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767节
李商隐在凉州坐镇那么多年,自然也懂得派出塘兵的道理。
马懿他们近半日没有派出塘兵回禀,李商隐便派出了塘兵南下,正好碰到了这个局面。
得知唐军设伏,这些塘兵连忙策马返回北方,而这一幕被唐军所见,迅速禀报给了高钦。
高钦得知消息,心道不妙,连忙派人爬上矮坡,将军情转告了高骈。
果不其然,随着高骈得知汉军塘骑出现,他只犹豫了片刻,便主动下令道:“令高钦分阵为二,放他们突围!”
“高王!”鲁褥月舍不得这口肥肉,忍不住对高骈作揖:
“高王,汉军被破,只是旦夕之间,末将愿再领兵马,如若三阵内冲不垮汉军,末将愿提头来见!”
高骈没有在意鲁褥月的军令状,而是冷声道:“传令!”
“是……”鲁褥月十分不甘,但还是让旗兵传出了军令。
高钦见状,连忙做好部署,大军顷刻间一分为二,各自结直阵放出一条通道。
被围大半日的汉军见状,当即结阵冲入豁口内,沿着豁口小心结阵撤出包围圈。
战场瞬息间变得安静下来,毕竟两方都已经精疲力尽,此刻确实不想再节外生枝。
只是不等唐军反应,却见高骈冷声道:“杀!”
鲁褥月眼前一亮,顿时振臂高呼:“杀!!”
瞬息间,原本安静的战场被喊杀声击破,汉唐两军再度厮杀起来,而马懿眼见高骈竟然施展如此手段,气得双目通红。
他率军与唐军交战一处,哪怕精疲力尽也带人破开了唐军阵脚。
“杀!!”
“关东狗!”
“关陇胡杂……”
哪怕已经筋疲力尽,可嘴皮子却毫不放松,仍旧以狗辈和胡杂称呼对方,兵器招呼而来。
半个时辰过去,整个战场渐渐出现血洼,而汉军的乘马也被唐军夺去不少。
当太阳渐渐隐没,北方也终于出现震动。
“呜呜呜——”
汉军一路吹着号角而来,马懿等人听到号角声,只觉得身体中凭空多了股力气,喊杀也愈发有力了。
高骈位于中军,眼见被包围的残余汉军被绞杀殆尽,却见己方死伤更多,他脸色不由阴沉。
尤其是当北方汉军援兵的号角声响起时,哪怕他再怎么不甘,此刻也只能挥手下令:“撤军!”
“铛铛铛铛……”
鸣金声骤然响起,唐军开始如潮水般撤去,可汉军却仍旧穷追猛打,也不知他们体力为何如此充沛。
汉军追击二三里后,眼看着唐军撤回义宾城,这才感受到浑身力气被抽空,跌倒躺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
每呼吸一次,只觉得喉部灼烧不断,十分困难。
马懿强撑着身子,身上插满了大大小小的箭簇,不少箭簇甚至没入身子中去,但他依旧强撑。
直到北方官道上出现了举着火把的汉军,马懿才眼前一黑,整个人栽倒在地。
李商隐率军而来,然而当他看到义宾战场情况时,也忍不住的攥紧了马缰。
浓郁的血腥味从义宾方向吹来,浓郁得让人直犯恶心。
前方尸横遍野,断枪与旌旗插满山谷,箭矢宛若作物,从田间生长得密密麻麻。
南北不过二里,东西不过数十步宽的山谷,此时布满了尸体,许许多多活下来的汉军精疲力竭,尤其是在看到援军到来的那刻,更是两眼一翻,干脆晕了过去。
“救人!!”
李商隐后知后觉,看着四周还震惊的同袍,厉声将他们唤醒,同时开始打扫战场。
马懿被人从尸堆里找了出来,光甲胄上的箭簇便取出五斤之多,卸甲过后,他身上大小箭伤五十七处,又遭钝兵击打最少五处,受伤不浅。
李商隐将营盘驻扎在义宾城北的空地上,以此防止高骈夜袭火攻。
战场的打扫,从入夜到天明才彻底结束。
马懿是被马蹄声吵醒的,但他此刻已经被绑成了粽子。
军医看着他要起床,连忙劝阻道:“马都尉,断骨刚刚接上,眼下可不能动弹,若是伤到肺腑,那便是神仙难救了。”
见军医这么说,马懿这才乖乖躺下。
只是不等他询问什么,军医便连忙走出了帐篷。
不多时,让马懿没想到的身影出现在了帐内。
“殿下!”
看着刘继隆带着李商隐他们走入帐内,马懿激动的就要起身,结果又被军医按住。
刘继隆见他被裹成这副模样,也大概知道了他伤的有多重。
“你阿耶若是见到你这般模样,恐怕会气的与吾理论。”
见马懿还想说什么,刘继隆开口赞扬道:“此役你部杀贼倍于己数,骁勇善战,特记一功。”
“然你轻敌冒进,致使弟兄折损许多,所以你的功劳便功过相抵吧。”
“接下来你好生休息,吾等着带你回北方征战。”
刘继隆三言两语间肯定了马懿此部兵马的功劳,又将马懿本人功劳功过相抵,这让马懿心中积压的情绪得以释放。
仗打得如此惨烈,即便杀伤敌军倍数,对于马懿本人而言,却也算是输了。
能把功劳记在麾下弟兄头上,他便已经知足了。
“好好休息吧。”
刘继隆安抚一句,随后便带着李商隐走出了军医的医帐,向牙帐走去。
眼见远离医帐,李商隐这才开口道:“一万马步兵,除了后方留驻安置百姓的一千八百多人,活下来的不足四千,而阵没四千二百五十二人。”
“虽说杀伤唐军九千余人,但终究是我军南征以来,战损较为接近的一场。”
“若被这厮知晓,他恐怕会自责许久……”
“嗯!”刘继隆颔首表示认可,同时对李商隐和左右说道:“且让他好好养伤,待马步兵补员后,再告诉他实情。”
“是……”
李商隐及刘英谚、高述等人颔首应下。
不多时,几人走入牙帐,而牙帐内已经摆上了沙盘。
此时义宾已经插上汉军旌旗,只因高骈昨夜趁着汉军照顾伤兵时撤军南下,留下了义宾这座空城。
刘继隆站在沙盘前,用手指着僰道城:“高骈应该撤往僰道了,只是不知道他是否会在僰道继续设伏。”
“应该不会吧?”刘英谚作揖说道:“我军刚刚被伏,不可能继续中计。”
“确实如此。”刘继隆颔首肯定,却又补充道:“但若是高骈也这么想,那他肯定会在沿途继续设伏。”
“由高骈亲自操训的唐军,战力确实不错,即便没有设伏,也能对我军造成不小杀伤。”
“故此,接下来往僰道的路上,要多多布置塘兵塘骑,尤其是布置塘兵来登高望远,以鸟兽来判断是否有伏兵。”
“是!”众人作揖应下,刘继隆看向李商隐:
“义宾没有百姓,我军征募不了民夫,你从后方调来民夫,需要几日?”
“最少三日。”李商隐不假思索开口,刘继隆闻言颔首:
“既然如此,四日后大军开拔南下,看看高骈是准备坚守僰道,还是一战而舍三川去……”
第440章 正奇并用
“快快快,都把这些东西装上!”
“早些干完早些渡江!”
十月二十二日,天色微微朦胧,长江两岸升起水雾,而位于两江交汇处的僰道城,无疑格外引人注目。
作为戎州治所所在,又是沟通西川与江南的重要码头,僰道城人口虽然不多,但却十分繁荣。
高骈在僰道城经营这些年来,早就把僰道城加筑得固若金汤了。
僰道北靠长江(岷江),东、南靠马湖江(金沙江),西边则是占地甚广,落差数十丈的翠屏山。
由于翠屏山接近僰道城,故此僰道城的百姓常常上山砍伐翠屏山树木,整座山早已成了荒山,唯有八十余年前修建的千佛寺四周还有些树林。
此时的僰道城内外,尽皆忙碌一片。
不过数千百姓居住的僰道城,此刻却聚集了十余万人。
十余万人中,除了不足四万的唐军外,还有从嘉州、眉州率先迁徙而来的百姓。
两州早年人口繁多,后来经历南蛮入寇劫掠,人口尽皆被掳掠至南蛮。
高骈收复失地后,鼓励百姓南下开荒,好不容易让人口恢复些,如今却又因为战火而不得不再次迁徙。
此刻的十余万百姓,正在通过唐军的检查,随后通过铁索桥前往东岸。
马湖江宽百余丈,铁索桥宽不过七尺,只能单向通往东岸。
前往东岸后,这些百姓还需要行走六百余里路,才能抵达被唐军所管辖的播州。
不过迁徙百姓前往黔中道容易,如何安置百姓,则是成为了摆在高骈面前的难题。
此刻的他站在翠屏山千佛寺的楼阁上,目光远眺二里多外的僰道城。
“高王,都准备好了!”
张璘与鲁褥月走入楼阁,面对高骈禀告事情进度。
高骈闻言颔首,却又侧目看向二人:“播州、黔州、思州、辰州、矩州等处都准备好了吗?”
“高王放心,弟兄们已经开始动手了!”
张璘语气中带着些许轻快,而高骈闻言也颔首道:“只要把这几个州的那些獠酋都收拾干净,后面的事情就简单许多了。”
黔中道虽被大唐设道,但实际上唐军只能掌握各州县城,以及州县之间的石堡。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