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94节

  “尚延心,我听说赞心牙那家伙准备返回鄯州了?”

  “是的,赞普。”尚延心谦卑道:

  “他和河西的汉奴联盟,准备回到鄯州继续与我们作对。”

  “不过等赞普您请到大唐兵马,这赞心牙的死期也就到了!”

  尚延心这般说着,说的论恐热心里十分舒服。

  “嗯……我将于五月入朝长安,你们几个好好准备准备。”

  话音落下,他起身便走向了衙门内堂,看样子是不准备招呼众人了。

  见状,众人脸色难看的退出衙门,而临州、渭州等乞利本纷纷跟着尚延心返回了住所。

  在院子内,三人会面于正厅,其中渭州乞利本脸色难看:“他凭什么觉得我会把渭州让给他!”

  “不急……”尚延心深吸一口气,想到了论恐热用长矛挑死婴儿挥舞的场景,镇定道:

  “我倒要看看他是不是真的能去长安请来五十万唐军,如果不能……”

  尚延心眯了眯眼睛,随后看向临州、渭州两位乞利本:“到时候还请两位帮我驱逐这家伙。”

  “自然!”二人点头保证,见此尚延心也就放下了心来。

  他并不担心二人背刺自己,毕竟眼下整个河陇地区人心惶惶,一旦论恐热无法从长安获得支持,那拥簇他的诸州乞利本也将摒弃他,寻找新的生路。

  “对了,尚婢婢那厮真的要回鄯州了?”

  临州乞利本忍不住询问尚延心,尚延心点头道:“你们今日没发现莽啰没有来?”

  尚延心口中的莽啰是廓州的乞利本,而他今日确实没有出现在衙门内。

  闻言,两位乞利本对视一眼,这才发现尚延心说的是真的。

  “哼……”尚延心冷哼道:“廓州的耕地不多,主要是靠牧群养活百姓。”

  “从去年入夏到如今,廓州下雨的次数屈指可数,恐怕早就把牧群和粮食吃的差不多了。”

  “论恐热拿不出粮食,那莽啰自然不会继续跟着他。”

  “尚婢婢要返回鄯州,可鄯城是拓跋怀光守下来的,拓跋怀光也不愿意这么简单的让出鄯州。”

  “莽啰在河州的这些日子,拓跋怀光一直在招降他的部众,他如果再不回去,廓州指不定都要姓拓跋了……”

  尚婢婢将莽啰急于回去的原因交代而出,临州乞利本也颔首道:

  “这个拓跋怀光倒是和尚婢婢如出一辙,听说他这些日子一直派人游说河湟诸城的将领,不仅收复了湟水、还拿下了龙支。”

  “不管他们!”渭州乞利本摆手道:“我现在只在乎论恐热能不能从大唐借来足够多的粮食。”

  “如果借不到,那我们就自己去抢!”

  “对!”临州乞利本也附和起来,二人纷纷看向尚延心。

  尚延心见状点头道:“这样也好,先让大唐看看我们的实力,到时候再把我们卖个好价钱。”

  “就这么说定了!”三人点头,一同将桌上的酒碗举起,一饮而尽。

  在三人谋划背叛论恐热的时候,其余诸州乞利本也在想着如何脱离论恐热。

  相比较他们,刘继隆与尚婢婢则是踏上了前往鄯州的道路……

第88章 狐假虎威

  “唳——”

  湛蓝的天幕下,一只苍鹰翱翔空中,时不时发出鹰唳之声。

  在它锋利的目光中,皑皑雪山之间的谷道内似乎爬行着一条慢悠悠的长蛇。

  对于它而言,这条慢悠悠爬行的长蛇无疑是当下最适合捕猎的食物。

  然而当它准备向下扑击时,那长蛇身上竟然射出了一道残影,吓得苍鹰扑腾翅膀飞离。

  “直贼娘!”

  “哈哈,给钱给钱!”

  谷道上,苍鹰眼中的长蛇并非动物,而是从山丹前往鄯城的队伍。

  鄯州与山丹所组成的八百精骑护卫着一千多辆挽马车,而车上除了驾车的鄯州轻骑兵外,还有一袋袋沉重的粮食与豆料、帐篷。

  距离他们出发已经过了四天,如今是四月初五。

  “四天才赶了一百八十里,按照这个速度,起码还要走九天才能到鄯城。”

  马背上,张昶将硬弓收起来,不顾身旁李骥给钱的调侃,向刘继隆抱怨着此行路程的漫长。

  塘骑已经放出二十余里,因此他们的甲胄纷纷放在运粮的挽马车上,每个人都是轻装简行。

  饶是如此,但赶路的无聊却还是让他们想着法玩闹。

  对此只要不是太过分,刘继隆也不会呵斥他们。

  见张昶抱怨,刘继隆看一眼前方的马车,随后扫视谷道。

  三斜道全长五百余里,从祁连城直通鄯州治所的鄯城,宽处不过百余步,窄处仅有十余步。

  往上看去,山体上还堆积着皑皑白雪,沿途道路鲜少能见到灌木,想要生火都十分困难。

  好在谷道内有溪流可以提供用水,加上刘继隆他们准备了足够的煤炭来生火,不然此行还真是难熬。

  “忍忍吧,这才十几天的路程你们都叫苦,日后大军动辄数十日的路程,你们怕不是要造反。”

  刘继隆给他们打了针预防,结果听得众人面面相觑,都不敢搭话。

  见状,刘继隆也沉下心来,警惕着四周变化。

  虽然他不认为拓跋怀光敢于和尚婢婢撕破脸,但以防万一,他还是令张昶他们将塘骑放到了三十里开外。

  行军的这几日,刘继隆与尚婢婢交流了不少,其中有几条信息让他格外关注。

  河渭二州南部的岷州是昔日吐蕃的硫磺开采地,每年能开采数千斤硫磺来充作药材。

  这算是刘继隆这些年所知道的第一个硫磺开采地点,因此他将岷州产硫磺这件事牢记于心。

  河西、陇西并不缺乏优质的硝石,而木炭想要获取更是简单,唯有硫磺寻找起来十分困难。

  如果刘继隆能集全这三样材料,那么攻打凉州五城便会容易很多。

  这个时代的城墙,大部分都是夯土夯实的,因此只需要足够的黑火药,就可以将城墙炸塌。

  刘继隆没有记错的话,火药是在唐末开始运用于战争中,宋代就演变出许多火器。

  正因如此,宋代许多坚城都开始采取夯土包砖的方式建造。

  到了明代,威力更大的火炮出现,因此明代城墙在夯土包砖的情况下,尽量将城墙加厚,使得火炮也无法轻易破开城墙。

  后世的许多包砖古城,便是明代遗留的杰作。

  刘继隆不知道炸开一道豁口需要多少火药,但只要硫磺足够,他就能生产出足够的黑火药。

  他自己去购买硫磺不现实,可如果通过尚婢婢去购买硫磺,那就问题不大了。

  在他这般想着的同时,整支队伍也在沿着谷道前往鄯城的路程中越走越远。

  从四月初二结束春耕并出发算起,一直到四月十三,他们才走出了三斜道。

  正午的烈阳融化了祁连山上的皑皑白雪,白雪化作雪水,沿着往年形成的沟壑流入河道。

  在此过程中,受益的不仅仅是河西走廊上的河西诸城,也包括紧邻湟水的鄯城。

  鄯州下辖三县,分别为治所所在的湟水县及鄯城县,龙支县。

  眼下三县都被拓跋怀光收复,但早在战前,尚婢婢就将湟水、龙支两县的人口、粮食迁往了鄯城。

  之后眼看鄯城守不住,尚婢婢这才率领三千轻骑开始逃亡,因此在论恐热的杀戮中,鄯州百姓的死伤不算多,只是城外那些墙头草的部落被屠戮殆尽。

  随着队伍走出谷道,十余里外便是河湟门户的鄯城县。

  两方塘骑已然交涉,并将消息分别传递给了鄯城与鄯州军。

  “回禀节度使,拓跋都护率鄯州官员、兵卒在鄯城北门外列阵欢迎。”

  河谷平原上,尚铎罗行礼禀告,而刘继隆却看向了身旁的马车。

  马车内,尚婢婢闻言也与刘继隆对视起来。

  “确定是列阵欢迎,而不是耀武扬威?”

  刘继隆一句话让尚婢婢面露尴尬,不过他正是担心这种情况发生,才会特意邀请刘继隆护送他前来。

  因此尴尬过后,尚婢婢还是对刘继隆作揖道:“有劳刘果毅了。”

  “张昶、李骥、耿明……下令穿甲!”

  刘继隆没有回应尚婢婢,而是用军令告诉了他,自己的态度是什么。

  拓跋怀光耀武扬威,那他刘继隆也不好畏畏缩缩。

  鄯州的情况,尚婢婢已经告诉了刘继隆,总之拓跋怀光是不可能拉出八百精骑与他们对峙的,更别提鄯州的救命粮还在他们手里。

  “窸窸窣窣……”

  在窸窣的穿甲声中,鄯州与山丹的精骑纷纷穿上扎甲,而后方的鄯州轻骑只需要驾好马车就行。

  整个穿甲的过程,山丹军互相帮助,不到半盏茶的时间就整装待发。

  相比较之下,三百余鄯州精骑却磨磨蹭蹭,耗费了一刻钟的时间才穿戴好甲胄。

  单从一个简单的着甲问题,就可以看出两方的水平如何。

  好在尚婢婢时常前往山丹,早就知道了山丹军的精锐,对此倒也不觉得脸红。

  “出发!”

  随着刘继隆一声令下,八百余名精骑开道向南而去。

  鄯城附近的谷地十分宽阔,因此开辟了不少耕地。

  只可惜,这些耕地都被论恐热的骑兵祸害不浅,虽然已经过去半年,可这片耕地却没有种植作物,想来是被生粪污染了耕地,不休耕照顾一年是好不起来了。

  “城西、城南的耕地有多少亩?”

  刘继隆侧目看向马车内的尚婢婢,尚婢婢倒也不藏着掖着:“八九万亩。”

首节 上一节 94/7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