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837节
安西使司,北庭省府,伊宁(伊犁)
“诸位汗王,最新一期的名单出来了,经过孤的努力争取,每家人都有资格前往两京求学。
其中军官学校八十七人,佛学院一百六十人,文学和历史学院四十人。”
皇太子大佬森坐在主座上,两边坐在低矮锦凳上的,是来自哈萨克大中玉兹,以及少数里海边西(小)玉兹的各级汗王。
对于唯一没有被大规模处决的哈萨克人,大虞还是采取了怀柔的政策。
最大的原因就是哈萨克人此时对天方教还处于浅信,内核还基本属于他们原本的萨满教。
而萨满教,是最容易转化为佛教或者道教的,特别是兼具二者,尤其喜欢玩占卜起乩出马请神这些的白莲宗,简直不要太合适哈萨克人。
同样,把边疆的少数民族首领孩子送到国家核心区去上学,这是全世界通用的办法,大虞当然也不例外。
且不单是这些哈萨克部族汗王的子女们要去,汉人封臣的子女也是要去的。
对,不只是儿子,还有女儿。
这些汗王的女儿在两京等大城市接受五年左右教育之后,一部分直接会跟大虞的贵族豪商家族联姻。
另一部分回来跟草原上其他贵族联姻,而且有了这个经历后,一般都可以上嫁。
我莫大皇帝是懂女性的,从天性来说,女性就是比男性更容易被充沛的物质影响,更容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没有丝毫性别歧视的意思,因为这是男女在社会早期分工不同,刻在DNA里差别导致的人性。
物资缺乏的上古,男人战败后唯一的去处就是被杀死以节约粮食,所以基因给了男人冲动、血怒和记仇。
而年轻女子因为可以为胜利部落繁衍后代,而往往得以幸存,出于生存的必要,基因在这方面为她们开了一个小口子,使这个群体可以抵抗很大一部分的道德负罪感。
莫子布更明确的知道,母亲对于孩子的影响。
试想,一个在大虞两京等大城市呆了五年,吃过见过的女性诞下的孩子,会对大虞是个什么态度?
恐怕在母亲日复一日的讲述与向往之下,这个孩子一辈子都会把神州赤县看成是人间天堂,当成他人生最向往的地方。
而那些嫁给大虞勋贵豪商家庭的哈萨克女子,她们诞下的孩子长大后,又可以成为大虞镇守哈萨克草原的军官生,控制着哈萨克草原永远不会离开帝国。
什么,你说那些返回哈萨克草原的女孩子有可能不会是完璧,甚至还带了种。
那只会更加抢手!
这叫做渡种,是整个家族都要受益的事情,日韩就是这么过来的。
“除此之外,今年春日的俸禄也都已经下来了,孤王现在亲自为你们发放!”
大佬森招了招手,内侍将一盘盘金银以及一张厚厚的礼物单拿了过来。
“阿斯塔纳顺义王哈斯木,这是你今年的收益和贵族年金。”大佬森亲自把一个灰白色头发的壮汉叫了过来。
此人正是哈萨克著名阿不赉汗的子孙,曾经哈萨克大玉兹的汗王。
“金银器珠宝首饰合计七百银元,此外还有米三万斤,麦五万斤,锦缎二百匹,布一千五百匹,各色香料一百斤、糖二百斤、茶二百斤。”
大虞控制了他们的部族,把他们部族的收益也给买断了,按照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分四次发放。
“感谢伟大仁慈的大皇帝陛下,感谢降世明王佛在人世间的化身,感谢太子千岁殿下,哈斯木愿意一辈子做大皇帝与太子殿下的鹰犬。”哈斯木喜滋滋的过来,双膝跪下朝着大佬森三叩首。
这些玩意其实并不怎么值钱,在神州赤县采买,最多也就三到四千银元,但在安西四省,在哈萨克草原,至少要值两三万银元。
价值这么多银元的好东西,在二十年前,杀了哈斯木他也拿不出来,现在却一年可以领四次,怎么不叫他欣喜若狂。
但大虞也不亏,哈斯木拿了这些东西,那么他领地上一切的收益,就跟他没关系了,从粮食到牲口以及人力,都要听从朝廷调配。
没有哈斯木这些人,下面的牧民就不会百分百听话,下面的牧民听话了,配合汉地移民加上砦堡和哨卡,至少四成的粮食不用再从神州赤县调配。
而缺的这六成,伊犁盆地还可以提供五成,剩下的一成,从大宛盆地(费尔干纳盆地)运过来就行。
也就是说,皇太子大佬森在安西四年,把他父皇莫子布最担心的事情给解决了。
如今有了这一套深度控制策略,不但大虞可以在哈萨克草原以及中亚动员出至少五万番汉骑步兵,还可以在不遭受天灾的年份做到粮食自给自足。
这就是能力,大佬森政治手腕或许不如莫公泽,打仗的能力也肯定不如李兴泰,但是他能搭建统治框架,能用人,能屯田,能搞建设,简直就是个完美的守成之君。
给哈斯木发了年金和收益,大佬森又坚持给每个哈萨克汗王都亲手发,哪怕是最低等级的忠顺侯也至少有八百银元的收入。
“诸位,有人谣传,说帝国只是暂时这么优待草原上的忠臣,以后肯定不会继续给这么多好处,就算愿意给,朝廷也给不起。”
发完了年金和收益,马上就要赐宴,大佬森借着这个机会,站起来对几十个汗王说道:
“但那你们就小看朝廷了,若是你们有时间,可以到两京去看看,去看看你们就知道。
每年六十万银元(实际价值十万银元上下)的财货,对于整个中华大虞帝国来说,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孤可以告诉你们,去年朝廷的收入,是两万万银元,大皇帝陛下的私人收入,肯定超过了两千万银元。”
“阿弥陀佛,这也太多了!”哈斯木被震惊的张大了嘴巴,他现在每年能拿一万多银元的东西都觉得这是神仙过的日子了,这大皇帝一年收入超两千万银元,十辈子也用不完吧。
“而且你要知道,所有的哈萨克贵族,是入了大虞贵族体系的,是由宗人府管理的真正帝国贵族,与昔日那些给个名号的羁縻贵族,完全不是一回事。
只要你们忠于朝廷,忠于大皇帝,愿意为大皇帝付出一切表达忠诚,那么你们的地位,就永远稳固,爵位永远不会消失!”
大佬森明白,一年花十来万银元把这些人搞定,是非常值得的,所以大声许下了承诺。
“万岁,万岁,万岁!”下面的哈萨克大小首领心里石头落了地,大声的欢呼了起来,甚至好多人还当场载歌载舞跳起了唐朝时兴的谢恩舞。
翌日清晨,虽然经历了赐宴的醉酒,但大佬森还是早上六点就起床了,开始处理政务,而在此时,莫子布的八百里加急也送到了。
大佬森拿起来一看,书信最前面竟然不是说国事,而是父亲莫子布专门给他的嘱托。
‘吾儿,听说你处理政务宵衣旰食,夙兴夜寐,卯时前后就起床,这是不对的。
身体是一切的本钱,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是非常损伤健康的,你应该在这方面注意保持,每日最少睡足四个时辰。
此外锻炼一定不要停歇,生命在于运动,务必保持一个好的体魄。
在吃食上面,要保持膳食的均衡摄入,你自小就喜欢米饭,一顿都要吃三大碗,但为了身体健康,要减少米面等物的摄入。
此外,安西四省肉多菜蔬少,不要为了给下面人朴素的形象,就少吃甚至不吃价格稍高的菜蔬水果,你是大朝的皇太子,不过于奢靡的享受不应该拒绝。
此大争之世,你我父子天下万民所系,子子孙孙福祉之所在,谨记大明懿文太子的千古教训!’
“千岁,夏王夏世子已经到了,何时召见?”书信刚看完,东宫的内侍就过来通传了。
阿森擦了擦眼角的湿润,看了看时间,想起父皇的话,而他也确实觉得有点困,于是摆了摆手。
“不急,我要去再休息一会,给姑父和表哥安排一顿丰富的早饭,他们一路从石头城(塔什干)而来也辛苦了,让他们好好休息一下。”
内侍不禁一愣,这可不是皇太子的作风,要是在以往,夏王父子是他专门召来商量对沙皇罗斯战略大事,肯定是马上就要接见的。
但他很快脸上就浮现出了喜色,皇太子知道爱惜自己身体了,他们这些人的未来,才更有保障。
第801章 不如我自己来当神圣王
一口气睡了一个半时辰,神清气爽的皇太子大佬森又磨蹭了一会,才召见夏王李献文父子。
然后他就看到了自己的姑姑,越国长公主莫灚,赫然出现在了等待召见的客厅中。
阿森这下啥也不管,也不端着皇太子的身份了,赶紧三两步飞奔过来,脸上堆起小孩见到长辈的笑容。
“姑妈,您来了就直接进宫来找我嘛,何必在这殿外等候,也太见外了,要是父皇知道了,不得打我板子啊!”
面对姑父李献文这个夏王,皇太子是君,藩王是臣,阿森自然是在上面一些的。
但是面对姑姑,特别还是父亲一母同胞,小时候敢把他父皇揪住暴打的姑姑,可就不能论君臣,而要论亲属了。
“太子精神饱满,看来多休息一下确实好,陛下还专门给我也写了信,要我当面跟你说,一定要爱惜身体。”
越国长公主莫灚笑眯眯的看着侄子,宠溺之情溢于言表,比对自己儿子都关心。
弟弟和侄子,那可是她如今身份地位的来源,也是夏王李家未来的富贵保障。
“今日我来,是为亲自向太子辞行的。”莫灚笑着说道。
“姑妈要回去了?”阿森稍微有点吃惊,姑妈刚到安西好像两年都没到,怎么这么着急就要回去,还是把姑父夏王李献文一个人扔这边。
不会是两口子闹矛盾了吧?
看到阿森疑惑且不住看向李献文的眼神,莫灚忍不住没好气白了他一眼。
“回去了,这安西太干燥了,不比我们广东天气好。
而且也没什么吃的,天天除了羊肉就是羊杂,河里的鱼也难吃的要死,一点也不鲜甜,鸡没鸡味,菜蔬还少,吃的我一身膻骚味,热气上来满口烂疮!”
果然是广东人,不管说啥,一准就扯到了吃上面。
特别莫灚最爱吃白斩鸡,到了安西硬是觉得鸡不行,怎么吃怎么不对劲,实在住不下去了。
阿森一听,有些哭笑不得,他实在难以理解,一个鸡没鸡味,能把姑姑给整到这种地步。
“那姑姑今天尝尝我这伊犁的鸡如何,看跟咱们广东鸡有没有差别,反正我是吃不出来,想着跟清远鸡应该差不多。”
听到侄子这么说,莫灚脸上还真露出了几分期待的神色,看来确实馋了,她点了点头,继续对阿森说道:“安西不是个养人的地,太子你也别再安西呆久了,早点回神州去。
这安西虽然重要,但也就是个托付大臣的事,不是你储君该长期呆的地方。”
这话,也就只有头莫灚这种地位超然的敢说了,阿森其他几个,不跟父皇同母的姑姑在他这可是要带着几分讨好的,哪敢说这些。
阿森闻言看了一眼姑姑旁边的表哥李兴泰一眼,“我倒是想走,可这安西,还是放心不下啊,各种制度才开始进入正轨,恐怕一走就得人走政息。”
“殿下,比起治国理政,我还是更喜欢驰骋疆场。”李兴泰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就回答说道。
这话听起来没头没脑的,但实际上正面回答了阿森的话。
听到表哥李兴泰回答的这么干脆,这么快,阿森也只能报以苦笑。
他之所以说上面那样的话,就是在考虑他走之后,谁能接任安西使司总理大臣之职,当好安西使君这个极其重要的地方大臣。
最最重要的,就是延续他在安西的治国理政方案,这可是他曝霜露雪,喝风吃沙才积累起来的政治资本。
目前看来,人选有两个,一个就是表哥夏藩世子李兴泰,一个是六叔安王莫子泩。
从人选上来说,李兴泰又是最合适的,因为要当安西使司总理大臣,那么肯定是要退掉亲藩爵位的。
不然地方藩王还兼任地方总理大臣,那不就是比唐代中后期节度使还大的坐地虎了嘛。
而李兴泰和莫子泩两人,表哥李兴泰只是夏藩世子,他不做,姑姑越国长公主莫灚还诞下了大表哥李兴扬,三表哥李兴载,都可以继任爵位。
六叔莫子泩则是一藩之主,虽然爵位还没最终封下来,但基本是确定了的,要莫子泩为了当一个安西使司总理大臣就放弃亲藩王爵,似乎有点代价太大了。
当然,其中也有莫子泩在军事上天赋一般的原因。
莫子泩虽然治理上胜过李兴泰,但这可是安西,没有武力做支撑很难服众。
这不能服众,政策等恐怕都不是那么好推行的了。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将北伐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