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剑走偏锋的大明

剑走偏锋的大明 第678节

  孙昕觉得这事不能怪鲁王,只能怪王振胃口太大。

  自王振在福建布政司和水师中插入自己的人手之后,鲁王出船一次交给他的钱足够在海上和倭寇买五次的过路费了。

  当然,鲁王最后也不喜欢给倭寇交过路费,所以他慢慢私养了一批自己的人手,让他们假借海寇之名藏匿海上。

  同时,他也没放弃和倭寇的合作。

第805章 你查不下去

  倭寇赚他的钱,他也可以反过来赚倭寇的钱,一来二去,泉州卫也被他拉下水。

  而新来的泉州卫副指挥使蒋方正,之前在大同府任职,跟北边关系密切。

  当时小皇帝刚登基,三杨在朝中小心翼翼,太皇太后也尽量维持着先帝在时的统治条例,不敢大刀阔斧的处理事情。

  鲁王发现北边的钱更好赚,所以和蒋方正一起合作往北边卖过东西。

  “可这两年北边越来越不安定,且陛下大了,开始亲政,鲁王便谨慎了许多,”孙昕道:“蒋方正由副指挥使升任指挥使,也不想与北边再多牵扯,他们就慢慢减少了与北边的来往。”

  潘筠:“这是他们想断就能断掉的?”

  孙昕苦笑:“不错,这不是想断就可以断掉的,王振头一个就不答应,所以,鲁王才更想在海贸上有所作为,让王振不再逼迫。”

  都是钱,赚谁的不一样?

  王振只要拿到钱和珍宝就行。

  但对鲁王来说不一样。

  勾结倭寇,对他来说,倭国是隔着一片大海的藩属国;

  但勾结瓦剌等其他北胡,对他来说,却是通敌卖国。

  皇帝和文武百官不会觉得倭国有能力越过大海来攻打大明,统治大明;

  但他们一定会怀疑北胡可以南下占领中原。

  五胡乱华、五代十国,还有元朝的存在都是前车之鉴。

  勾结倭寇事发,鲁王最多被骂一通,罚些俸禄,但勾结北胡事发,他,以及他的这一脉的子孙后代都可能归零。

  “海禁若开,不仅鲁王答应给王振的钱财拿不出来,自家的生计也会受影响,加上其他家也不想民间的资本进入海贸,所以一拍即合,在海上劫杀白银船。”

  孙昕抬头看向潘筠,轻笑一声道:“你以为他们是想劫杀使团?不,这样诛灭三族的事他们才不会做呢,他们想劫杀的是你的白银船。”

  “只要白银运不回来,让朝廷看到大海还是那么危险,让他们认识到,只有继续封禁海域,不许倭寇上岸,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不然,大明的人和船一旦下水,将有去无回。”

  “谁也没想到,本应原路返回天津卫的使团船会走回泉州卫的航线,那些武夫脑子有包,连使团船和白银船都分不出,看见他们挂着大明的旗帜就往上冲,这才造成劫杀使团船案。”

  如果是劫杀白银船,不管船上的白银是给谁的,白银没运回来前,潘筠的船就只是民船,船上的人都是没有官方身份,私自出海的百姓,他们可以把他们打成海寇,还可以说船上根本就没有白银,这是潘筠畏罪,自导自演的一出戏。

  什么银山、白银,全是潘筠哗众取宠的说辞。

  假的事情,一百个人说上一百遍,假的也能成为真的。

  他们有自信可以完成这一点。

  结果他们劫错了人,这也就算了,要是能把使团船上的人都填进大海,事件也可由他们编造,偏他们还让使团安然无恙的回来了。

  孙昕苦笑道:“连老天爷都站在你们那边,大海本就危险,而你们和使团竟能在两次劫杀中活下来。”

  “事已至此,我们就只能善后,”孙昕道:“当今是个有心气的皇帝,对宗室再优容,也不会允许鲁王勾结海寇截杀使团,所以只能把事情推到会昌伯头上。”

  潘筠问:“勾结海寇劫杀白银船一事,是会昌伯和鲁王亲自商谈的?”

  孙昕扯了扯嘴角道:“这种事怎到得他们面前?鲁王也不过是过问一句,余下的事都是我和世子去办的,至于会昌伯府,会昌伯更是没有出面,他们家打理海贸事务的是族亲孙朝,乃会昌伯堂弟。”

  潘筠问:“除你们之外,另外的人是谁?”

  孙昕扯了扯嘴角,讥讽的笑出声来:“这世界真是希奇,不论是皇亲,还是国戚,都最先暴露,万没想到,最后竟是江南那群士族和靖远伯不被发现。”

  潘筠惊诧的抬头,邬志鸿腾的一下站起来:“你说谁?”

  薛韶亦脸色一变。

  孙昕笑着看他们,眼泪都笑出来了:“靖远伯王骥啊,哈哈哈哈,第四个人是靖远伯,出面和我们商讨出人劫杀的是其侄王添翼。

  至于剩下的一伙人,别看他们人多又分散,却是联系最紧密的,陈家、蒲家、吴家,哈哈哈哈,他们背后是朝中数不尽的中上层官员,祖籍江南,或是姻亲江南,永乐帝都搞不定的事,潘筠,你自觉能搞定吗?”

  “你想查清这个案子,算清这笔账,简直是做梦!”孙昕哈哈大笑起来:“你以为有我的供词,知道事情的真相就可以讨回公道,就可以将之公布于众吗?我告诉你,不可能!”

  “若不是你行此奸计,他们又的确做得出灭我满门报复我的事来,我是绝对不会与你合作的。”孙昕撑着手臂起身,居高临下的看着潘筠:“我招完了,但我可以肯定,此案,你破不了。”

  他俯身在她耳边道:“不在于鲁王和靖远伯,甚至不在于太后,而在于江南这群士族身上。”

  不论是鲁王、靖远伯还是会昌伯,他们都是单打独斗,且,他们身后都有保命的东西,所以他们会审时度势,可以认错,甚至认罪;

  但江南这些士族不行,单个来算,勾结海寇是死,勾结倭寇是诛灭三族。

  所以他们不会允许这个案子再继续查下去。

  孙昕直起身来,提着手上的锁链叮叮当当的往外走,走到门口时回头和潘筠道:“泉州知府陆明哲还什么都不知道吧?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活过这一个年。”

  潘筠握紧了拳头。

  薛韶按住她的肩膀,对邬志鸿微微点头,让他把孙昕押下去保护起来。

  孙昕:“潘筠,记住你说的话,若我家人出事,我一定会报复你们!”

  人押下去后,邬志鸿急得团团转:“这个折子我要怎么写?事涉鲁王和会昌伯就够头疼的了,竟然还涉及靖远伯。”

第806章 请道长捉鬼

  当今谁最受宠?

  除了王振,就是靖远伯王骥了。

  王骥还和王振不一样,这位老将军战功赫赫,在军中名声极好,在民间声望也不浅,即便因麓川之战久攻不下,在朝中遭受些许非议,但在他之前,许多将军出兵也都打不下麓川,甚至败仗居多,相比之下,他好歹有所成就,算是里面表现最好的了。

  去年,麓川之战胜利,他一跃成为皇帝最信任,最喜爱的心腹,连王振都要退一射之地。

  而这位老将军也是干实事的,前脚从麓川回来,后脚被派去北方巡边,就发现老兵滞留边防多年,轮换从原来的两年变成了无限期,士气和兵力都极大受损。

  还有边防士兵的寒衣、军备等皆老旧,更有北胡蠢蠢欲动的迹象,因为他巡边,今年秋天南下抢劫的北胡都变少了。

  邬志鸿家在真定,别的官员对此或许感受不深,他却是从与家人的书信中窥见一二的。

  这样的人怎会勾结倭寇?

  又怎会劫杀使团呢?

  就为了反海禁?

  邬志鸿抓着头发百思不得其解,蹲在地上整个人都茫然起来了。

  潘筠也团团转,半晌停下脚步:“我见过王骥,他眉眼清正,说他走私海贸,我信,但要说他勾结倭寇,甚至劫杀使团,我不信。”

  薛韶低声道:“他或许真的不知道,但谁知道呢?孙昕认为他是主谋之一,鲁王也会认为他知情。所以齐家才会在治国之前,家不齐,难以治国。”

  潘筠和邬志鸿同时想到了杨士奇和杨稷。

  潘筠冷冷地道:“我要查清楚,我大明是真烂到根上了,还是有一救之地?”

  邬志鸿抱着脑袋,一味的头疼他的折子。

  薛韶看不过去,提醒他道:“勾结海寇劫杀使团案归属泉州府,你只查三井别院尸坑案,查出来的内情简单叙述一遍便是。”

  邬志鸿还是抱着脑袋。

  薛韶道:“折子写得好,朝廷会算你立功,此前失职的罪过可能就免了。”

  邬志鸿抬起头,一脸呆滞:“可是,我写不出来,我现在满脑子都是鲁王等人勾结倭寇和北地的事,这叫我如何避重就轻?”

  薛韶不言。

  邬志鸿就拉住他的手,一脸渴望的看着他:“薛兄弟,你帮帮我好不好?”

  薛韶到底心软,最后还是捉笔替他写了一封折子。

  邬志鸿看了又看,欣喜不已:“写得好,写得好,不愧是传胪之才,这折子写的比我好百倍。”

  他立刻将草稿摆在一旁,当即就提笔抄写。

  薛韶在一旁站了一会儿,提醒道:“信件和账册,最好复制一份留存。”

  邬志鸿笔一顿,点头应下。

  最后那份复制下来的证据,邬志鸿交给潘筠保管:“这东西放在我这里,我可能会没命,只能交给潘道长你了,我既放心,又放心。”

  潘筠颔首道:“你放心。”

  邬志鸿松了一口气,没有休息,让县尉带上两个心腹,立即携带折子和证据去京城。

  同时,他的了结公文也写好了,不过今天是大年初一,官府休息,所以他没有递交到知府衙门。

  潘筠他们没赶上回去过大年三十,但可以回去过大年初一的晚上。

  小红也发泄够了,潘筠收拾东西就要带他们回山,结果还没出门就被知府的人找上门来。

  潘筠:……

  她回头看向小红和红颜。

  俩人立即道:“我们没报你的名号!”

  潘筠低声道:“你们在这儿老实待着,哪儿都不许去!”

  俩人连连点头。

  上门的是知府的管家,他身后还带了一班衙役。

  邬志鸿陪在一旁,额头冷汗直冒,看见潘筠出来,他快步上前,低声问道:“小红呢?”

  潘筠给了他一个眼神,看向管家,不卑不亢:“不知知府大人找贫道何事?”

  一脸倨傲的管家看见潘筠出来,立即展开笑颜,热情的迎上来:“这位就是龙虎山高道潘道长吧?”

  看见一揖到底的管家,潘筠眉眼一挑,立即进入角色,抱拳道:“不敢称高道,只是在龙虎山学宫学艺,有了些许成绩而已,不知大人前来……”

  管家快速扫了邬志鸿一眼。

  邬志鸿了然,立即退得远远的,把说话的空间交给他们,只是耳朵忍不住高高竖起……

  管家压低了声音邀请潘筠去知府后衙住两日,他们家大人近来对道学很感兴趣。

首节 上一节 678/7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下一篇:亮剑:我在伪军内部当卧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