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120节
明瑞此时也意识到了,缅军可能是想采用坚壁清野的战术,于是趁着木邦城有这么多辎重,他留参赞大臣珠鲁讷率兵五千留守木邦。
杨重英、陈元震等文官辅佐珠鲁讷粮饷司印等,他自己则率一万两千兵继续南下。
不过明瑞完全不知道的是,早在他出征以前,清军的行动,就被贡榜王朝侦查得到了。
原因很简单,经过前两次的拉胯出丑,清军很容易地让滇西南和缅北的土司们产生了一种印象,那就是清军肯定是打不过贡榜王朝的。
于是,当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在暗中投靠了贡榜王朝,跟红顶白嘛,是这些人的老传统了,到后世也没多少改变。
而贡榜王朝侦查得知清军的声东击西和虚实两路之后,很快做出了针对安排。
明瑞这次突击,最大的问题,其实就在于后勤。
缅北山区本来就行进艰难,明瑞还带着一万多人狂奔几百公里,后勤的破绽,可谓处处都是。
白象王孟驳在阿瓦与群臣商议,决定派贡榜王朝名将莽聂缈遮(也叫内苗.希修)率王朝禁卫精兵九千,前往西北的新街(八莫)驻守,隔着伊洛瓦底江设立营寨,阻挡清军装模作样的北路军。
大将马哈.希修率军一万五千,前出蛮结、腊戌一带凭天险抵抗清军。
另一位大将马哈.希哈修亚率军八千作为接应。
并命令一路上所有的部落、官员全部撤退,辎重带不走的一律烧毁,沿途必须坚壁清野。
悍将登贾.敏康负责率数千部落军展开游击侵扰,骚扰并切断清军的补给线。
。。。。
此时的态势,乃是清军北路军的额尔景额在西北方。
明瑞已经率军直奔南面的阿瓦,位在南方偏东。
清军北路军和明瑞主力中间,就是珠鲁讷坚守的木邦城作为大后方和明瑞军的补给运送站。
缅军的策略很简单,他们将九千禁军,也是主力中的主力派去了顶住清军的北路军。
等到把清军北路军耗走或者击败后,从后方翻越高山插过来,攻占清军的粮草辎重大本营木邦。
最后,算上袭扰的登贾.敏康,三路大军合围清军,然后吃掉明瑞深入的孤军。
做完了这些安排,白象王辛骠信极为兴奋,此战缅军就如同开了全地图挂一般,就等着清军上钩,然后吃掉他们。
在白象王看来,这或许是他攻灭暹罗国后,又一次惊天动地的大胜。
。。。。
十一月中,清军北路军偏师到达新街,果然发现缅军早已严防死守,守城的缅军不但精锐,人数还有九千之多,比清军北路军还多了一千人。
这进攻方比防守方人数还少,人家还有天险,这仗肯定就没法打了。
清军与缅军对峙数日都无可奈何,于是主将额尔景额决定示弱。
他这八千人中,有四千是云南绿营,战斗力相对低下。
于是额尔景额命他们上前挑战,自己则带着悍将海兰察等人在城外密林中设伏。
缅军主帅莽聂缈遮虽然是名将,但己方有极大优势,敌军人数还少,于是他也没忍住,于是派兵出城作战。
缅军以两千人攻击作为诱饵的云南绿营,初战杀云南绿营数十人,次日再战又杀百余人。
莽聂缈遮在之前的第二次清缅战争期间大破清军,内心骄傲无比。
现在一看,清军号称调集精锐,但那也就是比之前的兵将稍微精锐一点而已。
于是第三日,他命缅军大举出战,一共出动四千人进攻云南绿营。
但莽聂缈遮不知道,额尔景额根本没给云南绿营布置诱敌深入的任务,他是直接就把云南绿营给顶上去的,这完全就是云南绿营的真实实力展现。
果然,云南绿营顶不住缅军的进攻,战不过两个时辰就完全溃败。
那场面,相当的真实,因为他们确实是被击败了,不是在作假。
莽聂缈遮当然看得出来,他异常兴奋命缅军大举压上进攻。
结果,就在追击的过程中,两边山上一声炮响,清军两千步骑猛冲而出。
骑兵是悍将海兰察带领的关外吉林驻防八旗,步军也是四川西北常年跟大小金川土司开片的精锐。
缅军在追击中无法保持阵型,清军则来的极快,海兰察一马当先突在最前面,瞬息间连发五箭射杀三人,随后率队冲入缅军中大砍大杀。
缅军猝不及防,前军被杀两百多,迅速朝后溃退。
随后缅军在城外组织第二道防线,但阵型尚未完成,海兰察率清军精骑又猛冲过来,缅军士兵根本来不及装填,再次大败。
五百余清军骑兵在四千缅军阵中来回冲杀,不到半个时辰斩杀缅军四百余人,缅军全线崩溃。
城中的莽聂缈遮这才知道麻烦大了,赶紧把缅军的数百骑兵放出去掩护。
海兰察见来了骑兵,只能放弃继续冲杀,去顶住出城的骑兵。
此时,两条腿飞奔的四川兵也赶来,清军步骑合围,几乎尽杀了这三百缅军骑兵。
倒是缅军步兵,借着这个机会,丢盔弃甲飞快的跑回了城中。
此一战,清军除开云南绿营外,仅仅损失十余人,合计杀死缅军步骑超过九百,伤者二千多。
要知道,这些士兵可是贡榜王朝的禁卫军,比莫子布在阿瑜陀耶城外击败的苏基将军那种准一线部队,要精锐的多。
但是他们在面对清军精锐的时候,却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莽聂缈遮这才知道清军的实力,至此一味坚守,根本不敢出城。
同样,清军也打不动拥有天险的新街城,双方开始了对峙。
但清军就在国门线外,补给远比缅军方便,按正常情况,大不了就是对子而已。
只是清军对得起,缅军可对不起。
第141章 让你们见识下通天纹的厉害
此时的情况,仍然对清军有利,要是形势这继续下去,说不定明瑞还真能成功。
但命运,往往最喜欢在关键的时刻,给你开上一个玩笑。
就在清军北路军偏师在新街城外与缅军对峙的时候,主将额尔景额突然病重,短短十余日就一命呜呼。
而在此之前,大军尚未出发之时,作为额尔景额的递补,明瑞的堂弟,福康安的哥哥福灵安也在昆明病逝。
这样一来,能统帅北路军的人选就屈指可数了,乾隆以八百里飞骑传令,由额尔景额的弟弟额尔登额代替。
只可惜,额尔登额虽然久在军中,且常年跟随兄长额尔景额,看起来像是一员悍将。
但实际上有勇无谋,只能做个百夫长,绝对担任不了大军统帅一职。
他甫一上任,就自觉要赶紧报答乾隆的提拔之恩,更想立个大大的战功以显示他不比兄长额尔景额差。
于是,额尔登额放弃了最优选,即跟缅军比消耗。
或者说,只要把缅军九千主力耗在这,不让他们威胁明瑞的后方,说不定缅军真的会打不过明瑞。
但额尔登额兴奋之中,选择了率兵猛攻具有天险的新街城,这正中缅军统帅莽聂缈遮的下怀。
新街城以土墙和木栅栏、壕沟相配合,构建了三重有层次的防御,缅军九千人,差不多有四千支燧发枪,加上火绳枪几乎人手一支。
虽然由于骑兵和肉搏兵太弱,出城作战就是送菜,但防守很好用啊!
反观清军,四千云南绿营连续打了几年的败仗,高级军官都被砍的差不多了,因此兵无战心,并没多少战斗力。
清军的绝对主力,也就是海兰察统带的六百骑兵,则在攻城战中没多大用处。
满清的国情,也不允许把花海量银子养起来的八旗精骑,用在这种地方。
所以,额尔登额能够大量出动的,就只有四川川北镇、松潘镇的三千多四川绿营兵。
这就要了命了,四川绿营战斗力再是强悍,你让他们拿着刀枪去猛攻人数三倍于己,还躲在木栅栏后面,甚至城墙上手持燧发枪的缅军,这像话吗?
他们就是超人,也无法战胜缅军啊!
于是越打,北路清军的士气也就越低迷,伤亡愈加惨重,士兵不断产生厌战情绪。
。。。。
而就在北路清军遭遇麻烦的时候,一路上遭遇缅军坚壁清野,一个人也看不见的清军主力,终于找到了缅军的主力。
缅军大将马哈.希修率军一万五千,在蛮结所在的伊洛瓦底江边占据山头,以木栅栏立寨十六座,层层防御。
不过嘛,在东南亚这种优秀的匹配机制下,所谓大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马哈.希修虽然扎下了坚固的营寨,但派出的哨兵太菜,直接被清军逮住了。
同时又没有建立有效的多重预警机制,结果清军凭着被俘缅军的供述,领队大臣观音保亲率四百精兵,突然发动袭击,直接拿下了马哈.希修的第一个军寨。
缅军千余人在清军四百人的围攻下,竟然只坚持了半个小时,就溃退了下去,不但人被杀了好几十,还丢失了关键的第一个营寨。
这个营寨位置最高,可以俯瞰整个蛮结地区的防御态势。
马哈.希修很快派人来抢,但所部两千人仰攻四百清军,结果又被清军利用丛林避开火枪射击后,一顿猛冲打的大败。
光观音保一人就格杀缅军十余人,缅军再次丢下近百具尸体,狼狈逃窜了回去,至此不敢再攻,一味死守。
入夜,清军大队终于到达,开始进攻缅军的营寨。
不过进展并不顺利,因为蛮结全是山林,缅军营寨都在山上,四周立起木栅栏为营寨。
营寨内外又挖了壕沟,外侧壕沟的外面,则是利用缅北锋利竹木制作的鹿角。
额,或者说,这种鹿角应该叫做原始版的铁丝网,非常难以穿过。
而缅军士兵还会在木栅栏内利用缝隙朝清军射击,清军的火枪大多为火绳枪,根本无法和隔着木栅栏的缅军对射。
就在僵持不下的时刻,回族将领哈国兴建议清军趁凌晨,分三路进攻,不用枪炮,唯逞刀枪。
哈国兴虽然此时只是腾越副将,但见识还是很不错的,他清晰认识到了缅军的战斗力全凭手里的燧发枪,但肉搏能力极为低下。
因此不要在远处和他们对射,直接冲进去乱砍。
明瑞采纳了哈国兴的建议,于是清军自凌晨集结一千五百满汉精兵发动袭击。
这其中大部分士兵出征两个多月了,一直没捞到仗打,因此心气很高。
清军很快就夺下了第一个营寨,缅军毫无准备惊慌溃退。
但到了第二个营寨后,缅军兵力增多,不断朝清军射击,清军攻击到了木栅栏外的壕沟处,却被枪炮打的不敢抬头。
紧急时刻,壕沟中的贵州士兵王连突然发现他面前不远处的缅军木栅栏外堆积了一些木头,可以用这个当跳板翻入军营。
于是他赶紧与几个同乡约定,一起从这里冲进去。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将北伐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