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走偏锋的大明 第627节
潘筠知道,这是为了安全防控,尤其现在是特殊时期,福建的造反事业进行得如火如荼,这个时候,更要控制人口往福建流动。
潘筠把身契和路引一起给他们,就是给他们一个保证,有一日若不想跟他们混了,这张身契不是束缚,他们大可以和宋大林领了就离开。
众兄弟看了,对潘筠更加敬服,更愿意留下了。
连身契都给他们了,这还能是骗他们吗?
等他们去了倭国,一定能捡到很多银子。
潘筠前脚送走宋大林几人,没两日,远在福建的于谦就收到了消息。
他到底不放心玉山县,留了两个锦衣卫监视玉山县的情况。
“你说他们沿途收购布匹、茶叶和瓷器,往福建来了?”
“对,我们化妆和那些人接触过,他们说他们现在是王氏商号的伙计,要押送货物去泉州港。”
于谦一下笑出声来:“泉州港?”
“是,”锦衣卫小心的观察于谦的脸色,沉声道:“大人,他们莫非想出海?”
于谦垂眸沉思,片刻后反问道:“不好吗?”
锦衣卫:……
倒也不是不好,只是……
“偷渡……是犯法的吧?而且,他们还都是一群刁民。”
于谦:“所以她才选中他们。”
于谦目光闪动,想到了什么,拳头紧握,忍不住捶了一下大腿,赞道:“妙啊~~”
锦衣卫:……
锦衣卫看向卢远。
卢远也无语,却抬头望天没说话。
于谦惋惜道:“难怪薛韶三句不离潘筠,的确有趣,唉,她当时怎不与我明说呢?这样的好方法,何必走武林盟的路子安排,还平白便宜了贪官……”
还不如找他呢,还省下一笔钱。
卢远幽幽地道:“大概是因为于大人是于青天吧,谁能知道于大人竟不反对此事呢?”
于谦道:“倭国狼子野心,对其不能心慈手软,朝中几位大人太过仁慈,光想着以仁义治之,却不知,仁义只对君子平民有用,对豺狼无用。”
于谦摸着胡子道:“薛韶的提议不错,于倭国,当选一顾全大局,不拘小节的主理人,朝上提议的几人都不行。”
卢远:“于大人觉得薛御史合适?”
于谦扫了他一眼,似笑非笑:“他才华能力手段都合适,但身份不够,陛下不肯降身份以取才,再合适,不能服众,所有的优点都将变成缺点,万般不合适了。”
于谦放缓了语气,郑重道:“但这样的人,即便现在不能用,也当保下其性命,否则,将是我大明的损失。”
卢远沉思。
没过多久,已经被关到大牢里的薛韶被放出来。
他头发微乱,一身中衣,脚铐和手链才被打开,一身落拓,出大牢时,天上的阳光灿烂得好像在洒金子,眯着眼睛往上看,一片金光斜泄。
喜金已经准备好了艾草水,看到少爷出来,立刻端了木盆跑上前,一把一把的给他身上拍水:“清泉点滴到,秽浊普消亡,邪气皆灭绝,正气永绵长……”
薛韶等他念完了才拍了拍身上的水,问道:“怎么突然把我放出来了?”
喜金:“您还想再回牢里待着不成?”
薛韶笑了笑道:“我以为最短要关到明年,等到海禁的事落幕才会把我放出来呢,倭国银山的事有结论了?”
喜金:“小的去打听了,朝堂上消息很多,乱糟糟的,我也不知道哪件事点了皇帝的心肝,反正他一下就良心回来,下令把您放出来了。”
薛韶拢好衣襟,接过喜金递过来的外袍穿上,笑道:“你都说说看。”
喜金:“派去福建征讨叛军的刘将军大败,还死了好几个人,叛贼邓茂七和叶宗留联合,已经逾八万民众,攻下十座城了,他们好像也听到了倭国银山的消息,正在派叛军攻向泉州港。”
这是他没想到的,薛韶心中有些不安,问道:“这消息是谁传给他们的?”
他一边跟着喜金走,一边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道:“潘筠?”
“我没收到消息,但玉山县亦有叛军,听说潘道长回玉山县帮着于大人和玉山县县令招降叛军,算是江南难得的好消息了。”
薛韶脚步微顿:“你从哪儿收到的消息?武林盟?天师府?还是尹大人那里?”
喜金一脸迷茫:“都不是啊,从朝上听来的,朝中都传遍了,都说潘道长是个好道长呢,朝廷当赏赐她。”
薛韶沉默不语。
喜金:“于大人连着上三道折子夸潘道长呢,对了,陛下命人重建泉州市舶司,让曹吉祥去管理市舶司,宗室协理。”
薛韶脚步一顿:“曹吉祥?那皇帝身边谁照顾?”
喜金凑到薛韶身边低声道:“听说是王振提议,他让内侍毛贵顶替了曹吉祥的位置。”
薛韶垂眸。
喜金担忧不已,小声道:“作为内官,就是要跟在皇帝身边才有前途吧?不是说曹吉祥是王振的同伙吗?我怎么看着,他们像是要打起来一样?”
薛韶问:“谁跟着曹吉祥南下去泉州?”
喜金挠了挠脑袋道:“好像是一个叫王长随的内官,除他们外,还有个叫陈官的户部官员与他们一起南下。”
薛韶:“倒是防得密不透风。”
“啊?”喜金一脸不解。
“对于内官来说,在皇帝身边的确更重要,但曹吉祥不一样。”薛韶道:“曹吉祥会用兵,他曾指挥过几次战役,其能不下兵部的武将,且他为人清廉正直,他去泉州,正好克倭国。”
喜金眼睛大亮:“那不是好事吗?”
“但王长随和陈官都是王振的人,”薛韶道:“曹吉祥的确依附王振,但他与王振并不完全一条心,自薛潘案平反之后,陛下和王振之间便有了裂痕,虽然才半年没见,但这次回京,我就能感受得到,陛下比半年前更倚重曹吉祥了。”
“显然,王振着急了,他将曹吉祥排挤出京,不得不把倭国银矿这一块肥肉喂到他嘴里,却又不舍得全部给曹吉祥,所以派了王长随和陈官同往,这是想两口锅都要。”
喜金:“那我们……”
“我们?”薛韶点了一下他额头,笑道:“我们是被殃及的池鱼,也是被顺手捞起来的棋子,不过是因为还有用,几方都不舍得让我就这样死了,也要感谢于大人的求情和潘道长的先见之明。”
喜金一头雾水:“啊?”
薛韶笑道:“若不是潘筠一上岸就把倭国银矿的事宣扬得天下皆知,一心造反的叛军怎么会知道这件事?只怕还少不得有人在邓茂七耳边推波助澜,这才想打泉州,逼得朝廷不得不尽快做出决定。”
王振、曹吉祥、南官北官、勋贵宗室、以及背后站着江南豪族的江南官员们组成了一锅热油,此时,潘筠这个火星子往里一蹦,于谦又拨了一下火,油瞬间炸了,握着油锅的皇帝不得不立刻做出决定。
薛韶就在这样的缝隙里钻了出来。
果然,薛韶一回到驿站,曹吉祥的义子曹钦先上门:“义父说薛大人做官时是个好官,做人是位义士,不当在牢中蹉跎,所以出京前为大人在陛下面前说尽了好话……”
薛韶一脸感激,然后问:“不知我可有为曹大人效力的地方?”
自然是有的,曹钦表示,曹吉祥想要知道更多的关于倭国和银矿的事,当然,薛韶若愿意亲自走一趟泉州,和曹吉祥面谈,那就更好不过了。
对了,薛韶现在已经被罢官,不日就要被赶出京城,是自由身了。
他现在跟他叔叔薛瑄一样,没有诏令,不许踏进京城。
说白了,曹吉祥想雇薛韶做自己的幕僚。
若是之前,薛韶自不会答应,他自由自在的多好,当不了官,他继续游历天下便是。
但想到潘筠还飘在海上的那三艘船,他想了想,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曹钦大喜,拱手道:“两日之后,我在城外等候薛大人。”
薛韶:“我已经被罢官,韶字闻韶,曹公子称字即可。”
曹钦笑着应下。
曹钦才走,户部便有人来拜访,一坐下,他就叹气道:“杨首辅和陈阁老多番游走,终于说动陛下将你放出来,海禁之策由来已久,朝中有不少人都认为当解之……”
薛韶一脸感动,问道:“不知韶可有为杨首辅和陈阁老效力的地方?”
第736章 一群傻缺
“自然有,”户部的官员立即道:“薛大人作为江南巡察御史,应当知道海禁对普通百姓的影响,也看到了解除海禁对国,对民的益处,还请薛大人详实上折,为陛下陈清利弊。”
又道:“薛大人不必忧虑,折子写完之后,我等可代为递上。”
薛韶依旧一脸忧虑,沉默不语。
官员顿了顿便低声道:“折子交给我们,薛大人大可以离京,一来,陛下还是念着旧情的,此次您犯了大错,江南兵祸越演越烈,您也只是在大牢里关了几天;
二来,您已因此事受罚,断不会再二判,但您功名还在,功名在身,您议论朝政是正当之举;
三来,听说您上次出海,和武林盟的人交往颇深,或许可以与他们联络,走一趟海外?”
薛韶挑眉。
官员压低声音道:“如今江南和沿海一带乱着呢,银山一事传出,有许多人私逃出海,其中不乏江湖人士,听说,连水军中都有士兵私逃渡海,大人出海,不仅可以暂时避开朝堂风波,还可以为陛下看管银山,将来立一大功。”
薛韶若有所思,只道:“大人的提议,韶会考虑的。”
他很听话的给对方写了一封折子。
官员拿到折子后离开,还表示:“你有难处只管来找我。”
薛韶笑着将人送出去。
喜金听得一肚子火,害怕道:“少爷,您不会真听他的出海吧?什么立功,那全是假的,之前您出海可是提前上报了的,又是官,混在船上出海可以说是为国效力,现在您已被罢官,再私自出海,那可是犯罪!”
薛韶敲了一下他额头,笑道:“你都知道,本少爷会不知道吗?”
喜金长出一口气:“所以您不会出海的是不是?”
薛韶笑道:“见机行事,也不是那么肯定。”
喜金:……
薛韶道:“不必在意别人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只要盯准自己的目标就好,目标一致时,可合作时为何不借力一用呢?”
而除了朝中主张开海禁的官员外,勋贵宗室等一干主张禁海的人也派了人来接触薛韶。
他们以为薛韶作保为条件,让他把银山的具体位置,范围等全画下来,有个别人还想通过他和潘筠合作。
薛韶一一应付完他们,将人送走后便让喜金收拾行李:“明日一早便离开这龙潭虎穴。”
喜金已经收拾好,要不是现在天黑了,他们现在就可以走。
上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下一篇:亮剑:我在伪军内部当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