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552节
南京城已经在望了,阿森抗着大旗走了一个多小时,他浑身都被汗水浸透,几乎都要支撑不住了。
在他身边,吴文耀等少数几个勋臣子弟都围了过来,几乎是搀扶着阿森在往前走。
就在陈光东最为担心的时刻,只听远处传来了阵阵车轮声,一群穿着各式戎装的少年,出现在了他们视线中。
包括正与吴文耀争夺蒸汽机改进发明之法的钱绎也在人群中,这里全部是南京各勋臣高官甚至豪商的子弟,他们驾着家里的马车,赶到了这边。
“殿下,我们来了,我们来了。”这些十来岁的少年欢叫着,报上自己的家门。
阿森满是汗珠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他仿佛看见了父亲正在皇城上冲着他笑,身后的将士们,应该也露出了笑容吧。
“让将士们上马车,我们一起为他们抗旗开路!”阿森大声喊着。
第一个走到他身边的,就是皇后陪嫁丫鬟吴蒨所生,曾经被视为阿森对手的九岁皇次子阿栩。
“阿兄,我来帮你!”阿栩用清脆的声音喊道。
“好,阿栩,你来,我们一起向前走。”阿森极为惊喜,脸上露出了感动的神色。
“你们也来,都来!”阿森又向着周围的勋臣高官豪绅子弟招手。
霎那间,欢声四起,几十上百少年簇拥着阿森,交替扛着征印军的大旗,向皇城走去。
而征印军的伤员们,则在面红耳赤和泪花闪闪中,坐上了勋臣高官家的马车。
及至南京城外,欢呼声更大。
这座古老的城市,在几度沉沦后,终于在现在,迸发出了它的辉光。
现在的南京应天府,与后世的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此时的南京。大量军校围绕,步军、骑兵、水兵都有,民间三级教育极为完备。
大量南京土著投身军旅,以成为皇帝禁卫为荣,武德充沛的仿佛回到了吴越时期的江南。
聚宝门下,近千学生兵身着学校戎装,或白、或青、或红,五颜六色整整齐齐。
他们在每个学校必备的军事教官指挥下,步伐异常整齐,齐步向着征印军的伤员而来。
最前面的小学生,最多也就十岁上下,却已经像模像样了。
他们排着横排,甚至连脚步都是一致的,做工精良的木枪上,刺刀还被特意刷了白漆,看起来极为显眼。
看到征印军伤员到,他们在军事教官的指挥下,突然勒步,将扛在肩上的木枪放了下来。
“敬礼!”教官大喝一声。
唰!数百双手齐刷刷的举了起来,如同平地突然生长出了一片葱郁树林般。
“欢迎征印军英雄回家!”
“欢迎征印军英雄回家!”
马车上,原本就有些面红耳赤的伤兵们身上更是一麻,他们赶忙从马车上站起来,动作各异的举起了手来回礼。
“为了陛下,为了帝国!”
有人带头大声呼喊了起来,不一会就变成全民的呼喊,就连城门边看热闹的小贩和力夫,都跟着大喊了起来。
这一幕,要是在后世一定会有诸如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甚至纳粹的惊呼,但是在这个时代,这实际上是最先进能动员族群的手段。
‘疆土万里兮,国之疆域。曝霜露雪兮,祖宗交予。’
不知道谁唱起了海军的军歌《中华海疆万里长》,只不过把波涛万里兮换成了疆土万里兮。
这首歌旋律在此时来说,属于非常上口的,歌词也还可以,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军歌,几乎人人都会唱。
一个人起了头,那就是千万人跟着一起合唱,等唱到
‘呜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时候,更是连续唱了好多遍都没有停歇的意思。
整个聚宝门的百姓如痴如醉,把对新生国家的坚信与开疆拓土的决心,全部融入到了歌声之中。
田沼意知吓的面色苍白,他从这歌声中,突然想到了班定远的定胡碑文。
‘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江河所至,皆为汉之臣妾!’
日出之国保不住了!日出之国保不住了!
这个念头在他心头疯狂的滋生,他想向身边的人倾诉。
可是一头回头,却看见两个出自高家旗本藤原北家日野流的旗本武士,眼睛里都快冒出星星了。
“哟西,这样的大皇帝才值得追随,这样的国家才有希望,这才是真正武士愿意用生命守护的国度。”
阿,我草!
田沼意知更惊恐了,他转头望右看去,更差点被惨叫出声。
原来松平乘衡(林述斋)已经冲到皇长子森的身边去了,那小矮个,正好用脑袋顶起皇长子森的胳肢窝。
如同一只讨好主人的猕猴,非常的卖力呢。
而在皇城中,莫子布冷静的看着这一切,推阿森一把是他静心策划的,他要看看,到了此时,国内还有没有脑子不清醒的傻子。
再次请假
家人入院,估计还得两三天才能结束,今天请假一天。
第560章 大皇帝的日出武士
人,其实是一种很难隐藏自己想法的生物,或者说,但凡大型动物,都不可能长时期隐藏自己真实的意图。
莫子布现在有些理解,为什么历史上朱元璋几乎是生攀硬扯,把某些人给弄进谋逆大案中处死了。
因为他们不管是神态语气还是做派,都几乎赤裸裸的在表明自己的立场和野望。
历史上如同司马懿这样,能一装就是几十年,把所有人骗过的,真没几个。
这也是司马家别说普通人,就是同为皇帝这个职业的后世帝王,也多不待见他们的重要原因。
一个这样的老硬币,实在太可怕了。
阿森享受过这种万民拥戴的感觉后,心情还是不能平静,莫子布看他一副很想去找母亲报喜的样子,便挥了挥手,让他赶紧滚蛋。
而经过这么一场仪式,所有人应该都看清楚了,他这皇帝不会等郑素素诞下子嗣,或者德妃叶仪真诞下子嗣再做决定。
而是现在就已经决定好了,未来的继承人,就是阿森。
莫子布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他这帝国太大了,保守估计实控面积有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以上,已经纳入帝国的,最少有一千八百万平方公里。
如果加上未来要收复的七河之地、费尔干纳盆地、朝鲜日本再加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少有两千八百万平方公里。
这个面积,太过于恐怖了,哪怕就是后世,也是极难统治的。
目前,虽然莫子布开始疯狂点蒸汽机火车和电报的天赋树,但等技术成熟,起码还有八到十年时间。
就算快,七八年时间技术成熟,但把电报和铁路铺到西北和南洋,估计还要三十年,这时间跨度太长了。
而现在,各地就已经开始出现坐地虎了,比如下缅甸的苏基和黄真,西婆罗洲的罗芳柏,日南兴唐会安府,以他结义大哥魏日坤为首的会安明香人。
虽然到不了听调不听宣甚至对抗朝廷的地步,但也在当地形成了深厚的豪强背景。
而且这还是大的地方势力,其余各地方,早就是封臣遍地了。
大者像吴让这样,坐拥十余城,百姓数十万,小者控制一个镇,百姓数千。
单是封臣还好说,还有很多根本就没有封臣的头衔,但已经成了封臣的,那么未来如何认定,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还有一些被规划属于朝廷直属的,但现在又搞成了封臣模式,该如何解决?
这里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可能引起动乱或者连锁反应,继而影响拓殖大业的事情。
莫子布自己肯定压制得住,接任的第二代君王,能不能处理这个局面,那就不一定了。
所以,他需要现在就开始亲手培养,不至于让接班人猝然接手面对复杂形势,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
甚至莫子布还需要阿森这样的皇太子亲自去南洋坐镇、调研,获得第一手的,没有经过下面臣子润色删减的真实情况,好做出判断。
那么这样看,太子的位置,阿森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他的能力足够,且背景足够缝合,至少现在来说,嘉定和会安的明香人,粤西乡党,客家人,珠三角广府人这些最核心的基本盘,都是支持阿森的。
相信等到自己摆明车马后,潮州系与闽南系和很快就会调转方向。
而后,再给阿森娶一个有江南士绅豪商背景的皇后。
一个有北地文华士绅背景的贵妃,比如山东袁守侗家族,陕西的王杰家族,那就齐活了。
其余的皇子,哪怕是郑素素诞下的子嗣,也是不能做到娶一个江南皇后,一个北地贵妃,就能做到缝合如此完美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阿森的能力让莫子布感到相对放心。
至少从现在暂时的情况看,阿森在叶小妹的资治通鉴法教育下,还是能明白皇帝这个位置的职责,懂一些收买人心的招数,知道亲疏远近的。
不过这么搞,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弊病。
那就是莫子布是乾隆十三年(1748)生,今年也还不到三十五岁,这么早就把太子定下来培养,也还是有点危险的。
历史上凡是寿命稍微长点,太子立的早点的,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大清麻哥等,无一例外都是出了问题的。
所以,作为皇帝心腹的特务四巨头。
锦衣卫指挥使,实任南镇抚司镇抚使兼经历司经历佥事官陈旭。
锦衣卫殿前司指挥佥事李存义。
北镇抚司镇抚使霍然。
税警缇骑总旗队上校队长陈阿高四人对望了一眼,都感觉自己很快就有事要干,且权力要增大了。
因为在已经明牌的情况下,一定会有许多控制不住欲望的野心家。
现在开始烧冷灶但之后长时间得不到期望回报的怨夫。
对自身地位不满,癫狂的想要靠整波大的来一步登天的家伙们,不断冒出来。
不过四人虽然对望了一眼,随后却并未交流,而是立刻就走开了,因为此时的大虞特务系统压根就是互相独立的。
其中北镇抚司负责国内。
南镇抚司负责国外。
经历司负责人事及档案。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将北伐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