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440节
他们想要留在京城加入大明朱家军,上阵杀敌,为大明的江山社稷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其中包括肃王朱识鋐、桂王朱由榔、鲁王朱以海,以及刚刚被恢复藩王身份的唐王朱聿键。
朱慈烺知道之后,自然也是毫不犹豫地满口答应下来。
随后他即刻吩咐兵部,为这些藩王们安排了适合他们的官职。
这一消息传到大臣们的耳中时,瞬间掀起了轩然大波。
毕竟大明几百年来,哪有藩王担任官职的先例?
然而朱慈烺对此却毫不在意,因此他力排众议,依旧坚持自己的做法。
众大臣见此情形虽心有不满,但也深知太子主意已定,不好再多加阻拦,只能无奈地接受了这一事实。
总的来说,如今的大明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稳步发展着。
这一天下朝之后,朱慈烺刚回到东宫没多久,马宝便匆匆赶来,道:
“太子爷,宫外有人求见。”
朱慈烺随口道:
“什么人?”
马宝连忙答道:
“奴婢不认识那人,但那人自称是水泥厂的官员高三喜。”
水泥厂?
朱慈烺听到这话瞬间来了几分精神,脑海中也立刻浮现出高三喜的模样。
他记得高三喜原本只是工部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吏,后来经自己提拔,才担任了水泥厂的厂长,负责水泥的生产事务。
想到这里,朱慈烺立刻说道:
“传他进来。”
不多时,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迈着略显拘谨的步伐走进殿内,此人正是高三喜。
一见到朱慈烺,高三喜立刻“扑通”一声跪下,恭恭敬敬地磕头,口中高呼道:
“臣参见太子殿下!”
朱慈烺神色温和的说道:
“起来吧!”
等到高三喜起身之后,朱慈烺这才问道:
“你此番前来,莫不是水泥厂那边出了什么状况?”
高三喜听到这话,赶忙回道:
“回太子殿下,水泥厂一切运转正常,并无任何事端,臣今日前来,是有别的事情。”
“最近这段时间,水泥厂生产的水泥数量过多,库存积压严重,如今已到了无处堆放、无处可用的地步。”
“所以,臣特来向太子殿下请示,这水泥是否还要继续生产下去。”
什么?
朱慈烺听到这话,不禁差点笑出声来。
他实在没有想到,高三喜大老远跑来,竟是为了这么一桩事。
他微微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容,心中却迅速开始思索起来。
如今水泥过剩,看来得干点别的事情消耗一下了!
紧接着,他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句话:
想要富,先修路!
只是一瞬间,朱慈烺就下定了决心,那就是接下来开始修建水泥路!
毕竟修路这事儿无论何时何地,对国家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益处。
第252章 本宫可以给你,但是你不可能硬要啊!
想到此处,朱慈烺这才看向高三喜说道:
“这些事情你不必担忧,这水泥本宫还有别的用处,你只管加大水泥的生产力度即可。”
“记住,没有本宫的命令,水泥生产一刻也不能停歇,反而要继续加大产量。”
高三喜虽然不知道朱慈烺接下来要用这水泥干什么,但还是连忙领命。
“臣遵旨!”
随后便退了下去。
待高三喜离开后,朱慈烺想了想,觉得修路一事牵扯甚广,还是必须与工部和户部共同商议一下才好。
毕竟这两个部门一个出钱一个出人,缺一不可。
于是,他即刻传令,召见工部尚书周士朴和户部尚书倪元璐来见。
没过多久,这二人便匆匆赶来了东宫。
他们一见到朱慈烺,便拱手行礼道:
“臣见过太子殿下!”
“臣见过太子殿下!”
朱慈烺一如既往地让人搬来两张凳子,待这两位老臣坐下后,这才缓缓说道:
“今日召二位前来,是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要与你们商议。”
“此事关乎大明的长远发展,还望二位能够全力配合。”
二人听到这话,立刻挺直身子,表情严肃地说道:
“太子殿下但说无妨,臣等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慈烺微微点头,然后继续说道:
“不瞒二位,就在刚刚本宫收到通报,说是大明水泥厂生产的水泥严重过剩,已然无处使用。”
“本宫思索再三,想用这些水泥来做一件大事。”
“这件大事不是别的,而是修路。”
修路?
两位大臣听到这话,不禁面面相觑,眼中满是惊讶之色。
稍作停顿后,户部尚书倪元璐率先开口道:
“敢问太子殿下,您打算修哪些地方的路呢?”
朱慈烺目光坚定,语气沉稳地说道:
“自然是要修筑连接整个天下的道路,二位应当都了解水泥的特性,用它修筑的城墙堪称坚不可摧。”
“同样的道理,若用水泥来修路,那修建出来的水泥路也将无比坚固,极大地方便人员和物资的通行。”
“诸位不妨设想一下,若用水泥修筑的水泥路将大明的各府州县紧密连接起来,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届时,无论大明遭遇何种灾难、民变或者战争,朝廷都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大大提升朝廷应对各种灾祸的能力和速度。”
“打个比方,若宣府遭受蒙古人的袭击,而恰好此时朝廷已修建了一条从京城直通宣府的水泥路。”
“那么,朝廷在得知消息后,大军便能立刻以最快的速度奔赴宣府,进行平叛。”
周士朴和倪元璐都是久经官场、聪明绝顶之人,朱慈烺这么一解释,他们瞬间便明白了其中的深远意义。
只是没等他们开口说些什么,朱慈烺接着又说道:
“除此之外,道路的修建还能够加速各地货物的流通,促进市场的繁荣。”
“比如以前运一车货物因为交通不便,需要用到两天的时间,但有了水泥路之后,一天的时间就够了。”
“总而言之,本宫觉得此事势在必行!”
听到这里,倪元璐和周士朴相互对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重视与赞同。
毫无疑问,朱慈烺所提出的这个计划对于大明的未来发展而言,无疑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举措。
随即倪元璐率先站起身来,向着朱慈烺拱手道:
“太子殿下,臣认为此举可行,户部定当全力支持此事!”
他话音刚落,一旁的周士朴也赶忙起身拱手道:
“太子殿下,臣也认为此事可行!工部必定全力以赴!”
眼见如此,朱慈烺的脸上总算是浮现出一抹满意的微笑。
可突然就在这时,倪元璐似乎又想到了别的什么事情,微微皱起了眉头。
稍作犹豫之后,他再次向朱慈烺请示道:
“敢问太子殿下,在正式大规模修建水泥路之前,臣以为是否应先选取一处试点?”
“如此一来,便能精准算出修建一段水泥路所需耗费的银两与水泥数量,以便户部能更为合理调配资源。”
周士朴在旁听到倪元璐这番言论,不禁眼前一亮,连忙点头赞同:
“倪大人所言极是!确实应当如此。”
“依臣之见,不如就先将京城内的道路作为试点来修建如何?”
周士朴说完这话,又看向了朱慈烺,似乎是在等待他的回答。
而对于他们的建议,朱慈烺自然也是没有任何的意见。
或许在现代人的认知里,京城作为大明国都,其道路应是平坦无比,皆由金砖铺就。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京城之内,仅有一些主干道是以青石青砖铺设的,而其他的一些地方,大多是最为原始的土路。
每逢雨天,这些土路便变得泥泞不堪,雨水与泥土混合,形成深深浅浅的泥坑。
这就导致百姓出行时,举步维艰,苦不堪言,大大影响了日常的生活与出行。
上一篇: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下一篇: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