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377节
嗯,你没有看错!
朱慈烺并未打算大兴土木,重新建造一座大明皇家银行,而是打算发翻新一座府衙,用来当做大明皇家银行的衙门。
毕竟北京城历经三百多年的风雨洗礼,城内各种建筑星罗棋布,风格各异。
无论需要何种功能的建筑,总能从中找到合适的进行改造。
比如之前的火器研究院、大明报社等差不多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改建的。
毕竟改造相比重建,不仅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还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何乐而不为?
思索之后,朱慈烺放下鱼竿,转头看向李若琏神色沉稳地说道:
“你马上去一趟大明报社,告诉他们明天的头版头条全部换成关于货币改革之事。”
“至于具体事宜,薛国观知道该怎么办。”
李若琏神色一凛,赶忙领命道:
“臣这就去!”
随后迅速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退了下去。
朱慈烺则重新拿起鱼竿,继续慢悠悠地钓起鱼来。
而在他身旁,一大群净军和护卫整齐排列的站在那里。
这些人或许在武功造诣上并非顶尖高手,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会游泳。
朱慈烺早已经暗自下定决心,那就是以后只要身处有水的地方,这些人都必须随时在他左右保护他。
毕竟大明皇帝易溶于水的传闻可不是空穴来风,为了自身安全,不得不防。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又来到了第二天早上。
天色微明之时,一大群百姓早已如潮水般聚集在大明报社门口,翘首以盼着新一天的大明日报。
不得不说,如今每天观看大明日报已经成为一些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天早上要是不看上一遍,就感觉浑身不自在,仿佛生活中缺失了重要的东西。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古代百姓的生活太过单调乏味,缺乏丰富多样的娱乐设施,所以只能靠阅读报纸来打发闲暇时光,了解外面的世界。
当第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满心期待地拿到最新一版的大明日报,目光扫过上面的内容后,不禁惊讶地叫出了声:
“哎呀!这是怎么回事?报纸上面说大明马上要进行货币改革了。”
“还打算废弃之前的大明宝钞,而且黄金和银子也必须拿到朝廷兑换规定的货币才能使用!”
什么?????
听到这话,周围那些买不起报纸却又渴望知晓内容的百姓瞬间炸开了锅。
人群中顿时一片嘈杂。
有人皱着眉头大声问道: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好端端的,怎么突然要进行货币改革?”
“现在一贯大明宝钞也就值六十文钱,有什么好改革的?”
“难不成朝廷是要我们用银子去换大明宝钞?不行不行,这种事我之前吃过亏,绝对不会再去换了。”
一时间,周围的百姓议论纷纷。
在他们看来,这哪里是什么货币改革,分明就是皇帝在巧立名目抢他们的钱!
本来以为经历了辽东大捷之后,皇帝已经有所改变,不再像以前那般昏庸无道,结果没想到还是老样子。
这顿时让他们感到无比失望,脸上纷纷露出沮丧的神情。
这时,刚才那个读报纸的书生又站了出来,只见他赶忙摆了摆手,然后高声说道:
“不不不,大家不要误会,不是这么回事。”
随后,书生便按照报纸上的内容,逐字逐句地仔细讲解起来:
“上面说,皇帝陛下决定对现有的大明宝钞进行改革,以后旧版的大明宝钞虽然不能继续使用,但可以用来兑换新版的大明宝钞。”
“一贯旧版的大明宝钞可以兑换一贯八十文的新版大明宝钞。”
“而且,新版的大明宝钞还可以用来兑换大明银币或者大明金币,这两种货币也是新版的货币。”
“除此之外,原本流通的银子和黄金也不允许再使用了,而是要统一拿到新创建的衙门,也就是大明皇家银行去兑换新版的大明银币和大明金币。”
“上面还说了,从此以后,大明宝钞、大明金币和大明银币之间是互通的。”
“大家可以用大明宝钞去兑换大明金币和大明银币,也可以用大明金币或者大明银币去兑换宝钞,所有货币都是通用的。”
什么?
听完书生的话之后,周围的百姓们顿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因为这和他们原本认知中的情况大相径庭。
以前,大明宝钞虽然也经过好几次改革,但无一例外都存在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大明宝钞和金银之间并不互通。
百姓们可以用金银去购买大明宝钞,却无法用大明宝钞去购买金银和其他物资,这给日常交易带来诸多不便,更是在变相的夺取他们的钱财。
可如今看来,朝廷似乎终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着手进行改革,这让百姓们既感到意外,又有些将信将疑。
片刻之后,人群中有人满脸怀疑地说道:
“我怎么觉得这件事不太靠谱呢?大明几百年来什么时候让大明宝钞和黄金白银互通了?这不会是在骗我们吧?”
那书生先是有点尴尬的挠了挠头,然后这才说道:
“这个我也不清楚,但报纸上确实是这么写的,所以我估计应该是真的。”
“你们想想,最近几个月以来,这报纸上面说的哪一件事情不是真的?”
听到这话,周围百姓们的怀疑瞬间减少了几分。
毕竟最近几个月以来,他们一直都在持续关注大明日报,报纸上所报道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真实可靠的,从未出现过虚假信息。
这也就是说,关于货币改革的事情,很可能是真的,并非空穴来风。
下一秒,人群中突然有一个中年男人一拍脑门,恍然大悟地说道:
“对了,我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我家是做小生意的,最近一段时间,总有人来我家打听,要用铜钱或者银子收购我家的大明宝钞。”
“而且一贯用六十五文钱收。”
“我当时还挺高兴的,但是现在想想,会不会是他们也知道了货币改革的事情,所以想要提前囤积大明宝钞?”
“毕竟刚才我可是听的清清楚楚,朝廷规定一贯旧版的大明宝钞可以兑换八十文,他们用六十五文收,一贯就能赚十五文钱。”
“一贯虽然看起来不多,但当时我家可是直接兑换了一千贯!”
“那就是一万五千文钱,相当于十五两银子。”
说到最后,那个中年男子一脸懊恼,满脸的肉都跟着抽搐了几下,仿佛在为自己错失的财富而痛心疾首。
想想也是,一个不小心就损失了十五两银子,换做任何人,都会心疼不已。
一时间,周围的百姓们顿时讨论得更加热烈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现场气氛愈发高涨。
而随着大明日报被送往各地,各地的百姓们也都开始热烈讨论这件事。
就这样,仅仅一天时间,整个京城的百姓都知道了大明即将进行货币改革的消息。
于是,市面上所有的大明宝钞都突然变得紧俏起来,如同稀有珍宝一般,不再轻易在市场上流通。
所有人都暗自将大明宝钞小心翼翼地囤积起来,满心期待地准备等朝廷正式开展兑换业务后,直接去兑换新版大明宝钞。
希望在这场货币变革中,尽可能地保障自身利益。
至于那些之前以六十五文钱卖掉大明宝钞的人,此时只能站在街头望着热闹的人群追悔莫及了。
卖的少了还好说,难受一会也就过去了。
可能是卖的多了,那就得难受好几天了.
不过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他们也只能无奈地吃下这个哑巴亏,徒留满心的遗憾和懊恼了。
时光悠悠,转眼间又过去了好几天。
终于在这一天,备受瞩目的大明皇家银行终于正式竣工了。
阳光轻柔地洒落在京城各处,也洒在了朱慈烺的身上。
因为知道大明皇家银行正式竣工的消息,所以朱慈烺打算亲自先来看看。
只见这座大明皇家银行坐落于京城作为繁华的地带,建筑金碧辉煌,飞檐斗拱间雕梁画栋,精致的花纹与绚丽的色彩相互映衬。
整栋建筑气势恢宏,尽显皇家威严
因为这是皇家产业,所以建筑各处巧妙地采用了皇家独有的龙纹装饰,有的龙纹盘旋于屋脊之上,栩栩如生,似欲腾空而起。
有的镌刻在大门之上,威严庄重,彰显着皇家的尊贵与权势,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极为大气壮观。
朱慈烺仰头凝视着这座凝聚着众多工匠心血的建筑,眼中满是满意之色。
这般气派的银行,定能为大明货币改革增添几分底气。
紧接着,在众人有条不紊的忙碌中,大量崭新的大明宝钞、黄澄澄的大明金币和银晃晃的大明银币被陆续搬运了进去。
一箱箱的宝钞堆叠整齐,一袋袋的金币和银币碰撞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与此同时,那些之前经过精心培训的各类人员也都身着统一服饰,准备在明天正式上岗了。
他们或是在柜台后整理着账目,或是在大厅中熟悉着业务流程,一切都准备就绪,只等第二天正式开启兑换业务。
当然,大明皇家银行除了兑换业务之外,还从事着储存业务,也就相当于后世的存款业务。
不过考虑到目前才刚刚开始改革货币,所以存钱这类业务估计得以后才能正式开启了。
除此之外,虽说宝钞提举司最近一段时间都在没日没夜的印制大明宝钞、铸造大明银币和大明金币。
但直到今日,新版的大明宝钞只印制了不到八千万张,大明金币和银币加起来也不过三千多万枚。
但朱慈烺心中有数,这些东西虽然数量不多,但其实已具备初步开展兑换工作的条件了。
这天下午,东宫之内静谧中透着几分庄重。
朱慈烺端坐在书房之中,神色沉稳。
上一篇: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下一篇: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