皱起了眉头。

  “卢龙、成德素来跋扈,魏博出镇则孱弱,朝廷想要调遣他们,仅凭这些钱帛,恐怕不易。”

  亓元实不紧不慢说着,齐元简也附和道:“况且叛军是否会兵分四路进攻,此事有待甄别。”

  “此前长安也曾送出军情,言汉军必攻大同而去,可两军对峙数月,结果还不是没有打起来?”

  “陛下,臣以为不该兴师动众,凭借陕虢、东畿和神策军的兵马,足以拱卫洛阳。”

  杨玄阶与西门季玄见亓元实和齐元简表态,纷纷拱手作揖,表态站队。

  李漼看着几人如此,气得呼吸都沉重了几分。

  但凡神策军有这四人吹嘘的半点能力,他也不至于被刘继隆赶到洛阳来。

  没有这群家伙侵吞军饷,朝廷少说也能多练兵五万,而今叛军打来,他们不献策也就罢了,竟然还敢拿神策军来忽悠自己。

  想到这里,李漼真想发作,令宫中禁卫先解决北司这群宦官。

  不过一想到宫中禁卫都是北司的人,李漼还是忍下了这口气,黑着脸道:“不试试又如何知晓?”

  他目光看向于琮,看向这个唯一能提出正面建议的大臣,语气柔和了几分。

  “于相,若是无法调遣卢龙及成德出兵,那北都和东畿……”

  “陛下放心!”于琮连忙表态,同时目光扫过北司四贵和路岩,接着才说道:

  “唇亡齿寒这个道理,臣相信卢龙与成德的那二位不会不懂。”

  “自叛军东侵以来,诸镇破灭。”

  “倘若朝廷丢失河东与东畿,那叛军便可将战火引到河北,这是三镇不愿看到的。”

  “只要派遣能言善辩者前往三镇,通晓厉害,再以钱帛利诱,三镇没有不出兵的理由。”

  于琮的话,使得原本还在忐忑的李漼放松下来,他松了口气,随后尽力端正身子,摆出天子姿态道:

  “既是如此,此事便全权交由于相操办了,京中钱帛,尽数供于相调遣。”

  “臣领旨谢恩,上千万岁寿……”

  于琮很给面子的应下,将其余五人承托的毫无担当。

  李漼对北司四贵和路岩十分失望,目光看向田允,田允心领神会,立马唱声道:“退朝……”

  众人闻言作揖唱礼,接着退出了贞观殿。

  望着他们离开贞观殿的背影,李漼始终心神不宁,不免对田允询问道:

  “若是北都与东畿告危,朕还能前往何处?”

  “这、这……”田允显然没想到皇帝竟然会问自己这个,他支吾半天,最后只能说道:“大家洪福齐天,东畿固若金汤,必然不会出现危急之局的。”

  李漼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眼底闪过失望,同时脑中也不免再度浮现出那句民谣。

  “陇山鹿走兆祯祥,刘氏当兴复旧疆。轵道昔年曾应谶,岂惟前事鉴沧桑。”

第439章 汉旌十万过大江

  “都走快点!谁敢偷跑,邻里连坐!!”

  “啪——”

  九月末,伴随着秋收结束,高骈派遣张璘、王重任、蔺茹真将等人率兵出城,将巴州、壁州、开州、通州及蜀州、眉州的等处百姓尽数向南迁徙而去。

  一车车粮食被南运,挽马车不够就用人力,肩挑手扛。

  但凡有人试图逃跑,便被押送他们的马步兵追上,一鞭子抽打在身上。

  不仅仅是偷跑的人挨鞭子,就连邻居被迁徙的人也将被连坐抽打。

  俯瞰三川,每座城池之间的官道上,此时已经出现了密密麻麻的人流,宛若行军蚁般,长驱而下。

  “加快速度!今夜必须赶到渠江县!”

  丘陵之间,密林与丘陵一同起起伏伏,百姓如蝼蚁般被兵卒驱赶南下。

  本就衣衫褴褛的百姓,此刻肩挑手扛的带着自己所有的家当,速度根本快不起来。

  不少人手上生起了冻疮,但仍旧需要咬牙前行。

  不过三百多马步兵,便驱赶着他们几万人南下,着实震撼。

  “哔哔——”

  “直娘贼!狗日的关西胡杂又来了!”

  哨声响起,率领这支马步兵的列校立马破口大骂,旁边的人纷纷看向他,他只能咬牙道:“撤!!”

  他话音落下,无数道木哨声响起,三百多马步兵直接将这数万百姓抛下,埋头向南疾走而去。

  百姓们见状也不知道该如何,左右两边都是密林,根本无法带着家当逃命,只能傻傻的站在原地等待。

  不多时,随着十余名三川马步兵再度从北方疾驰经过,并毫不停留的南下而去,百姓们这才看到了北方渐渐出现的那抹火红。

  但见汉军旌旗从远到近,从北向南疾驰而来,人数越来越多,好似一条火龙,横冲直撞的向长江而去。

  率军南下的是耿明,此时的他在路过这群百姓身旁时,不假思索的对身旁的都尉吩咐道:

  “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就近安置,不愿意的就送回原籍,愿意的就近安置。”

  “是!!”

  耿明简单吩咐过后,立马就有人专门来处理这数万百姓的安置问题。

  大部分百姓还是想要返回故乡,少量机灵的百姓则是选择就近安置。

  由于高骈强行迁徙百姓南下,那些距离黔中比较近的州县已经变空,南下也是空空如也。

  只要愿意就近安置,安置后所得的田亩数量,远比返回原籍要更多。

  许多贫民因为一个决定,多得了好几亩耕地,而更多的贫民则是因为眼见问题,只能在返回原籍后重新分地。

  饶是如此,他们也因为分地政策而变得富裕,但这些对于如今的汉军来说,只是政策颁布下的一角罢了。

  当刘继隆率领王建、高淮等人南下时,整个三川战场的前线已经变得尤为热闹了。

  东川、西川除了部分留守兵马,余下八万兵马都聚集到了前线。

  从九月末到十月中旬,高骈果断舍弃了山南西道中,长江以北的五个州和十几个县。

  耿明及时出兵拦截高骈麾下唐军,从而留下了十余万山南西的百姓。

  饶是如此,却还是有十余万百姓被强行迁徙南下,而高骈也通过招降许多小水贼,组成了长江都水师。

  通过长江都水师帮助,江北十余万百姓被送往南岸,并被高骈下令与涪州、渝州等处百姓一同,尽数迁往黔州、思州、夷州等处安置。

  如黎州、雅州、蜀州、嘉州、眉州、戎州等处百姓,则是正在被高骈派兵迁往播州、矩州、辰州等处。

  这些消息,很快通过汉军安插在江南的谍子传回江北,所以当刘继隆饮马长江时,张武正在向他汇报近来探查的所有情报。

  “殿下,高骈此人还真如您所预料那般,试图迁徙百姓进入黔中。”

  “眼下江南各州县百姓都被强行迁徙,百姓怨声载道。”

  “山南西道五州已经被我军收复,二十余万百姓,被我军截留十三万,余下十余万则是已经渡江南去。”

  “高骈麾下有一支号称“长江都”的水师,人数三千人上下,舟船大小七十多艘。”

  “只要殿下您下令,末将今日便率大军渡江南下!”

  岷江自刘继隆眼前蜿蜒向南而去,刘继隆却并未感受到有几分激动,仿佛一切都水到渠成。

  面对张武的请战,刘继隆却不慌不乱道:“暂不用着急,先将粮草辎重都准备好再说。”

首节 上一节 764/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