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792节

  萧溝闻言脸色骤变,他可不记得自己给过这些军情。

  一时间,他只觉得头皮发麻,冷汗不断冒出。

  他只是消息闭塞,却并不愚笨。

  眼见齐元简说的头头是道,而且路岩等人也目光带有几分审视,他立马为自己辩解了起来。

  “陛下,臣从未在军情之中写有这些消息,不知原文是否能交给臣过目?”

  “你没写过?”李漼表情微变,他本以为这些军情是萧溝等人探错了,却不想萧溝根本没送出过这些军情。

  李漼下意识看向了路岩,路岩此刻也满脸不可置信。

  眼见众人将目光投向自己,路岩连忙作揖道:“陛下,此计恐怕是刘牧之刻意为之。”

  “刘继隆……”

  听到路岩的解释,众人这才后知后觉反应了过来,心道怪不得每次军情都能妥善送到朝廷手中,原来这是刘继隆刻意为之,为的就是声东击西。

  “若是如此,刘继隆为何派萧侍郎等人到关东出使,不怕朝廷与萧侍郎辨明问题真伪吗?”

  李漼只觉得自己被刘继隆玩弄股掌间,萧溝闻言则是沉声道:“恐怕、刘牧之是看到了朝廷无法拒绝,这才派臣前来。”

  “一是为了让朝廷信任他,二是为了向朝廷展示实力……”

  萧溝的话令堂内众人沉默,李漼则是被萧溝所说的第二点给气得面皮抽搐,但却无可奈何。

  刘继隆把萧溝送来给他们对账,几乎是明摆着告诉他们,朝廷的一举一动他都知晓,也不怕朝廷继续安排人手。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还是尽早告示天下,敕封刘继隆汉中郡王一事。”

  萧溝知道自己被刘继隆抛弃了,于是他开始向李漼表明自己的价值,避免遭到冷落。

  他的反应令李漼忍不住看向他,继而询问道:“刘继隆是真心归降,还是缓兵之计?”

  “陛下。”路岩站了出来:“不管刘牧之怀揣什么心思,如今朝廷急需与刘牧之和解,随后利用刘牧之归降之势来稳住各地藩镇。”

  “没错,陛下。”齐元简虽然质疑萧溝等人送来的情报,但对于刘继隆与朝廷和解之事,他却不敢耽误。

  再不能稳住天下藩镇,大唐距离倾覆也不远了。

  面对二人如此姿态,李漼虽然想要发作,但最后还是按耐住了,因为眼下地位颠倒,他若是再拒绝刘继隆递出的台阶,恐怕会步宪宗、文宗及宣宗等人后路。

  想到这里,李漼沉声说道:“制以刘继隆京畿尹、长安留守、尚书令,进封汉中郡王,食邑五千户,改兴元府为汉中府,赐忠贞平难功臣,陇右、关内、剑南、山南西等处诸道节度使,骠骑大将军……”

  “传令,着其恪守诸道,防贼入内。”

  “臣领旨谢恩。”萧溝还是按照流程走了一趟,而李漼也看向萧溝道:

  “以萧溝为同平章事、领礼部尚书……”

  李漼不傻,既然刘继隆刻意曝光萧溝,那就说明萧溝对刘继隆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

  尽管萧溝在刘继隆麾下当过差,但这也让萧溝十分了解刘继隆麾下的内部情况。

  如今相位空缺,萧溝刚才也展现了自己的机智,那让萧溝补上宰相之位,与路岩分庭抗礼,更方便自己制衡南衙。

  “臣叩首谢恩,上千万岁……”

  得知自己居然一步登天成了宰相,萧溝只是片刻失神,很快便反应了过来,并顺势提出建议道:

  “陛下,臣以为如今应该速速派遣韦庄、陆龟蒙等人返回长安,将敕封之事广而告之天下人。”

  “此外,请陛下派出旨意,令刘继隆出兵收复山南东道,解南阳之围。”

  “什么?”李漼眉头紧锁,路岩也拔高声音道:“陛下不可。”

  “若是令刘继隆收复山南东道,那刘继隆必然会趁势占据山南东道的商州、邓州,于朝廷不利。”

  “陛下!”萧溝眼见路岩反驳,他也立马拔高声音道:

  “如今关西大旱,刘继隆能派遣的兵马并不多,且山南东道百姓,早就因为黄贼入寇而四散逃离。”

  “据臣所了解,山南东道近半百姓逃亡河淮两道,余下三成逃入山南西道,唯有两成百姓留在原籍,且大多都是妇孺。”

  “眼下朝廷失地颇多,必须以最快速度将黄贼剿灭才行。”

  “长江以南有高千里,河淮两道有康承训,荆襄虽有萧启之,然萧启之不知兵,根本无法收复失地。”

  “眼下若是从河东、河北调遣兵马,必然不易。”

  “唯有调遣刘继隆,将黄巢后路截断,这才能收复东都,还政洛阳,稳住天下藩镇,继而征讨江南、齐鲁等处叛镇。”

  “若不速战速决,时间拖得越久,作乱的藩镇便越多,得不偿失。”

  仿佛为了验证萧溝的话,此时此刻县衙外疾步走入一名绯袍官员,双手呈出奏表。

  “陛下,忠武军都将周岌杀伊阙留守监军,占据伊阙关及伊阙、陆浑、伊阳三县投降黄贼。”

  “什么?”听到用于牵制黄巢的三千多留守忠武军在周岌率领下造反,李漼终于坐不住了。

  “传旨、令刘继隆出兵山南东道,解南阳之围。”

  “再传旨给南阳城刘瞻,着其率兵南下,收复山南东道江北失地。”

  “臣领旨。”萧溝连忙应下,口中却不敢说什么英明。

  说到底,谁都知道这么做是把商州和大半个邓州让给了刘继隆,可他们没有办法。

  刘继隆不出兵,那还能派谁去解救被围南阳的刘瞻?

  刘瞻已经被包围数月,此刻南阳城内,恐怕早就悲惨一片。

  再不出兵,刘瞻和山南东道剩余的万余兵马,也不过死路一条。

  若是能用两个州换取刘瞻突围,继而收复南部三州失地,倒也无不可。

  李漼此刻已经认命了,大势就在眼前,他只希望自己不要成为陈后主、隋恭帝。

  至于其它的,他已经不再多想了。

  “退下吧……咳咳!”

  “上千万岁寿……”

  他咳嗽着由田允搀扶离开县衙,众人纷纷躬身唱礼。

  待到李漼离去,路岩这才看向萧溝:“刘继隆运往同州的钱粮锦缎,是否真的愿意起运给朝廷?”

  “应该不会作假。”萧溝皱眉回应,接着又提醒道:

  “不过河中、河阳等镇牙兵跋扈,擅杀境内百姓,而陕州黄河水流峻急,漕船难行,加之黄贼掌控孟津关,刘牧之手中钱粮起运好说,但能运抵多少就难说了。”

  “无碍,只要有粮食便可!”路岩松了口气。

  眼下河淮两道抽不出钱粮,康承训的兵马更是缺粮半月有余,只能靠朝廷变卖宫中器物来勉强维持。

  哪怕刘继隆只运抵几千石粮食,也足够康承训的兵马吃饱喝足,西进与黄巢大战数日了。

  想到这里,路岩看向萧溝身后的韦庄和皮日休。

  尽管他什么都没说,但韦庄和皮日休还是感受到了些许压力。

  路岩没说什么,反倒是与齐元简等人并肩离去。

  待到他们走后,萧溝这才看向二人,询问道:“眼下老夫是无法返回长安了,汝二人返回驿馆,询问馆中官员,看看有几人愿意返回长安,几人愿意留下报效朝廷。”

  “是……”二人恭敬作揖,随后退出了河阴县衙。

  河阴县衙已经十分简陋,但从县衙离开后,县衙外的景象更是惨不忍睹。

  夯土的道路上满是灰尘,时不时可见巡逻的神策军和东畿兵马。

  待到韦庄、皮日休走远,来到远离县衙的街道上时,不算宽阔的五丈街道上,居然横七竖八的坐满了百姓。

  他们衣衫褴褛,瘦骨嶙峋,头发干枯杂乱如野草般,胸骨高高隆起,宛若披着皮的骷髅。

  纵使来时已经见过无数这样的场景,但近距离下,还是令人忍不住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他们在兵卒护卫下前往驿馆,时不时看到有百姓跪不住倒下,随后附近十余人瞬间躁动起来,将他们往城外搬去。

  “他们这是在干嘛?”

  皮日休皱眉询问,韦庄那略微慌乱的脸上也浮现好奇之色。

  面对二人询问,负责护卫他们的神策军兵卒则是压低声音道:“如今斗米数千斤,官吏尚且吃不饱,何况乎百姓。”

  “河南数年大旱,又两遇蝗灾,城外的树皮都被吃了个干净,更何况这人呢?”

  “你说什么?!”

  皮日休与韦庄停下脚步,骇然看向这两名兵卒,惹得这两名兵卒连忙解释:

  “二位放心,某等还不至于吃那‘福肉’。”

  “福肉……”听着这个称呼,皮日休和韦庄脸色可谓难看到了极点。

  北方大旱,两遇蝗灾,他们自然是清楚的。

  只不过在长安时,由于刘继隆不断派人修葺水利,加上剑南道和山南西道、陇右道不断转运粮食进入关中,所以关中百姓的日子并不困苦。

  他们本以为关东也是如此,但如今看来,关东情况比关西糟了不止一星半点,竟然连人肉都不放过。

  二人胃部一阵翻涌,只觉得四周百姓看向他们的眼神不似仰视,反而像是在观察食物。

  两人压着不适返回驿馆,结果刚刚走入驿馆,便见驿馆内的陆龟蒙等人正在围坐一桌,共食羊肉。

  被屠宰的羊被挂起来,在皮日休与韦庄眼中却根本不似羊,更似人。

  “呕——”

  不出意外,二人夺门而出,扶门干呕了起来。

  馆内众人见状错愕,纷纷上前关心二人,二人倒是什么都没说,只是将萧溝交代的事情交代了一遍。

  随着二人话音落下,馆内顿时寂静一片。

  他们面面相觑,陆龟蒙见状率先开口道:“这一路走来是个什么局面,诸位也看了个清楚。”

  “我等出身不高者,即便留在此地,也不会得到朝廷重用,倒是长安虽然规矩繁多,但有了规矩,行事更为简单。”

  “故此,某自然还是要返回长安的,诸位呢?”

  陆龟蒙话音落下,许多出身贫寒的官吏纷纷与他附和起来。

  “鲁望世代簪缨,尚且如此,我等贫寒之家,又如何出头?”

  “推杯换盏非我心意,我还是更愿返回长安。”

首节 上一节 792/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