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走偏锋的大明 第620节
他就不应该答应在城外谈判,应该把人引到城内去的。
潘筠安抚他道:“大人别担心,他们有人,我们不也有吗?”
蔡晟:“我们就这十来个人有什么用?”
“咦?难道林中的人不是大人安排的?这样说来……”潘筠抛了抛手上的石子,目光一寒:“莫非方参将有谋逆之心,竟想借宋大林的手除掉钦差大人不成?若是如此,我现在就去杀了林中的伏军给大人们助助兴。”
潘筠说完就要转身,蔡晟连忙拉住她,在于谦和潘筠的目光下脸上涨红,懦懦道:“我,我也是为防万一……”
宋大林他们已经走到跟前了,于谦低声警告俩人:“别闹了。”
俩人默默的不再玩闹。
宋大林的目光从潘筠和蔡晟身上一扫而过,看向于谦,抱拳道:“大人就是京城来的钦差,于青天?”
于谦连忙回礼,谦逊地道:“不敢当青天二字,只是不敢负了百姓。”
宋大林脸色阴沉道:“敢说不负百姓的官就是青天了,玉山县若有大人这样的县官,我等何至于造反?”
潘筠说了,见面先诉苦,要让钦差知道,他们不是因为对皇帝不忠,对朝廷不敬才造反的,他们是被逼无奈才反的。
所以宋大林连带来的人都是特意挑选的,每一个都有不得不反的原因。
她都说了,蔡晟已经上下打点好,只要于谦不反悔,招安的事铁板钉钉,那接下来就是招安的同时把蔡晟弄走了。
他们真是受够这个县令了,自然是早一点弄走早好。
宋大林当即先骂蔡晟两刻钟,然后他退后,让给比他还惨的兄弟王小井。
王小井抹着眼泪道:“大人,全因蔡晟强发劳役,小的二叔才受累身亡,他才十九岁,本来今年应该成婚的,他花费了七年的时间学习木匠,也才刚刚出师。”
后面的人陆续上来,一人一句向于谦阐述他们为什么造反。
“大人,我们也是人,我们的家人也是人,难道我们就不配活着吗?”
于谦嘴巴翕动,眼眶通红的说不出话来。
一旁的蔡晟涨红了脸,几次张嘴,但都发不出声音,甚至连身体都动弹不得。
他气得不行,知道就是潘筠动的手脚。
他恨铁不成钢的斜眼去瞪吴师爷,他动弹不得,他怎么也不会上去阻拦,竟让这些刁民说了这么多!
吴师爷只一味的低着头不吭声。
等大家倾诉的差不多了,潘筠手指轻轻一弹,无形的气打在蔡晟身上,他瞬间恢复了行动力。
他蹭的一下往前一冲,扑腾一声跪下,哀嚎道:“大人,冤枉啊——这些事我全然不知,劳役的确是我发的,但我的确是为民着想,今年若不是下官强发劳役修缮了河堤、桥和道路,只怕风灾水灾一来,灾害更严重。
至于增收的那二钱税银更是冤枉,那是府衙的要求,下官岂有拒绝之力?”
蔡晟狂呼:“这都是冤枉啊——”
于谦垂眼看他,片刻后温和的点头道:“本官知道,事后,本官会如实上报朝廷,当务之急是谈好招安之事。”
于谦问宋大林:“不知潘庙祝可转达了我们的诚意?”
宋大林寒着脸点头:“她说了,虽说不尽如人意,但你们若真能做到你们说的,我们也愿意被招安。”
双方就将条件拿出来沟通了一下,确认双方收到的反馈是一样的,于谦便道:“只要你们愿意投降,我即刻上书朝廷免去尔等罪责,至于劳役和税银,蔡县令已经替你们抹去,若……”
“不是我们,是玉山县、广丰县、开化县和常山县,我们的兄弟皆来自于这四个县。”
蔡晟:“……我只是个县令,你们当我是知府不成?”
于谦却只是略一沉吟便道:“我会向陛下上书的,你们只管放心来投。”
宋大林看向潘筠。
潘筠朝他们微微点头。
宋大林:“我也不怕你们出尔反尔,大不了我们再反一次!”
潘筠眉头稍动,于谦也皱了皱眉,却很快舒展开来,对宋大林点头道:“既然议定,你就让人都到衙门来登记,然后散去,过往罪责,朝廷既往不咎,今年免除劳役,和今后劳役只寻旧例的公告很快就会发出。
玉山县的二钱税银稍后也可发公告,其他几县则要慢一些,待我请示过陛下和朝廷便可下公告。”
第726章 感谢词
宋大林:“我们不去登记,我会让他们就地散去。”
于谦蹙眉:“我们衙门有遣散的钱粮发送,你不来,我们怎么发?”
“你直接给我就行,我来发。”
“不行,”于谦拒绝道:“衙门的钱粮,一毫一厘都要记账,若不登记造册,我们都要掉脑袋,须得我们亲自发放。”
于谦顿了顿后道:“这样,你们若不愿进城,我可以让文书来十里长亭做登记,或直接去三湖村也行。”
宋大林心动,正要答应,王小井就拽了拽他的衣袖。
宋大林瞬间回神,立刻拒绝:“不用了,衙门的这些钱粮就拿来赈济乡亲们吧,我们原地散去。”
于谦转身,面无表情地盯着潘筠看了一眼。
潘筠一脸无辜的回望他。
宋大林看到了,越发坚定:“等大人发了公告,再给我们免罪书,我们立即解散回家,那什么赈济的钱粮就不必了。”
大不了趁着今晚再找两个恶地主抢一波,兄弟们回家的钱粮就有了。
蔡晟冷笑道:“宋大林,你少以小人之度君子之腹,你以为钦差大人此举是为了收集你们的姓名籍贯,之后会对付你们吗?”
于谦:……
潘筠:……
宋大林冷笑道:“难道不是吗?”
“当然不是!”蔡晟大声道:“大人是宅心仁厚,真心想给你们赈济的钱粮,你们当中有多少反贼,来自何处,姓甚名谁,本官早掌握在手,用得着这么拐弯抹角吗?”
宋大林微微皱眉,但他选择相信潘筠和王小井,依旧没答应让人登记造册。
于谦见他们吵起来大有一拍两散的架式,连忙拦住道:“罢了,你们既不愿意就算了。”
于谦和他们约定解散的时间。
“本官要亲眼看着你们散去,还有,我们既然定了招安,从此刻开始,你们就是良民了,不可再行抢劫之举,亦不可再夺民财,不论对方是何人,都不行。”
宋大林身子微僵,眼睛瞟向潘筠。
潘筠冲他微微点头。
宋大林皱着眉头应下:“那就两日之后,明日你们贴出公告,让各里里正将公告传遍乡里,再拿免罪书来,我当即就可以解散人群。”
于谦答应了。
公告若传遍乡里,衙门就很难再更改,否则有朝令夕改之嫌。
即便是蔡晟,也不敢立即出尔反尔,让朝廷信誉扫地。
接下来就是一些细节的商定了,潘筠百无聊赖的坐在石凳上,撑着下巴看向树林里趴着的士兵,真可怜,这都在里面趴了一个时辰了,七月的天气,密不透风的密林里,炎热、蚊虫……
潘筠抬头看了眼太阳,转头对一个衙役道:“你回一趟义院,让他们煮两大桶酸梅汤送到城门口吧。”
衙役:“啊?”
潘筠:“你不渴?”
衙役立即去看蔡晟,见蔡晟正在和宋大林争,到底是在三湖村举行散伙仪式好,还是十里长亭这里举行散伙仪式,根本不看他这里,便只能默默起身,走了。
卢远瞥了她一眼,站在于谦身后不动。
最后,还是宋大林胜利,争取到了在三湖村散伙。
三湖村是个好地方,那里有良田,有肥沃的土地。
和三清山东一块、西一块的小田不同,那里的田地平坦,一眼望去全是庄稼,却水资源密布,被三个湖围着。
正因为很平,所以只要有人靠近就很快会被发现,而且他们逃命也很好逃。
他们早早准备好了船只和竹筏,一入江湖,瞬间没影。
于谦笑问:“宋大当家这么担心被伏击,怎么有胆来十里长亭谈判?”
宋大林:“那是我信得过潘道长!”
他顿了顿后道:“再说了,我也不是一点准备没有的。”
他扫了一眼自己带来的人。
于谦微微点头:“若我们也在林中布置了二三百人埋伏呢?”
“那我也不怕!”宋大林起身,走到长亭外,朝着来的路便大喊:“兄弟们,和于青天招呼一声!”
声音撞在山间,回荡,穿透,瞬间便传得很远。
震天的声响从远处传来:“喝——喝——于青天好——于青天好——”
卢远手按在了刀柄上,浑身紧绷。
于谦却只是愣了一下便哈哈大笑起来,颔首道:“好!有勇有谋又惜命,这才是好儿郎!”
他拍了拍宋大林的肩膀道:“你很好,知道什么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没有扩大造反的范围,也没有带他们去福建投靠邓茂七。”
宋大林沉默了一下后道:“说心里话,要不是玉山县的地主士绅赈灾,我是一定要再打县城的,因为他们有人救,能活下去,我就知道,再攻城,我也攻不下来,也招不到更多的兵。”
于谦按了按他的肩膀,是啊,百姓但凡还有活路,谁会造反?
宋大林道:“那天晚上,若不是潘道长来找我,我本想再抢两个不肯捐粮,还趁机抢乡亲们田地的恶地主就带大家伙去投邓茂七的,所以大人要谢,就谢这次赈灾的有良知的老少爷们,谢潘道长吧。”
于谦转身和潘筠笑道:“的确要谢潘道长,不仅我要谢,蔡县令要谢,你们更要谢她,谢她的救命之恩。”
宋大林也不含糊,直接抱拳行礼,他身后的人跟着齐刷刷的行礼。
功德值蹭蹭上涨。
潘筠笑眯了眼,摸着怀里的潘小黑道:“客气,客气,都是为了百姓,为了天下大道,为了君王,为了社稷,为了……”
“好了,时间也不早了,诸事议定,我送你们下长亭吧。”于谦转头和宋大林道。
听呆了的宋大林连连点头,和于谦一起下长亭。
蔡晟郁闷不已,发觉自己这次来就是个工具人。
等宋大林他们拐着弯不见了踪影,于谦才放下一直挥动的手,转头面无表情的看着蔡晟:“还愣着干什么?林中湿热,还不快请将士们出来!”
上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下一篇:亮剑:我在伪军内部当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