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882节

  如今几年过去,陇右学子数量翻了许多倍,继续维持陇右学子这样高的待遇,显然有些不切实际。

  朝廷岁入是有限的,陇右的资源多了,其它地方的资源就少。

  李商隐宁愿废除陇右学子的高待遇,继而给予更多平民子弟学习的机会,也不愿意陇右一家独大。

  对此,刘继隆没有直接同意,哪怕他知道李商隐说得对。

  因为陇右的高待遇,本就是他默许的。

  若是现在废除这些待遇,陇右出身的官吏肯定会纷纷奏表,甚至攻击李商隐。

  “如今太平未定,暂且不必改变纸笔砚墨待遇,但免费饭食确实可以废除了。”

  “自明年六月起,陇右各州县官学食堂仍旧开办,饭食依照当地物价制定。”

  刘继隆话音落下,李商隐松了口气,他知道刘继隆不会全部同意,能废除一条他已经十分高兴了。

  “若是如此,陇右官学每年可省下三十万贯。”

  陇右官学待遇,可见一斑,要知道饭食还只是小头,真正的大头还是纸笔砚墨。

  二人没有提及关西诸道的学子待遇是否废除,因为现在的关西除陇右外诸道,大部分都才安定不过两三年时间,还在恢复生产的阶段。

  不过不管如何,随着天下统一,陇右和关西的这些高待遇都会陆续废除。

  免费教育是必要时期的必要手段,但随着疆域和人口不断扩张变多,以当下的生产力,根本无法维持这种免费教育来面向天下人。

  别说面向天下人,就算刘继隆偏心陇右,但陇右人口不断提升,陇右消耗的财政也会不断提升。

  昔年只有四万多学子时,每年耗费不过五六十万贯,凭借丝绸香料贸易所获利润,加上金银铜矿的产出,足够供养他们。

  如今才六年过去,这学子数量就翻了三倍,如此不断翻倍,便是集天下赋税都难肥陇右。

  陇右这种集结大部分资源,培养一小撮人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平定天下后,刘继隆便可以着手废除了。

  想到这里,刘继隆对几人道:“可还有事启奏?”

  几人沉默不语,见状刘继隆示意几人退下,而王式与郑畋、罗隐、陆龟蒙都先后离去,只留下了高进达和李商隐。

  高进达眉头紧锁,眼见没了外人,这才作揖道:“殿下,此举恐怕会引起不少官吏的不满……”

  刘继隆知道他指的是什么,他也知道这样做的后果。

  废除免费饭食,这算是刘继隆对陇右出身官吏将领的试探。

  他可以给予麾下弟兄们富贵,因为他时代背景在这里,但大的国策方针是不会变的。

  陇右的强盛,终会随着政策的转变而走向衰败,哪怕陇右子弟心有不甘也没办法。

  陇右已经巩固,但云贵、辽东、西域、岭南等处还并未巩固。

  想要巩固这些地方,就只能投入资源,然后才能慢慢获得回报。

  刘继隆能庆幸的,就是自己面对的局势相较来说,还没有明初那么艰难。

  最简单的举例就是明初四川经过蒙古人屠戮,仅有不足一百五十万人,而刘继隆手中四川部分的剑南道、山南西道及山南东道,合计人口不下四百万。

  相比较下,黔中及大礼、安南等处各类民族人口也不过三百万。

  若是能通过战争解决一部分不安定份子,刘继隆则可以通过艰难、山南西、山南东等三道将黔中及云南大部分土地汉化。

  历史窗口摆在这里,刘继隆是不可能放过这个机会的。

  在这个问题面前,所有人和势力都得让步……

  “此事,且看看他们态度吧。”

  刘继隆深吸口气,一句话便堵上了高进达的嘴。

  高进达见状只能在心底叹气,而李商隐却十分清楚刘继隆想做什么。

  对于刘继隆想做的事情,他通常都是支持的,毕竟如果没有刘继隆,他恐怕早就抑郁不得志而早亡了。

  刘继隆抬手示意他们离开,二人也恭敬作揖离去了。

  在他们走后,张延晖上前为刘继隆添茶添水,感叹道:“殿下这家,也不好当啊。”

  “呵呵……”刘继隆轻笑,笑声中却有些疲惫。

  “盘子大了,自然也就不好擦了。”

  “吾只能管身前事,管不了身后事,但想要管好身前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刘继隆清楚,这个消息传开后,恐怕他身边亲近的人又要变少了。

  事实也证明,他的猜想没有错。

  李商隐等人离开汉王府后不久,洛阳城内便开始传出了消息。

  一则刘继隆尚公主,二则朝廷大军东进,三则是废除陇右免费饭食的待遇。

  任何资源的回收,都代表可争取的利益,但更重要的还是刘继隆的态度。

  如果刘继隆持续偏心陇右,百官虽然有怨言,却也不敢说什么。

  可如今刘继隆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陇右也并非是万年长青。

  这样的做法,很快就经过洛阳城内陇右官员的传播,很快传往了不少州县。

  陈靖崇、斛斯光出征前,特意奏表刘继隆,希望不要在眼下废除陇右学子饭食,以免军心动摇。

  只是他们奏表后不久,王式便带着圣旨来到了滑州,并节制了二人。

  “殿下调遣老夫前来,全因二位都督未曾在此地征战,故此让老夫维系好大军军需,望二位不要生出芥蒂。”

  滑州卫南衙门内,王式坐在主位举杯,而下首分别是斛斯光、陈靖崇、马懿、高淮、王建、鹿晏弘、韩建等人。

  王建、鹿晏弘、韩建三人没有靠山,三人小心翼翼,而陈靖崇、高淮和马懿态度平平,斛斯光则是不太高兴。

  对于这几人,王式到来前都了解过了,故此询问道:“敢问陈都督,滑州粮仓存粮几何,民夫可曾充足?”

  陈靖崇面色平静作揖:“粮仓内存粮三十二万石,但其中有十二万石是常平仓的粮食。”

  “近来魏博六州常有百姓饥荒南逃,衙门尽皆安置,故此常平仓粮食不可轻动,余下二十万石则是东征粮草。”

  “城外饥民甚众,只要给粮二斤,便能雇佣一名青壮运送粮草。”

  “眼下粮仓尚缺五千石豆料,但豆料已经在运往此地,三日后便可做足准备开拔。”

  陈靖崇的话让王式连连点头,不过斛斯光却打岔道:“只是近来流言四起,军心浮动。”

  王式知道斛斯光所说的是什么,但是他不搭话,只是点头道:“天平军张思泰本是牙将作乱,虽得了天平节度使的官位,但镇内不服他者甚多。”

  “殿下派老夫前来,并非担心二位都督无法讨击张思泰,而是让老夫提醒二位,小心地方兖海的朱全忠。”

  “哼!”斛斯光闻言冷哼:“不过贼头,有何可担心?”

  “陈郎为中军,某为前军,以三千精骑即可平之!”

  斛斯光确实看不上王式这个手下败将,哪怕击败王式的不是他,却也架不住他看不起王式。

  他性格直来直去,所有表情写在脸上,王式倒也不担心他。

  反倒是脸色平静,不显山露水的陈靖崇让他有些许上心。

  王式了解过,刘继隆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不少,但能统筹三军的帅才却没有。

  陈靖崇算是唯一能沾点边的,但他在陇西、陇东和西川各类战事中的表现,在王式看来并不算优秀。

  不过东进兵马之中大部分中基层将领,基本都是陇右出身。

  哪怕他王式本事再厉害,若是被中基层将领耽误,那也很容易导致战事失利。

  兴许是被唐廷坑的次数太多了,现在王式指挥兵马,总会疑神疑鬼的。

  “既然如此,三日后拔营东进,请斛斯都督率三千精骑,四千马步兵突进棣州,务必占据棣州黄河南岸。”

  “领命!”斛斯光不假思索应下,王式则看向陈靖崇。

  “老夫节制后军八千步卒,以王建为将,余下两千骑兵和五千马步兵及八千步卒则以陈都督为中军如何?”

  王式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陈靖崇听后颔首:“可!”

  “既是如此,那便定下了。”王式继续举杯,众人酒过三巡后才各自散去。

  只是等斛斯光和陈靖崇走出衙门后,便见门口站着许多陇右出身的别将、校尉在等待。

  二人走出后,陈靖崇不开口,只是往自己的府邸走去,其余人则是尽数跟上。

  王建三人倒是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对王式作揖道:

  “汉军之中,水泼不进,但军令甚严,某持都尉鱼符,部将莫有不从者,使君请放心。”

  “老夫知晓。”王式颔首,随后便笑着示意三人离去。

  王建三人见状低调回礼离去,而陈靖崇、斛斯光等人却带着数十名陇右出身将领来到其府邸上,纷纷坐下。

  面对自己人,陈靖崇深吸口气道:“尔等也都赚了不少钱粮,殿下也不少尔等富贵,此事便不要再闹了。”

  “都督怎能这么说?”

  “都督,某是富贵了,可陇右毕竟是我等根本。”

  “殿下对陇右素来偏爱,为何会突然废除官学饭食的政令?定是有小人作祟。”

  “此事绝不可让,昔年殿下为我等扫盲时便说过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我等若是退步,陇右的子弟恐怕便要遭受欺负了……”

  众人七嘴八舌说着,每个人都仿佛吃了天大的亏。

  面对他们的争论,陈靖崇只觉得头疼。

  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他跟随刘继隆东进以来,第一次发生了。

  刘继隆吸纳降将时,便有人主动找过他们,不仅仅是鹿晏弘、韩建等人被弹劾,就连已经加入汉军三年之久的王建也常被排斥。

  好在这群人也知道,战场上不能胡来,不然王建他们不知道要被排挤成什么样。

  “此事某与斛斯郎已经奏表殿下,如今不比曾经,殿下要做天下共主,而非陇右之主。”

  “许多事情,不能仅仅只考虑我们,还需要多多为别人考虑。”

  “汝等莫忘记,汝等出身陇右不假,可汝等麾下大多都是关内、山南、京畿、河南等处弟兄。”

  “汝等要占便宜,便要冷落这些弟兄的家乡吗?”

  陈靖崇毕竟自小在张氏族中学习文化,自然要比这些只经历过扫盲的将领能说会道。

首节 上一节 882/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