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515节

  这就是落后的原罪,谁来了都能把你当奴隶和牛马用。

  。。。。

  覃三从闷热中醒来,这印度的鬼天气是真的难受,比老家广西热多了。

  覃三很有些不耐烦的咳嗽了一声,立刻外面就传来了脚步声,四个身穿彩色长裙(纱丽)的女子走了进来。

  其中领头的手里端着一个大碗,另一个手里端着一个木盆,剩下两人则抬着一个大木桶。

  覃三如同王公贵族一般,极为嚣张的张开嘴,一勺冰凉沁人心甜的绿豆汤,立刻就喂到了他的嘴里。

  绿豆是海军从南洋运来的,蔗糖是印度产的上等,凌晨就熬煮好了,一直放在井中用井水冰镇,就为了他早上起来能喝到。

  喝了几口绿豆汤后,覃三站了起来,女人们自然就把他身上被汗水浸湿的睡衣脱下去,等着一会去洗。

  等到脱掉衣服后,三个女人各拿着一块毛巾,在木桶中冰凉的井水中打湿,细心的给他擦拭起了身体。

  剩下的那个女子,则拿着一把棕榈叶做的印度式蒲扇,缓缓给他扇起了风。

  舒服!

  浑身的闷热和汗渍渍的感觉,一下就消失了,覃三忍不住发出了一声从灵魂中传来的呻吟。

  随后,有个不老实的家伙,总朝覃三,,某个地方握来捏去的,很快就把他挑逗的擎天一柱。

  覃三白了这个虽然长得有点黑,但相貌挺不错的妇人一眼,随后做了一点淡淡的暗示。

  妇人立刻就懂了,她放下手中的毛巾,把垂下的长发挽到脑后扎成马尾。

  ‘嘶!’覃三浑身一阵颤栗,灵魂都直接出窍了。

  他现在有种强烈的愿望,他想马上瞬移到老家广西平南县,让家乡的伙伴们看看这场面,一定能把他们羡慕的眼睛充血。

  虽然有点黑,但说实话吧,对面百依百顺乖巧到这个程度,相貌已经不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不是嫫母无盐,不是波刚,都无所谓了。

  而且,覃三昔日在家乡对歌的时候相中了一个,那女的也黑的很,而且还看不上他,宁愿跟一个小白脸私奔,看不上发誓要明媒正娶他的覃三。

  “覃三啊,覃三,就你这出身,有现在的待遇,那是老鼠掉进了油罐子里,这都是陛下的恩德啊!”

  覃三嘀咕着,嗯,想来莫皇帝应该也觉得很开心。

  他下面的百姓在忙着传宗接代运动的时候,嘴里还在念叨皇帝的好,让我们莫大皇帝莫名其妙有了一丝参与感。

  未几,享受结束,覃三走出了自己的屋子,跟他一起住在这个村子的两个征印军士兵,也已经穿戴完毕。

  三个苦出身,在大陆老家注定要打光棍的穷汉子,竟然学着国内老爷们的模样,互相拱手,强行文绉绉的打招呼。

  寒暄几句后,三人就在村中一个四面通风的竹楼里面,让下面的人把饭食端了上来。

  饭食很简单,三张巨大的芭蕉叶上,铺面了长长的印度米饭。

  主菜是咖喱黄油鸡和一块炸鱼,配上黄、红、绿三色以豆子为主要原料咖喱辅菜。

  然后就是大量蔬菜,西红柿、洋葱、辣椒老三样和用柠檬、蔗糖、高度酒等原料做的饮料。

  肉并不多,但非常受士兵们欢迎,而且极为符合印度的气温和环境。

  历史上印度高种姓基本吃素,除了要以此彰显自己纯净以外,还有现实的需求。

  就印度这天气,肉食非常容易腐败,而咖喱和辣椒,又能在极大程度上遮掩住腐败的形状和味道,这让人完全没法在第一时间就分辨出来食物是否变质。

  这要是不小心吃了,管你是什么婆罗门还是刹帝利,在湿热、细菌极易繁殖,同时医疗条件又落后的印度,很可能就会要了你的命。

  而吃素,则能极大的避免这种情况,首先不易腐败,其次腐败了也不会有肉食这么大的杀伤力。

  刚开始来的征印军士兵也不太懂,逮住印度的牛就嗷嗷开吃,结果这一年多拉肚子就拉死了超五十人,然大家就都老实了,饮食习惯跟着本地人走了。

  三人一顿狼吞虎咽,吃得饱饱的,覃三左侧一个广南上士叹息了一声说道:

  “这里也就是夏天太热了,不然绝对是个好地方,要是能在这里这样一辈子当老爷,也不枉这几年九死一生了。”

  覃三和另一个人小鸡啄米一般,赞同的不能再赞同了,另一人是个京营振武军的上尉军官,见识比覃三他们两多一些。

  “可惜了,咱们国内还未统一,陛下能挤出咱们三万人来打印度,就已经是砸锅卖铁了。

  所以拿那新旧威廉堡没什么办法,而打不下来威廉堡,咱们就不可能在印度安稳当老爷。”

  “对!”刚刚感叹印度太热的广南上士大声附和道:“就是人太少了,要是有十万人,老子日夜不停,全天十二个时辰围住打,看他们能坚持到几时。”

  “鞑子误我中华啊!”上士越说,越是捶胸顿足的,“要是没有鞑子,咱们汉人团结一心,印度说不定早就拿下了。”

  嗯,现在的广南,绝大部分人都认同自己是汉人,但也有在下面秘密活动,宣称广南人,阿不,安南人不是汉人的。

  但在当汉人带来的好处面前,这些宣传根本不值一提,只有一些在回归中央后受损的家族中,还有一些影响力。

  三人中只有覃三出自南洋征召的辅兵,因此他胆子最小,听了上士的话,反而小心翼翼的摸了摸下巴后,有些迟疑的问道:

  “我听说陛下好像没有占据印度的想法,连运些印度人去南洋当农奴都不让,严重者抓住了就杀头,咱们还想在印度当老爷,岂不更犯律法?”

  “你傻呀!”上尉白了覃三一眼,“那南洋是咱们辛苦打下来留给后世子孙的,现在搞那么多印度农奴过去,他们一生一窝,几十年后哪还管得住。

  要是管不住,那这南洋到底是咱们给子孙后代留的,还是给印度人打下来的?

  而陛下也只是说不让咱们把印度人给弄南洋去,没说不准咱们在这当老爷啊!”

  覃三眼睛一亮,但随即又暗淡了下去,“那也不行啊,万岁爷不许,这里就不会有大封臣,咱们这样的治理几个村子还行,大了可不会整,没有大封臣,咱们站不稳呀。”

  上尉嘿嘿一笑,“说你傻你还真傻,要什么大封臣,印度这地几十个土邦王公,这不现成的嘛。

  只要你想留下,那就去找蒂普苏丹这样的,去给他当军事教官或者什么,让他赏几个村子给你,然后你帮他打仗。

  而且,老哥我还告诉你,你不但能在印度土邦王公下当封臣,还能在锦衣卫再领一份薪水,只要负责帮锦衣卫监视这些土邦王公,让他们老老实实当我中华的藩臣就行。”

  啊?

  你以为覃三是被震撼到了嘛,不是,他还是没想明白。

  但另一边的上士想明白了,“原来如此,看来陛下是想让这些土邦都成为咱们藩臣,就像是昔年西南、岭南的土司一样。

  而咱们顶着天朝上国的威风,拿着朝廷的薪俸来给这些土司当心腹大臣,一来帮他们压制下面的人,二来确保他们忠心朝廷。”

  “这个好,嘿嘿,这个好!”上士嘿嘿的傻乐了起来,他家里也没什么人了,不想回大陆去了。

  反正这一年多,他已经有些适应这里气候了,若是在这里能管三五个村子,治下三几千人,那就是神仙般的日子了。

  上尉也嘿嘿笑着点了点头,“就是这个道理,而且这印度是通行种姓制的,高种姓要越少才越值钱。

  可咱们人太多了,要是一下涌来几百万人,那还怎么当高种姓?

  真要再多几百上千万唐人当高种姓,那印度的穷人还有活路嘛,咱们唐人的地位也肯定是要下降的。

  所以朝廷一定不会允许太多人过来当老爷的,但咱们这种在印度立了军功的人想过来肯定不难,只要扛得住思乡之苦,这里确实就是天堂。”

  覃三还是听的半懂不懂,但他明白这事有搞头,于是傻笑着咧了咧嘴,“好,好!那咱们回去了加把劲,一定把威廉堡给打下来。”

  就在三人享受的时候,距离他们七十多公里一个叫做阿兰巴克的城镇,刚刚被征印军攻陷。

  这支隶属于神电近卫的骑兵连,将阿兰巴克的英属东印度公司柴明达尔全家押了出来,然后把男丁就在城门口砍了脑袋。

  随后,近卫骑兵勒令阿兰巴克的农夫们出城,将周围种的罂粟全部给铲除。

  同时则把柴明达尔家积存的粮食拿出来分发给各个低种姓,赢得了他们震天的欢呼声。

  做完了这一切,骑兵少校留下了五十人率三百仆从军驻扎在阿兰巴克城,享受覃三他们这样的待遇,其余骑兵又继续前往下一个罂粟还没被铲除的城市。

  这个行动,是陈联身边参谋军官提出并设计出来的。

  这英属东印度公司不是拉拢了当地的柴明达尔嘛,那简单,老子把这些人杀光,然后把粮食分给下面人,再用一定数量的士兵控制仆从军稳定地方。

  至于为什么印度底层会支持征印军,很简单,孟加拉本来是全印度粮食产量最高的地方之一,但种粮食只对百姓好,对英属东印度公司并不好。

  同时这些年,英国越来越承受不住来自中国巨大的贸易逆差,可他们又没有任何的商品可以打开中国市场,只能不断被狂吸白银。

  所以为了扭转这个趋势,这些家伙找到了罂粟,通过向中国贩毒,来减小逆差。

  而种罂粟的话,不列颠把鼻屎大点的地方自然不合适,于是这些家伙就强行推动在孟加拉种罂粟,搞印度版的改稻为(罂)粟。

  而他们下面的柴明达尔也非常支持,因为这些柴明达尔发现种罂粟后,不但收入变高了,还多了一个拿捏农民的手段。

  具体怎么拿捏呢?

  很简单,大量的稻田被改种罂粟之后,粮食很快就供应紧张了,而这些柴明达尔又在自己能严格控制的地方种满了粮食。

  这样一来,不管下面农民种了多少罂粟,拿到了多少钱币,但他们变不出来粮食,要是粮食还得找柴明达尔老爷买。

  你听话,老爷就便宜卖给你。

  不听话,老爷就让你全家饿死。

  八九年前的孟加拉大饥荒就是他们玩脱了,大干旱下少量种水稻的田减产,根本不够吃,结果活活饿死了几百万人。

  所以征印军就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直接把东印度公司的柴明达尔杀光,把种植的罂粟铲除,允许印度农民继续种粮食。

  同时还把柴明达尔囤积来卖高价的粮食,分给他们。

  这样的操作,怎么可能不得民心,印度农夫们高兴得很,这也就是为了打旧威廉堡死了这么多人,阿三农夫还很支持征印军的原因。

  而有了大量阿三农夫支持,陈联三万多人,也才能过得如此舒坦。

  现在,就看是征印军先扛不住高温,还是新旧威廉堡的英国人先扛不住根基被连根拔除了。

第524章 威廉堡风雨

  尽管覃三恋恋不舍,但他还是要走了,因为这被称为外派但是实际上是休假的期限已到。

  是的,这个村子还不是属于他的,而是陈联用来安抚将士们在外征战三年的奖赏。

  像这种既能摧毁英国人在印度统治根基,又能让士兵们放松的城镇和乡村,陈联一口气设了两百多个。

  看到覃三要走,几个伺候他的阿三年轻村姑竟然眼泪汪汪的。

  这还真不是她们是贱皮子,而是覃三自以为很粗暴的对待,但在这些村姑眼中,其实一点也不粗暴,甚至在某些地方还可以称得上很温柔。

  在她们看来,覃三虽然粗俗,但对她们却有基本的尊重,与村子里的男人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奇葩的感觉,那是因为在印度这地方,女性的地位,基本可以说是全世界的洼地了,比很多落后的非洲国家都低得多。

  究其原因,就是印度人被压迫的太深了,全世界真的很少有印度普通百姓这样,被全方位的,连精神上都处于严密压迫中的社会。

  按很多人想象,在这种苦大仇深的社会,下面一定是团结互助,共渡难关的吧。

  想多了,底层人互相间的压迫只会更深!

  在这种男人的地位都得不到一点尊重的社会,身体条件和社会地分工更低的女人,地位是绝对不如一头耕牛的,她们不过是一个能生育,作用比牛低的牲畜而已。

  至于为什么强调是耕牛,因为那种脖子上长瘤的神牛,地位不但明显比女人高,还比最底层的印度男人高。

首节 上一节 515/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将北伐进行到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