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319节

  朱慈烺就这么站在门口,目送着所有人离去。

  经历了此番大胜,所有的武将都得到了封赏,不用想也知道,恐怕这些人个个都觉得自己功高盖世,尾巴都快翘到天上去了。

  这些武将在战场上确实勇猛无畏,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可他们真正的性子,朱慈烺却也再清楚不过。

  他们之所以现在还能规规矩矩,没做出什么离谱之事,不过是因为崇祯和他还在辽东罢了。

  可一旦他们离开辽东,以这些武将先前的行事风格和心态,恐怕会立刻如脱缰的野马,彻底放纵自己,显露出那些不为人知的贪婪与残暴。

  届时,辽东的百姓必将遭受一场无法挽回的灾难。

  毕竟骄兵悍将,向来都是国家的大麻烦,而他们往往在都是在大战胜利之后,如同毒瘤一般迅速滋生。

  所以,及时遏制这种情况的发生,已然刻不容缓。

  而朱慈烺刚才的举动,无疑是向这些武将们清晰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简单概括来说,就是要让这些武将们明白,他们所做的那些破事,事无大小他都了如指掌。

  但他还是选择不予计较,哪怕他们曾经做过一些不光彩的事情,他也都愿意既往不咎,一笔勾销。

  只要他们愿意继续做一个忠臣良将,那么自己绝对不会辜负他们的忠心。

  荣华富贵应有尽有。

  不过,他也明确地警告众人,以后绝不能再继续这般行事,而且不能再对他有任何隐瞒。

  否则,他随时随地都能够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恩威并施,才是君王之道!

  这些武将们虽然大多是没读过多少书的大老粗,但他们绝非愚笨之人,瞬间就明白了朱慈烺的意图。

  一时间,所有人像是被驯服的烈马,一个个都不敢再肆意妄为,纷纷收起了自己那些小心思。

  按道理来说,事情进展到这一步,辽东的局势已然渐趋稳定,军政要务也算是处理妥当了。

  接下来的诸多事宜已无需崇祯和朱慈烺操心,全部交由洪承畴和祖大寿即可。

  而他们也应该返回京师了。

  然而,朱慈烺却依旧没有打算回京城的意思。

  至于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还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尚未完成。

  那便是为那些在这场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将士们修建一座庙宇,用以缅怀他们的功绩,祭奠他们的英灵。

  修建庙宇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何况此次战争关乎国家生死存亡,意义重大,更不可能敷衍了事。

  所以,修建庙宇的匠人皆是从辽东地区精心挑选的,一砖一瓦,皆精雕细琢。

  而且这个工程的规模颇为庞大,根据锦衣卫的预估,庙宇修缮完成大概还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这也就意味着,崇祯和朱慈烺还得在辽东停留半个月之久。

  不过说实话,这半个月的时光其实也并非那般难以忍受。

  因为辽东地区的夏天,除了中午时分酷热难耐之外,其他时间都还算比较凉爽,这或许就是所谓小冰河时期的独特气候了。

  根据当地百姓所言,辽东这个地方每到十月份左右就会开始下雪,然后大雪会持续到来年三月左右才会渐渐停歇。

  朱慈烺前世并未到过辽东,所以他并不清楚这种气候是否正常。

  但总的来说,大明境内确实正处于小冰河时期的影响之下。

  就连京城那边,差不多十一月份的时候也会开始下雪,且会一直持续到来年两三月,这显然不符合正常的气候规律。

  至于北方的其他地区,大概也是如此。

  唉!

  一想到这些,朱慈烺又在心中暗自叹了口气,看来想要真正实现大明的复兴,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要艰难得多。

  这一日,阳光明媚,湛蓝的天空不见一丝云彩,微风轻柔拂过大地,带来丝丝惬意。

  朱慈烺闲来无事,便带着方正化、李若琏、李虎及一众护卫,悠然在锦州城大街上漫步。

  只见街道两旁的建筑错落有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古朴。

  不得不说,经此大胜,锦州城人气明显比之前旺盛许多。

  不仅重新涌入大量百姓,商贩也如雨后春笋般增多。

  街道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有老人坐在街边石凳上悠闲晒着太阳,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有孩子在人群中嬉笑玩耍,互相追逐打闹。

  清脆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生机。

  朱慈烺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自然也是无比开心。

  走着走着,朱慈烺渐渐感到有些疲惫,便在街边寻了一家古色古香的茶楼,随意点了些茶水和点心,然后在靠窗的位置坐下休息。

  茶楼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那是茶叶在沸水中舒展、释放出的独特芬芳。

  朱慈烺坐在窗边,轻轻端起茶杯,浅抿了一口茶,感受着那温润的茶香在口中散开,只觉得一切都那么美好。

  可就在这时,楼下突然传来一阵激烈的吵闹声。

  他好奇地伸过头去,便看到不远处的对面,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一个小二模样打扮的人站在一家铺子前争吵着什么。

  眼看着朱慈烺似乎对这件事情有些上心,李若琏瞬间心领神会,然后赶忙低声吩咐身边的一个锦衣卫出去打探情况。

  与此同时,朱慈烺依旧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外面争吵的两人。

  只是因为距离较远,嘈杂的人声掩盖了他们的话语,听不清楚他们究竟在说些什么。

  但很快,那个中年男人就极不耐烦地从怀中掏出一张纸,狠狠地往地上一扔,然后转身大步离开,他的脚步急促而有力,显然余怒未消。

  至于那个小二,则是满脸嫌弃地看了一眼地上的纸,没有丝毫去捡的意思。

  然后愤愤地回到了一旁的铺子里,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似乎在抱怨着什么。

  朱慈烺心中多少有些疑惑,实在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突然之间觉得那张纸似乎有些眼熟。

  不过但他也没有太过在意,只当是一场普通的市井矛盾而已,随后依旧自顾自地喝起了茶。

  没过多久,之前去打探消息的那个锦衣卫匆匆跑了回来,随后快步走到李若琏身边,在其耳边低语了两句话。

  然后又将一个什么东西塞进了李若琏手里。

  李若琏听完了话,再看看手里的东西,神色瞬间变得有些古怪。

  就在这时,朱慈烺突然开口问道:

  “怎么样?刚才到底是怎么回事?”

  很明显,朱慈烺早就知道李若琏派人去调查这件事情了。

  毕竟要是连这点眼色都没有,那李若琏这个锦衣卫指挥同知当的也太失败了。

  李若莲听到这话,赶忙上前一步,满脸恭敬的小声说道:

  “太子爷,事情已经调查清楚了,刚才那两人之所以会争吵是因为结账的事情,而且那人应该是京营的士兵。”

  朱慈烺微微一愣,原本舒展的眉头瞬间皱起,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随后问道:

  “怎么?那个人吃了东西不给钱?”

  说实话,朱慈烺这会多少有些生气了。

  自己带来的士兵吃了饭不给钱,这简直就是在打他的脸啊!

  可没等他发火,李若莲赶忙解释道:

  “太子爷您别误会,事情不是这样的,他是给了钱的,但是那个小二不肯收。”

  什么?

  这话听的朱慈烺一阵疑惑了,脸上满是不解之色。

  给钱不收,这是什么意思?

  李若莲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伸出双手,将一张揉得皱皱巴巴的纸轻轻放在了面前的桌上,最后缓缓展开。

  等到这张纸完全打开之后,朱慈烺瞬间愣住了。

  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一张普通的纸,而是一张一贯的大明宝钞!

  李若莲在一旁继续耐心地解释道:

  “那个吃饭的士兵他身上刚好携带了一些大明宝钞,所以进店吃饭的时候就用大明宝钞支付,结果那店家死活也不答应,还说在辽东他们可不认这个,这跟废纸没什么区别。”

  “那士兵听了不服气,说虽然大明宝钞贬值了,但那也是钱,怎么能不收呢?”

  “双方一直从店内吵到了街上,争吵之下,那士兵直接将钱扔在了地上,然后就离开了。”

  “而那店家的小二也没有去捡地上的大明宝钞,只当自己吃亏了。”

  紧接着,李若莲又补充了一句:

  “不过太子殿下放心,刚才的饭钱,属下已经让人付了。”

  朱慈烺没有说话,只是愣愣地看着桌上的那张皱巴巴的大明宝钞,眼神中透露出沉思与忧虑。

  片刻之后,他突然问了一句:

  “他刚才吃的什么东西?”

  李若莲赶忙回答道:

  “其实也没什么,只是一碗面、一壶酒而已,算下来的话,也就不到三十文。”

  三十文.

  朱慈烺听到这话,苦笑了一声,笑容中带着深深的无奈与感慨。

  要知道哪怕是在京城,一贯大明宝钞也能换个五十文钱,可到了辽东,竟连三十文都换不到。

  很明显在辽东,本地百姓根本不把这大明宝钞当钱,即便掉落在地上,也无人愿意俯身去捡,这玩意儿实在是连擦屁股都嫌硌得慌。

  朱慈烺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在茶楼外嘈杂的市声中被悄然淹没。

  他心里清楚,现在确实到了改革钱币的时候了。

  其实,关于大明宝钞的改革,他早有想法,只是刚穿越来就面临松锦之战,所以一时间抽不出空闲来处理此事。

首节 上一节 319/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下一篇: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