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852节

  斛斯光确实不明白政治是什么东西,但他知道刘瞻这厮在中原名声很好。

  哪怕三镇残破,但如果放刘瞻返回三镇,说不定会培养出个对手。

  正因如此,斛斯光根本不可能让刘瞻返回三镇,而刘瞻被拒,也只能隐忍不发,不敢与斛斯光撕破脸皮。

  眼看局势不对,杨公庆主动站出来,拔高声音道:“陛下乏了,诸位退下吧。”

  “臣等告退……”

  眼见杨公庆站出来,群臣只能忍下不适,恭恭敬敬的对李佾作揖后退出衙门。

  斛斯光看着他们离去,随后看向李佾这个十四岁的天子。

  李佾眼神躲闪,斛斯光见状看向杨公庆:“汉王不日东进,必须保证陛下安危,以防宵小之徒暗害陛下。”

  “是……”杨公庆连忙点头,随后扶着李佾起来,带着他返回内院。

  眼见他们离去,斛斯光便往衙门外走去。

  与此同时,两支大军先后离开了汝州境内,并在离开汝州后,分别往申州、扬州两个不同方向赶去。

  “唏律律……”

  腊月寒冬,但整个中原却并未下雪,只是一味的干冷。

  高骈所率十万兵马民夫开始南下,沿途搜捕许州、蔡州等处百姓,将这些百姓尽皆带往南方。

  只是大军走入蔡州后,偌大蔡州却难以寻觅一人。

  昔日作为蔡州治所的汝阳县,经过大军搜寻,竟然只找到了三十多户,一百二十多口百姓。

  “狗鼠的秦贼……”

  南下路上,高钦破口大骂,目光也看向前方高骈,抖动马缰追上来道:“阿耶,这忠武三州恐怕上百年都难以恢复了。”

  “兵灾便是如此。”高骈平静回应,同时又道:

  “不过这样也好,三州人口凋零,百业待举,便是刘牧之善于治理,也需要数年之功。”

  “趁此机会,操练兵马,适时讨平江南叛贼,便是我军接下来所做之事。”

  中原的残破,让高骈对自己隔江河而治的想法更多几分自信。

  南北最大的差距,无非就是人口与耕地多寡罢了。

  如今中原许多人口大州都衰败,耕地尽皆抛荒,相比较下的江南却并未爆发大的战事。

  只要刘继隆开始吞并北方藩镇,他也就可以合理的开始吞并南方藩镇了。

  收敛心神,高骈抖动马缰,继续平静向南前进。

  与他同样的,还有距离他百余里外的康承训。

  不过相比较高骈,康承训这边的遭遇便有些惨了。

  “使君恩情,某必不敢忘。”

  官道上,眼看着己方已经走出汝州范围,诸镇牙将纷纷向康承训告别了起来,其中也包括感化军节度使曾元裕,以及自大同南下的李克用和河北三镇等都将。

  面对五人离去,争取不到他们的康承训,只能颔首道:“老夫老迈,不知还能在淮南治理几年。”

  “今日一别,日后恐难再见,诸君保重……”

  “使君保重。”曾元裕、李克用等人见状纷纷朝廷作揖,接着便率领大军脱离了他的队伍。

  在他们走后,康承训看向原宣武、兖海、义成、平卢等镇的都将。

  “汝等是准备接应家人,随老夫去淮南,还是返回本镇?”

  八名都将面面相觑,最后有人选择留下,也有人选择返回本镇,投靠在任节度使,亦或者怀揣其他想法。

  随着他们各自领兵离开,康承训麾下兵马便只剩八千左右,民夫也不过万余人。

  若非淮南在手,还有重新募兵的可能,康承训恐怕都有直接返回朝廷的想法了。

  “走吧……”

  抖动马缰,康承训最终带着这八千多兵马,踏上了返回淮南的路程。

  两支大军分道南下,而刘继隆的兵马却开始自关中、唐州开始东进。

  腊月十四日,安破胡、王重荣受降河中、陕虢等二镇六州,四万多兵马投降,五万汉军入境两镇。

  十七日,得知高骈南下后,快马东进路上的刘继隆也连发多条军令。

  他令王建率军东进将蔡州、汝州、许州、陈州占据,又令李昌言、李昌符随从他前往洛阳,同时令斛斯光带朝廷返回洛阳。

  随后刘继隆令安破胡北上,与王重任共同驻守河中镇,并敕令安破胡东进,召河阳节度使刘潼入京。

  刘继隆的意思十分明显,河阳、河中、忠武三镇他都要一口气吃下。

  三个镇,十四个府州,这便是刘继隆此次东进的开胃菜。

  河阳的兵力,早就被掏空了,刘潼根本没有力量阻挡汉军东进。

  因此当安破胡率军走孟津关北上后,刘潼便献出了两州,南下进入了朝廷。

  三镇十四个府、州的图籍被送入洛阳,斛斯光也将亲率兵马,将朝廷送回了洛阳。

  原本还算完整的紫薇城,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竟然被洛阳百姓偷盗大半。

  墙砖被扣走,瓦片、木梁也都毫不放过。

  如果不是斛斯光派兵及时,恐怕三大殿都会被拆成废墟。

  “这就是洛阳城?”

  洛阳城西,当扬尘渐渐落下,无边无际的骑兵,几乎将洛阳城西十余里外的平原占满。

  得知陕虢与河中、洛阳收复的刘继隆,此刻正坐在马背上,远眺这规模不小的洛阳城。

  “这洛阳地形倒是平缓,可耕种之地不下百万,又有雒水、伊水河流和无数支流,不愧为古都。”

  “只可惜纵深不足,虽然方便控制关东、河北,但对关西及陇右却多有不足。”

  三十七岁的李漼已经成了冢中枯骨,而刘继隆却依旧意气风发,风姿卓越。

  一身圆领袍的他,高大不失矫健,而他身后上万精骑,更是无时无刻都在彰显着关西实力。

  “走吧,进城看看这朝廷!”

  抖动马缰,刘继隆带着上万精骑往洛阳赶去,而此时洛阳方向也正在有队伍朝廷们缓缓移动而来。

  半盏茶后,前方里许的队伍停下,并摆出了欢迎的架势。

  斛斯光以五千马步兵列阵出城十里,并带李佾与百官出城迎接刘继隆。

  刘继隆缓缓靠近,抬手之间,身后哨声不断响起,上万精骑接连勒马列阵。

  他带着张延晖、罗隐、陆龟蒙、李衮师、赵英等人与百余名骑兵不断靠近,而此时从洛阳随行而来的许多乐师也开始了吹奏。

  一首《象王行》开始作响,配合远处洛阳城头的上百面大鼓敲打,好似凯旋之乐。

  刘继隆靠近了洛阳百官的队伍,而李佾也被人搀扶走下了大辂(车)。

  此时的他,以唐代皇帝常服燕居的打扮,前来欢迎刘继隆。

  这是洛阳许多官员第一次看见刘继隆,见他天姿雄杰,翻身下马时从容弘雅,不由得将过往种种关于刘继隆的流言都肯定下来。

  许多老臣,甚至羡慕起了,早早辞官西去的封敖。

  若非封敖近水楼台,刘继隆这种人也不会成为他的女婿,渤海封氏也不会迎来新的高度。

  “臣刘继隆,参见陛下……”

  刘继隆走上前来,恭敬朝着李佾作揖行礼。

  李佾自小听说刘继隆各种事迹,本以为都是夸大其词,只是亲眼见到刘继隆后,他才觉得那些流言还是说得太保守了。

  “汉、汉中王平身……”

  十四岁的李佾确实没有见过什么大场面,在他眼里,刘继隆个人格外出众,而他身后那好似无边无际的骑兵,更是彰显了他身后实力。

  正因如此,他眼下不免有些磕磕绊绊,而刘继隆则是颔首看向斛斯光:

  “不必如此大张旗鼓的欢迎,先送陛下和百官返回乾元殿,某不多时便过去。”

  “是!”斛斯光恭敬应下,接着便把李佾和百官带向了洛阳城。

  刘继隆见他们离去,目光也看向了身后的罗隐、陆龟蒙等人。

  “此前洛阳繁华如何,如今呢?”

  面对这个问题,二人纷纷摇头叹气,罗隐先道:“此前洛阳虽说经历不少动乱,可数十年时间早已恢复太平,二三十万百姓安居此地,百万亩耕地郁郁葱葱。”

  “如今一路走来,城外毫无人烟,便是城内,恐怕也不会有太多百姓。”

  见他这么说,陆龟蒙也继续补充道:“洛阳此前即便比不上长安、成都、江都等城池,却也是名列前十的大城。”

  “如今破败,没有数年苦功,恐怕难以恢复。”

  换做别的城池,陆龟蒙肯定不敢说数年苦功就能恢复,但洛阳不一样。

  刘继隆不准备迎接李佾去长安,这就说明朝廷依旧还将在洛阳存续。

  只要朝廷在洛阳,那洛阳城想要恢复繁华就不算困难。

  这点刘继隆也清楚,所以在二人开口后,他便对二人及张延晖说道:“此次有三千官吏东进,足可治理十八个府、州。”

  “诸州登籍造册,凡官吏所占土地,尽皆丈量,以便日后收取赋税。”

  “凡有敢于阻碍作乱者,贼首立斩,其三代亲族,尽皆发配安西戍边。”

  “是……”罗隐几人恭敬应下,刘继隆见状便往回走去,翻身上马后,眺望着许多抛荒的耕地,叹气摇头。

  待罗隐他们翻身上马,刘继隆这才指挥兵马进驻斛斯光早早安排好的营地,并带五百精骑进入洛阳城内。

  在他进入洛阳时,他倒是还未察觉,不过等他策马从马道登上城头,便立马看到了雒水以南的杂乱,以及城北的富庶。

  “城北多居住官吏,而城南多居住百姓,故此北富南贫。”

  刘继隆没有多看,他只需要了解大概就足够了,具体的会有赵英去帮他了解。

  “张司徒呢?”

  刘继隆走下城头后,便立马询问了张淮深的住所,赵英早就打探好了,故此作揖道:“住在紫薇城东边,司徒身体有些微碍,斛斯都督已经派军医看过了,好好吃药便可痊愈。”

  “好!”听到张议潮没事,刘继隆心底的石头也终于落下。

首节 上一节 852/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