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945节

  以万余击数万乃至十万,这怎么听都不是他们能打出的战果,更何况他们面对的人还是王式。

  当初若非先帝将王式调往关西,以王式的手段,解决尚在苗头的王仙芝、庞勋之乱,必然费不了多少功夫。

  如今王式前来,兵力还是他们的数倍,粮草也远比他们充足。

  这仗别说他们,便是康承训都不知道怎么打。

  更何况自古而今,但凡朝廷占据关中巴蜀及河东河北之地,那基本都将开始鲸吞天下。

  如今天下作一石,刘继隆独占五斗,高骈占三斗,而淮南及江东两浙仅占二斗。

  如此情况,别说刘继隆已经讨平了河北和齐鲁,就是他没有讨平之前,康承训也没想过和刘继隆为敌。

  因此他现在召集众人前来,主要就是询问众人态度,继而决定是否投降刘继隆。

  “若是王式真以五万大军南下,我军或许应该投降……”

  “朝廷从未将节帅打作叛军,既是如此,节帅自然是朝廷臣子,我等亦是。”

  “不知刘继隆愿意以何等条件使我军投降?”

  对于投降,淮南众将并没有河朔诸镇及时溥他们那么纠结,这主要归结于淮南的牙兵早就死在陇西和陇东,以及后来的追剿黄巢的战场中了。

  如今淮南的兵马,只有不足两万属于老卒,其中近万都是操训不足两年的新卒。

  两万老卒中,李罕之所部就占据了近半,因此他们也不担心投降会导致兵卒对他们下手。

  淮南的武夫风气虽然也十分跋扈,但还没有像河朔、徐泗那种动辄杀节度使、驱逐观察使的程度。

  只要遣散兵卒后,朝廷对淮南地区进行均田,那兵卒也不会有太多怨言。

  “此事,老夫会手书询问王小年的。”

  康承训比王式年长,二人虽然没有太多交集,但毕竟都曾是唐臣。

  只要他表露投降的态度,王式不至于针对他。

  这般想着,他目光继续打量众人,确认没有人生出不满的情绪后,这才表态起身。

  “既是如此,便都散去吧。”

  “末将告退……”

  诸将告退,康承训当即便手书派人送往北边的泗州,准备向王式表明态度。

  两日后,随着汉军进驻泗州盱眙县,康承训所派使者也携带着他的手书来到了盱眙。

  王式将书信内容看过后,这才传递给众人翻看,同时说道:

  “康敬辞此人,老夫十分了解。”

  “其子嗣没有出众者,他虽贪恋权势富贵,却知道审时度势。”

  “更何况淮南遭受战火袭扰数年,如今又遭遇大旱而缺粮,百姓皆以野草树皮为食,他即便有心抵抗,却也没有实力阻挡。”

  “故此,这封手书内容可信。”

  王式既然开口,众人便纷纷颔首附和起来,而王式也继续补充道:

  “对于如何接受淮南投降,此事还是得仔细斟酌。”

  “淮南几次输送粮草给朝廷,此外又没有任何叛乱之举,对其态度不能与其他藩镇同日而语。”

  他这番话有一定道理,毕竟朝廷讨平河北诸镇,乃至朱全忠及徐泗的时溥等人,都是依靠着他们不法在先,朝廷出兵在后。

  康承训安分守己,不仅钱粮按时起运,也并未响应任何表文。

  对于怎么招降他,用什么条件招降他,这件事显然不是王式及众人可以做主的。

  “听闻殿下已经南下至博州,若是派出快马传信,来回不过十日,想来康承训也能等待。”

  李阳春主动开口,王式听后微微颔首:“老夫亦有此意,不知陈都督以为如何?”

  王式询问起陈靖崇,陈靖崇没有什么意见,点头道:“以王尚书为主。”

  “既是如此,那老夫便派人询问殿下。”

  没有任何犹豫,王式很快写好奏表,随后夹带康承训的书信,派遣快马携带北上。

  在快马昼夜疾驰,换马不换人的情况下,快马只花费了四天时间,便将奏表送到了刘继隆面前。

  不过此刻的刘继隆却正在博州聊城城外,指挥着河北数十万百姓在疯狂掘井。

  这个时代的河北仍旧水源丰富,但再怎么丰富的水源,也架不住老天五个月滴雨不下。

  距离秋收还有半个月,但许多粟穗却都出现了空粒的现象。

  这不仅仅是土地肥力不足,还有就是缺水的缘故。

  正因如此,刘继隆征集全河北的水工,准备在河北地区大肆掘井。

  反正百姓缺粮,而以工代赈来挖掘水井,不仅能惠利百姓,也能一劳永逸的解决百姓缺水的事情。

  “出水了!出水了!”

  “不要激动,继续向下挖,所有水井都得打到四丈深,动作要慢。”

  水井旁,一名水工正在指挥着掘井的学徒和百姓继续向下掘井,哪怕他们脚底已经渐渐渗水,但他依旧下令掘井。

  在他的指点下,约莫过了半个时辰的时间,这水井总算打了四丈深。

  “注意头顶,某现在就让人放石块与陶圈下去,你们层层垒起来就行了!”

  “是!”

  水工与井底的学徒交流片刻,随后便示意左右的民夫开始用吊篮放下去陶圈与石头。

  三尺宽的陶圈被慢慢放下去,随后再将沙子、木炭与凿得平滑的石块依次放了进去。

  下面的学徒和民夫开始将陶圈固定,随后将沙子、木炭、石块层层垒砌起来。

  再往后他们便将绳子套在身上,由上面的人一边放下陶圈,一边将他们吊起。

  如此过了一个时辰,相当整齐且坚固的水井便形成了。

  当学徒被吊出水井后,那水工便对左右民夫吩咐道:“现在可以垒砌水井的石头了。”

  民夫们见状连忙开始用三合土及青砖来垒砌井口,并将用于取水的辘轳固定起来。

  当所有的事情都做完,这些水工及民夫纷纷不顾浑身酸痛,乐呵呵的咧嘴大笑起来。

  远处的刘继隆见他们如此,嘴角也不免上扬,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只因在他眼前,类似这种修建水井的工地,整整还有一百多处。

  这只是聊城两万多民夫一天的进度,每口水井对应二十亩地。

  尽管对于大旱来说,这点水量杯水车薪,但有总比没有要好。

  “殿下,王尚书的奏表。”

  曹茂走到刘继隆身旁呈出奏表,刘继隆闻言收起笑容,侧身接过奏表翻看起来。

  对于康承训会投降,刘继隆并未感觉到惊讶,毕竟康承训本来就不是什么野心家。

  他所图的是富贵和权势,而权势自己是不能给他,但自己可以给他足够的富贵。

  “敕令,以淮南节度使康承训回调东都,检校特进、尚书令兼太子太保、上柱国、宁国公,食邑三千户。”

  “淮南诸将,守土有功,皆检校散阶、加授勋位,调往北都任职。”

  对于没有作乱的人,刘继隆给出的待遇自然要好一点,哪怕康承训实力不算强,但一个国公还是应该给予的。

  至于淮南诸将,调往北都这种威胁不到自己的地方,授予些许不涉及兵权的职官,也是可以的。

  “臣领命!”曹茂恭敬作揖,而这时安破胡则是从远处策马而来,身后还跟着王建、张延晖二人。

  三人翻身下马,朝着刘继隆快步走来后作揖:“殿下!”

  “何事?”刘继隆见他们表情如此,便猜到了有事情发生。

  果然在他询问后,安破胡先开口道:“镇州、平州有旧兵作乱,驱逐了我军派去的刺史和县令及一众官吏。”

  “他们说军营操训苛刻,不满而鼓噪,让……”

  “尽数镇压!”刘继隆不等安破胡说完便将其打断。

  所谓旧兵,无非就是成德、卢龙保留的那些老卒罢了。

  他们应该是得知自己南下,然后就开始传统式的鼓噪。

  不过刘继隆可不是诸镇节度使,任凭他们拿捏。

  他们既然喜欢讨价还价,那就去地下和阎王讨价还价去吧。

  “是!”安破胡连忙作揖应下,刘继隆则是看向了张延晖和王建。

  “张郎君准备准备,不日便先回洛阳吧。”

  “是”张延晖在军中待久了,也学会了汉军的遵令为主,不敢明面上讨价还价。

  见他如此老实,刘继隆是越看这个女婿越顺眼,继而满意点头,继续看向王建:

  “王建,若是调你前往东川,你可敢率军收复黔中?”

  “敢!”王建不假思索便作揖回应,他知道自己日后能否成就都督,兴许就看这一战了。

  见他如此,刘继隆对他吩咐道:“剑南道有军四万五千,某决意拔擢你为黔中都督,在东川募兵五万。”

  “一年后的今日,吾需要你率军攻入黔中,再深入攻取岭西、安南,汝可有把握。”

  “有!”王建心中自然是有把握的,哪怕他没有去过黔中道,但自从他这几日在军中见识过火炮的威力后,他便觉得所谓黔中道的重城,恐怕也禁不住如此火炮的攻打。

  “有什么困难,可以提出来。”

  见他如此爽快,刘继隆便知道他肯定有条件,而王建见状脸上也浮现些许尴尬,随即继续作揖道:

  “若是可以,请殿下调五十…不!三十门火炮给臣。”

  “半年后,调五十门给你。”刘继隆没有半点犹豫的应下。

  王建见状,不免有些错愕,随后才后知后觉的感觉自己要少了,暗自咋舌。

  见他应下,刘继隆随后看向安破胡:“南边的事情,现在不用你操心了,你继续率军在河北驻跸,等待敕令再返回河东。”

  “是!”安破胡作揖应下,没有任何问题。

  见状,刘继隆这才看向曹茂,对他吩咐道:“以陈靖崇为河南道都督,李阳春任淮南都督,各自募足四万五千兵马。”

首节 上一节 945/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