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381节

  再加上说这话的还是一位户部的郎中,就更由不得他们不信了。

  一时间,百姓们对于新版的大明宝钞突然就没那么抵触了。

  紧接着就在这时,在另一边的窗口那边,也有人完成了兑换。

  那人兑换完成之后也不着急离开,而是吩咐几个下人一人抱着一筐筐刚刚兑换好的大明银币和大明金币慢吞吞的走着。

  好让周围的百姓都能看得清楚。

  众人瞬间也是被吸引住了目光,纷纷伸长脖子望了过去。

  只见一筐筐的大明银币银光闪闪,金币则金光夺目,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相较于大明宝钞,大明金币和大明银币才是众人更为关注的焦点。

  毕竟大明宝钞只是新旧兑换,而大明金币和大明银币可是实打实拿真金白银换来的。

  百姓们虽说家中多少也有些金银,但与这些造型精美的大明金币、银币相比,自家的那些银子顿时显得黯然失色。

  这些金币银币光泽耀眼,宛如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这时,围观人群中有一位百姓忍不住问道:

  “敢问公子,这些可都是用原本的银子和黄金兑换来的?”

  问话之人身着粗布麻衣,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眼神中透着质朴与好奇,显然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

  那公子哥听到这话,随即笑着回道:

  “当然。”

  说着他拿起一枚大明银币展示给众人,然后继续说道:

  “大家请看,这枚大明银币的重量恰好是一两银子。”

  接着他又拿起几枚小额面值的银币,继续说道:

  “还有这些小额银币,是为了方便大家日常交易使用,往后大家出门买东西,无需再费劲切割银子了,只需出示相应面额的银币即可。”

  “再小一些的金额,可用铜钱支付,这些货币都是通用的。”

  周围的百姓们听后,瞬间激动起来。

  因为从一开始的时候,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朝廷会让他们用真金白银去兑换大明宝钞。

  此前他们吃过类似的亏,自然不敢轻易再上当。

  虽说之前报纸上宣称白银可以兑换大明银币,黄金可以兑换大明金币,但他们一直半信半疑。

  而之所以会这样,实在是被以前的皇帝坑怕了。

  可如今亲眼所见,他们终于相信了。

  而且,比起家中那些形状各异的银子,大明金币和银币明显更加精美,甚至都能当作传家宝了。

  毕竟银子和黄金这些东西,可都是实实在在的财富,就算留在家里也没关系。

  更何况朝廷还有规定,若在限定时间内不进行兑换,那么家中的银子和黄金将禁止使用,一旦使用的话,便会被直接抄没。

  想到这儿,不少人立刻匆匆返回家中,准备拿上家中的银子,前来兑换大明金币和银币。

  又过了片刻,前方的人群仿若平静湖面突然泛起波澜。

  只见一位身着锦袍的年轻男子,如脱缰野马般兴奋地从大明皇家银行中冲了出来。

  他的面庞因激动而微微泛红,双目更是炯炯有神,手中紧握着明晃晃的大明金币和银币用力地挥舞着,口中还大声喊道:

  “大家快看呐,这是我刚刚用新版大明宝钞兑换出来的大明银币和大明金币!”

  “之前大明日报所言不虚,新版大明宝钞真真切切能兑换到大明金币和大明银币,大家莫要再迟疑,赶紧去换呀!”

  嗯.

  不用猜了,此人正是朱慈烺早前精心安排好的一个托。

  只是恐怕连朱慈烺都没有想到,这群勋贵子弟演起戏来一个比一个夸张.

  不过夸张是夸张了些,作用还是非常显著的!

  百姓们听到这声呼喊,又看到了那人手中明晃晃的大明金币和大明银币,原本还在心底徘徊的最后一丝顾虑,刹那间如轻烟般消散得无影无踪。

  他们交头接耳,眼神中满是惊喜与释然。

  “看来朝廷这次是动真格的了,真能拿大明宝钞换到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唉,之前咱们还怀疑朝廷居心不良,以为又要像从前那般坑咱百姓的钱,真是不该啊。”

  周围的百姓听到这话,纷纷点头称是。

  与此同时,众人心里清楚,得赶紧回家把积蓄拿出来兑换这些新版的货币了,不然过些时日,他们手里的钱可就没法用了!

  一时间,周围的百姓们仿若被一阵风驱赶着,纷纷各自朝着家中奔去,准备拿钱来兑换新版货币。

  这样,原本看似万分棘手的货币推广之事,就这么出乎意料地顺利得到了解决。

第225章 唐王,你想不想当皇帝?

  不远处的阁楼上,在此处观望着这一切的众人只觉得心情格外舒畅。

  因为货币推广一事比他们想象中的可要顺利多了。

  崇祯端坐在主位,目光中也是透着难得的轻松。

  又静静地看了一会儿热闹的场景,崇祯随即便起身回宫了,诸位大臣也都各自散去了。

  不过为了让更多百姓知晓货币改革的事情,所以之前发生的事情如同被复制一般,在大明皇家银行门口不断重复上演着。

  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要让所有人都了解清楚这货币兑换之事。

  即便有些心思敏锐的百姓看出这其中有演戏的成分,也没关系。

  只要能达成推广货币的最终目的,其他的一切都显得无足轻重了。

  第二日,晨曦初露,微光悄然爬上了朱慈烺房间的窗棂。

  朱慈烺起了个大早,正琢磨着今日该做些什么的时候,马宝突然匆匆来报。

  “太子爷,唐王到了!”

  所谓的唐王,赫然便是那位被崇祯关押在凤阳高墙之内的大明王爷朱聿键了。(朱聿键zhū yù jiàn谐音字:朱玉剑)

  虽然他之前已经被废除了王爵,不过之前崇祯和朱慈烺提到他的时候还是用唐王来称呼的,所以马宝自然也就如此称呼了!

  本来凤阳距京城约千里之遥,和其他王爷距离京城的距离差不多,其他王爷都还没到,唐王为何来得如此之快呢?

  究其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其他藩王在接到圣旨后,并不能马上进京,因为他们需要大费周章地进行诸多准备。

  比如统计当地的宗室人口、进行人员筛选、筹备马匹、以及路上所需的各种物资等一系列繁琐的准备工作。

  准备好一切之后,他们方能进京。

  相较之下,唐王进京的流程要简单许多,毕竟唐王可是被关押在凤阳的,压根不需要准备什么。

  锦衣卫去了之后直接就能将他带至京城,故而才会来的这么快。

  而朱慈烺听到这个消息时顿时就来了几分精神,看来今天又有事儿干了。

  他原本打算独自前去会见唐王,可转念一想,觉得若崇祯在场,或许会让事情进展得更为顺利,效果也会更佳。

  于是,朱慈烺决定先去找崇祯。

  御花园内,崇祯正在悠闲着晒着太阳。

  自从回到京城之后,崇祯就彻底放飞自我了,朝政上的事情基本上也不会过问了。

  而现在各种国家大事基本上都是先由内阁过一遍,然后再由朱慈烺过一遍。

  没问题的就下旨实行,有问题的就重新打回内阁重审。

  崇祯刚开始确实是有些反对这么干的,因为他觉得帝王应该勤政,怎么能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大臣处理?

  只不过当时朱慈烺只用了一句话就让他哑口无言了!

  “父皇倒是勤政了十四年,为什么大明偏偏就成了这个样子呢?”

  崇祯当时就被干沉默了!

  再然后,他就懒得再说些什么了,反正这大明,早已经不是他能做主的了

  朱慈烺找到崇祯之后,也没有客套,直接就将唐王进京的消息告诉了崇祯。

  而听闻唐王进京的消息时,崇祯只是微微抬了抬眼,脸上并未流露出太多的惊讶之色。

  毕竟此前他就已经知晓此事,唐王进京不过是迟早的事。

  紧接着,崇祯目光转向朱慈烺,神色平静地问道:

  “说说吧,你打算如何安排他?”

  朱慈烺笑道:

  “自然是要给唐王委以重任,毕竟当年唐王可是第一个主动请缨进京勤王的王爷,这份忠心不可忽视。”

  崇祯听后,微微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以往他对这些藩王确实心存戒备,时刻担忧他们会对皇权构成威胁。

  但自从与朱慈烺多次深入交谈过后,他的想法有了极大的转变。

  毕竟,按照之前的规划,将来这些藩王都是要被放逐到海外的。

  如此一来,他们对皇权根本构不成任何威胁。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他们真有不臣之心,又怎能敌得过真武大帝转世的朱慈烺呢?

  这时,朱慈烺又接着说道:

  “儿臣打算让唐王担任宗人府宗人令,掌管宗室子弟事务。”

  崇祯听闻,微微皱了皱眉头,面露好奇之色问道:

  “如今宗人府不是由英国公掌管吗?为何要更换人选?”

  朱慈烺解释道:

首节 上一节 381/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下一篇: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