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533节
“当然,大虞的银元是按照库平七钱三分来造的,对于泰西夷人,皇帝陛下自然是按照一两银强行兑换。
不过日出之国的文华源自中华,咱们算是自己人,皇帝陛下愿意就首座阁下兑换的银元,按照八钱三分来算,中土只收大相国一成七的锻造、损耗和运输费用。”
田沼意次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样一来,又能多出一成七的收入。
不过他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学着汉人的样子,朝右上方拱了拱手。
“中土皇帝仁德,外邦感激不尽,不过小邦穷苦困顿,还请魏君与郑公言语几句,请他奏明光中陛下,请再让一点吧。”
魏永和一听,这是讨价还价啊,那生意就是成了。
他见田沼意次态度没有那么高高在上了,于是故作沉吟,显得很是为难的说道:
“此事事关重大,哪怕就是让一分,也是天大的利润,空口白牙,小人也不好去分说。”
“你有什么要求,但说无妨。”田沼意次抬了抬手,示意魏永和直说。
魏永和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稍微把头靠近了田沼意次一点!
“光中皇帝确实仁德,但也离不开复兴商社大老郑公的进言,如今他要开发台湾岛,颇缺粮食,还请首座继续行点方便。”
田沼意次脸上听完,脸上阴晴不定,因为他有些搞不清楚,这位天子近臣,复兴商社的大老郑锦水,是要干什么?
这两年多来,复兴商社一直在溢价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收购日本的铜、硫磺、硝土、裱物、生丝、中药材等。
这些玩意,除了铜以外,中土都不少,用得着到倭国高价收购吗?
收购了,他又卖得出去吗,就算卖出去了,还能有利润吗?
按说,能做皇帝近臣的,应该不是傻子,可他们这么做,到底是为什么呢?
或许,就是为了让大虞的银元进入日出之国,来赚这一成七的铸币钱?
田沼意次确实是不理解,不过,有钱不赚王八蛋,这些年中土的高价收购,让幕府和一些跟幕府关系密切的大豪商,都赚的盆满钵满。
现在光是田沼意次知道的,下面幕府辖地和各藩都把大量稻田改成了桑田、药材田。
大量沿海农夫把地都荒废了出海去弄裱物,但仍然不能满足中华的胃口。
钱太好赚了,每个人都喜笑颜开。
难道他们是想以此拿捏日出之国臣服,要是不听话,就不跟我们做生意了。
这.这不就是朝贡的加强版吗?
这是日出之国求之不得的好事啊!
当然,也有人提醒田沼意次,这样下去,日本自己的粮食会不够吃的。
但是,田沼意次在财政上的窟窿太大了,他根本不敢放弃这个重大财源。
粮食不够吃,不过出点乱子,要是财政窟窿堵不住,搞不好哪天某个旗本,就会把他捅死在这白书院的松之廊下了。
要知道,赤穗事件中,赤穗藩藩主浅野内匠头在这在刀捅吉良义央大腿的事,但现在还被人津津乐道呢。
这江户城,到处是有资格带刀的武士和旗本,杀个人不要太轻松。
再说了,江户幕府的首任大将军家康公就说过,‘使农夫半生不如死,是一种政治的奥妙。’
没粮食吃好办,反正日出之国的人太多了,饿死一些就能解决粮食问题了。
嗯,确实没毛病,但是田沼意次很快就会明白,在日本历史上,天明这个年号的含义了。
第541章 谁才是倭国最该消灭的
托了后世日本从政坛到民间,疯狂吹嘘宣传他们历史的福气,哪怕莫子布这样对日本历史不是很感兴趣的,也知道天明大饥馑这个事件。
甚至他还知道天明大饥馑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火山喷发导致的。
只不过不太完美的是,莫子布并不知道天明大饥馑的天明年间是什么时候的,到底是已经发生的,还是很久以后才会发生的?
然后光中五年下半年(1780),从倭国传来消息,所谓的后桃园天皇死了,新登基的天皇,拟定了明年年号为天明。
莫子布乐了,虽然这位光格天皇刚刚继位,光中六年才是天明元年。
但由于日本的年号,有个默认的潜规则,那就是除了驾崩以外,一个年号一般只用八到十年,至多十二年。
考虑到能号称大饥馑的灾害事件,肯定不是一个两年就结束的,所以莫子布当年就启动了对日本的预先经济战。
当然,对于倭人自称天皇这事,莫子布也派人四处收集了各种证据,准备到时候当借口用。
而郑锦水把倭国幕府老中田沼意次的请求,以及倭国的各种消息送来的时候,正好纪昀纪晓岚也在。
大烟袋最近很忙,忙着召集人手把许多乾隆修四库全书时被毁禁的书回忆出来,也忙着把他们暗中保存出来的书拿出来。
然后按照修四库全书的归纳和分类,为新的大虞朝修建一份囊括古今,包含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医卜星象、明算格物等等方面的古今百科全书-复兴大典。
所以,他时常要往莫子布这跑,一来汇报进度,二来征求皇帝意见。
嗯,所谓的征求皇帝意见,都是些不痛不痒的问题,之所以非得拿过来问,这就是纪大烟袋当官的诀窍了。
干好事,编纂复兴大典这种可以称为伟大的工程,你必须让领导,也就是皇帝有足够的参与感,未来史书上才可以为皇帝重重记上一笔。
同时也可以借着这种机会,不断跟皇帝亲近。
而这种感觉,连莫子布这种自认为无欲则刚的人,都不能免俗。
纪昀呢,实际上就是纯粹的文人词臣,在朝为相、治理地方他都不会,但是博古通今很有急智。
他看到郑锦水的报告,故意装出恍然的样子,惊呼道:“陛下可是要学管仲以缟弱鲁之计否?”
所谓的管仲以缟弱鲁之计,被称为中国,甚至世界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经济战,与莫子布今天在倭国用的如出一辙。
“哈哈哈哈,你纪晓岚读史不错,但却未能领悟其中诀窍。”
莫子布哈哈笑着,男人好给别人上课的毛病又犯了,丝毫没意识到纪昀有很大故意装傻的成分。
“管仲时,齐鲁虽称大国,但实不过一二府之地,百姓百十万而已。
特别是鲁国,能有三十万国人,五十万野人就顶天了。
这点人口,管仲故意引导鲁人编织鲁缟之计,自然可以成功。
因为地盘就那么大,人口就那么多,此计一出,鲁国改稻为桑之田至少超过一半,因而能使鲁国饿殍遍野,实力大损。”
说着,莫子布喝了一口茶,“但倭国虽然与我比不足一提,却也是外方大国。
其地域广阔,有我中华一二省大小,民三千万,也能当我两个省,甚至还有余。
对于这样人口能与春秋时期所有国家总和相提并论的国家,管仲之计,就不怎么好用了。
朕高价诱导两年多,最多能让他们把半成的田改稻为桑,就了不起了。”
这是实话,日本这种体量,单靠外力这么去整,可以把他弄疼,但想把它弄个大出血甚至半死不活,那是妄想。
所以莫子布的这些政策,只是一个催化剂,他真正等的,还是天明大饥馑中的火山喷发。
而假如没有历史上的天明大饥馑,莫子布如果养三五年,突然宣布跟日本断绝贸易。
那么日本也就阵痛个三五年,死十几二十个高级官员、贵族谢罪,下面百姓饿死、穷死个十万八万了不起了。
这点损失不能说对全局根本没多少影响,但绝对到不了伤筋动骨的地步,人家抗一抗,也就过去了。
不过嘛,莫子布也不能跟纪昀说,他已经预料到日本将要火山喷发造成大饥荒,那就有点怪力乱神的味道了。
而看到莫子布没继续说,纪昀也很识趣的没有继续问,他是来让皇帝开心的,不是来满足自己好奇心的。
于是,这位老狐狸又岔开聊了一些别的,让皇帝非高兴的话题之后,就笑呵呵的告辞了。
而纪昀走后,一直在外面等着,负责监控复兴公司的财税监察缇骑总旗队的一个小队长,立刻就走了进来。
“倭国没有发生大规模水旱灾害?”莫子布低声问道。
小队长摇了摇头,“旱灾有一些,但规模都不大,绝不至于引起灾荒。
关东平原水灾也有一些,主要是幕府老中田沼意次想要排开印蟠沼之水引起的人祸,也不大。”
“那火山呢,一个也没喷发?”
“回陛下,确实没有!”小队长很肯定了摇了摇头。
虽然他内心深处觉得皇帝这种硬赌倭国会发生大饥荒的举动,有点儿戏,但还是非常尽职尽责。
“玛德,不会还有七八年吧?”莫子布低声嘀咕了一句,周围的人早已习惯,都当做没听见。
莫子布不信穿越者带来的蝴蝶效应连火山喷发都能改变,那就只能是代表时间还没到。
他甩了甩头,按说不至于这么寸,硬是到天明的最后几年才会爆发大饥荒吧!
“和珅,你去协助郑锦水,让他继续买入最少五十万石日本粮,然后到明年日本新粮上市之前,往江户为主的市场上倾销不少于八十万石粮食。
一定要把倭人种粮的农夫,亏到饭都吃不起!”
莫子布刚才对纪昀的话,是七分真三分假,这三分假的地方就在于,面对三千万人口的全日本,他这一套确实不能伤筋动骨。
但是,如果单单就针对以江户城为中心的关东地区,这杀伤力还是不小的。
更何况,他这一招冬季高价买粮,然后在新粮上市之前突然倾销的举动,对关东地区的农业打击,非常大。
好多几百石的小武士和一些自耕农,被莫子布整的每到收获季节就要破产几十数百家,搞得他们苦不堪言,好多只能去卖儿卖女甚至全家上吊。
“奴才遵命!”和珅先是过来赶紧领命,然后低声问道:“那是不是万一明年倭国真的发生饥荒,就不要倾销米粮了。”
“没错,如果发生饥荒,就暂停倾销,然后看饥荒的程度,随时跟朕汇报。
朕知道你长于理财,可以交一个底给你,朕能承受每年不高于五十万银元的亏损。
只要不高于这个数字而把事情办好了,有些方面,朕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搞这种贸经济战,下面经手的人,就不可能手上不沾荤腥。
莫子布很懂得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所以只要能在他忍受的范围内,他可以接受下面人跟着发一点财。
特别是和珅,此人能力确实强,但你要他清如水廉如镜,那就是在做梦。
吩咐完毕,和珅也领命下去亲自去准备对倭经济战了,莫子布这才缓缓松了口气。
其实他不会套用管仲之计,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的要求,不是像管仲那样仅仅削弱鲁国就够了,他要的是整个日本。
而恰恰日本现在,又是一个已经有了民族意识的三千万人口大国,这个人口规模,可是跟英法普奥俄这种大国规模差不多的。
如果在这种国上用管仲之计,那就太明显了。
结果一定会被识破,继而让日本人恨上他,会使日本人觉得灾荒是中土皇帝专门引起的。
反而让德川幕府有锅可以甩,把中华当替罪羊。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将北伐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