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895节

  思绪间,二人不知道该说什么,而刘继隆则是端茶示意:“退下吧。”

  “臣(某)告退……”

  几人先后退下,只有陆龟蒙留在刘继隆身旁。

  见他们退下,陆龟蒙主动开口道:“殿下,若是成德和魏博作乱,那您有把握讨平吗?”

  “汝以为呢?”刘继隆反问陆龟蒙,陆龟蒙仅仅思虑片刻,随后便颔首道:“以殿下之手段,定能将其讨平。”

  “便是如此。”刘继隆毫不谦虚,毕竟他太清楚魏博和成德的底子了。

  河朔三镇和曾经的李忱、李漼手中的大唐一样,实际上都是在用昔日的表子来遮盖现在的里子。

  从成德镇被李克用击败,魏博被黄巢击败开始,刘继隆便清楚了两镇的实力。

  两镇若是坚守,刘继隆兴许还会觉得棘手。

  若是他们真的找死出镇作战,那刘继隆可不会放过这个将牙兵牙将一网打尽的机会。

  先趁平天下解决牙兵牙将的问题,然后就是治天下时,解决世家的问题了。

  “关东诸镇钱粮,可还充足,尤其是关东。”

  刘继隆询问起了钱粮之事,毕竟他若是要攻打魏博、成德,乃至后面的卢龙,都需要足够的民夫和足够消耗的粮食。

  “诸镇粮草,尚够用到来年夏收,即便因为战事而不够用,也能从剑南道、山南西道走水路运往河南,继而转般河东、河北。”

  “如此甚好。”刘继隆颔首回应,继而低头继续看向了那一份份奏表。

  只是在他刚刚低下头后不久,他又忽然抬头看向陆龟蒙:“鲁望,汝亲自走一趟,为陛下送本书。”

  “送书?”陆龟蒙疑惑,而刘继隆却起身从书房内取来了一本书,递给了陆龟蒙。

  陆龟蒙原本的疑惑,在看到书的时候便瞬间消散,颔首道:“殿下放心,此书必然会送到陛下手中的。”

  他抱着书往外走去,刘继隆则是看着他身影消失,这才坐回位置,继续处理起了政务。

  在他处理政务的同时,离开的高进达三人也各自乘坐马车,离开了汉王府所在。

  高进达返回了南衙,而萧溝、刘瞻则是不假思索的往紫薇城赶去。

  半个时辰后,随着他们进入贞观殿,殿内金台上坐立难安的李佾便立马起身。

  “如何?”李佾脸色焦急,萧溝与刘瞻心中微微失落,但还是作揖道:“汉王并未追究。”

  李佾闻言,胸口的那股气也顿时吐出:“甚好…甚好…”

  眼下李佾这般焦虑不安的样子,着实不像个天子。

  哪怕二人已经不对他抱有期望,但见他这般模样,心中还是止不住的感到难受。

  “汉王知朕便好。”

  李佾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心里对朱全忠更是痛恨无比。

  朱全忠的这份表文,若是落在气量不大的人手中,定然不可能让他继续舒坦下去。

  好在刘继隆气量足够,自己才免于受难。

  庆幸之余,李佾也不免焦虑道:“如朱全忠这般乱贼,天下不知还有多少。”

  “若是人人如此,那朕又该如何自处?”

  “汉王与阿姐的婚事,何时可定下?”

  李佾有些着急,萧溝与刘瞻闻言则是作揖道:“礼部、太常寺已经在行六礼,最快也要到二月……”

  “不能再快些?”李佾确实很着急,催促道:“最好在元宵节后,勿要再耽搁了!”

  眼下已经是腊月十九,可以说李佾只给了他们一个月的时间便要走完所有流程。

  这自然不符合礼法,但他们也知道关东越来越乱,李梅灵尽早嫁过去,自然最好。

  “此事,臣稍后去吏部与太常寺催促。”

  萧溝硬着头皮开口,李佾则满意颔首,随即摆手道:“劳烦二位相公尽快操办。”

  “臣等告退……”

  见李佾如此,二人只能叹气离开,只是他们刚刚离开不久,才走入偏殿的李佾便听到了殿外的传唱声。

  “户部员外郎、邸司郎中、检校朝议郎陆龟蒙求见陛下。”

  “宣!”

  李佾不假思索开口,因为他知道陆龟蒙前来,必然是奉了刘继隆的敕令。

  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随后便见陆龟蒙抱着本书走入偏殿。

  “陆郎中可是奉汉王敕令前来?”

  李佾表现得十分和善,但就是这种和善,让陆龟蒙忍不住摇了摇头。

  李佾这等表现,着实担当不起中兴之主,看来是天要亡大唐。

  “这是殿下对《三国志》的注释,陛下若是喜欢,可留下仔细翻阅。”

  “这、额,朕确实喜欢,劳汉王费心了。”

  李佾错愕,他没想到刘继隆会让陆龟蒙来给自己送书,故此收下书后,他本还想询问些什么,却见陆龟蒙恭敬作揖。

  “臣告退……”

  陆龟蒙没有逗留,关于这本书,他在路上已经仔细翻阅过了,李佾肯定能看懂。

  见他离去,李佾不免舔了舔干燥的嘴,随后拿起这本《三国志》翻阅起来。

  果然,说是注释,但其中并没有太多注释,注释最多的便是刘禅、曹奂、孙皓三人。

  哪怕李佾不喜理政,却也能感受到刘继隆是在提醒他。

  李佾只觉得口干舌燥,心里渐渐升起无力感。

  对于朝野众臣的想法,他又何尝不知道,但仅凭他们,又能成就什么事情?

  不说别的,宫廷内外,基本都是刘继隆的眼线,他即便能拉拢些兵卒列校,又有何用?

  效仿元子攸?可刘继隆每每上朝,均有百余甲士护卫,更别提其人勇不下项籍,如何挡得住。

  李佾已经认命,嫁姐保命就是他最后的期望。

  对于朝中这些众臣的心思,他只能假装不懂,每日游玩来躲避这群人的求见。

  良久之后,李漼只能缓缓合上这本书,表现出一副害怕的模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久久未曾回神。

  他的表现,很快便被人告诉了西门君遂、杨公庆、张瑛。

  三人坐在宫内某座殿内,听着下面人禀报后,西门军遂道:“张郎还是太过小心,某观小皇帝胸无实才,必不敢乱。”

  “小心驶得万年船。”张瑛微微颔首,对跪在殿上的宦官道:“下去领赏吧。”

  “奴婢告退……”宦官小心翼翼退出殿去,而张瑛也派人将这个消息送往了汉王府。

  刘继隆得到消息后,并未因为李佾的表现而放松警惕。

  倒是在他试探小皇帝的同时,朱温派人送往魏博的甲胄,已然运抵了韩君雄面前。

  不止是韩君雄,还有魏博诸州的刺史,以及满脸轻慢的数十名将校。

  “这关西胡杂的甲胄倒是厚实。”

  “厚实又如何,连这群叛贼都对付不了,竟然还被朱全忠打进了郓州。”

  “喂!汝能有多少兵马,如何打进的郓州?”

  魏博的将校们跋扈开口,甚至有人开口询问,但语气十分轻慢。

  负责押送的兖海军列校闻言,脑中顿时出现了出发前朱温的交代,随即取出兖海军的表文和朱温的手书递出。

  “某军不过三万,如今二万大军与官军五万对峙淄青,五千防备徐泗,只有五千跟随节帅攻入郓州。”

  “三万?”

  “直娘贼,三万人就把那刘奴收拾成这样,我们若是与之交战,刘奴岂不是要以兵马十余万来攻?”

  “哈哈哈哈……”

  魏博的将校们不断笑着,韩君雄则是眉头紧皱的接过表文和手书,简单看过表文后,便拆开手书翻看起来。

  信纸足有三页,无非就是朱温声称汉军实力并未有他预期的那么强大,以他三万疲弱之兵都挡住了七万汉军近半个月的猛攻,若是成德与魏博共同出兵,他们定然能恢复昔日荣光。

  成德与魏博在与大唐百年拉锯中,确实被唐廷用手段削弱了不少。

  只是他们并不想恢复所谓荣光,他们只需要守住如今的地盘就足够。

  不过信中朱温所说也确实属实,刘继隆东进灭了多少藩镇,细细算来二十几个藩镇都没于他手。

  如今天下,唯有渤海(高骈)、卢龙、成德、魏博、兖海、感化、昭义、淮南和江东、浙东、安南十一个藩镇尚在。

  刘继隆显然是要隔绝南北,再先北后南,一统天下。

  如今他朱温就是刘继隆隔绝南北的阻碍,如果成德、魏博不动手,那等朱温被讨平,下一个就是昭义,再往下就是魏博和成德。

  以刘继隆过往讨平藩镇手段来看,牙将牙兵的土地是肯定会被收回,且刘继隆并不要藩镇兵马,基本都会裁汰。

  以牙兵们只懂打仗,不懂种地的经历,若是被裁汰,恐怕只能不断败没家产,最后落魄而死。

  朱温的这些分析,大多都在理,韩君雄也不免频频点头。

  只是当他继续向下看,后面的内容便让他脸色变得铁青。

  “自安史而今,只听闻逃奔朝廷的节度使,何曾听过投奔朝廷的牙兵?”

  简单一句话,便足够让牙兵们对他韩君雄心生防范。

  “节帅,信中说的什么,你脸色怎地如此难看?”

  “对啊,信中说甚?”

  “管那么多作甚,节帅既然已经看完,那便该某等了!”

  话音落下,不等韩君雄开口,便有牙将从他手中“抢”过了手书,直接大声念了出来。

  韩君雄脸色难看,但却并未制止,而那牙将诵读的声音也从一开始的越来越大声,渐渐变得越来越小声。

  尤其是读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他更是哑然,看得四周将校着急。

  “直娘贼的!读个信也磨磨蹭蹭,要磨蹭去找你家女子去!”

首节 上一节 895/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