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309节

  “大大人,敢问可是有结果了?不知大明皇帝陛下是否同意了我们的求和?”

  一个建奴信使小心翼翼的问道。

  其他的建奴也都是紧张的咽了咽口水,期待着祖大寿的回答。

  没办法,事关生死,由不得他们不紧张!

  祖大寿用一种仿佛能穿透一切的眼神紧紧盯着眼前的建奴们,随后突然笑了笑,道:

  “你们的运气不错,我们的皇帝陛下同意了你们的求和!”

  建奴们听到这话,顿时不由的松了口气。

  终于!

  他们的命算是保住了!

  但紧接着,祖大寿继续说道:

  “不过还有一些条件,那就是必须让多尔衮亲自到锦州城来商议求和一事,另外还要送一个皇太极的儿子来当人质。”

  “若你们同意,我这二十万大军便暂且按兵不动,在此等候议和消息。”

  “但若是你们不同意,那也没关系,反正用不了多久,大军便会兵临城下,到时候,你们就自求多福吧。”

  祖大寿的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每一个字都重重地敲击在这些建奴的心口。

  那两个建奴信使听了这话,顿时吓得脸色苍白,哪敢有丝毫异议?

  赶忙连连应道:

  “大人放心,大人放心,一切都好说。”

  “等我们回到盛京,定会立马将您的要求禀报给陛下,想必他一定会同意的。”

  开玩笑,这个时候有什么不能答应的?

  答应了就能活,还能把明军的要求传递到盛京。

  可要是现在拒绝,恐怕就会当成被砍成肉酱。

  见此,祖大寿也没再多说什么,只是挥了挥手,示意手下放这些建奴离开。

  就这样,前来求和的建奴使者有惊无险地离开了这里。

  按照朱慈烺的要求,祖大寿接下来也没有再继续前进了,而是吩咐大军就地扎营。

  一边等待建奴求和的消息,一边派人招募周边的汉人百姓。

  押送粮食的军队已经在路上了,不日便会到达,他刚好可以趁机招募更多的百姓。

  如果到时候建奴求和不成,那么这些百姓就可以充当大军的后勤和兵源,如果建奴求和成功,那么这些百姓就可以直接转化为辽东的军户。

  总而言之,人口才是最大的资源!

  另一边,两个建奴信使回到了盛京,第一时间直奔皇宫。

  盛京的宫殿内,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可空气中却也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

  经过这些天的精心调养,皇太极的精神状态明显比之前好了许多,脸上也有了些许血色。

  然而,太医也曾郑重叮嘱皇太极,切不可再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否则若是再出现吐血昏迷的情况,恐怕就真的无力回天了。

  因此,皇太极最近行事格外谨慎,唯恐自己真的一命呜呼了。

  此刻的他坐在龙椅上,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与担忧。

  继承人的事情,皇太极一直犹豫不决,还没有考虑好。

  本来选豪格作为继承人怎么看都是最好的选择,可不知为何,皇太极内心深处总是有些抵触。

  这是因为豪格曾经多次反对过皇太极的一些重要决策,让皇太极很生气。

  比如当时皇太极准备收回八旗权力、然后推行以中央六部代替八旗制度的政策时,豪格就公然向皇太极表达对新政策的不满。

  然后被皇太极将爵位降为多罗贝勒,还夺去了在户部的职位。

  这一事件让皇太极看清了豪格在政治上的不成熟,你要是真把皇位传给豪哥,谁知道豪哥会不会推翻他之前所制定的一切制度?

  真要这样的话,那他死也不能瞑目!

  并且,豪哥并不是他最喜欢的那个儿子。

  他似乎觉得自己年幼的小儿子福临更合适一些。

  但福临年纪实在太小,难以承担起带领大清的重任,真要选他的话,豪格和其他弟弟一定会不服,到时候可能会引发内乱。

  再者说了,现在的大清还保留着八旗议政的传统,皇位继承人并非完全由皇帝一人决定,而是要经过八旗旗主等重要势力的共同商议。

  甚至皇太极当初之所以能继承皇位,也是由此而来!

  也就是说,就算现在皇太极想要立某个儿子为继承人,也是需要和几个弟弟以及其他旗主商量的。

  若是他们不同意,皇太极也无法定下此事。

  再加上刚刚经历了惨败,皇太极的威严受损严重,就更加没有能力独自决定继承人的事情了。

  而且目前最要紧的是求和一事,至于其他事情,其实都可以缓缓。

  就在此时,范文程突然匆匆而来,道:

  “陛下,派去向明军求和的人回来了!”

  皇太极听到这话,眼前瞬间一亮,赶忙说道:

  “快让他们进来!”

  不多时,两个建奴便走了进来。

  “快说,明军答应了吗?”

  皇太极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眼中满是焦急与期待。

  两个建奴使者规规矩矩地跪在地上,赶忙回道:

  “回禀陛下,明军答应了咱们的议和,不过他们提了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皇太极听到这话,神色一紧,赶忙追问道。

  一个建奴使者有些紧张的咽了咽口水,随后这才小心翼翼的说道:

  “明军说,想要陛下送一位皇子去当人质,还要和硕睿亲王去锦州城当面议和商议议和的事情。”

  “如果不答应这个条件,那么这件事情就没得商量。”

  什么?

  要朕送一个皇子当人质?

  还要多尔衮亲自去锦州谈?

  皇太极顿时就怒了,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脸上涨得通红!

  他本以为议和就是割点地、赔点钱什么的,结果没想到明军居然还想要他的儿子当人质?

  他儿子虽然挺多,但就是不想送去当人质!

  而且话说回来,为什么明军非要点名要多尔衮前去议和?

  要知道,之前多尔衮因为损失了两万骑兵,最近一段时间在家都无事可做,几乎被众人遗忘。

  皇太极虽然曾说过要原谅多尔衮,还表示会对他委以重任,但那也仅仅是说说而已。

  毕竟犯下如此大错,不杀他已经是皇恩浩荡,又怎么可能还像以前那样重用他呢?

  但不得不说,明军的这个要求,让他不得不慎重起来,心中暗自揣测,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阴谋呢?

  皇太极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

  “你们先下去吧,让人把多尔衮叫来,朕要见他。”

  两个建奴听到这话,也不敢多说什么,随即便退了下去。

  等他们离开之后,皇太极眉头紧锁,看向范文程道:

  “范先生,你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明军为什么非要点名让多尔衮前去议和?该不会是多尔衮背叛了我们吧?”

  说这话的时候,皇太极的眼神中充满了怀疑与担忧,紧紧盯着范文程。

  范文程听到这话,赶忙连连摇头,神色严肃地说道:

  “陛下莫要胡思乱想,臣可以保证,绝无此种可能。”

  “依臣之见,这或许又是明军的离间之计罢了。”

  范文程虽然平日里与多尔衮有些不合,不太喜欢他,但他也深知多尔衮的身份和立场。

  多尔衮身为大清皇室宗亲,背叛大清对他来说百害而无一利,实在是没有背叛的理由。

  皇太极这会儿也从方才的疑虑中回过神来,脸上露出一丝苦笑,缓缓说道:

  “你说得对,是朕想多了,多尔衮怎么会背叛大清呢?”

  他顿了顿,目光望向远处,似乎在思索着什么,随后又继续说道:

  “那就派多尔衮前去议和吧,只是这明军的心思实在难测,真不知道他们到底想要什么?”

  “万一要的多了,我们拿不出来该怎么办?”

  范文程微微欠身,恭敬地回应道:

  “陛下放心,在出发之前,臣定会与和硕睿亲王详细说明这些事情,并且会给出底线。”

  “若是明军提出的条件超过了这个底线,那就千万不能答应,若在底线之内,便可以考虑答应。”

  “臣相信,即便议和最终不成功,明军也不会对和硕睿亲王下手。”

  “毕竟,明军向来以王道之师自称,是不会做出斩杀来使这种有失风范之事的。”

  皇太极听了这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中似乎稍感宽慰。

  没过多久,多尔衮便应召前来。

  范文程见他进来,本能地想要回避一下。

  然而,皇太极却伸手制止了他,语气中带着几分恳切:

首节 上一节 309/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下一篇: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