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466节

  而陛下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他不能也不会有瑕疵,那么就需要一个人来解开这个死结。

  这个人就是郑王,郑王不在广州赖着不走,是怕人以为他还有心回暹罗,所以到了江南才不走。

  你放心,等陛下到了苏州,郑王一定会怀古伤今说一堆,然后表示是他错用了人,害了多少生灵,自觉无颜在面对天下人,最后请求朝廷收回暹罗云云。

  而且他会真的在寒山寺出家,还会利用影响力号召一大批原本暹罗、柬埔寨甚至下缅甸的僧侣到江南来交流。

  因为南传佛教没有经过三武一宗,他们还有很强的势力,郑王在寒山寺出家对于朝廷掌控过南传佛教会有很大的好处,不然郑王不会选天下闻名的寒山寺。”

  小表妹听的又有些头大,她没多少文化这点确实是让她在后宫很吃亏。

  不过好在这么多年的锻炼,她还是有点政治嗅觉的,思考了一会立刻问道:

  “郑淼兄弟已经得到了陛下未来会把他们分封到文莱和南掌三国的允诺,郑王现在这么卖力,是为了什么?”

  叶小妹站了起来,居高临下看着小表妹,“为了什么?就是冲着你来的。

  皇后娇憨,没多少心计,但郑素素可不一样,这可是个标准的狐媚子,长得还漂亮,年纪又小,她的未来是有大可能的!”

  “知道什么是阿森最大的问题吗?”叶小妹说着,又开始反问开了,“那就是年纪,当阿森三十岁的时候,陛下才五十多岁。

  这个年龄,正好是卫太子刘据与先汉孝武皇帝,是唐恒山郡王与唐太宗,是逆清康熙与大阿哥胤禔那种相仿的年纪。”

  小表妹被吓得脸色惨白,想到历史上这三位著名长子的遭遇,都是深得父皇喜爱,都是素有贤名,朝野有望,但最后都栽在了年龄,或者说皇帝不肯放权这方面。

  这跟阿森,是何其相似!

  小表妹关心则乱,她带着阿森过来,其实就是感觉到了威胁,所以来找同盟的,两人之前也试探过好几次了。

  是以听到叶小妹的分析,也顾不上先出手会被拿捏,小表妹有些着急的说道:

  “阿真,你既然能说出这些,肯定是有解决的办法,你我姐妹中,就你读过书,还请帮帮我们娘俩。”

  “看把你吓得!”小表妹都快吓坏了,但叶小妹却突然笑了起来。

  “先汉与大唐,统治中心都在关中,搞定了关中,就搞定了全国。

  如果用今世今时来比喻的话,说句不好听的话,整个华夏都是关中的殖民地。

  而逆清,统治者更不过就是几十百来万的旗人,所以彼时权力高度集中,方寸之地就有两位君王,父未老,而子已壮,矛盾就此产生。

  而在今时,陛下天纵英主,志向远大,大虞疆土远超历朝历代,陛下甚至还想囊括漠北,进军河中,西与英法争印度之控制权,东渡大海制倭国而窥北美。

  这么大的基业,怎么可能由一个中枢就能管的过来!

  是以陛下设金陵、广州、西安、北京等为都城,又增设南洋总理大臣协助处理政务。

  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阿森的未来,不在于立刻夺得太子之位,也不要总是学习帝王之术。

  而是要学习军事、律法、行政,先知道怎么治理地方,未来才能适应天道之变化,领袖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帝国。”

  好.好熟悉的调调,小表妹忽然惊觉,这说话的方式,怎么那么像表哥莫大皇帝呢,难道?

  她品出味来了,但是可不能挑明,于是立刻顺着话就上了道。

  “阿真妹妹,姐姐愚钝,已经教不了阿森了,我想让他拜你为契妈,请妹妹把他当自己儿子一样教导,任打任骂!”

  广东人嘛,拜契爷、契妈简直不要太常见。

  当然,礼仪越隆重就代表关系越亲密,最高的那种,干儿子甚至还有给干爹、干妈养老的责任。

  小表妹现在用上了拜字,那就肯定是最隆重的那种,可不是随便喊喊的。

  叶小妹缓缓点了点头,“选个好日子吧,以后阿森就是我契仔了。”

  小表妹没猜错,叶小妹几乎是主动凑上去要教导阿森,确实是莫子布授意的。

  因为小表妹陈依珍的教导路子走错了,老给这孩子灌输一些帝王心术,搞宫斗的思想,这明显不适合如今这个社会了。

  对莫子布来说,这么大的帝国,一个人根本管不过来,而且他本来就有意限制一下皇室权力,把权力通过议会向各社会主力阶层放一放。

  虽然不至于非要搞成英格兰那样的君主立宪,但也绝不会再回到满清那种集权顶峰。

  这样一来,皇帝和太子之间的矛盾,就不会像以前那么尖锐。

  所以,只要阿森不走歪路,他还是愿意立长,并且让阿森掌握一部分权力,填补他分身乏术的弊端。

  只是莫子布事务繁忙,不可能随时陪在身边教导儿子,小表妹又因为学识无法承担这个责任。

  那么有一些新视野又连生了三个女儿的叶小妹,就是个非常合适的前期教导者。

  叶小妹也在心里叹了口气,客家人在陆军中的势力太大了,陈家则不同,除了陈光耀这样的少数,绝大部分都在海军中。

  这陆军掌握要害,是君王要用也要防的对象,海军则不一样,他们无法控制中枢核心,又因为太耗钱很依赖中枢支持,天然就亲近皇帝。

  莫子布都亲口对叶小妹说了,就算她生了儿子,也很难做储君,所以叶小妹也愿意来教导阿森,稳固自己今后的地位。

第475章 毛祥生回乡

  苏州,寒山寺。

  其实在此时,并没有确切的哪座寺庙叫寒山寺,而是一堆寺庙的统称,其占地二十余亩,说是寺庙,更像一个漂亮的苏式园林。

  现在郑信要出家的这寒山寺园林,历史上毁于太平天国时期,是几乎彻底损毁,只余几块石碑被保存了下来,后世见到的,乃是光绪时期复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郑信穿着一件简单的青色道袍,头戴四方平定巾,用潮州味极浓南京官话吟诵了一首张继的枫桥夜泊。

  莫子布强憋着笑,这郑信从小就没系统性学过中国文化,陈联说过郑信的国学水平约等于三国演义,绝对不是在嘲笑而是说实话。

  所以,此刻莫子布见到郑信竟然道袍加平定巾,一副江南老举人的样子,还用蹩脚南京官话念诗,确实是有一种非常的割裂感。

  “外父好兴致,等太上皇回了应天府,你们两位长辈一起吟诗作对,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太上皇可是大才,我何能及。”郑信摆了摆手,看着远处的上塘河,低声说道:

  “我的父亲,也就是诗诗的祖父,是华富里著名的浪荡子,他不事生产,游手好闲,连老婆都娶不上。

  有一次,他中了别人的圈套,玩牌九把家里的祖宅都输了,族长说要把他押回祠堂打死,所以他才冒险跑到暹罗。

  结果却意外的发达了,成为了我义父最器重的大商人,两人还续了族谱,认了兄弟。

  可是他不识字,也不会说官话,什么也教不了我,所以我只能自己学习。”

  说着,郑信自己都笑了起来,“陛下,你知道我的官话和汉字,是向谁学的吗?”

  “是您义父教的?”莫子布笑着问道。

  “不是,我的官话和汉字,是我小时候最好的伙伴和朋友教我的,因为他外公是阿瑜陀耶的泉州同乡会会长,非常注重培养他学习中国文化。”

  说着,郑信突然悲怆的大笑了起来,笑声中郑信的声音都有些呜咽了。

  “我靠着通的教授,自学学会了官话和汉字,这才引起了义父的注意,他认为我是可塑之才,于是不断培养我,使我终于走到了暹罗的最高位。”

  这.,这真是一段恶缘。

  “陛下,给通的家眷一条活路吧,不必给他们富贵的生活,但请让他们能跟正常人一样生活。”

  郑信说着,开始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暹罗地处南洋中心,物产丰富,华民众多,是天然控制南洋的宝地,确实该由朝廷直辖,你做的对。

  至于我自己,就在这寒山寺出家吧。

  不过明年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诞辰,我欲在普陀山观世音道场召集兴唐、泰平、安戴和缅甸诸大寺高僧前来与中华,与北传佛门同道开水陆法会,共襄盛举,还请陛下同意。”

  果然,莫子布猜中了,郑信到寒山寺出家,就是为帮助莫子布拉拢并控制南传佛教。

  啊,不对!郑信目前在做的,更应该说他是在为长女郑诗诗和即将进宫的第八女郑素素稳固位置。

  但这是好事,南传佛教可是被迫承认过郑信神佛转世身份的,只是不愿意承认他就是未来佛。

  那么只要郑信愿意帮着莫子布整合南传佛教,对大虞巩固在南洋的统治是很有好处的。

  “这是好事,小婿一定鼎力支持,法会一切所需,都由浙江巡抚衙门负责,我立刻让巡抚钱大昭亲自来听从外父安排。”

  与郑信谈完之后,莫子布又去看望了岳母吴萱和郑信的子嗣们。

  这些人就与郑信还有些绷着绷着不同了,岳母吴萱甚至都到前门来迎接,还要下拜,莫子布只能让郑诗诗赶紧把她母亲给扶住。

  别的不说,莫子布的这个岳母还是头脑很清楚的,吴家怎么说也是流传了七八代的贵族,她的六世祖还当过暹罗国使去朝拜万历皇帝。

  是以,吴萱上来就很直接的说道:“达信不能驭下,今失国乃是上天的惩罚,现在这样能过上安稳日子也不错,以后我们就在应天府生活了。”

  莫子布对吴萱的印象也不错,从一开始他这丈母娘就挺喜欢他,当时也没少在郑信面前说他的好话。

  至于吴萱刻意强调安稳日子,莫子布也懂,因为郑家在暹罗的一切都放弃了,而新的封赏还没确定呢。

  现在这么大一家子,连个领俸禄的职务都没有,总要给人一份能安稳富贵的保障。

  郑诗诗显然才刚刚哭过,手里还牵着莫子布六岁的次子阿栩。

  这孩子虽然是陪嫁媵妾吴蒨所生,但从一出生起就是郑诗诗在带着,两人关系极为亲密,就跟真母子没什么区别。

  莫子布若有所思的看了还跟一个小萝莉差不多的皇后一眼,在这种场合,连吴蒨这个生母都不在,郑诗诗还非要牵着阿栩过来,显然也是想要表达一些什么东西。

  至少来说,她应该是不太愿意同父异母的妹妹郑素素生了儿子后,来顶替阿栩位置的。

  嗯,也不怎么让人意外,毕竟妹妹再亲,肯定也比不上养了六年的儿子。

  更何况这个妹妹还是同父异母,摆明了要替代她某些生态位的。

  这皇帝的后宫啊,就是时常会有各种勾心斗角。

  不过既然郑诗诗都这么表示了,莫子布肯定就不能拆他的台,于是立刻把阿栩抱起来,笑呵呵的逗弄了几句,还在坐下的时候,把阿栩放到了膝盖上抱着。

  吴萱和郑诗诗母女的脸色瞬间就好多了,虽然阿栩因为生母是泰人奴隶,肯定不具备继承大统的可能,但这恰恰才是最完美的。

  因为阿栩天然可以隔绝一切围绕着储君位置的争斗,反而更加安全。

  只要他健康长大,作为大皇帝的次子,未来混一个封国没有任何难度,这样的孩子,才是吴萱和郑诗诗母女今后的依靠。

  至于郑素素及其子嗣,对于郑信来说肯定是好外孙,但对于吴萱和郑诗诗来说,那就不一定了,郑素素的儿子当了皇帝,说不定对她们反而有害。

  抱着阿栩坐下之后,莫子布主动说道:“外父既有意出家静修一段时间,朕会即刻下旨,敕封岳父为大觉广德普济大师,就在寒山寺出家。

  阿水就先封成国公,回泰平省见习政务,以备将来就藩,其余诸弟,朕也会自有安排。”

  吴萱于是放心下来了,莫子布的眼光却突然瞟到了另一边,那里跪着一个贵妇人以及一个十余岁的半大少年。

  贵妇见莫子布注意到他,立刻跪下把头磕的砰砰响,“罪臣通之妻纳克,叩见大皇帝陛下,大皇帝陛下统御万国、福寿齐天。”

  纳克说的是高棉话,莫子布自然是懂的,而贵妇身边的半大小子则用南京官话向莫子布叩头请罪。

  嗯,说实话吧,莫子布对于通,倒没有多少痛恨,一直是以一种看笑话的姿态。

  毕竟这个时空可不是历史上,通注定努力越大,失望就越大。

首节 上一节 466/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将北伐进行到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