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848节
“山南东道节度使、邓州刺史、银青光禄大夫、云麾将军斛斯光,应该有三品。”
斛斯光轻挑说着,众人却脸色一变,纷纷怒目看向张瑛、西门君遂。
斛斯光不顾他们脸色难看,直接走入堂内,同时也看见了只有十四岁的李佾。
面对只有十四岁,且看上去有些怯懦无刚的李佾,斛斯光虽然心里轻嗤,但面上还是主动躬身作揖:“臣斛斯光,奉汉王之令,前来护卫陛下。”
“平身……”
李佾眼见斛斯光如此魁梧,且对他似乎没有太多尊重,不免心里忐忑起来,声音很小的示意他平身。
“谢陛下……”
斛斯光缓缓起身,接着看向脸色阴晴不定的路岩等十余名官员,接着开口道:
“某亲率两千骑兵驻跸城内,此后数日,还有万五兵马入城驻跸,并会带来钱粮,诸位不用担心没有吃食俸禄。”
“闻三贼篡佞,汉王气愤不易,眼下恐怕已经开始整顿兵马,准备将陕虢、河中等处乱臣贼子讨平了!”
斛斯光的话,宛若一记重锤,彻底砸在了路岩等人胸口,使得他们不知道现在是该高兴还是难受。
本以为能倚重的是高骈和康承训,结果最后竟然还得靠刘继隆。
斛斯光眼见他们不说话,当即转身继续朝李佾作揖:“陛下放心,您不日便能返回洛阳,乃至长安。”
“天下敢有不臣者,汉王必定会率领臣等为陛下将其讨平!”
李佾哪怕再年少,此刻也知道自己似乎成为了他人手中傀儡。
他有些气恼,但性格上的怯懦让他不敢发作,只能尴尬着点头。
在殿内十余位大臣尴尬之余,曾元裕与李克用所率骑兵也抵达了登封县外。
他们几乎是看着汉军骑兵进入登封,最后关上的城门。
“朝廷有令,诸位远道而来,还请在外扎营,不日便有粮草辎重运抵!”
城关之上,汉军别将对城下的曾元裕,李克用开口叫唤着。
二人心里虽然早有准备,但还是被气得不轻,只能调转马头,率军撤回了南边十二三里外的告成县。
与此同时,王重任率领的两千骑兵也抵达了少室山下,并碰到了早早在此等待的边咸。
得知朝廷让他们驻跸少师山下,王重任面露不喜,直接无视边咸,率领骑兵往登封赶去。
只是当他们出现在登封城下的时候,望着登封城头飘扬的那熟悉旌旗,王重任忍不住揉了揉眼睛。
“怎么回事?!”
王重任猛然回头,用马鞭指着登封城头的汉军旌旗,怒目质问道:“为何会有刘继隆的旌旗在此!”
“这、这……下官、下官亦不清楚。”
刚刚赶上来的边咸也是一脸懵,他明明记得自己午后出城时,城头还没有什么汉军的旌旗,怎么这才三个时辰过去,就多出了这么多面旌旗?
“朝廷有令,勤王兵马,尽皆驻扎城外,等待宣召!”
忽的,城头响起声音,王重任看去,只见汉军列校正在朝他们叫唤,城垛之间也充斥着汉军兵卒,不下三四百人。
若非此处地方一看就是中原,王重任或许都怀疑自己回到了三川。
看到汉军,他就想到了张璘、蔺茹真将和被俘的孙高浔等人,怒火中烧。
只是他并不清楚汉军来了多少人,只能先咽下这口气,对左右吩咐道:“派出快马,把此地情况告诉高王。”
“是!”左右都将应下,而王重任只能憋着怒意,咬牙道:“撤!”
在他的军令下,急匆匆赶来的渤海军,只能调转马头,撤回了朝廷令他们驻跸的少室山……
第467章 北司灭亡
“窸窸窣窣……”
“都加把力,早些扎好营帐,汝等也能早些歇息!”
“砸……”
临汝县北二十余里外的平原上,当近十万人的营盘在六万民夫动手下开始搭建,此处平原当即便热闹了起来。
穿着战袄的兵卒按照队、伙站立各处,身后则是穿着单薄布衣,饿得骨瘦如柴的十余名民夫。
民夫们正在为这些兵卒搭建帐篷,手上活计不敢怠慢,目光呆滞麻木。
说是民夫,实际上就是军队抓的流民,不过这年头当民夫也比当流民好,只因为民夫还能有口吃的,而流民多半连草根都没有吃的。
正如这汝州北部地界,刚刚经过秦宗权兵乱的汝州,此刻说是百里无人烟也不为过。
秦宗权的大军尤为残忍,沿途百姓,大多进了他们的腹中。
遭到马殷、刘建锋的背叛后,秦宗权立马率军南逃伊阙,继而走入熊耳山深处,躲到了陆浑县(嵩县)。
如今的他,仅有残兵数千人,梁县的孙儒在看到秦宗权逃亡后,干脆投降了高骈。
高骈将其麾下食人者裁汰,只留下不到五百兵卒交给孙儒。
孙儒也感觉到了高骈对他的不信任,但他只是干笑,沿途不断奉承高骈。
正如当下,面对高骈布置井井有条的营盘,孙儒连忙献媚:“高王行兵布阵,皆乃兵家雄才。”
“哼……”高钦冷哼,显然看不过孙儒如此行径。
对此,高骈没有打断二人,只是自顾自检查着军营,同时对高钦吩咐道:“塘兵多放些,保障二十里内不会出现敌军。”
“是!”高钦果断应下,但这时却见有名都将策马而来,慌乱下马对高骈作揖。
“高王,叶县、襄城、相继传来急报,关西出兵自唐州北上,五个时辰前便越过了襄城,兵马前后不少于万五之数。”
高钦与孙儒纷纷下意识看向高骈,却见高骈气定神闲,毫不慌乱。
“阿耶……”
高钦小声开口,高骈却道:“吾早已料到刘继隆会趁此机会动手,只是没想到他们这么快。”
高钦闻言叹气,咬牙道:“若非齐元简等人假传圣旨,我等如何会被耽误两日。”
“倒是那康承训,先帝如此器重他,他却在如此关键时刻畏畏缩缩。”
“若是刘继隆所派兵马进驻登封,那我们岂不是失了先机?”
高钦将自家阿耶之所以南下,全部归根到了齐元简等人假传圣旨的责任中去。
面对他的这些话,高骈并未回应,只是交代道:“继续按照如此规矩,将营盘巡视一遍。”
“是!”高钦不甘作揖,孙儒也只能继续跟着高钦。
在他们二次巡查营盘时,高骈却走向了牙帐,身后跟随数十名护卫。
这些护卫一个个都是身高六尺之人,是数万大军中百里挑一的勇士,足有五百余人。
高骈将他们编为一军,号燕子都,作为他亲军驱使。
在燕子都的护卫下,他很快回到牙帐,而此时牙帐内正坐着两大一小三道身影。
“高王!”
熟悉的声音响起,高骈并不紧张,而是走向桌案,亲自点燃了蜡烛。
昏黄的蜡烛让帐内明亮些许,露出了那两道身影的面孔,赫然就是带着玉玺、圣旨消失不见的田允。
站在田允身旁的,则是二十五六岁的田令孜。
至于那道矮小的身影,则是咸通皇帝李漼的第五子,普王李俨。
李俨不过九岁,还有半个多月便迈入十岁了,但即便如此却依旧稚嫩。
“参见普王殿下……”
高骈平静作揖,并很快起身。
李俨被田允带人护送,一路南下,路上见到了许许多多人物,虽然年纪不大,却已经知道了如今局势不对劲,并不敢像平常那样肆无忌惮。
面对高骈的行礼,他能感受到眼前之人是个气势不下自家阿耶的强人,只能磕绊道:“平身……”
“谢殿下。”高骈依旧讲究臣礼,李俨则不敢摆架子,在高骈转头后也依旧站着。
高骈看向田允这对父子,接着又看向了桌上的一个匣子,接着走上前去,缓缓将其打开。
烛火在灯台上跳动着,将高骈的影子扭曲着投在牛皮帐壁上,也将匣内器物展现。
一尊三寸等边,淡黄带绿的玉玺在昏暗的环境下泛着幽光,五条螭龙矫健交错,四足踏云,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错觉。
高骈伸出手去,十分轻松的将这尊玉玺拿了起来,但玉玺一角破碎,改黄金补足。
玉玺右侧,并无“天命石氏”、“大魏受汉”等雕刻,而是十分完美。
高骈将其底部翻转过来,但见底部以篆文雕刻八字,印泥还存在其中,呈现“血红色”的八个篆字。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望着这八个字,哪怕高骈自嘲自己年近半百,但此刻也不由得气血翻涌了起来。
站在旁边的田允见他一直把玩玉玺,连忙走上前来说道:“高王,如今玉玺、圣旨皆在我们手中,普王殿下又是先帝生前最疼爱的儿子之一。”
“如此情况,为何还要北上拥立太子,而不是迅速南下,拥立普王殿下?”
田允冒着巨大危险,带来了玉玺和李俨,为的就是得到一个拥立之功。
如今见高骈一变再变,他不由得有些着急起来,而高骈则是小心翼翼的将玉玺收入匣中,接着看向田允。
他的表情并无变化,可目光却变得凌厉起来,让田允都不由下意识躲避开来。
“吾若眼下拥立普王,刘继隆必定以扫除霍乱为名,出兵讨伐吾。”
“他既然已经派人拥立监国,此事便暂不可变。”
“诸如陕虢、河中等宵小,不日便会被其讨平,而我军要做的,就是在他出兵东进前,护住陛下。”
高骈清楚,刘继隆一旦决定东出,势头必然锐不可挡,这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哪怕就算是他也无法阻止。
正因如此,现在的他根本不指望能控制李佾来限制刘继隆,反而希望刘继隆去拥立李佾。
只要刘继隆拥立李佾,便肯定会利用朝廷的名义来讨伐不臣。
届时刘继隆的势力越来越大,高骈就不信他麾下臣子会不动心。
哪怕他不想登基称帝,他下面的人也会主动帮他登基称帝,而那时便是玉玺和李俨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