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872节

  “阴地关不比雁门关差,但也只是阻挡了汉军一个月不到的时间。”

  “哪怕我们得到雁门关,恐怕也难以守住代北。”

  “你想说什么?”李友金皱眉,开门见山的询问起来。

  赫连铎闻言,当即爽朗道:“你虽然是李国昌的兄弟,但李国昌只给了你残破的云州,而将朔州和蔚州留给了他自己。”

  “区区一州刺史,如果你们愿意,我有办法帮助你们。”

  “你能有什么办法?”李友金几人都被他这话吸引,可赫连铎却催马上前,把手搭在了刀上,压低声音道:

  “李国昌和李克用这对父子如果是刘继隆的对手,当初怎么会被打得只剩几百骑?”

  “天下十五道,而刘继隆独占八道,统一天下不过是时间问题。”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要帮李国昌他们抵抗刘继隆?”

  “我们如果能投降刘继隆,那必然会被刘继隆视为表率,哪怕无法得到刺史官职,也能得到足够的赏赐和珠宝,说不定还能前往长安和洛阳。”

  赫连铎的话,别说白义诚、米海万二人,便是身为李国昌族兄弟的李友金都不免心动了几分。

  “你想让我们说降节帅?”

  李友金还没想过要李国昌父子性命,赫连铎见他如此,眼神闪烁:“若是能成功,荣华富贵享之不尽,部众也能得到新的牧马地。”

  “好,这件事交给我!”李友金想着自己去劝降李国昌,总比让赫连铎等人去要好。

  自己去的话,起码还能保全李国昌性命,但其他人就不一定了。

  想到这里,他调转马头往营地走去,而赫连铎几人干脆停下了攻势。

  “怎么回事?喊杀声怎么停了?”

  牙帐内,将甲胄脱下,用水清洗身上的李国昌听到喊杀声停下后,立马扭头看向了牙帐门口。

  牙帐门口的兵卒见状作揖:“某现在就去询问。”

  “不用了!”

  忽的,马蹄声从远而近响起,随后李国昌便见李友金翻身下马,径直走向了牙帐内。

  李国昌见状皱眉,呵斥道:“你不在外督军,来这里干什么?”

  李国昌的态度,让李友金心里有些不舒服,但他还是压下脾气道:

  “刘继隆来势汹汹,即便我们能拿下忻州和代州,我们难道就能守住吗?”

  “你想干什么?”李国昌见状丢下毛巾,后退到桌案前,把刀别在了自己腰间。

  见他如此,李友金只能皱眉道:“天下十五道,刘继隆一人独占八道,我们为何不投降?”

  “若是我们投降,起码……”

  “狗鼠的家伙,住嘴!”李国昌满脸怒意的瞪着李友金,拔刀指向他:

  “某对汝如何,汝自是清楚,汝这李友金的姓名,都是某向朝廷求来的,如今汝竟然让某投降刘继隆?”

  “汝难道不清楚,某与刘继隆之间仇怨吗?!”

  “知道。”李友金有些不耐烦:“这非某一人决定,而是诸部所决定之事。”

  “若非担心赫连铎等人前来逼你,你不从而遭遇不测,你以为某会过来?”

  “狗鼠的家伙,每日贬低某,却不知道某是在救你!”

  李国昌闻言错愕,他没想到赫连铎等人也出卖了自己,一时间他摇摆不定,不知道是否要投降。

  李友金见他这样,便知道他多半不会投降了,于是直接骂道:“若是不想死,立马带着你的兵马逃去蔚州!”

  他侧身让开,李国昌见状,小心翼翼的挪动脚步,随后快步冲出牙帐,开始调集兵马向北撤退。

  他撤退的举动,很快引起了赫连铎等人的注意。

  赫连铎见状,当即与左右的白义诚、米海万叫嚷道:“李国昌要跑,莫让他跑了!”

  “追!”二人不假思索的吹响木哨,指挥兵马朝李国昌追击而去。

  赫连铎见状率军冲向了营盘,却只在牙帐里见到了李友金。

  “你这个杂种,你放走了他?!”

  赫连铎气得拔出刀来,李友金却叫嚷道:“某已经令人吹哨,是你们自己没有拦住他。”

  “你若是要在此与某纠缠,某乐意之至。”

  “只是不知道,等某那侄子带着大军撤回蔚州,得知他阿爸被你们如此对待,又会如何!”

  李友金不想和赫连铎发生冲突,赫连铎冲动之后也冷静了下来。

  他的兵马不算多,如果和李友金发生冲突,恐怕难以应对李克用的怒火。

  想到这里,他只能咬着牙将刀收回刀鞘,恶狠狠道:“狗鼠,若是刘继隆北上时你不愿意投降,我会砍掉你的脑袋!”

  “滚吧!”李友金不为所动,赫连铎则是气冲冲的转身离开了营盘。

  不多时,他亲率三千吐谷浑骑兵追击李国昌而去……

第475章 争夺代北

  “哔哔——”

  乾符元年八月中旬,在北方大旱,李国昌父子众叛亲离的时候,诸如荆襄、江南等处却遭遇暴雨。

  汉水多条支流水位上涨,冲垮堤坝,形成洪流向下游冲去。

  数以百计的快马不断吹响木哨,通知汉水两岸村庄撤往内陆。

  只是人力如何能与自然抗衡,哪怕快马口吐白沫,汉水的洪峰却依旧冲向了下游。

  黎明时分,位于汉水中游的襄阳城遭遇洪峰过境,还未来得及进行夯土包砖的襄阳城,在洪峰的冲击下,城墙被洪峰冲垮。

  无数舟船与断裂的树木顺着黄浊洪水冲入城内,里坊的坊墙被冲垮,所有百姓只能爬上自家屋顶,爬上城墙。

  洪峰过境之下,襄阳城的马道挤满了避难的百姓与官吏兵卒,而洪水之中更是漂浮着无数浮肿的尸体……

  “八月癸卯,汉水溢,襄城堤溃,庐舍荡尽,溺民稼。”

  “丙午,魏博六州及汴、滑二州蝗起,民多流亡,藩镇闭籴以自保。”

  “癸丑,都督破胡率军破石岭关,崔铉献忻、代二州而降。”

  九月初二,伴随着多份奏表送抵刘继隆案头,刘继隆只能皱着眉一份份将其翻阅,唯有看到最后一份奏表才略微舒展了眉头。

  他缓缓抬起头来,只见堂内除了高进达、张延晖、罗隐和陆龟蒙等人外,还有刚刚抵达洛阳的王式、郑畋、李商隐三人。

  “北边大旱,遭魏博波及了汴州和滑州,二州恐怕今年颗粒无收。”

  “魏博节度使韩君雄采买六州粮食而自保,使得百姓无粮可买,只能南逃。”

  “滑州境内涌入三万多饥民,且饥民还在不断涌入,可将诸镇起运五十六万石粮食留在汴州与滑州,平抑粮价。”

  “汉水洪峰波及襄州、郢州,不过郢州在高千里手中,我军只需要将襄州六万灾民安置好,再调粮食平抑粮价便可。”

  高进达禀报着蝗灾与洪灾的详细情况和处理结果,刘继隆对此则是询问道:“诸镇起运的五十六万石粮食,分别是哪几镇起运的?”

  对于这个问题,高进达躬身道:“高骈起运二十万石,朱全忠起运五万石,宋威起运五万石,徐州曾元裕起运十万石,淮南康承训起运十万石,昭义卢匡起运三万石,义昌卢简方起运三万石……”

  五十六万石,这看似很多,但相比较诸镇昔年起运给朝廷的钱粮来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不过夏税向来不多,主要看的还是秋税。

  “五十六万石,运抵河南境内,应该能有四十余万石。”

  “凭借这批粮食,应该能让南逃滑州的饥民安置下来了。”

  郑畋鲜少出谋划策,不过面对河南、河北的灾情,他还是主动向刘继隆开口,并继续说道:

  “眼下有七镇起运钱粮,而浙东董昌、天平张思泰、魏博韩君雄、义武侯固、成德王景崇、卢龙张允伸等镇则未曾传来消息。”

  “卢龙两次起运钱粮,尚可理解,但成德、魏博、天平就不同了。”

  “某以为,可在大军北上攻下大同后,东进占据义武,掣肘成德、卢龙二镇。”

  郑畋见识过汉军的军力,所以才敢提出这个建议,若是换做昔日的大唐,郑畋还真不敢提出这种建议。

  毕竟置兵义武,相当于在卢龙、成德之间埋了个钉子,很容易造成冲突。

  若是以朝廷的实力,恐怕无力和两镇开战。

  不过汉军不同,汉军二十八万兵力可都是实打实的尽数披甲,根本不惧河朔三镇。

  “义武是肯定要收回的,王景崇那边,可暂时调拨些钱粮为他安抚成德牙将。”

  刘继隆肯定了郑畋的建议,王式见状则是主动道:

  “高千里吞并江西、福建二镇,接下来恐怕就是要对江东的宋威,浙东的董昌动兵了。”

  “宋威、董昌,二人兵马加起来也不过七八万之数,而高千里麾下兵马恐怕不下十五万。”

  “若是高千里真的讨平江东江浙,再依靠郢州等江北诸州,东进将淮南掌握手中,那高千里必然是殿下阻碍。”

  “不若趁高千里尚未反应过来,等讨平大同、义武后,立即出兵将高千里手中江北八州尽数收复?”

  王式的想法,就是将高骈在江北的势力一扫而空,但刘继隆却不是这么想的。

  他更希望能在江北决战,这样能减轻汉军的补给压力,且一旦在江北重创高骈,汉军横扫江南的速度还将更快。

  反正淮南已经被黄巢、王仙芝这些人霍霍烂了,再烂也烂不到哪去,但江南不同。

  由于黄巢并未在长江以南流窜太久,所以江南受到的兵灾还在可控范围内,整个长江以南的人口情况,要比历史上好很多。

  兴许也正是因为如此,高骈才会幻想南北割据,重现南北朝局面。

  “不必担心高骈的事情,宋威和董昌敢于先天下而斗,这说明二人实力不弱。”

  “即便高骈真的出兵占据了江东两浙,我们也能出兵将徐泗收复,依托徐泗钱粮将南边的淮南收复。”

  刘继隆对王式说着,众人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毕竟曾元裕和康承训的态度,众人基本都看在眼里,二人根本没有割据的想法,只想着将麾下卖个好价钱。

  “曾元裕与康承训虽有意投降朝廷,可他们麾下之人恐怕不会乐意。”

  对于刘继隆的解释,王式隐隐不安道:“臣出镇过徐泗与淮南,知道他们的秉性。”

  “关东诸镇,皆以从军为荣,许多都将、列校、队长更是世袭罔替。”

首节 上一节 872/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